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試驗目的是探討玉米青貯與定量限飼對白Ko?uda W31鵝體重、平均日增重、飼料轉化率以及胴體組成的影響。從22~98日齡飼喂二種日糧:①商品日糧,自由采食;②限量飼喂商品日糧,加自由采食青貯玉米。每種日糧處理含有二個重復,每個重復16羽鵝。從99~119日齡,所有鵝均接受單一的燕麥育肥。結果表明,使用青貯玉米后降低了增重,以致飼養(yǎng)期結束時(14周齡)體重差異顯著(6 625.0 g對6 050.0 g;P<0.05)。在其后的燕麥育肥期,試驗組(MS)鵝具有補償性生長,以致試驗結束時(17周齡)二組鵝體重相近(7 675.1 g對7 467.9 g;P>0.05)。日增重隨著日齡增加而變化,在12周齡時最低。飼喂商品日糧與青貯玉米的試驗鵝在8周齡時具有顯著的長軀干(29.2 cm對31.0 cm,P<0.05)與較短的脛骨(10.0 cm對9.4 cm,P<0.05),在14周齡飼養(yǎng)期結束時,具有顯著的小胸圍(54.7 cm對51.9 cm,P<0.05)。在燕麥育肥期結束時(17周齡),飼喂青貯玉米的MS鵝較僅僅飼喂商品日糧的鵝,具有顯著的長軀干與小腿;與對照組(MS)鵝相比,MS鵝17周齡時胴體含有較多胸腿肌肉(%)與較少的胸腿部帶脂皮膚,但僅二組的屠宰率(65.0 %對74.7 %,P<0.05)與胸部帶脂皮膚含量(8.9 %對7.8 %,P<0.05)差異顯著。利用全株青貯玉米稀釋青年育肥鵝日糧營養(yǎng),對經濟效益與胴體組成具有明顯有利的影響。
關鍵詞:玉米青貯;鵝;體型參數(shù);胴體組成
不像其他家禽品種一樣,鵝能夠有效利用纖維型飼料,以致其在日糧中部分精料被粗飼料替代時,仍能獲得滿意的體重、屠宰率、胴體品質(Jeroch和Engerer,1992;Biesiada-Drzazga和Górski,1997),這些粗飼料包括干草粉、苜蓿草粉、甜菜渣、甜菜粉、土豆粉(Mazanowski,1985;Arslan和Saatci,2003),或者含蒸汽處理土豆與其他牧草混貯的多組分青貯料(Puchajda等,1996;Faruga等,1997)。由于牧草與塊莖類飼料的利用因收獲時植物所處的生長階段或儲藏期間養(yǎng)分的高流失而受到限制。青貯是延長其在動物營養(yǎng)上應用的方法之一。給幼齡肉鵝飼喂青貯料已成為許多研究的主題,這些研究旨在探究青貯料對鵝增重、屠宰率、屠宰價值(Puchajda,1996;Faruga,1997;Mazanowski,2000)、肉質(Puchajda等,1997;Kung等,2008)、消化道發(fā)育(Vetesi,1992)以及青貯料養(yǎng)分吸收的影響(Wang等,2008;Wang等,2009)。其他一些研究探討了青貯料在鴨(Faruga等,1974;Bernacki和Kruszyński,1991)、肉雞(Jeroch等,1985)上應用的可行性。
以前的研究結果揭示,多組分混貯青貯料由于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微量元素和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而適合在鵝日糧中的應用。在Faruga和Puchajda(1993)所開展的一項研究中,幼齡肉鵝飼喂混合青貯料(脫粒玉米棒︰全株蠶豆地上部分=80 %︰20 %),或者飼喂混合青貯料(全株玉米︰雙低菜籽︰全株大麥地上部分=80 %︰10 %︰10 %),可以獲得最好的飼養(yǎng)成績。生長肉鵝從第4~14周齡飼喂混合青貯料(蒸汽處理土豆︰雙低菜籽︰全株蠶豆地上部分︰苜蓿草粉=87 %︰5 %︰4 %︰4 %)也可獲得好的飼養(yǎng)成績(Puchajda等,1996)。采食日糧中含有蒸汽處理土豆青貯料的肉鵝,17周齡體重比采食日糧中含有青草青貯料的鵝顯著高18.7 %,比采食日糧中含有苜蓿與小麥混合青貯料的鵝顯著高14.4 %。另一研究(Kung e等,2008)結果認為,肉鵝從2~10周齡采食玉米青貯料對日增重、飼料轉化率及腹脂重沒有顯著影響,對12周齡鵝的胸肌、腿肌嫩度與肉質風味也沒有顯著影響。
近年,Isguzar和Pingel(2003)、Tilki等(2005)、Biesiada-Drzazga(2008)、Kapkowska等(2011)、Murawska(2013)在生長肉鵝上開展了生長性能測定研究,Tilki等(2005)開展的研究結果認為,土耳其本地鵝在6~8周齡間表現(xiàn)出最好的生長速度(公鵝:36.7 g/d,母鵝43.6 g/d);而在白Ko?uda鵝上,最好的日增重81.4 g/d發(fā)現(xiàn)于3~6周齡間(Biesiada-Drzazga,2008)。從3~17周齡,公鵝日增重 (46.1 g/d)較母鵝日增重(40.6 g/d)顯著高。另一試驗結果(Janiszewska,1993)認為,肉鵝胸肌率在生長期變化迅速,從1日齡的11.4 %到性成熟期的32 %,公鵝胸肌增重一直至24周齡,而母鵝胸肌增重僅至20周齡。相反,腿肌增重只到8~9周齡。正常的發(fā)育保障了良好的生產水平(日增重、飼料轉化率及成活率)以及適宜的胴體外形與組成。測定分析家禽生長模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配制適宜的日糧,以滿足其對各種營養(yǎng)的需求(如基于日齡、性別等)。
全株玉米青貯在波蘭農業(yè)生產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基于其產量潛力大、非常好的窖貯特性、高棒子含量、適宜的粗纖維成分與含量以及高濃度的能量。另外,它可以種植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在一處耕地上集約化或有機化輪作種植均可(Michalski,2013)。全株玉米青貯是一種廉價的飼料,生產技術相對簡單,因而在肉牛與綿羊日糧中被廣泛地應用。但全株玉米青貯在白Ko?uda鵝上的飼用適應性目前還沒有被研究過,由此促進我們開展本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究青貯玉米與定量精料限飼對白Ko?uda W31鵝生產性能(體重、生長速率、采食量及飼料轉化率)、體尺與體型以及胴體組織成分的影響。
1 材料與方法
1.1 驗鵝及鵝舍
試驗使用了64羽1日齡白 Ko?uda W31 雜交鵝,將1日齡雛鵝按照腳號隨機分配到環(huán)境可控型鵝舍的4個采用漏縫地板的鵝欄中,每欄(12 m2)飼養(yǎng)16羽鵝(8公8母)。
1.2 試驗方案與試驗日糧
在21日齡之前,所有試驗鵝接受按水禽營養(yǎng)需求標準配制的全價商品日糧,在試驗期第2階段(4~8周)與第三階段(9~14周),對照組鵝(MF:商品混合飼料)自由采食水禽日糧,而在試驗組鵝(MS:混合飼料與青貯玉米)中,日糧中部分商品混合飼料被青貯玉米替代,青貯玉米可自由采食,用一個可以減少飼料溢出的帶圓邊的料槽單獨提供青貯玉米,盛放混合飼料、青貯料以及燕麥的食槽放置在木質地板上。從22~56日齡,MS鵝每羽每日按260 g飼喂商品混合飼料;從57~98日齡起,按220 g飼喂;MF鵝按照日齡大小,每羽每日飼喂量控制在285 g~410 g。從99~119日齡,所有鵝(試驗組和對照組)均采用在波蘭很常見的燕麥單一催肥法,不管飼養(yǎng)方案和分組,參試鵝均接受礦物添加劑與粗砂礫(盛放在單獨的飼槽中),自由飲水。飼料的化學組成與能值見表1。商品混合飼料按照飼養(yǎng)標準配制,其主要成分為粉碎的谷物(第1飼養(yǎng)階段:20 %小麥,9.2 %大麥,17 %玉米;第2飼養(yǎng)階段:6 %小黑麥,25 %大麥,5 %燕麥,11.7 %玉米;第3飼養(yǎng)階段:24 %小黑麥,12 %大麥,15 %燕麥,6.2 %玉米)、麥麩以及麥芽?;旌巷暳先占Z蛋白質是通過菜籽粕、豆粕或二者混合物提供。另外,所有混合飼料均添加磷酸氫鈣、碳酸鈉、碳酸鈣,含有賴氨酸與蛋氨酸的微量元素-維生素預混劑以及抗氧化劑乙氧喹。在第2飼養(yǎng)階段,混合飼料中的麥芽用大豆油替代。
1.3 體重與體尺
用精密電子稱對參試雛鵝進行個體稱重并精確至0.1 g水平,直至14周齡每周稱重一次;至試驗結束時用電子吊秤稱重并精確至5 g水平,體重數(shù)據(jù)用于計算平均日增重(g/d)。在第3、8、14及17周稱重結束后,用精確至1 mm的卷尺測定試驗鵝體長(頭部底端至坐骨后緣)、軀干長(肩關節(jié)至坐骨后緣)、龍骨長(龍骨的前端至后端)、大腿長(從膝關節(jié)至踝關節(jié))、脛骨長(從踝關節(jié)至第4趾后緣底端)、胸圍(從翅后在膝關節(jié)前緣中部垂直測量)。體重與體尺參數(shù)用于測算體型指數(shù)——體重/軀干長(kg/cm)之百分比、身體緊湊度(胸圍/軀干長之百分比)以及長腿度(脛骨長/體長之百分比)。
1.4 胴體分析
在第17周齡,從每欄中隨機挑選3公3母(體重接近同欄內同性別鵝平均重)用于解剖,這樣總計24羽鵝(每飼喂組挑選了6公6母)被選用屠宰。接下來,宰殺、脫毛、凈膛,得到帶頸與可食內臟的半凈膛胴體在4 ℃下冷卻18 h,按照Zio?ecki與Doruchowski(1989)制定的規(guī)程進行分割。每羽胴體被分割成:不帶皮的頸部、頸部皮膚、翅膀、胸肌、腿肌、胸部帶皮下脂肪的皮膚、腿部帶皮下脂肪的皮膚、腹脂以及其他殘余部分。各胴體部分與可食部分用精密電子稱稱重精確至0.1 g水平,然后計算各部分占冷卻帶頸凈膛胴體的百分比。
1.5 統(tǒng)計分析
統(tǒng)計分析生產性能與胴體參數(shù),對各研究指標計算其平均值、標準差。測定生產性能時每處理測定2個重復的16羽鵝,測定胴體品質時每處理測定2個重復的 6羽鵝,每個試驗單元(重復)用來屠宰的鵝均來自飼養(yǎng)在同一欄內的鵝,按照t檢驗統(tǒng)計方法對各處理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使用SAS軟件(SAS Institute Inc.,2003)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 結果
白Ko?uda鵝從出殼至12周齡,先飼喂商品日糧,并從4周齡開始同時采食青貯玉米與商品混合飼料的試驗組(MS)鵝,與那些一直采食單一商品日糧的對照組(MF)鵝具有相同的平均體重。從10~14周齡,MS鵝體重明顯低于對MF鵝,在13~14周齡差異顯著(P<0.05)。在燕麥育肥期間,MS鵝較MF鵝增重多,以致到17周齡時二組鵝體重差異消失。然而,采食單一商品日糧的MF鵝體重仍然較MS鵝高,不過差異不顯著(表2)。
在生長期隨后的幾周里,MS鵝增重變化較大(表3)。MS鵝在4周齡、MF鵝在 6周齡時平均日增重最大。不管飼養(yǎng)分組如何,生長期鵝在12周齡內具有平均日增重最低的特征。MS鵝在4、8、14與17周齡增重顯著高于對MF鵝,而在3、9、10和13周齡MF鵝增重顯著高于MS鵝。
在3周齡內,MS鵝比MF鵝采食量高,但差異不顯著(表4),飼料轉化率具有相同變化規(guī)律。從4~14周齡,MS鵝在自由采食青貯玉米后,商品日糧采食量下降。在生長期間,MF鵝每羽采食精料(商品日糧)31.19 kg ,而MS鵝每羽采食精料 18.14 kg與青貯玉米21.97 kg。在生長期(至14周齡),MF鵝飼料轉化率(FCR)是5.187,而MS鵝的FCR為商品日糧3.495和青貯玉米4.909。在15~17周齡的3周燕麥育肥期,每羽鵝燕麥采食量相似(表4)。但MS組較MF組鵝獲取較高增重(1 418 g對1 032 g),這將使每千克增重所消耗的燕麥量出現(xiàn)差異(8.41 kg/kg對10.87 kg/kg)。
不同組試驗鵝在軀干、大腿、脛骨長度及胸圍上存在差異顯著,與MF鵝比較,MS鵝在8周齡時具有顯著長的軀干與短的脛骨,14周齡時具顯著小的胸圍,以及燕麥育肥后17周齡時具顯著長的軀干與大腿(P<0.05,表5)。因飼喂不同日糧鵝將出現(xiàn)不同的體型參數(shù)(14周齡)與身體緊湊度(14周齡和17周齡),在飼養(yǎng)期采食單一商品日糧的鵝,隨后具有顯著高的上述相應參數(shù)。除了在14周齡,MF鵝的長腿參數(shù)均高于MS鵝,但差異不顯著(P>0.05,表6)。17周齡MS鵝胴體重平均值與MF鵝相近,缺少顯著差異可能與試驗日糧處理中設置的重復數(shù)較小有關。不同組鵝在屠宰率、帶皮下脂肪的胸部皮膚率上差異顯著,而在胸肌、腿肌、腿部皮膚、腹脂、可食內臟、肝臟、肌胃、心臟重上差異均不顯著(表7)。
3 討論
大量研究結果(Bochno和Brzozowski,1992;Puchajda等,1997;Biesiada-Drzazga,2008;Kapkowska等,2011)證實鵝的體重與生長率受其基因型、環(huán)境因素及營養(yǎng)因子的影響。Biesiada-Drzazga(2008)和Kapkowska(2011)等利用燕麥飼喂白Ko?uda W31育肥鵝,17周齡體重可達 6.4 kg~6.8 kg(即顯著低于本研究結果)。用青貯玉米部分替代混合飼料將降低營養(yǎng)素的供給,如對試驗鵝生長率有影響的蛋白質。燕麥育肥期MS鵝較MF鵝增重較多,揭示飼喂青貯玉米的試驗鵝在飼養(yǎng)期(至14周齡)消化道發(fā)育更好,有利其在育肥期利用燕麥。在Bochno和Brzozowski(1992)所開展的研究中,飼養(yǎng)期(1日齡到12周齡)內限飼20 %飼料的意大利白鵝較那些自由采食的鵝體重顯著低(4 404 g對5 294 g)。一項利用萊茵鵝的研究揭示,用30 %蒸汽處理的土豆青貯料替代商品混合飼料,將使14周齡公鵝體重降低4.3 %(199 g)、母鵝體重降低4.6 %(228 g);后通過燕麥育肥至17周齡時,仍分別降低達5.3 %和5.8 %(即 264 g與 325 g)。但在本研究中,W31 鵝經燕麥育肥后增重下降幅度顯著降低,大約2.5 %(189.2 g)。因采食廉價的青貯玉米,鵝的商品混合飼料采食量下降近50 %,在這種養(yǎng)殖模式下,鵝的養(yǎng)殖效益會增加。每羽MS鵝的青貯玉米采食量為21.97 kg(即占整個飼料采食量的54.8 %),遠高于Mazanowski等(2000)報道的結果。本研究得出的商品混合飼料轉化率(3.495)及青貯玉米轉化率(4.909)的結果與Puchajda等(1996)用意大利白鵝所報道的結果相似,但本研究燕麥育肥的飼料轉化率(8.413)很差。Puchajda等(1996)的一項研究表明,6~14周齡生長鵝每羽青貯料采食量在11.6 kg(青草青貯)至34.91 kg(多原料混貯),相近或高于本研究結果,不過其飼養(yǎng)期較短。Mazanowski(1999)報道至17周齡時每羽鵝混合飼料采食量為33.54 kg,較本研究對MF鵝的采食量略低。本研究較高的飼料采食量部分受到漏縫地板的影響,因其較其他飼喂設施會造成較多的飼料泄漏損失。
與Biesiada-Drzazga(2008)研究的意大利白鵝(W11和W33品系)比較,本研究17周齡Ko?uda白鵝有較長的胸骨、大腿骨及脛骨,以及較大的胸圍。同樣,Mazanowski等(2000)發(fā)現(xiàn)從7周齡開始給鵝喂食含10 %或20 %蒸汽處理土豆青貯料的日糧,胸骨長與胸肌厚度沒有顯著降低,當含蒸汽處理土豆的青貯料在日糧中增加到30 %時,在公鵝上將引起胸肌厚度降低。
在北京鴨上,飼喂含30 %蒸汽處理土豆青貯料的日糧在生長后期的7~8周齡時,會降低胸骨長度與胸肌厚度。在本研究的W31鵝上,盡管青貯料在日糧中比重增加到54.8 %,但整個飼養(yǎng)期胸骨長度沒有顯著降低,這也許是由于與鴨相比,鵝具有較慢生長速率、對營養(yǎng)需求較低、對高粗纖維日糧有較高消化率的緣故。然后,對12周齡的櫻桃谷雜交肉鴨(R31)與北京鴨(A44),飼喂以燕麥?;蜓帑湻刍蛴衩琢L娲唐坊旌巷暳系娜占Z,Mazanowski與Ksi??kiewicz(2001)觀察到其體長與脛骨長顯著增加。Kokoszyński等(2010)發(fā)現(xiàn),在七彩山雞上飼喂低蛋白日糧(用30 %小麥替代商品日糧中部分混合飼料),與僅僅飼喂單一的商品混合飼料相比,將導致身體與軀干長度較短、脛骨與大腿骨較長以及胸圍較大。
總的來說,隨著W31鵝日齡增加,其緊湊度與長腿度下降,同時伴有均勻性的增加。在肉火雞上,Oblakova(2007)曾發(fā)現(xiàn)隨均勻性的增加(6~20周齡)其長腿度也下降,這與我們的研究結果一致。在一項利用珍珠雞進行的研究中(Bernacki等,2013),12周齡雞比4周齡雞的重量均勻性與長腿度均高,而緊湊度低。
育肥鵝飼養(yǎng)旨在得到相對重的胴體,并使其肌肉組織與脂肪組織比例協(xié)調。大量文獻(Puchajda等,1997;Mazanowski和Bernacki,1998;Biesiada-Drzazga,2008;Kapkowska等,2011)報道,胴體重以及組織成分主要受基因型與飼養(yǎng)環(huán)境影響。按照W??yk等(1993)研究在半集約環(huán)境下,用燕麥育肥17周齡鵝3周,胴體重可達4 129 g~4 485 g(公鵝)、3 564 g~4 086 g(母鵝)。17周齡W31雜交鵝平均胴體重是4 109 g(Mazanowski與 Bernacki,1998)、4 286 g(Biesiada-Drzazga,2008)以及4 406 g(Kapkowska等,2011)。Biesiada-Drzazga(2008)報道,17周齡W31雜交鵝胸肌占帶頸去膛胴體17.5 %,腿肌占16.3 %,這高于我們的研究結果。Kapkowska等(2011)研究結果為胸肌占帶頸去膛胴體17.4 %,腿肌占15.3 %。17周齡W31雜交鵝全身帶脂皮膚占21.2 %(Mazanowski和Bernacki,1998)至28.6 %(Kapkowska等,2011)。肉鵝胴體成分在變化,以消費者視角看,希望增加胸肌、腿肌而降低脂肪(帶脂皮膚比例)含量的變化趨勢在我們試驗結果中已看到。其他一些研究(Bernacki和Kruszyński,1991;Puchajda等,1996,1997;Mazanowski等,2000)報道了通過調控日糧中青貯料用量以影響鴨與鵝胴體重與組織成分。與僅飼喂商品混合飼料或一種含商品混合飼料80 %、蒸汽處理土豆青貯10 %以及干草10 %的對照組日糧相比,北京鴨(從4~8周)飼喂一種含商品混合飼料60 %、蒸汽處理土豆青貯30 %以及干草10 %的試驗日糧,其8周齡胴體中含有較高的胸肌、腿肌以及較低的皮脂。Puchajda等(1996)隨后報道,意大利白鵝(4~14周齡)飼喂一種由商品混合飼料與青貯料混合的日糧——含87 %蒸汽處理土豆青貯、5 %菜籽餅、4 %蠶豆粉以及4 %干草,與那些飼喂混合日糧成分為95 %青草或紅三葉、5 %小麥的鵝相比,其腿肌(16.04 %,占胴體,下同)、小腿肌(7.40 %)以及帶皮下脂肪的皮膚(24.59 %)分別低 17.48 %、8.32 %與25.98 %。
總結一下本試驗以及其他文獻報道的研究結果,從4~14周齡用青貯玉米替代日糧中部分商品混合飼料,對17周齡時鵝(屠宰前用燕麥育肥3周)的體重沒有顯著影響?;谟们噘A玉米飼喂生長期鵝可以降低成本,而至17周齡時胸肌、腿肌以及帶皮下脂肪的皮膚含量二組相似,由此建議向肉鵝飼養(yǎng)者推薦這種養(yǎng)殖模式。從MS鵝胸部帶脂皮膚含量顯著低于對照組,可以得出飼喂商品混合飼料與青貯玉米日糧的鵝,其胸部組織營養(yǎng)價值較僅飼喂商品混合飼料的鵝要高。
原題名:Effect of corn silage和quantitative feed restriction on growth performance body measurements 和carcass tissue composition in White Ko?uda W31 geese(英文)
原作者:D. Kokoszyński、Z. Bernacki、M. Grabowicz和K. Stańczak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