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璞筆下的紫藤蘿開得是如此恣肆風流、輝煌燦爛,但又端莊典雅、耐得住寂寞。不管是一條宏偉的飛瀑,還是一個個張帆欲航的船艙,都在讀者心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為作者在表現(xiàn)紫藤蘿的美時,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與聯(lián)想,運用大量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手法寫作,使其宛如一幅精致細膩的工筆畫。因此,紫藤蘿在她的筆下才顯得如此生動且富有情趣。
一、精妙的比喻
作者由紫藤蘿瀑布的輝煌情狀以及坎坷命運感悟到了生命的長河是永無止境的人生哲理。文中,比喻修辭得到了充分的運用。如“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那里裝的是什么仙露瓊漿?我湊上去,想摘一朵”一句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紫藤蘿花比作“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這一形容達到了形似的效果。
二、形象的擬人
在《紫藤蘿瀑布》中,擬人修辭的大量運用對我們理解文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如“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這一句便寫出了紫藤蘿花小巧的特征,體現(xiàn)出了花的勃勃生機,同時暗含著作者所感受到的生命的喜悅和生活的美好。
三、新奇的通感
除以上所講的比喻、擬人修辭外,文章還運用了一種平時不常用到的修辭手法——通感。通感指的是在描述事物時,用形象的語言將人的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起來,借聯(lián)想引起感覺上的轉(zhuǎn)移,使意象變得更為活潑新奇的一種修辭格。如“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這句話就用顏色來表示香氣,將視覺與嗅覺這兩種感覺溝通起來。作者把抽象的香氣轉(zhuǎn)化為具象的顏色,讓讀者感受到香氣的淡雅和迷人,給讀者帶來清香醉人的感受。
【即學即用】
1.請從修辭的角度出發(fā),體會下列句子的表達效果。
(1)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宗璞《紫藤蘿瀑布》)
(2)這是個有聲有色的詞匯,細細一讀,就能看到那極具動感的早春畫面,叭、叭、叭叭叭……一大片嫩芽,頂著晶瑩的露珠,炫耀在你凝視的眸子里,目光一般靈動,在春陽下熠熠閃光。夢一般的春芽,清香,溫軟,嬰兒肌膚一般嬌嫩水靈。(朱秀坤《爆青》)
(3)猶如水晶盤內(nèi)的玉珠、金珠急遽轉(zhuǎn)動,這是一串串美妙而甜潤的音的連續(xù),是熱情的火花。這火花以迅猛的速度自由自在灑向空間,同陽光交流、融合,雨霧般細密地降落在大地上。(薄田泣堇《云雀之歌》)
(4)這兩行腳印便使人想到布鞋了——那浩瀚如海的高原之上,承載了一個又一個年輕力壯或年邁佝僂身軀的葉葉小舟。這些小舟遵循著天時與人命,白天漂浮在黃土海面之上,吆喝了大魚小魚般的牛羊群去放牧;夜晚時,它們則停泊在主人的夢鄉(xiāng)邊。(李亮《布鞋,漸行漸遠的溫情之舟》)
2.恰當?shù)剡\用修辭手法行文可將景物描繪得惟妙惟肖。我們在欣賞作者優(yōu)美的景物描寫的同時,不妨自己也來動手仿寫一下。
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從未見過 " " " " " " " 柳樹,它在秋風的吹拂下,樹枝輕輕搖擺,似乎在向我們招手。只見 " " " " " " " 在空中微微 " " " " " " " ,在陽光的照耀下,宛如 " " " " " " " " ,煞是好看。走在樹下,我輕輕地拾起一片落葉,出神地望著這片綠中泛黃的葉子,忽然覺得這葉子似乎變得好大好大,像是 " " " " " " "。
3.仿照下面的段落,以“秋葉”為話題,寫一段300字左右的文段。
我的身邊緩緩地現(xiàn)出一樹又一樹的金黃,仿佛一夜之間所有的樹葉都黃了,輕盈地點綴在筆直的樹干上,席卷著所有路人的眼光,漫無邊際地向著明晃晃的四野展開去,仿佛還帶著秋日清涼的微風。四周灑著零散的金光,被秋葉承托住,細心地把葉子的每一絲脈絡涂染成生氣勃勃的光芒,直直地投到了我的臉上,在我臉上幻化成蒙眬的斑駁,讀著我怔怔的眼神。
—— 阿甘左《秋葉,未完成的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