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題技巧】
一、倒裝句
我們把文言文中句子成分的排列語序跟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子叫倒裝句。文言文中常見的倒裝句形式有四種:謂語前置、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
1.謂語前置,也叫主語后置。為了強調謂語,有時將謂語置于主語之前。如:甚矣,汝之不惠。
2.賓語前置。在古代漢語里,賓語位置也和現(xiàn)代漢語一樣,一般都是在動詞(或介詞)的后面,但為了強調賓語,在一定的條件下,就把它放在動詞(或介詞)的前面。賓語前置可以分為下面幾種:
(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如:沛公安在?——沛公在哪里?
(2)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代的人沒有欺騙我啊。
(3)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到動詞前。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恢渥x,不解惑。
3.定語后置。定語往往表示領屬性和修飾性,一般放在中心詞之前,但在文言文中定語卻常常放在中心詞之后,形成定語后置,常見的形式有三種,其標志是“之”和“者”。
(1)“中心語+定語+者”的形式。如:求人可使報秦者。
(2)“中心語+之+定語”的形式。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3)“中心語+之+定語+者”的形式。如: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擔。
4.狀語后置。也叫介詞結構后置,常見的形式有兩種。
(1)以“于”為標志詞。如:趙氏求救于齊?!w太后向齊國求救。
(2)以“以”為標志詞。如: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
倒裝句在翻譯時應調整語序。也就是說,謂語前置句翻譯時,應把主語放到謂語前;賓語前置句翻譯時,應將賓語放至動詞或介詞之后;定語后置句則把修飾語或限制語放到中心詞之前;狀語后置句則把“于”或“以”所引領的狀語提到動詞謂語之前。總之,倒裝句的翻譯應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習慣。
二、省略句
文言文中,某些詞或某些成分經常省略,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況:
1.省略主語。如:永州之野產異蛇:(蛇)黑質而白章,(蛇)觸草木(草木)盡死。
2.省略謂語。如: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賓語。如:權起更衣,肅追(權)于宇下。
4.省略介詞“于”。如:今以鐘磬置(于)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
省略句的翻譯原則同樣遵循現(xiàn)代漢語的習慣,在翻譯時,要將原文省略句中省略的成分增補出來,使句意完整。
【同步突擊】
1.下列各句中,不是賓語前置句的一項是( )
A.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D.臣實不才,又誰敢怨
2.下列各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項是( )
A.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甚矣,汝之不惠/悲哉,世也
C.沛公安在/大王來何操
D.微斯人,吾誰與歸/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3.下列各句中,不是省略句的一項是( )
A.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B.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
C.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
D.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
4.下列各句中,補充省略成分錯誤的一項是( )
A.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漁夫)便舍船,從口入
B.豎子不足與(吾)謀
C.激昂(于)大義,蹈死不顧,亦曷故哉
D.戊申晦,五鼓,(余)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
5.下列各句中,省略的成分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項( )
A.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B.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
C.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p>
D.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6.下列各句中,不是狀語后置句的一項是( )
A.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B.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D.皆不可限以時月。緣土氣有早晚,天時有愆伏
7.下列倒裝句形式與另外三句不相同的一項是( )
A.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B.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yǎng)一蟲,自名“蟹殼青”,日與子弟角,無不勝
C.今戰(zhàn)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
D.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8.下列各句中,省略賓語的一項是( )
A.今以鐘磬置水中
B.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
C.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D.明日朝,以告管仲
9.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項是( )
A.秦,虎狼之國,不可信
B.桓公霸君也
C.故凡為愚者,奠我若也
D.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10.下列省略句中,省略的詞語與其他三句中不相同的一項是( )
A.今以鐘磬置水中
B.斷頭置城上,顏色不少變
C.取之百金,使工以藥淬之
D.口技人坐屏障中
11.下面句子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
①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②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③宋何罪之有④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⑤客何為者⑥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⑦權起更衣,肅追于宇下⑧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zhàn)之功⑨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⑩惟你是問
A.①⑧/②⑥⑨/③⑤⑩/④⑦
B.①⑤⑧/②⑥⑨/③⑩/④⑦
C.①⑥⑧/②⑨/③⑤⑩/④⑦
D.①⑧/②⑤⑨/③⑩/④⑥⑦
12.下列倒裝句形式與另外三句不相同的一項是( )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何功之有哉
C.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D.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13.下列各句中,與例句省略形式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故西門豹為鄴令,名聞天下
A.有碑仆道
B成妻納錢案上,焚拜如前人
C.又試之雞
D.晉軍函陵
14.與“恐年歲之不吾與”賓語前置形式不同的一項是( )
A.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夫晉,何厭之有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把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丑婦效顰①
西施病心而顰其里②,其里之丑人見而美之③,歸亦捧心而顰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④;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⑤。彼知顰美而不知顰之所以美。
[注釋]①選自《莊子·天運》。②西施:春秋時代越國的美女。顰:讀pín,皺眉。里:鄉(xiāng)里。③美之:意動用法,即“以之為美”。④堅:緊緊地。⑤挈:讀qiè,鍥,帶領。去:離開。走:跑。
(1)西施病心而顰其里,其里之丑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里。
譯文:
(2)彼知顰美而不知顰之所以美。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