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縝密的構(gòu)思
文章采用了先破后立的論證方式。文章的題目是“拿來主義”,卻從閉關(guān)主義寫起,再到送去主義,看似脫離了主題,實則是為了先揭破送去主義的危害,在破送去主義的基礎(chǔ)上樹立送去主義的對立面拿來主義。這種先破后立的方法將“為何拿來”闡述得詳盡自然,水到渠成,令人折服。另外,在論述“怎樣拿來”時同樣也是采取先破后立的論證方法。這種結(jié)構(gòu)布局富有節(jié)奏感,環(huán)環(huán)相扣,絲絲入理。
二、雄辯的論證
本文在論證拿來主義時,運用了比喻、因果、類比、對比等論證方法。
1.比喻論證的主要作用是使論證更加形象,更加通俗易懂。如何對待外來文化和中國文化遺產(chǎn),這是一個抽象的話題。魯迅先生把文化遺產(chǎn)比做一座大宅子,然后反面設(shè)喻,用“孱頭”“昏蛋”“廢物”分別比喻逃避主義者、虛無主義者、投降主義者,再從正面設(shè)喻,闡述對待外來文化與中國文化遺產(chǎn)的正確態(tài)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文中作者還用“魚翅”比喻文化遺產(chǎn)中的精華部分,用“鴉片”比喻文化遺產(chǎn)中有害也有用的部分,用“姨太太”“煙具”比喻文化遺產(chǎn)中的無用部分。作者把這些融入論證過程中,構(gòu)成了文章比喻論證的有機部分,形象地論證了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這一中心論點,增強了說服力和感染力。
2.因果論證是本文前半部分非常突出的論證方法,第七自然段用了“所以”一詞表示結(jié)果,提出拿來主義的觀點,而“原因”又是什么呢?即為什么實行“拿來主義”?這就要分析前面的部分。文中第一、二自然段揭露了“送去主義”在學(xué)藝上的表現(xiàn)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徑,第三到第五自然段揭露了送去者與送來者的奴才主子關(guān)系,辨明“拋來”與“拋給”的不同,第六、七自然段則揭露送來者的真面目,要劃清“拿來”與“送來”的界限,然后提出“拿來主義”的要旨: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這三個部分以破為主,批判逐層深入,從“送去”“送來”兩個角度證明實行“拿來主義”的必要性,從而闡明了實行“拿來主義”的原因。
3.類比論證。作者把送去主義和尼采的狂妄自大作了類比,意在說明“只是給予,不想取得”的送去主義和尼采的狂妄自大是一樣可笑的,說明奉行送去主義將亡國滅種,貽害子孫,給人們以當(dāng)頭棒喝,令人警醒,從而使論證極具震撼力、說服力。
4.對比論證。閉關(guān)主義、送去主義,是拿來主義的對立面。它們的弊端越多,毛病越大,越反襯出拿來主義的必要和可貴。這樣的對比,造成強烈的反差,讓人們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觀點。
三、犀利的語言
犀利的語言是能夠用三言兩語,甚至只用一句話一個詞語來深刻揭示事物或現(xiàn)象的本質(zhì)。文章在闡述送去主義的危害時說“要不然,則當(dāng)佳節(jié)大典之際,他們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翱念^賀喜”描繪出亡國奴點頭哈腰、搖尾乞憐的奴才相和無恥心;“殘羹冷炙”勾畫出亡國奴無以為生、乞討度日的可憐形象;“獎賞”則諷刺做了亡國奴的子孫后代面對帝國主義居心不良的施舍所表現(xiàn)出來的無知和無恥、愚妄和虛偽。幾個關(guān)鍵詞語形象地揭示出送去主義亡國滅種,危及子孫的實質(zhì)。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