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題解析】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泊在月光上的村莊
周鋒榮
月光如水一樣漲起,村莊像一只大船,在清澈中晃動。
月光引領(lǐng)著我走向一片田野。只見稻田蕩漾起漣漪,把月光蕩漾得如碎銀子。一棵棵已經(jīng)抽穗的稻谷,緊緊地?fù)肀г谝黄?,等待著稻農(nóng)收割時的笑聲。稻香飄來,在農(nóng)人的鼻子里醉了一回。青蛙禁不住忍了一天的寂寞,縱情演奏著此起彼伏的樂章。
高高低低的莊稼,在月夜更具靈性,飛快地生長。一畦畦韭菜綠得發(fā)亮,舒展著美麗的葉子,在風(fēng)里婀娜著身姿起舞。茄子、辣椒等蔬菜,沉浸在月光中,蓬蓬勃勃的,隨心所欲地開著各色花朵,守望著各自的位置。一片苦瓜藤,密密麻麻地爬上了院墻,一條條絲瓜被一陣陣夜風(fēng)撥動,真像許多頑皮的孩子,在月光下快樂地蕩秋千。
浩浩的白光,籠罩著一片片茂盛的瓜園,一個個敞開的瓜棚。綠色的瓜秧歡快地鋪滿了地,黃色的花朵嬉笑著開滿一地,圓滾滾的大西瓜,看著就讓人垂涎欲滴。瓜棚下,看瓜人躺在天地之間,用濃重的鼾聲,淹沒了蛐蛐蟈蟈的奏鳴。不遠處,果園的樹木枝繁葉茂,呼啦啦的樹葉,在樹下落了厚厚的一層。
月亮越升越高,柔和地撒下一層白光。小時候的月明之夜,我和小伙伴拿著竹竿和網(wǎng)袋,成群結(jié)隊地出發(fā),先是在空地上表演自編的舞蹈,然后到小河畔追趕草叢里的青蛙,在水渠邊捉拿槐樹上的夏蟬。忙活了幾小時,最大的收獲是第二天的飯桌上,出現(xiàn)一碗青椒炒蛙肉的好菜。偶爾也看到過幾條水蛇,驚得四處亂跑,使我們常常忘記了生活的辛酸。
月光輕搖著村莊,把村莊送進夢鄉(xiāng)。村莊的月夜里,一切都是從容的。在這里,沒有了滄桑,沒有了喧鬧,有的只是真正的安詳和靜謐。月光成了我們心靈的港灣,放縱的鳥巢。我的影子散發(fā)出靜美的亮色,在月光下慢慢融化,消失。
泊在月光上的村莊,教會了我無論物欲如何橫流,腳下也要干凈如月光。
是呀,能沐浴在詩意的月光里,我還去夢想什么?(選自《散文選刊》2013年第10期)
本文語言有什么特色?請加以分析。
解析:散文的語言有清新、明暢、自然、精致等風(fēng)格。答題時,我們需要結(jié)合文本來分析。
答案:本文語言清新明快、生動活潑、用詞準(zhǔn)確、善用修辭,富有濃郁的文學(xué)色彩。如文章開頭“月光如水一樣漲起,村莊像一只大船,在清澈中晃動”。這一開頭,作者連用兩個比喻句,形象地再現(xiàn)了月光和村莊的狀態(tài)。在寫到村莊時,又恰當(dāng)?shù)剡\用了形容詞“清澈”和動詞“晃”,增添了村莊的生機和靈氣。文中還大量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再恰當(dāng)?shù)嘏浜席B詞,把村莊渲染得如詩如畫,美不勝收。
【技法指津】
寫景狀物散文是通過對客觀景物或事物的描寫與刻畫,巧妙而含蓄地表達作者的主觀情感和理想愿望的文章。在這類散文中,景物既是一個藝術(shù)整體,更是一個能獨立承擔(dān)作者情感的藝術(shù)載體。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是這類散文的最大特點。
品味語言是深入品析寫景狀物散文的一把鑰匙,即從語言角度品味景物的特點,揣摩背后蘊含著的作者的情或志,體會其揭示主題的作用和效果。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抓詞句,釋表達目的
這里的詞語往往是指一些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如用動詞寫景,可以突出生機與活力,或者以動寫靜,使景物富有動態(tài)感;用形容詞寫景,可以使景物更加形象生動;用疊詞寫景,可以渲染氣氛,突出音樂美。
答題順序:(1)要結(jié)合語境,指出表層義。(2)聯(lián)系作者的情感,挖掘深義。
還要注意文章中幾種重要句子:(1)首句,有提示、概括和承轉(zhuǎn)的作用。(2)中心句和點睛句。(3)感悟句,明顯表達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4)描寫句,刻畫人物和環(huán)境的句子,對表現(xiàn)人物有渲染、烘托的作用。(5)尾句,概括全文,或照應(yīng)開頭給讀者留下思考空間,或抒發(fā)情感。
二、辨修辭,品情景相融
比喻與擬人可以使景物描寫更形象生動;排比、反復(fù)可以加強語勢,渲染氣氛和情感,增強文章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美,使文章感情充沛,增強感染力;對比、襯托可以突出景物特征。
答題一般分三步:一是準(zhǔn)確地指出所用修辭手法;二是分析表達效果(如“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景物的……特點”);三是分析寫作目的,“表達了……感情”或者“心情”等。
三、明句式,析表達效果
不同的句式具有不同的表達效果。整句形式整齊,音韻和諧,節(jié)奏協(xié)調(diào),氣勢貫通,對偶句、排比句和反復(fù)句都屬于整句;散句靈活而富有變化,長短不一,自由活潑,生動感人。整散結(jié)合會使語言錯落有致,音韻和諧,節(jié)奏明快,富于變化,豐富多彩。長句,字?jǐn)?shù)多,容量大,層層修飾,結(jié)構(gòu)比較復(fù)雜,故表意嚴(yán)密、內(nèi)容豐富、富有氣勢;短句,字?jǐn)?shù)少,結(jié)構(gòu)簡單,表意靈活,簡潔明快,節(jié)奏感強。
四、識語言風(fēng)格,悟作者哲思
語言風(fēng)格是作家通過作品表現(xiàn)出來的創(chuàng)作語言特有的格調(diào),也可以說是通過詞語、修辭、句式的綜合運用表現(xiàn)出來的表達效果。
答題技巧:首先指出文章的語言特色,我們應(yīng)積累語言風(fēng)格相關(guān)術(shù)語,如形象生動、幽默風(fēng)趣、平實質(zhì)樸、清新典雅、含蓄委婉、洗練簡潔、絢麗飄逸、婉約細膩、曠達豪放、沉郁悲憤等;然后結(jié)合具體段落或句子分析。這樣可以更好地理解語言在情感表達上的作用。
總之,品味富有表現(xiàn)力的散文語言,不管是品味它的內(nèi)容,還是品味它的結(jié)構(gòu),最終都是品味詞句表達情感、闡釋哲思的妙處。
【閱讀訓(xùn)練】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山 行
黃耀紅
清江泛寒影。
帶一壺水,沿柏油路驅(qū)車。居然只有五分鐘車程,一徑就拐到太陽山下。
好風(fēng)景,從來就不在遠方。那一汪靜水,依偎在山的懷里,沒有一絲波痕,如同一面寶鏡。映著云的影,山的影,樹的影,草的影。偶然飛過的,鳥的影。
水邊,有悠然釣者。每一處秋水,都是古典的記憶。秋水亦伊人。整個秋天,就在這樣的沉思中走向哲學(xué),在相思里表達愛情。
路的兩邊,是菜園,農(nóng)舍。那片新澆的菜畦,那架著竹棚的秋豆角,那偶爾爬出籬墻的藍色牽?;?,還有那青青的橘子,它們都像一些久別的故人,在這秋風(fēng)里默然微笑。
寧靜的山野時光,被陽光照得有些恍惚。在這樣的秋聲秋色里,走著。心中升起一種由內(nèi)而外的釋然,如同生活在別處。俯仰秋天,天空像一只清澈的眸子,大地亦然。每一種生命,都在天地眼眸里從容自適,悠然靜好。
草尖上停著一只沉默的蚱蜢,院子里伏著一只吠著的黃狗,石階上睡著一只慵懶的貓。而路上,只有,低語的我們。
上山是一條水泥路,一級一級向林莽縱深處延伸。一徑清幽,斜斜地,如箭一樣,射向這漫山遍野的蒼翠。
路之兩邊,全是那高過人頭的喬木。那樹種,貌似桂花,卻又不是。只覺它的葉子,綠蓬蓬亦如春日,密叢叢見不出秋意。陽光,偶爾從樹縫里照進來,斑斑點點,層層疊疊。于是,所有明綠、暗綠、深綠、淺綠,都在微風(fēng)里簌簌作響。當(dāng)陽的,背陽的,老干的,新枝的,這一山一嶺的綠色,在微風(fēng)里搖落出夢境一般的光影與層次。
身邊的樹,林間的草,叫得出名字的很少,叫不出名字的倒是很多。遙想極遠的遠古,如此遼闊的草木世界,某一種樹木花草能被人類的先民們關(guān)注,命名,記取,何嘗不是草木們前世種下的因?本來無名的這些生命,一旦被賦予人類的語詞,從此便開始穿越時空。譬如蘭草,又若桂花,再如云杉或車前草,它們因為擁有一個名字而擁有自己的歷史。然而,太多太多的草木并不曾擁有這樣的幸運?;蛟S,它們來不及進入人類的視線,人類就失去了命名的心境。
在豐富的生命面前,語詞原來如此有限;在豐富的生命面前,認(rèn)知原來如此狹窄。然而,沒有人意識到我們對于生命理解的粗俗與膚淺。
山路邊,時有未名的野花,一束兩束,玉立在風(fēng)里。花朵那么小,那么小,卻綻放出生命的全部絢麗。湊上去,花朵散著那淡淡的香。這些連名字都沒有的花,或許,這就是她們一生的美麗。她,開在這樣一個秋日,哪怕只與一只秋蟲相遇,都是她一生的花事,一生的盛典啊。
當(dāng)這樣的花朵在山間野徑上怡然自樂的時候,正好遇見我們,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對花兒報以微笑?
就像習(xí)慣于在人海里辨認(rèn)那些熟悉的身影一樣,在山路上,心里總在指認(rèn)那些熟悉的草木。它們,永遠都跟兒時的記憶一起開著花,結(jié)著果。
看吧,那麥穗似的草,我們叫它絲茅。它的葉邊有刺,不小心會割破你的手指。書里說,魯班發(fā)明鋸子最初的靈感就來自它。
綠油油的這一片,我們的土話,叫摟箕。生物教科書說,它是蕨類。春天,它剛生出來的時候,是可以食用的綠色食品。蕨菜炒臘肉,乃一道湘菜美味。
對面的樹梢上,那些堅果,我們叫它空簡子。去除外面堅硬的殼,里面的仁,粉而甜。愈在風(fēng)里吹干,果仁愈甜。山路上很靜,很靜,聽得到自己腳步沉悶的回響。滿山滿野的秋蟲,都在發(fā)聲,自由無慮地歌唱。那是天籟?;蚋哌h悠揚,或低吟淺嘆;或起伏錯落,或驚悚怪異……全然不知這些聲音的來處,不知它們發(fā)自怎樣一只小小的、美麗的蟲子。唯一懂得的,是它們奏響著陽光下的歡娛,即使細若游絲。
這么多蟲子,有些春生而秋死,有些朝生而暮死,它們生命里甚至沒有年,沒有月。它們,只是因清秋而歌唱,因這初涼的時光而歌唱。山坡間,這些披著陽光的花朵與樹葉,似乎都是諦聽的耳朵。
恍惚間,耳朵似乎也長成了山間的那一片葉。
站起來的時候,你,就成了一株美麗的菩提。
(選自《散文選刊》2013年第6期)
1.文章開頭“清江泛寒影”一句中的“泛”字有什么好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說說文中畫橫線句子“綠蓬蓬亦如春日,密叢叢見不出秋意”中疊詞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中運用了哪幾種修辭手法?試舉兩例說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