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文娟
腦膜炎患者腦脊液三項生化檢測結果分析
牛文娟
目的 探究腦膜炎患者腦脊液采用三項生化(葡萄糖、乳酸脫氫酶以及乳酸)檢測的檢測結果, 為臨床中腦膜炎的鑒別、診斷提供科學依據。方法 46例腦膜炎患者作為研究組, 另選同期行腰麻手術的非神經中樞系統(tǒng)疾病外科患者46例作為參考組, 所有患者均采用臨床常規(guī)三項生化檢測,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腦脊液中三項生化指標水平。結果 檢測后, 研究組患者葡萄糖水平較參考組低(P<0.05);研究組乳酸脫氫酶和乳酸水平均較參考組高(P<0.05)。結論 腦膜炎患者采用葡萄糖、乳酸脫氫酶以及乳酸三項生化檢測, 檢測結果客觀、準確, 能夠為臨床診斷提高可靠的科學依據。
腦膜炎;腦脊液;三項生化檢測;結果分析
腦膜炎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顱內感染疾病, 兒童和中老年人發(fā)病率高[1], 大多數是由病原體引發(fā)的, 臨床中最主要類型為流行性腦膜炎。腦膜炎的鑒別和診斷一直是臨床醫(yī)學研究的重點, 對臨床選用適當治療方法, 提高患者治療效果具有重要作用。為進一步研究腦膜炎的最佳檢測方法,提高臨床診斷準確率, 本院選取46例腦膜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展開臨床研究,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于本院2014年7月~2015年2月收治的腦膜炎患者中任意選取46例作為研究組, 所有患者均符合腦膜炎的臨床診斷標準[2], 經實驗室檢查和病理學診斷確診,其中男26例, 女20例, 年齡12~86歲, 平均年齡(43.7±14.2)歲, 病情分型:病毒性腦膜炎18例, 結核性腦膜炎15例, 化膿性腦膜炎13例。另選同期行外科腰麻手術的非神經中樞系統(tǒng)疾病患者46例作為本次研究中的參考組, 其中男25例,女21例, 年齡12~85歲, 平均年齡(44.1±13.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采用葡萄糖、乳酸脫氫酶和乳酸檢測:①腦脊液收集, 均于患者入院3 d內采集,收集方法:取仰臥位, 行常規(guī)腰椎穿刺, 規(guī)范操作, 避免其他組織受損, 抽取腦脊液2管, 一管行白細胞計數, 另一管行常規(guī)手法300 r/min離心, 待離心10 min后, 分離細胞和有形成分, 取上層清液, 均采用三項生化檢測;②檢測器材:顯微鏡、Sigma葡萄糖檢測試劑盒、乳酸脫氫酶檢測試劑盒以及Sigma 乳酸檢測試劑盒等, 分別通過己糖激酶催化法、乳酸脫氫酶連續(xù)監(jiān)測法和乳酸氧化酶法等檢測腦脊液樣本中葡萄糖、乳酸脫氫酶以及乳酸水平等。
1.3 觀察指標 由專業(yè)檢測人員通過顯微鏡觀察并記錄葡萄糖、乳酸脫氫酶和乳酸三項生化檢測結果, 比較兩組患者腦脊液樣本中葡萄糖、乳酸脫氫酶和乳酸水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檢測后,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葡萄糖、乳酸脫氫酶和乳酸水平, 結果發(fā)現研究組患者腦脊液樣本中葡萄糖水平顯著低于參考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而乳酸脫氫酶水平和乳酸水平均高于參考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三項生化檢測結果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三項生化檢測結果比較(s)
注:兩組比較, P<0.05
?
腦膜炎是一種嬌嫩的腦膜或腦脊膜被感染的疾病, 大多數患者均伴有細菌或病毒感染, 可引發(fā)身體任何部位如耳部、鼻竇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等并發(fā)癥[3], 臨床中腦膜炎可分為細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膜炎、化膿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等多種類型, 其中以細菌性腦膜炎危害性較大, 患者病情嚴重, 需及時接受診治, 一旦治療不及時, 患者可在數小時內死亡, 即便存活也會對身體造成永久性損傷。不同類型腦膜炎患者的發(fā)病原因各不相同, 一般來說, 基本發(fā)病因素主要包括病原體、刺激性化學藥品兩大類, 患者臨床可表現為發(fā)熱、頭痛、惡心嘔吐以及渾身抽搐等癥狀, 若病情加重, 患者可出現嗜睡、昏迷、肌肉松弛甚至癱瘓, 嚴重威脅患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所以腦膜炎患者需及早進行臨床檢查,并及早做出診斷, 接受對癥治療, 對降低患者病死率和致殘率, 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作用。
三項生化檢測是腦膜炎患者臨床診斷過程中常用的一項重要檢查方法, 主要包括葡萄糖檢測、乳酸脫氫酶檢測和乳酸檢測等, 多項臨床研究證實該檢測方法檢測效果良好, 鑒別、診斷準確率高。葡萄糖是人體能量來源, 能夠為腦組織代謝提供方便, 當腦膜炎患者患病后(以細菌性腦膜炎為例),細菌可嚴重損害腦膜和腦組織, 其強烈刺激可破壞血腦屏障,導致炎性細胞大量消耗葡萄糖, 炎性反應嚴重, 而此時患者腦脊液中葡萄糖含量相對較低[4], 可作為腦膜炎診斷的一項重要指標。乳酸脫氫酶是糖酵解中的一種酶, 可催化乳酸和酮酸互相交換, 正常人腦脊液中含量較低, 當腦膜炎發(fā)生,腦組織受損, 神經細胞可出現變性甚至壞死, 易導致酶泄露或轉移, 造成腦脊液中乳酸脫氫酶水平升高, 同時腦組織發(fā)生炎性反應, 白細胞可釋放出大量炎性遞質, 使得白細胞聚積, 消耗糖類, 從而導致腦脊液中乳酸和乳酸脫氫酶水平均升高, 對腦膜炎患者的臨床診斷具有很大幫助。為進一步研究葡萄糖、乳酸脫氫酶、乳酸三項生化檢測腦膜炎患者腦脊液的檢測結果, 為臨床檢查、鑒別和診斷提供良好的科學依據, 本院選取9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均采用三項生化檢測展開臨床研究, 結果發(fā)現研究組患者腦脊液樣本中葡萄糖水平、患者乳酸脫氫酶水平和乳酸水平與參考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采用三項生化檢測腦膜炎患者腦脊液中葡萄糖、乳酸脫氫酶以及乳酸水平, 檢測結果可靠、準確, 臨床意義重大。
[1] 胡月圓, 高喜容, 占彩霞.新生兒不同病原菌化膿性腦膜炎臨床分析.臨床兒科雜志, 2015, 33(1):13-16.
[2] 丁翔宇, 張古英, 李成玲, 等.抗菌藥物治療兒童化膿性腦膜炎的成本-效果分析.醫(yī)藥導報, 2015, 34(1):47-50.
[3] 王錫溫.顱內面神經顯微血管減壓術后并發(fā)無菌性腦膜炎一例.中華耳科學雜志, 2014, 12(3):429-430.
[4] 職瑾, 史明, 馮國棟, 等.腦脊液細胞中結核早期分泌性靶抗原6的檢測及其早期診斷價值.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 2015, 31(3):387-39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0.017
2015-07-10]
450000 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qū)總醫(y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