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秋延晚茄子栽培是蔬菜品種當中栽培時間最長、產量最高、效益最好的模式之一,但栽培有相當大的難度,前期處在高溫強光照射條件下育苗,后期氣溫降低,光照減弱。因此,如果管理不當,容易失敗。應根據(jù)茄子品種生育特點和所處的具體環(huán)境,采取有效的措施。
1 整地、施肥
茄子栽培生育期較長,必須施足基肥。新建溫室土地整平后每畝施用15~20m3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均勻撒入土壤,然后翻地30~35cm深,將肥料與土混勻,然后澆水,等適墑后用旋耕機旋耕。
2 起壟、定植
旋耕后,開始起壟,壟寬80cm,壟高25~30cm,溝寬50cm,做好壟后澆水,適墑鋪設1.4~1.5m寬的地膜。
選擇在晴天下午定植為好。采用一壟雙行三角形定植,每行穴距45cm,每穴1棵,栽苗不宜過深,定植時撒坨水要澆足,然后埋土與苗坨齊平。一般每畝定植1800~2000株,最好用嫁接苗定植。
3 溫濕度管理
生長前期外面溫度較高,要開大通風口。生長后期,天氣慢慢轉冷,盡量少通風,不需要排濕時就不通風。整個生育期白天最高溫度控制在35℃以下,夜間最低15℃以上。
4 水肥管理
定植水澆足后,到門茄坐住以前適當控制肥水。門茄瞪眼時進行第1次澆水追肥,以后每隔15天追肥1次,施尿素10~15kg或二胺10kg。
5 整枝
溫室茄子在四門斗茄形成后易出現(xiàn)枝葉繁茂,通風不良,為此,除了將門茄下邊枝葉全部打掉,多數(shù)采用雙干整枝法調整植株間的通風透光。雙干整枝法是在對茄形成后,剪去兩個向外的側枝,形成兩個向外的雙干,以后所有側枝都要打掉,待結到7個果實后摘心,以促進果實早熟。
如果要延長茄子的收獲期,可采用剪枝再生技術,即在茄子采收結束后,在主干距地面10cm處用利刀斜茬削除,然后松土、追肥、灌水,促進側枝萌芽,選生長好的枝條再進行雙干整枝,可達到延續(xù)生產的目的。
6 采收
茄子早熟品種開花后20~25天就可采收,門茄采收易早不宜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