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向思維
即我們在對人、事、物、景發(fā)議論、述觀點的時候,不拘于唯一的角度去褒,去貶,而是打破僵化和定勢思維,不斷地變換立論角度,去分析,去挖掘,去探究,從而“闡前人之所未發(fā),述前人之所未言?!比纭稙E竽充數(shù)》,一般人讀了此則寓言,認為主要是批評齊宣王搞大鍋飯,批判南郭先生不學(xué)無術(shù),不懂裝懂,打腫臉充胖子,從而鉆制度的空子,撈取不應(yīng)得到的私利。其實,我們再讀這則寓言的時候,完全可以把眼光從齊宣王和南郭先生的身上移開,換一種審視角度,去看一看齊滑王,不難發(fā)現(xiàn),他變?nèi)捍禐楠氉?,勇于改革,使混飯吃的人再也混不下去了。這種改革精神,值得褒揚和點贊。我們還可以把眼光移開,去審視與南郭先生一起吹竽的那幫樂師。他們明明知道南郭先生不會吹竽,卻無人投訴,無人舉報,使庸才得以舒適地存活下去??梢姡瑘猿终x,指斥邪弊,是多么地需要勇氣啊!
又如寓言《龜兔賽跑》,本是批評兔子,它認為自身先天素質(zhì)強,因此藐視對手,導(dǎo)致失敗。但我們重讀此文的時候,可以把兔子的問題先拋在一邊,去問教練:你為什么不現(xiàn)場督導(dǎo)?我們也可以質(zhì)問啦啦隊:你們?yōu)槭裁慈螒{兔子比賽時睡覺,而不去叫醒它,批評它,激勵它?我們可以質(zhì)問裁判:烏龜在爬,兔子在睡,這樣的比賽符合規(guī)則嗎?我們甚至可以質(zhì)問烏龜:當(dāng)你超越兔子,銳意前進的時候,明知它在睡覺,你卻不喊醒它,你這樣“贏”,贏得光彩么?贏得心安理得么?不斷地更換立論的角度,我們的視野就會變得格外開闊,我們的思維就會變得格外靈活,我們的觀點就會變得格外新穎。具體來說,可從以下幾方面來多角度思維。
1.從多角度“找原因”,從而得出與眾不同的視點。
如秦與六國滅亡的原因,賈誼認為秦國滅亡,是“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蘇洵認為: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蘇轍認為:六國破滅,是因為山東六國沒有遠略,“背盟敗約”,互相殘殺。只要言之成理,自圓其說,原因?qū)ふ业迷蕉?,越新穎,便越精彩,越中肯。
2.從“條件”方面去多限制,多要求。如我們常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xué)海無涯苦作舟”,但學(xué)生要想出類拔萃,除了做到“勤”與“苦”二字外,還要擁有其他的品質(zhì)。因此,有人運用發(fā)散思維,縱筆高論:“書山有路思為徑,學(xué)海無涯問作舟”:“考試有路研為徑,高分無涯筆作舟”等。
3.可以變換不同的對象,述說它們相似的特征。如有人說:“人能走多遠,這話不要問雙腳,而要問志向;人能攀多高?這話不要問身軀,而要問意志;人能創(chuàng)造多少?這話不要問雙手,而要問智慧:人能看多遠,這話不要問眼睛,而要問胸襟?!弊髡哂赡_談及身軀,再談及手和眼睛;從志向談及意志、智慧、胸襟,對象不斷變換,這就拓寬了視野,增添了思維的新意,增加了語句的靈氣,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二、逆向思維
即人褒我貶,人貶我褒,“反彈琵琶”,亮出新意。如:水至清則無魚——水至濁更無魚。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甜口更利于病,忠言順耳更利于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比如:蘇軾《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庇腥朔磸椗茫骸皞?cè)看成嶺橫成峰,遠近高低可相同,要識廬山真面目,必須來到此山中?!碧K軾強調(diào):“當(dāng)局者迷,旁觀者清”,而有人則強調(diào)“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必須親口嘗一嘗梨子?!蓖瑯语@得深邃,深刻。把別人嚼過的饅頭再嚼一遍,無味;把別人述過的觀點剽竊式地復(fù)述一遍,無恥;只會附和他人,不會獨抒新見,無能。如:“你有你波濤洶涌的豪邁,我有我涓涓細流的從容:你習(xí)慣在高山間一瀉千里,我習(xí)慣在小橋下緩緩流淌,你是大江,我是小河。你有你無拘無束的灑脫,我有我波瀾不驚的沉穩(wěn);你有你濁浪排空的豪放,我有我潤物無聲的細膩。你偉大,我并不渺??;你偉岸,我并不卑微。百舸爭流是你的風(fēng)采,小橋流水是我的豐韻。豪放與婉約,是生活中并開不敗的兩朵奇花……”這段對比文字,把兩類不同氣質(zhì),不同性格,不同生活態(tài)度的人寫得栩栩如生,給人啟迪,打破了從前那種非對即錯、非褒即貶的定勢思維,觀點顯得新穎,別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