陳妍妍
不同時間進行霧化吸入對毛細支氣管炎治療效果的影響
陳妍妍
目的 探討不同時間給予布地奈德混懸液霧化吸入對嬰幼兒毛細支氣管炎治療效果的影響。方法 40例毛細支氣管炎患兒隨機分成實驗組與對照組, 每組20例。兩組患兒在常規(guī)抗病毒、化痰及對癥治療的基礎上, 實驗組給予布地奈德混懸液霧化吸入, 將首次霧化時間提至每日清晨4:00~5:00;對照組同樣給予布地奈德混懸液霧化吸入, 按常規(guī)霧化時間進行治療, 首次霧化時間為每日上午8:00~9:00。對兩組治療療效、主要癥狀及體征緩解和消失時間、住院時間進行比較分析。結果 ①兩組患兒在主要癥狀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方面比較, 實驗組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②在治療效果方面比較, 實驗組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提早每日首次霧化時間更能有效緩解病情, 縮短病程, 更能提高治愈率, 易于推廣。
嬰幼兒;毛細支氣管炎;霧化時間;療效
毛細支氣管炎為病毒感染所引起, 其主要為呼吸道合胞病毒, 發(fā)作性喘憋為其特點, 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病, 但以冬春季較多見。治療上目前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 以控制喘憋、緩解支氣管阻塞為主, 吸入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已在毛細支氣管炎的治療中很好的推廣。目前最常用的治療藥物為布地奈德混懸液, 它也是美國FDA批準的唯一一種吸入性糖皮質(zhì)激素。它局部抗炎作用較強, 吸入后起效快, 能很好的控制喘憋, 而且安全性較高。在臨床觀察治療中, 毛細支氣管炎癥狀的其中一個特點為其喘憋及劇烈咳嗽多在晨起較重, 故改變目前常規(guī)的霧化時間(上午8:00~9:00), 將時間提前至清晨4:00~5:00左右, 對于患兒呼吸、心率恢復正常的時間, 咳嗽、喘息等癥狀緩解的時間, 肺部體征消失的時間, 住院時間的長短以及治療療效的影響有無明顯變化, 本文對本院2014年1~12月住院的40例毛細支氣管炎患兒, 分別在不同的時間給予布地奈德混懸液給予氧氣驅(qū)動霧化吸入, 進一步觀察不同時間段霧化治療的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12月在孟州市人民醫(yī)院兒科住院的毛細支氣管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納入研究的這些實驗對象年齡1~12個月, 符合第7版《兒科學》毛細支氣管炎診斷標準, 入選病例均為第1次發(fā)病, 無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并發(fā)癥, 未進行機械通氣, 并且排除肺結核等疾病,納入研究的患兒近期均未使用過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 就診時均有陣發(fā)性咳嗽、發(fā)作性喘息等臨床癥狀, 呼吸、心率增快,肺部存在哮鳴音和(或)濕啰音等體征。最終有40例患兒納為研究對象, 將40例患兒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20例。實驗組中男10 例(50.0%), 女10 例(50.0%);對照組中男11 例(55.0%), 女9 例(45.0%)。兩組患兒性別、體重、年齡大小以及治療前的病程長短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兒在常規(guī)給予抗病毒、化痰及對癥治療等的基礎之上, 實驗組給予布地奈德混懸液0.5 mg/次加生理鹽水至2 ml, 2次/d, 由氧氣驅(qū)動霧化面罩吸入, 將首次霧化時間提至每日清晨4:00~5:00。對照組則按照常規(guī)霧化時間進行治療, 首次霧化時間為每日上午8:00~9:00。
1.3 療效評價標準[1]顯效:治療3 d, 咳嗽和喘憋癥狀明顯減輕, 肺部哮鳴音及濕啰音減少或消失;有效:治療3~7 d后,咳嗽減輕, 氣促喘息緩解, 肺部哮鳴音及濕啰音減少或消失;無效:治療7 d, 咳嗽氣促, 肺部聽診情況無明顯好轉??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4 出院指征[2]臨床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 無咳嗽或偶咳, 無發(fā)熱、喘憋。
1.5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兒經(jīng)過治療后咳嗽、喘息消失的時間, 心率、呼吸恢復正常的時間, 肺部體征(即哮鳴音及濕啰音)消失的時間, 住院時間以及治療療效進行統(tǒng)計學比較分析。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治療療效比較 兩組患兒經(jīng)過上述不同時間段的霧化治療后, 實驗組中顯效17例, 有效2例, 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5.00%;對照組中顯效12例, 有效2例, 無效6例, 總有效率為70.00%。實驗組患兒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329, P=0.037<0.05)。
2.2 兩組患兒主要臨床癥狀及肺部體征緩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比較 兩組患兒的主要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即咳嗽、喘息消失時間), 心率、呼吸恢復正常時間, 肺部體征消失時間(即肺部哮鳴音及濕啰音消失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等這6個方面進行比較, 實驗組患兒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主要臨床癥狀及肺部體征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s, d)
表1 兩組患兒主要臨床癥狀及肺部體征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s, d)
注:兩組比較, P<0.05
?
毛細支氣管炎是2歲以下嬰幼兒較常見的下呼吸道感染。目前在毛細支氣管炎的治療中抗炎藥物所起的作用日益明顯, 外源性糖皮質(zhì)激素可干預炎癥細胞的聚集, 降低炎癥因子的水平, 從而減輕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的氣道炎癥[3]。保持呼吸道通暢可直接影響患兒疾病的康復速度和預后。吸入糖皮質(zhì)激素是持續(xù)性喘息的基本控制藥物, 也是喘息急性發(fā)作時的一線控制藥物[4]。布地奈德混懸液是目前唯一能夠霧化吸入的糖皮質(zhì)激素。當吸入布地奈德呈游離狀態(tài)時,能與肺組織細胞內(nèi)脂肪酸結合成無活性的復合物——布地奈德-脂肪酸脂, 當肺組織內(nèi)游離布地奈德濃度降低時, 該復合物可通過解脂酶, 將脂肪酶解離, 釋放出更多有活性的游離布地奈德而發(fā)揮抗炎作用[5]。
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發(fā)作性喘憋、呼吸困難多在晨起較重,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血漿腎上腺素在下午16:00最高, 在凌晨4:00最低;血漿組胺水平在凌晨4:00最高, 而在下午16:00最低;血漿氫化可的松在下午19:00最高, 而在半夜最低。因此可根據(jù)這些特點, 將每日首次霧化時間提前至清晨4:00~5:00, 能更迅速的緩解喘憋癥狀喘憋癥狀。在本研究中主要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治療療效的比較, 實驗組均優(yōu)于對照組, 說明提早每日首次霧化時間更能有效緩解病情, 縮短病程, 可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 但唯一不足之處為加重護理負擔, 但亦值得推廣。
[1] 崔玲.布地奈德溶液霧化治療急性毛細支氣管炎療效觀察.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3, 11(8):1252-1253.
[2] 石宏, 相恒杰, 謝軍平.不同劑型氨茶堿治療毛細支氣管炎的療效.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2011, 26(16):1274-1275.
[3] 劉傳合.小兒細支氣管炎防治學術研討會會議紀要.中華兒科雜志, 2011, 49(12):959-961.
[4] 楊錦蓮.布地奈德與異丙托溴銨聯(lián)合霧化吸入佐治毛細支氣管炎療效觀察.山西醫(yī)藥雜志, 2012, 42(6):44-45.
[5] 李玉茹, 肖立峰, 張曉鵬, 等.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急性喉炎.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2006, 21(18):1232-123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0.123
2015-04-30]
454750 河南省孟州市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