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剛因其個人化的圖示語言傳達出屬于中國整整一代人的歷史記憶而享譽世界藝壇,他總是審慎地和我們這個喧囂的時代保持一段距離。其創(chuàng)作一直以來都圍繞著宏觀歷史與個人經(jīng)歷展開?;仡欉^去的一年,藝術家繼續(xù)放慢著創(chuàng)作的節(jié)奏,依舊將其標志性的藝術帶給更多的觀眾,6月14日,個展“Memory+ing”,登陸韓國大邱美術館,此次個展是藝術家在亞洲舉辦的首個大型回顧+新作展覽。而在稍早前佩斯香港空間的開幕展上,張曉剛則展出了最新創(chuàng)作的紙上油畫作品。群展方面,藝術家總計參加了6個,包括在丹麥林冠藝術基金會舉辦的“我看—林冠藝術基金會藏品展”,以及長沙譚國斌當代藝術博物館的“湘江北上”譚國斌與當代藝術收藏展,和在臺灣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行的“鄉(xiāng)土·傷痕·西南魂—四川美院作品展”。
在市場熱衷于討論價格的熱潮退卻后,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才能被置于一個更加理性和冷靜的語境中去評判。作品無論是架上,雕塑還是紙上油畫,張曉剛作為一位有著深厚歷史情結的藝術家,無疑回到記憶深處去尋找藝術本來的面目將會伴隨其創(chuàng)作的始終,這正如張曉剛所說的:“我在精神上是古典主義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