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導(dǎo)入:
當我們行走在燈紅酒綠的街道上,川流不息的車流,熙熙攘攘的人群,閃爍的霓虹燈,喧鬧的聲音,給我們怎樣的視覺和心靈沖擊呢?或許此刻我們會在心中默默描摹這一切,用我們的語言表達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技法梳理:
描寫,就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人物、事件、環(huán)境作具體入微的描摹繪寫,給人以真切的感受。怎樣才能學(xué)會描寫呢?
一、弄清類型,相機運用
從描寫的對象來分,一般分為人物描寫、環(huán)境描寫和場面描寫。人物描寫,主要有肖像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等。環(huán)境描寫,包括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的描寫。再就是場面描寫。場面,一般指由人物活動構(gòu)成的生活畫面,有時也泛指一定場合的情景。所以,場面描寫主要是寫人的活動,寫人物之間的關(guān)系。
從描寫的角度來分,可分為正面描寫(又稱直接描寫)和側(cè)面描寫(又稱間接描寫)。正面描寫是作者直接對描寫對象(人物、事件、環(huán)境)所作的刻畫和描繪。側(cè)面描寫是作者通過對周圍人物或環(huán)境的描繪來表現(xiàn)所要描寫的對象,即間接地對描寫對象進行刻畫、描繪,使其鮮明突出。
從描寫的手法來分,分為白描和細描。白描,即運用最簡練的文字,描寫出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或人物的精神面貌。細描,即細致具體地描繪對象,運用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和象征、襯托、渲染等表現(xiàn)手法,使所描寫的對象栩栩如生,逼真動人。
二、突出特點,展現(xiàn)品質(zhì)
無論描寫的是人、動物還是景物,要先去感知或挖掘其特點品質(zhì),這是提筆為文的第一步。如朱自清《背影》中的父親,黑布棉袍、青布馬褂的背影,攀爬欄桿時“攀、縮、微傾”的動作,幾乎讓所有的人為父愛流淚。再比如《斑羚飛渡》中的鐮刀頭羊,作者只是重點寫了它的三次叫聲,那富有決斷力、富有智慧、遇事鎮(zhèn)定、臨難從容的形象便躍然紙上。描寫不是照相,也不是寫生,不能面面俱到,而要突出特點,突出重點。這也正是大多數(shù)學(xué)生寫作時缺失的。所以,我們要勤于觀察練就慧眼,穩(wěn)、準、精,選擇好描寫的切入點,精雕細刻。
三、著力細節(jié),錦上添花
細節(jié),就是細小的環(huán)節(jié)(互相關(guān)聯(lián)的許多事物中的一個)或情節(jié)(事情的變化和經(jīng)過);細節(jié)描寫就是抓住生活中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jié)、一些富有藝術(shù)表現(xiàn)力的細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細微的舉止行動以及景物的瞬間變化等,加以生動細致描繪的一種方法。它具體滲透在對人物、景物或場面描寫中。如孫犁的小說《荷花淀》 中“話別”這一情節(jié)里有這樣一個細節(jié):當水生嫂聽到丈夫說“明天我就到大部隊上去了”時,“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作者用“放”“吮”這些細微動作,來揭示人物瞬間的、復(fù)雜的、微妙的心理活動。
四、巧用修辭,妙筆生花
善于運用修辭手法是寫好作文的“點金術(shù)”。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能勾勒出事物的立體特征,使難言之物、難狀之景如在眼前,增強語言的形象性,把事物寫活。根據(jù)表達的需要,恰當?shù)剡\用比喻、擬人、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shè)問、反問等修辭手法,就能增強描寫的生動性和形象性,增強語言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如文章《“三”的奇遇》的開頭:自從“三”被倉頡老爸造出來以后,就一直不服氣,整天不樂意,心想:“憑什么我總是排在最后一位,當個季軍。既沒有‘一’灑脫利索,又沒有‘二’成雙成對的自在?!庇谑?,“三”決定離家出走,闖蕩江湖。這篇文章巧妙地借助擬人的修辭手法,讓“三”有了人的思維活動,因而使描寫生動形象,引人入勝,妙趣橫生。
學(xué)以致用: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問題。
我的鄰居吳冠中
閻 綱
九旬高齡的吳老,和我同住京南方莊小區(qū)。我常在小區(qū)邊體育公園遇到他們老兩口,他攙扶著她,緩緩地,一步一步。
第一次見吳老,我問他:“記得嗎?我們報紙曾編發(fā)過你的專版,有你一幀正在寫生的大幅照片和年輕時在凡爾賽宮的一張……”吳老搶著說:“記得?!蔽艺f:“大標題很醒目——《魯迅是我的人格老師》!你注重繪畫和文學(xué)的溝通,使人更理解你的繪畫,也更理解你的散文?!?/p>
先前見過他在路邊小攤上理發(fā),后來在理發(fā)店也和他擦肩而過。這個“福云理發(fā)店”,四人座,優(yōu)惠老人,只收五元。我去理發(fā)時,老板娘總會提到吳老,他是那里的老顧客。
鄰居都知道這個很不起眼的小老頭是個大畫家,卻不知道他的作品被拍賣過成百上千次。萬貫家產(chǎn)吧?卻“窮”得布衣素食。老頭倔,價值幾百萬、幾千萬的傳世名畫一捐就是百多幅,消費卻極端平民化。當理發(fā)店的老板娘得知這個老頭的畫賣到十多億人民幣的時候,她驚呆了,知道老人來小店理發(fā)絕非省錢圖便宜。我問過吳老:“有消息稱,你的一幅畫又拍了四千多萬元,創(chuàng)下新的紀錄……”他不動聲色,然后說了句:“這都與我無關(guān)?!?/p>
吳老腦勤而心靜,不大愿意接待訪客,大家知趣,盡量不去打擾他。一次,約好去他家說事,踏進家門后我大吃一驚。他的住房同我家的一樣大小,都是一百零八平米,沒有裝修,依舊是洋灰地、木制的窗框窗格子,一應(yīng)的原生態(tài),書房之小,堪稱斗室,哎呀,太委屈一個大畫家了,然而,他已經(jīng)習(xí)慣了。他的畫作就是從這間普普通通的住房走出,進入國際畫廊。
他和相濡以沫的她又從公園的林間小道緩緩走來,不認識的人都把他們當作退休多年的老職工。她三次患腦血栓,嚴重失憶。他伴著她,寸步不離,肩并肩攙扶著,平和而親昵。
吳老以前常在樓下買天津煎餅,近年來,他不吃了。那個賣煎餅的安徽婦女對我說:“老頭想吃,可就是咬不動了?!边€說,“老頭人好,沒有一點架子。有一年,他送我一本掛歷,說上面有他的畫?!彼€看見他親自抱著字畫從她身邊走過,問他怎么自己抱著,他說抱得動的,沒關(guān)系,馬路邊等車去。
令人吃驚的是這么一次,吳老一大清早同夫人坐在樓下草坪邊的洋灰臺上,打開包,取出精致的印章,有好幾枚,磨呀磨,老兩口一起磨。賣煎餅的婦女走過去問他:“你這是做什么?”他說:“把我的名字磨掉?!薄斑@么好的東西你磨它……”他說:“不畫了,用不著了,誰也別想拿去亂蓋?!?/p>
多么珍貴的印章啊!為了防范贗品行世,吳冠中釜底抽薪。
一天,又邂逅他和她。她飄著白發(fā),扶著手杖,我的孫兒大聲地喊:“奶奶好!”她無言地笑?!端退防飳懙溃骸八咴诠珗@里,不相識的孩子們都親熱地叫她奶奶,一聲奶奶,呈現(xiàn)出一個燦爛人生?!蔽冶阏f:“吳老呀,你寫的散文,特別是《他和她》,空谷足音。當下散文,寫暮年親情,無出其右者。”他搖頭。我又說,“開篇普普通通的五個字‘她成了嬰兒’就打動人心。”他微微一笑。
多次接觸之后,我對吳老的文學(xué)觀略有所悟,就是特別注重用文字表現(xiàn)感情內(nèi)涵。吳老說:“我本不想學(xué)丹青,一心想學(xué)魯迅,這是我一生的心愿。固然,形象能夠表現(xiàn)內(nèi)涵,但文字表現(xiàn)得更生動,以文字抒難抒之情,是藝術(shù)的靈魂。愈到晚年,我愈感到技術(sh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內(nèi)涵,是數(shù)千年千姿百態(tài)的坎坷生命,是令子孫后代肅然起敬的民族壯景。”
他豐滿而瘦小,平易而固執(zhí),譽滿全球卻像個苦行僧。人們覺得怪異,其實,不難理解。他“一心想學(xué)魯迅”,稱魯迅是自己的“精神的父親”?;仡櫵部赖娜松?jīng)歷,讀讀他最滿意的那幅油畫《野草》,凝視魯迅枕臥在雜花野草上瘦削卻堅韌的頭顱,這一切也許會變得很容易理解。
(選自《中國文化報》2010年7月4日)
1.文章寫的是吳冠中,為什么在第三、四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分別描寫了理發(fā)店老板娘和賣煎餅的婦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說說你對第九自然段畫橫線語句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十二自然段寫道:“他豐滿而瘦小,平易而固執(zhí),譽滿全球卻像個苦行僧?!闭埬愀爬ㄎ闹斜憩F(xiàn)吳冠中“豐滿”的事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簡要分析,本文是如何通過描寫和議論刻畫吳冠中這一人物形象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你遇到過“擠”沒有?擠,你想想看,怎么個擠法?“哎呀,擠死了,擠得要命,特擠”,大家往往會這么說。這就很不夠,必須化虛為實,就是說你得描繪出一個形象來,讓別人看,別人看完了,讓他自己得出這個結(jié)論。請展開描寫,真切地表現(xiàn)出“擠”的狀態(tài),2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