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于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
——《史記·平原君列傳》
鼎在中國古代社會生活中具有獨特的地位,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標志之一,有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
最初,鼎作為古代的一種烹飪器具,相當于現(xiàn)在的鍋,它主要作烹煮和盛放魚肉之用,是我國古代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中國最早的鼎是用粘土燒制的陶鼎,后來又發(fā)展為用青銅鑄造的銅鼎。傳說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鑄九鼎于荊山之下,以象征九州。自從有了“大禹鑄九鼎”的傳說,鼎就從一般的炊具演變?yōu)閭鲊闹仄?,成為了王?quán)的象征。
下面,且看“鼎”字的演變過程:
觀圖可知,“鼎”是一個象形字,其造字本意是王室祭祀或烹制美食時使用的三足或四足青銅器皿。據(jù)《說文解字·鼎部》記載:“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边@句話翻譯過來就是:鼎:三根立腿,兩只提耳,是用來調(diào)和各種味料的寶器。金文的“鼎”與甲骨文的形體相同,只是到了小篆,其形體才發(fā)生了變化?!岸Α鄙硪浴澳俊眮硖娲?,原來的鼎足變成了擱鼎的架子。馬衡《中國金石學概要》中說:“鼎本象形字。象三足兩耳碩腹之形,其后漸趨整齊,最后乃成小篆之鼎?!?/p>
鼎既為傳國重器、神器,作為威力無比的象征,由此便引申出了“大”“盛大”“最”“顯赫”等意義。如稱力大無窮為“鼎力”;稱元老重臣為“鼎臣”或“鼎席”;稱才能出眾,罕有人能匹敵為“鼎能”:稱豪門巨族為“鼎姓”“鼎族”等。
此外,鼎還被視為吉祥之物。歷代王朝常鑄鼎以稱頌國家基業(yè)宏大,事業(yè)興旺發(fā)達,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