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強 楊桂春 王帥
HPV在宮頸炎、宮頸癌前病變、宮頸癌中的分布、檢測及意義
張志強 楊桂春 王帥
目的 探討人乳頭瘤病毒(HPV)在宮頸炎、宮頸癌前病變、宮頸癌中的分布、檢測及意義。方法 慢性宮頸炎患者54例, 宮頸癌前病變患者48例, 宮頸癌患者43例, 分別作為慢性宮頸炎組,宮頸癌前病變組及宮頸癌組, 所有患者均取樣檢測HPV。統(tǒng)計三組患者HPV檢出率。結果 慢性宮頸炎組HPV檢測顯示陽性患者6例, 檢出陽性率為11.1%, 宮頸癌前病變組HPV檢測顯示陽性患者21例,檢出陽性率為43.8%, 宮頸癌組HPV檢測顯示陽性患者30例, 檢出陽性率為69.8%, 宮頸癌組HPV檢測陽性率明顯高于慢性宮頸炎組和宮頸癌前病變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HPV感染是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HPV檢測對于宮頸癌的早期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人乳頭瘤病毒;宮頸炎;宮頸癌前病變;宮頸癌
宮頸炎、宮頸癌前病變、宮頸癌是婦科常見疾病, 宮頸持續(xù)存在炎癥會使宮頸上皮內出現(xiàn)病變, 繼而引發(fā)宮頸癌前病變, 嚴重時可誘發(fā)宮頸癌[1]。近年來, 通過對宮頸炎、宮頸癌前病變、宮頸癌患者體內人乳頭狀瘤病毒HPV分布情況的研究, 發(fā)現(xiàn)HPV感染與宮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關系密切[2]。本研究對本院收治的宮頸炎、宮頸癌前病變、宮頸癌患者進行HPV檢測, 觀察HPV在宮頸炎、宮頸癌前病變、宮頸癌中的分布、檢測及意義,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于2010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宮頸炎患者54例, 年齡30~53歲, 平均年齡(42.1±4.2)歲;宮頸癌前病變患者48例, 年齡31~52歲, 平均年齡(42.4±4.5)歲;宮頸癌患者43例, 年齡32~55歲, 平均年齡(42.6±4.5)歲, 所有患者均排除合并肝腎功能不全者。三組患者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入選標準:①所有患者均在非月經期間進行采樣;②所有患者檢測前1 d內無性生活;③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陰道出血、白帶增多、宮頸肥大、宮頸糜爛等癥狀;④均經過病理組織和陰道鏡檢查確診, 慢性宮頸炎診斷標準:白帶增多,宮頸可見不同程度肥大、糜爛, 偶見裂傷、息肉、外翻等;宮頸癌前病變診斷標準:采用樂杰主編的《婦產科學病理學》診斷標準[3];宮頸癌診斷標準:病理組織活檢后確診為宮頸癌。
1.2 檢測方法 患者取截石位, 將陰道鏡置入, 在陰道鏡下先用無菌棉球擦拭宮頸, 再將取樣用的細胞刷輕輕放入, 盡量使細胞刷完全接觸宮頸口, 輕輕旋轉5~8周, 取足夠的脫落細胞, 再取出細胞刷, 將其置入HPV專用保存液中, 快速擺動細胞刷, 使細胞樣本完全漂洗下來, 將樣本放入4℃冰箱保存待檢測HPV。檢測過程:①DNA提取;②進行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擴增;③進行雜交;④顯色結果顯示清晰的藍紫色圓點即為陽性。
1.3 觀察指標 統(tǒng)計慢性宮頸炎組、宮頸癌前病變組、宮頸癌組三組患者HPV檢出率, 并作臨床分析。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慢性宮頸炎組、宮頸癌前病變組、宮頸癌組HPV檢測陽性例數(shù)分別為6例, 21例, 30例, 陽性率分別為11.1%, 43.8%, 69.8%, 宮頸癌組HPV檢測陽性率明顯高于慢性宮頸炎組及宮頸癌前病變組, 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5.2884, P<0.01;χ2=6.2323, P<0.05);宮頸癌前病變組的檢出率明顯高于慢性宮頸炎組, 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3.9085, P<0.01)。見表1。
表1 慢性宮頸炎組、宮頸癌前病變組、宮頸癌組患者HPV檢測結果(n, %)
宮頸癌是當今世界導致婦女死亡的第二大惡性腫瘤, 死亡率僅次于乳腺癌, 宮頸癌發(fā)病率較高。在發(fā)展中國家宮頸癌在婦女癌癥中約占24%。近年來, 宮頸癌的發(fā)病年齡逐漸年輕化, 在34歲以下婦女中發(fā)病率明顯升高[4]。全球每年新增宮頸癌約50例, 而我國約占1/3, 故積極預防宮頸癌, 對于保護廣大婦女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宮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是一項長期連續(xù)的慢性過程, 正常宮頸發(fā)展為慢性宮頸病變,再逐漸發(fā)展為宮頸癌[5]。
目前有研究表明, HPV感染時引起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的主要原因[6]。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的主要傳播方式是性傳播, 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在女性中較為常見, 女性一生中HPV感染率約為80%, 約有50%的婦女在性生活后2年內可出現(xiàn)HPV感染[7]。HPV感染率的高低與人群的年齡與性行為習慣有密切關系。HPV感染患者在通常情況下無明顯癥狀, 大多數(shù)HPV患者感染為短暫性的, 7~12個月內可自然清除, 少數(shù)HPV感染患者為持續(xù)感染, 而持續(xù)的HPV感染才可能引起慢性宮頸病變和宮頸癌。相關研究表明, 99%的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和宮頸癌中均可檢測出HPV-DNA。
HPV感染時間持續(xù)8~12個月一般可發(fā)展為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 持續(xù)8~12年一般可發(fā)展為宮頸癌。研究發(fā)現(xiàn), 宮頸的病變程度與HPV病毒負荷量存在密切關系, HPV的病毒負荷量越高, 表明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的發(fā)生率就越高[8]。近年來, 隨著液基薄層細胞學技術和TBS報告系統(tǒng)的廣泛應用, HPV的陽性檢測率明顯升高, 對于防止宮頸癌起到重要作用[9]。
本研究通過對宮頸炎、宮頸癌前病變、宮頸癌患者宮頸細胞中HPV的檢測, 發(fā)現(xiàn)慢性宮頸炎患者的HPV感染陽性率為11.1%, 宮頸癌前病變患者的HPV感染陽性率為43.8%,宮頸癌患者的HPV感染陽性率為69.8%, 通過比較,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由此表明, HPV感染時導致宮頸癌前并表和宮頸癌的主要因素, 通過對宮頸炎、宮頸癌前病變、宮頸癌患者進行HPV檢測對于預防宮頸癌的發(fā)生有重要意義。
[1] 曾新, 韓一栩, 吳麗香.HPV在宮頸炎、宮頸癌前病變、宮頸癌中的檢測意義分析.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4, 18(1):127-128.
[2] 張元, 錢小華, 柴莉.295例宮頸病變患者HPV亞型多重感染與宮頸病變的關系.中國醫(yī)藥科學, 2013, 3(18):7.
[3] 樂杰.婦產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8:262-263.
[4] 亞力埔·穆罕默德, 劉開江.HPV在宮頸炎、宮頸癌前病變、宮頸癌中的檢測及意義.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0, 33(2):160-162.
[5] 金愛紅, 周霞平, 周鳳珍.HPV在宮頸炎、宮頸癌前病變、宮頸癌中的檢測及意義分析.中國醫(yī)藥導刊, 2014, 16(3):414-415.
[6] 文彩荷, 何蓮芝.HPV及生殖道其他病原體感染與宮頸癌臨床關系的研究進展.醫(yī)學綜述, 2012, 18(13):2019-2021.
[7] 饒衛(wèi)農.宮頸疾病婦女HPV感染現(xiàn)狀及基因型的分布.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 2012, 22(19):50-54.
[8] 魏麗惠, 趙方輝, 劉繼紅.HPV持續(xù)感染與子宮頸上皮內瘤變2級及更嚴重病變的相關性.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 2013, 4(1):291.
[9] 廖丹梅, 黃明春, 李惠.TCT聯(lián)合HPV-DNA檢測在宮頸病變中的診斷價值.醫(yī)學研究雜志, 2008, 37(1):81-8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3.047
2015-04-07]
516001 惠州市第二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