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爾
你有這種經歷嗎?推銷員向你推銷商品。一開始,你不感興趣,但隨著推銷員的循循善誘,你漸漸覺得,這玩意兒也許還真不錯。終于,你掏錢買下了這件商品??蓻]過幾天,你就開始懊惱:我真愚蠢,怎么聽了那推銷員的話,買了這么一件沒有用的東西?
其實,你是經歷了外在的誘導作用而導致人們看法改變的過程,就是“說服”。
行為經濟學家通過研究,給出了說服起作用的兩種途徑:中心途徑和外周途徑。人們在某種動機引導下,有能力對問題做全面系統(tǒng)的思考時,很容易被中心途徑說服。典型例子是論文。論文作者都希望自己的論文具有更強說服力,他們不僅要提出論點,還要提供有說服力的論據和令人信服的論證過程。當讀者接受了論文的論點,也就被中心途徑說服了。
電視直銷常這么做。他們喋喋不休介紹自己的產品,就是用了說服的中心途徑。
說服的外周途徑不是通過令人信服的論據,而是通過直觀、清晰的方式進行說服。說服的外周途徑一般在被說服者不具有系統(tǒng)分析能力時起作用。讓一個人讀他完全不懂的專業(yè)領域的文章,他就無法判斷這篇文章的論證正確與否。他是否接受文章論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文章的行文流暢程度和修辭水平。比如,“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就比“你必須分散你的投資以避免風險”更容易讓人接受。一般情況下,你接受了某一觀念,或者買了一件商品,要么是被中心途徑說服了,要么是被外周途徑說服了,還可能是被同時說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