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鑫淼
公主嶺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內鏡科,吉林公主嶺 136105
集約化管理主要是一種對諸多要素進行重組的一種管理模式,利用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收益[1]。目前,集約化管理以提高效率與效益為目的,在現代企業(yè)管理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近年來,伴隨著我國醫(yī)療科技的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醫(yī)療機構設立了內鏡中心,但是由于內鏡中心傳統(tǒng)管理模式仍存在著一些問題,還需要對內鏡中心管理模式進行改進[2]。因此該研究主要對來該院內鏡中心就診的150例患者進行研究,并對其實施集約化管理,現報道如下。
對2013年8月—2015年8月來該院內鏡中心就診的150例患者進行研究,采取抽樣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75例,對照組男性患者有35例,女性患者40 例,年齡 33~58 歲,平均年齡(43.43±3.5)歲,研究組男性患者有37例,女性患者38例,年齡34~60歲,平均年齡(46.6±6.43)歲。其中有60例患者為胃炎,35例患者為胃潰瘍,25例患者為消化道出血,10例早期胃癌,13例晚期胃癌,7例胃息肉。該研究所選患者均通過相關診斷標準確診,研究經該院醫(yī)學倫理會、患者家屬知情同意,而且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傳統(tǒng)模式管理;研究組實施集約化管理,主要的內容包括以下幾點:①對內鏡中心資源配置進行合理優(yōu)化與成本核算。充分發(fā)揮醫(yī)院現有的設備資源,使其最大化發(fā)揮出該設備的功能,提高該設備的使用率。同時,對每個專業(yè)科室要消耗的物品進行細化,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以利于科室在內鏡中心進行核算成本,促進科室經濟效益的可持續(xù)發(fā)展[3]。②嚴格按照《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guī)范》進行操作,針對不同的內鏡采用分開清洗與消毒方式,并按照初洗一酶洗一清洗一浸泡消毒一末清洗等步驟進行,從而降低鏡種之間的污染。③布局合理。分別設立患者就診通道、醫(yī)務人員工作通道,標明清潔區(qū)、污染區(qū)以及緩沖區(qū),給診室分別設立獨立就診單元,為患者提供一個良好的就診環(huán)境。④聯合使用標準及五常法(5S),有效對內鏡中心護理進行集約化管理。其中5S是整理(Seiri),清掃(SfiS0),素養(yǎng)(Shitsuke),整頓(Seiton)以及清潔(Seiketsu)五種詞匯的簡稱,五常法主要是指常整理、常整頓、常清潔、常清掃以及常提高。在具體實施時,有關人員必須要對該房間的死角進行了解,并進行徹底的清理與搜尋,做到現場沒有不用之物。同時,各診室物品擺放要有固定的地點和區(qū)域,物品擺放日視化,常規(guī)醫(yī)用物品每個診室放置位置統(tǒng)一,專用器械放置固定位置,甚至每一個垃圾桶都有自己的固定位置[4]。
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人員的服務態(tài)度、治療環(huán)境與患者滿意度,采用百分制進行評分,分數越高,護理人員服務態(tài)度與患者滿意度越好[5]。
該研究中涉及到的數據都以SPSS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及處理,針對該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一般資料,都以(±s)作代表[6]。同時,針對該研究涉及到的計數資料,在對比是都選擇χ2檢驗方案進行。此外,針對涉及到的所有計量資料,都需要用t值予以檢驗。通過客觀分析、對比所有臨床數據,如果發(fā)現兩組間數據存在明顯的差距,而且還有統(tǒng)計學方面的意義,就以P<0.05予以表示。
通過對兩組患者進行管理,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實施集約化管理后的工作效率明顯提高,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對護理人員服務態(tài)度及治療環(huán)境評分情況比較(x±s)
通過對以上兩組患者的各項指標進行評分,研究組的指標評分明顯要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研究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感到滿意的有70例,基本滿意有5例,不滿意有0例,滿意率為100%,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感到滿意的有35例,基本滿意有30例,不滿意有10例,滿意為84.87%,經比較,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對照組高,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比較[n(%)]
針對該院內鏡中心管理存在著的醫(yī)護人員人文素質低、患者候診時間長、不合理使用環(huán)境資源以及質量管理意識薄弱等問題,實施集約化管理干預。實施后,通過集中和統(tǒng)一配置相關資源,可有效的節(jié)約資源,使其得到充分利用,最大化的減少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并促進內鏡中心管理的完善[7]。同時,集約化管理主要通過以下三方面進行統(tǒng)一管理:第一,管理理念的強化,改善醫(yī)院的管理體制。在基礎理念上,堅持以患者為中心,在對質量的管理上,不斷進行規(guī)范化與標準化,全方位優(yōu)化醫(yī)療系統(tǒng)中的各個流程;第二,加強文化管理,提升服務質量。引進或培養(yǎng)高層次的人才,并對醫(yī)護人員定時實施培訓,從而提高醫(yī)護隊伍的整體素質。同時引進高科技技術,提高護理質量與患者滿意度;第三,加強預算管理與內部控制,提高醫(y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主要采用預算管理的方式,有效優(yōu)化資源配置,提高內部控制質量,減少各種醫(yī)療成本的支出[8]。
通過集約化管理,患者對醫(yī)護人員工作的滿意度明顯得到提高,這主要是因為采取集約化管理,對醫(yī)護人員進行有效培訓,提高了醫(yī)護人員的個人素質,使得醫(yī)護人員的思想觀念發(fā)生轉變,由被動向主動轉變的積極態(tài)度,最終提高了醫(y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與質量。除此之外,通過對內鏡中心資源配置進行合理優(yōu)化,改善布局,使得患者就診更加方便與舒適,從而得到了患者的廣泛認可,還實現了低成本擴張的目的。該研究主要對來該院內鏡中心就診的150例患者進行研究,研究表明,通過對兩組患者進行管理,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實施集約化管理后的工作效率明顯提高,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由此可見,對內鏡中心就診的患者實施集約化管理,可顯著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有利于內鏡中心的健康發(fā)展,值得推廣及應用。當然,內鏡中心作為臨床科室的歸屬問題仍需探討,集約化管理的推進、新管理模式的適應、一些醫(yī)療流程和規(guī)范的建立等問題還需進一步完善。
[1]趙素貞,劉勝群,劉月強,等.內鏡中心集約化管理模式及效果分析[J].中國醫(yī)刊,2013(10):98-99.
[2]譚文惠,王芳,王翠華,等.護理人性化管理在內鏡中心的應用價值[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5(33):5126-5127.
[3]喻曉芬,袁瓊.數據挖掘技術及其在內鏡中心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7(13):1193-1196.
[4]劉健瓊.淺談風險管理在內鏡護理管理中的臨床應用[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21):1-2.
[5]王蓮紅,駱軍霞,賀建文.護理質量層級管理模式在內鏡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齊魯醫(yī)學雜志,2015(1):95-97.
[6]Guo Guizhen Wei Chang,table cloud.Intensive management in endoscopy center of nursing management in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J].Journal of nursing practice and research,cutflower production potentials,2014:117-118.
[7]田飛燕,簡莉琴,陳雪蓮,等.應用管理工具提高消化內鏡治療護理配合度的研究[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5(3):247-250.
[8]Peng Hong,zhang,JinGuangMing and strong.The role of 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 in digestive endoscopy infection control analysis[J].Chinese 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preceding,2013:1869-1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