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越來越多的大學通過聘請外教為大學生開設口語課程,以期通過外教口語課提升大學生的口語水平和跨文化交際能力,進而開拓其國際化的視野。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外教的教學往往不能滿足大學生的口語學習期望和需求而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本文對任課外教和大學生發(fā)放大學生對外教口語課程需求的調查問卷,通過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了解外教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以及大學生對外教口語課程的學習需求等信息,以期對外教口語教學進行指導,提高外教口語教學與學生需求的吻合度。
【關鍵詞】大學生 外教口語課程 學習需求 吻合度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35-0024-03
通過對全國8個省市的大學生發(fā)放調查問卷,并對北京工商大學的部分學生和外教進行訪談,了解外教口語教學與大學生口語學習需求的吻合度和具體的非吻合項目,為提高外教口語課堂效率提供一定的指導。
一 調查設計
1.調查目的
通過調查,收集論文研究所需數(shù)據(jù),了解外教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以及大學生對英語口語的學習需求和期望,從而通過具體調查結果幫助提高外教口語教學與學生學習需求的吻合度,提高課堂效率,優(yōu)化教育資源配置。
2.調查對象
通過問卷調查和隨機訪談的形式對學生和外教進行調查。為全面覆蓋大學生這一群體,通過手機微信和發(fā)送鏈接等方式發(fā)放電子版問卷,選取包括北京、湖北、天津、甘肅等8個省市的高校學生在內的100份有效問卷作為樣本,包括大一至大四的學生,男生和女生各50名。為更加具體地了解學生和老師的真實情況,對北京工商大學的40名學生和10名外教進行隨機走訪,訪談內容將以文字形式在下文中進行反映。
3.調查內容
結合課題研究目的,經過試填并修訂后制定關于大學生英語口語學習需求的調查問卷。該問卷由15道題目組成,包括單選題、多選題和填空題;內容涵蓋被調查個體的基本情況(性別、年級)、英語口語水平、對外教口語課程的評價以及對大學英語口語課程的期望等方面的信息。
為使調查所得的信息盡可能真實、完整,對問卷中問題的設計尤為重要,而同樣的問題,不同的提問方式得到的答案卻可能大相徑庭。以第15題為例,“如果你是外教,你最希望能教給你的學生的是什么?”該問題的目的是了解學生在外教口語課上最想獲得的是什么,但如果直接從學生的角度提問,往往使學生因一些現(xiàn)實因素而有所顧慮,易陷入傳統(tǒng)教育環(huán)境下形成的思維模式,不能了解其內心最渴求的東西。以假設的方式提問則會避免上述因素的影響,而且會激發(fā)被調查者的答卷興趣,如果自己是外教,最想教給學生的不就是大學生最想從外教那里獲得的嗎?
走訪調查主要以聊天的形式了解外教口語教學的課堂現(xiàn)狀、教學方法、自我總結、對中國學生的認識以及意見建議等方面的情況。在對大學生的走訪過程中,筆者以同學的身份和他們討論在英語口語學習中的困惑和解決辦法等。
4.分析方法
使用SPSS 19.0對樣本進行聚類分析,根據(jù)問卷中關于大學生英語口語學習現(xiàn)狀的問題(第4、5、6、7、8題)及調查結果,將100個獨立樣本進行分類。由于對形成的類的特征有了一定的認識,且樣本量較大,故采用K-均值聚類分析法。具體步驟如下:(1)指定要形成的聚類數(shù)為3個;(2)由系統(tǒng)選擇3個樣品點作為聚類的初始類聚核,對100個樣本進行初始分類;(3)調整分類,計算每個樣品點到聚核的距離,把每個樣品點歸入距聚核最近的那一類;(4)這樣每類中可能有若干樣品,重新計算每一類的重心(均值),以此作為第二次迭代的聚核;(5)根據(jù)這個聚核重復第(3)、(4)步,直到聚核的迭代標準達到要求,聚類結束(此處設置迭代次數(shù)為10)。
使用SPSS19.0對樣本進行個案匯總,即根據(jù)聚類結果,分別統(tǒng)計各類樣本針對英語口語學習需求(第3、9、10、11、12、13、14題)的答案,以此分析不同口語水平的大學生對外教口語課程的不同學習需求。
5.結果分析
分析個案匯總結果,取均值大于0.5的選項,否則舍去(即該選項所代表的影響因素可忽略)。根據(jù)對問題“你希望英語口語班級規(guī)模是?”“你希望外教老師來自哪些國家?”“大學外教口語課程的優(yōu)勢?”“你認為外教教學中哪些地方需要改進?”“你喜歡的英語口語授課方式是?”“英語課堂上什么環(huán)節(jié)能調動你的積極性?”“你喜歡與英語相關的哪些課外知識?” 答案的統(tǒng)計分析,可將被調查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分為較好、一般、較弱三類。
二 大學生對外教口語課程學習需求的分析
當代大學生對外教口語課程的學習需求和期望可概括為:喜歡小班教學,每個口語班的學生最好在10人以內,以便在課堂上每位同學都能有與老師交流的機會;更希望外教來自歐美國家;喜歡外教帶來更加標準、地道的發(fā)音,多元的文化背景知識以及平等、民主、自由的教學氣氛;喜歡的英語口語授課方式為個性化定制課程、自主討論交流、角色扮演和聊天等;課堂上游戲、歌曲、視頻、故事等環(huán)節(jié)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喜歡聽外教講外國風土人情、名人事跡、中外文化差異等課外知識;認為目前外教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對中國學生英語學習現(xiàn)狀的了解,教學缺乏系統(tǒng)性,跨文化交際能力不足且與學生缺乏溝通;陷入“背”英語,而不是“說”英語的模式,希望外教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
三 外教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現(xiàn)狀分析
經過對本校(北京工商大學)外籍教師進行問卷和走訪調查,了解到外教在教學過程中對中國學生(態(tài)度、動機、自信等)、教材教法、課堂組織、教學大綱和課程設置、文化差異、中方教師和管理、課程評估和測試等方面的看法。從總體來說,外教認為對中國大學生進行口語教學的難度較大,最大的教學障礙來自對中國學生的激勵方面。
四 外教大學英語口語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
盡管我國各個地區(qū)、學校的情況不盡相同,但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可以歸結如下:
1.觀念方面
我國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觀念普遍較為陳舊。部分省份長期以來中考和高考不考口語,英語教學只重視聽力和筆試能力的培養(yǎng)。中學階段對于英語口語的忽視是造成大學生口語基礎差的一個重要原因。此外,大學生為過級而學英語的現(xiàn)象比較嚴重。長期以來,四、六級考試還是注重聽、讀和寫,對口語幾乎不做要求。許多學生在考試指揮棒的導向下忽略了口語的訓練。
2.課堂教學方面
口語教學效率低,教學方式和手段單一,效果不理想。在聽說課堂上,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一般更注重對學生的聽力訓練,忽視了學生的口語表達。在班級容量上,受限于外教資源,目前大多數(shù)高等院校的大學英語課堂都是大班制授課,每個學生能說話的時間平均只有幾十秒,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3.教材方面
從總體上講,大學英語口語教材還是有限的、零散的。有的教材偏理論化,其內容已經不適應當今社會的發(fā)展,有的話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思想聯(lián)系不大,有的話題太過簡單或太難,學生感覺說起來太沒意思或說不出來。
4.教師方面
目前高校連續(xù)擴招給大學英語教學帶來的壓力遠遠超出現(xiàn)有教師的承受能力。同時,許多教師在發(fā)音、語法、文化等方面的水平還有待提高,教學理論及教學方法上還需進一步完善。相較于中國教師,外教的英語發(fā)音更純正,也更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然而,由于外籍教師流動性較大、人數(shù)不多且分布不均等客觀因素的存在,目前雖然大多數(shù)高等院校都聘請了外教,但還不能全部面向公共外語教學。
5.學生方面
近十幾年來,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成績卓然,大學生的英語整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然而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卻相對較弱,大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參差不齊;大部分學生的英語口語基礎較為薄弱,學生薄弱的語言能力嚴重影響了其語用能力,大部分學生處于“啞巴英語狀態(tài)”。
五 對提高大學英語口語課程教與學吻合度的建議
上述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得到解決,才能優(yōu)化教育資源的配置,改善我國大學生英語口語的現(xiàn)狀,從而提高大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筆者認為可結合外教所教與學生所需,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善:
第一,改革英語教學的教育觀念和課程設置。通過四、六級考試并不是學習英語的終極目標,學習一種語言時,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缺一不可。學校要加強對口語課程的建設,注重教學和考核質量,盡量采用小班教學。
第二,創(chuàng)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真實的語言交際環(huán)境。在口語課堂教學中多采用學生喜歡的主題討論交流、角色扮演、聊天等個性化的授課方式。教師只做必要的引導、提示、糾錯、總結,將有限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
第三,在教材的選擇上,教師可以在使用一本實用性、趣味性較強的教科書的同時,輔以一些真實的素材,教材與課外材料同時使用。教材可以提供系統(tǒng)的、情景式的訓練,幫助學生解決“怎樣說”的問題。而補充材料則比較靈活,與時俱進,具有實用性和趣味性,同時也更加貼近英語國家的文化,這有助于解決學生“說什么”的問題。
第四,注重外籍教師自身的素質,不斷提升教師的業(yè)務素質。外籍教師應當多了解中國文化,同時能夠將西方文化的內涵滲透到英語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增加中外風土人情、名人事跡、文化差異、天文地理等方面的授課內容。
第五,注重對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扎實的語言基礎是口語交際能力得以提高的保證,因此在口語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語言基礎的培養(yǎng)。其次,應加強學生對西方文化的了解,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從而達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最后,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加強英語思維能力的訓練。
大學生口語水平的提高需要外教的耐心和教學方式方法、內容等多方面的優(yōu)化,更需要大學生自身的刻苦訓練,只有這樣,大學英語口語的教和學才能產生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武宏波.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口語學習需求調查[J].考試周刊,2012(20)
[2]劉艷梅、朱慧敏.基于學生需求分析的財經類高校大學英語課程設置研究——以省屬財經類高校為例[J].山東外語教學,2013(3)
[3]劉旭亮.關于外籍教師進行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調查研究[J].英語教師,2012(4)
〔責任編輯:龐遠燕、汪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