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麗燕 王鐵梅 馬金星 高凱
摘要 通過對虉草的熱值和灰分進行測定,探討虉草熱值和灰分的動態(tài)變化及二者之間相關性。結果表明,虉草干重熱值呈現雙峰的變化趨勢,峰值分別出現在孕穗期和成熟期;虉草灰分含量隨物候期呈現先降低后升高的變化趨勢,成熟期灰分含量最低;去灰分熱值隨著生育時期推遲呈現逐漸降低的變化趨勢,其順序為孕穗期>抽穗期>盛花期>成熟期>果后營養(yǎng)期>枯黃期;各生育期干重熱值與灰分含量之間均表現為負相關關系,其中抽穗期表現為極顯著線性負相關(P<0.01),孕穗期和果后營養(yǎng)期表現為顯著線性負相關(P<0.05) ,盛花期、成熟期和枯黃期相關性不顯著。
關鍵詞 虉草;熱值;灰分;相關性;生物燃料
中圖分類號 S18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5)11-250-02
能源問題作為全世界關注的熱點,化石燃料的短缺及經濟發(fā)展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性越來越大,這已經是社會發(fā)展不可回避的問題。而生物質能源是利用和開發(fā)可再生能源,減少經濟發(fā)展過程對化石燃料依賴的重要途徑之一[1]。但在其發(fā)展過程中須避免“與人爭糧”和“與糧爭地”的矛盾[2]。因此某些生態(tài)適應性強、能夠在較差環(huán)境下規(guī)?;N植的植物成為生物質能源供給料的首選。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 L.),別名草蘆,禾本科(Gram; nae)虉草屬。廣泛分布于我國東北、華北、西北、華東、華中的河漫灘、湖邊、低洼地、沼澤等地,對環(huán)境要求低,具有喜濕但耐旱、喜溫但耐寒、耐鹽堿等優(yōu)點,其莖稈中纖維素含量高,是發(fā)酵生產生物乙醇的上等原料[3-4]。因此,虉草是新型生物能源的首選植物之一。
在虉草的長期研究過程中,學者們分別從其生態(tài)適應性、新品種選育、飼用價值和栽培管理等方面進行了細致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大量有價值的研究成果[5-7]。然而,關于虉草熱值和灰分含量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熱值和灰分是能源植物篩選和質量評價過程中的重要指標[8]。熱值主要從能量角度反映作為能源植物的潛力,而灰分在能源植物篩選過程中也是重要的參考指標。大量研究表明,隨著灰分含量的增加,植物熱值呈現下降的趨勢[9];且生物質能源生產加工過程中,由于
在高溫情況下,灰分中所含的堿性物質會產生大量的廢渣以及腐蝕性物質,導致生物能源物質轉化率下降,其中腐蝕性物質會對轉化設備造成破壞,從而增加轉化成本[10-11]。因此,筆者擬以不同物候期的虉草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其熱值、灰分及去灰分熱值等的對比研究,探討虉草的能用潛力和品質特性,為虉草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論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自然概況
試驗地位于西遼河平原內蒙古民族大學試驗農場,地理位置為43°36′ N,122°22′ E,海拔178 m。氣候屬于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6.4 ℃,極端最低溫-30.9 ℃,≥10 ℃積溫3 184 ℃,無霜期150 d,年均降水量399.1 mm,生長季(4~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9%。試驗地土壤為灰色草甸土,為當地主要土壤類型,土壤有機質含量18.23 g/kg、堿解氮62.41 mg/kg、速效磷38.61 mg/kg、速效鉀184.58 mg/kg、pH為8.20。
1.2 樣品采集與測定項目
試驗材料為2012年4月種植的虉草。分別在孕穗期、抽穗期、成熟期、盛花期、果后營養(yǎng)期、枯黃期等6個時期進行樣品采集,5次重復。先將粉碎的樣品放在80 ℃烘箱內烘2 h,之后采用美國PARR公司生產的PARR6300型氧彈式熱量計測定熱值。灰分含量的測定采用干灰化法,即將樣品在馬福爐550 ℃下灰化5 h后測定其灰分含量。
1.3 數據處理與分析
所有數據的統計分析均在Excel和SAS統計軟件上完成。采用ttest進行不同處理間各參數的差異顯著性分析。
去灰分熱值=干重熱值/(1-灰分含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虉草干重熱值動態(tài)變化
由圖1可知,虉草干重熱值隨物候期呈現為雙峰的變化趨勢,峰值分別出現在孕穗期和成熟期;不同生育期熱值順序為孕穗期>抽穗期>成熟期>盛花期>果后營養(yǎng)期>枯黃期,其中孕穗期和抽穗期顯著高于盛花期和成熟期(P<0. 05),盛花期和成熟期又顯著高于果后營養(yǎng)期和枯黃期(P<0. 05);孕穗期熱值最高,枯黃期熱值最低。
2.2 虉草灰分含量動態(tài)變化
由圖2可知,虉草灰分含量隨物候期呈現先降低后升高的變花趨勢,成熟期灰分含量最低,顯著低于其他各個時期;孕穗期、果后營養(yǎng)期和枯黃期3個時期灰分含量顯著高于抽穗期、盛花期和成熟期,但三者之間差異不顯著;抽穗期和盛花期灰分含量顯著高于成熟期。
2.3 虉草干重熱值與灰分相關性分析
通過對不同生育期虉草的干重熱值與灰分含量進行相關性分析(表1),結果表明,各生育期干重熱值與灰分含量之間均表現為負相關關系,其中抽穗期表現為極顯著線性負相關(P<0.01),孕穗期和果后營養(yǎng)期表現為顯著線性負相關(P<0.05) ,盛花期、成熟期和枯黃期相關性不顯著。
2.4 虉草去灰分熱值動態(tài)變化
由圖3可知,去灰分熱值隨著生育時期推遲呈現逐漸降低的變化趨勢,其順序為孕穗期>抽穗期>盛花期>成熟期>果后營養(yǎng)期>枯黃期,其中孕穗期顯著高于抽穗期、盛花期、成熟期、果后營養(yǎng)期和枯黃期,抽穗期顯著高于盛花期、成熟期、果后營養(yǎng)期和枯黃期,盛花期、成熟期、果后營養(yǎng)期和枯黃期4個時期的去灰分熱值之間沒有表現出顯著差異。
注:不同字母表示不同生育期之間在0.05水平下差異顯著。
圖3 虉草去灰分熱值動態(tài)變化
3 結論與討論
3.1 虉草干重熱值與灰分含量在不同時期的變化趨勢
熱值作為植物的重要屬性,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同時也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植物物種、組織器官、養(yǎng)分含量、物候期等內在因素及日照時數、土壤類型、光強等外在因素[12-13]?;曳趾孔鳛橹参锪硗庖粋€重要指標,對植物的干重熱值具有一定的影響,學者們針對二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大量研究。研究表明,植物灰分含量每升高1%,其熱值約降低0.2 MJ/kg[9]。通過對不同物候期虉草干重熱值和灰分含量之間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干重熱值和灰分含量之間表現為負相關關系,該結論與學者們在羊草、冰草等草地植物研究的結論相一致[14]。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植物燃燒過程中,參與燃燒的元素主要是C、N等元素,而灰分的主要組成成分多為鈣、鎂、鐵等無法參與燃燒的金屬元素[15]。因此,灰分含量越高,則植物體內參與燃燒的元素所占的比例越少,燃燒所釋放的熱量越少,最終將以植物熱值的高低來反映。
3.2 虉草干重熱值與灰分含量出現雙峰的變化趨勢
草本植物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由于生活史對策的不同,因其個體較小,具有強烈的季節(jié)變化特點,隨著物候期的變化,光合產物的運輸分配也呈現出一定的變化規(guī)律。在這個過程中,植物的熱值也會表現出明顯的季節(jié)變化[8,16]。在熱值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的研究過程中,這一規(guī)律得到了驗證。例如,劉世榮等對植物熱值動態(tài)變化的研究過程中發(fā)現,葉片熱值6月份最高,之后逐漸降低,直至生長季末期達到最低值;而枝條熱值變化在整個生長季沒有大的起伏,只是在生長季末期略有增加[17];高凱等研究發(fā)現,羊草等植物熱值月變化呈現單峰型變化曲線,并且在8月份達到最高值[14]。通過對虉草植物熱值動態(tài)變化研究發(fā)現,虉草熱值隨物候期呈現為雙峰型曲線的變化趨勢,峰值分別出現在孕穗期和成熟期,該結論也進一步表明植物熱值的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而干重熱值月變化和去灰分熱值月變化趨勢并不一致,其主要因為不同月份灰分含量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
虉草干重熱值呈現雙峰的變化趨勢,峰值分別出現在孕穗期和成熟期;虉草灰分含量隨物候期呈現先降低后升高的變化趨勢,成熟期灰分含量最低;去灰分熱值隨著生育期推遲呈現逐漸降低的變化趨勢,其順序為孕穗期>抽穗期>盛花期>成熟期>果后營養(yǎng)期>枯黃期;各生育期干重熱值與灰分含量之間均表現為負相關關系,其中抽穗期表現為極顯著線性負相關(P<0.01),孕穗期和果后營養(yǎng)期表現為顯著線性負相關(P<0.05),盛花期、成熟期和枯黃期相關性不顯著。
參考文獻
[1]HOOGWIJK M,FAAIJ A,VAN DEN BROEK R,et al. Exploration of the ranges of the global potential of biomass for energy[J].Biomass and Bioenergy,2003,25(2): 119-133.
[2] 石元春.發(fā)展生物質產業(yè)[J].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 2005(5): 4-6.
[3] SAHRAMAA M,HMM L,JAUHIAINEN L.Variation in seed production traits of reed canarygrass germplasm [J].Crop Science,2004,44:988-996.
[4] SAHRAMAA M.Evaluation of reed canary grass for different enduses and in breeding [J].Agricultural and Food Science in Finland,2003,12(3/4):227-241.
[5] 付為國,李萍萍,王紀章,等.鎮(zhèn)江河漫灘草地虉草光合特性研究[J].草地學報,2007,15(4):381-385.
[6] TOSI H R,WITTENBERG K M.Harvest alternatives to reduce the alkaloid content of reed canarygrass forage [J].Can J Anim Sci,1993,73: 373.
[7] MARUM P,SOLBERG E T.Lara,reed canarygrass [J].Norweg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1993,7:331-333.
[8] 鮑雅靜,李政海.內蒙古羊草草原群落主要植物的熱值動態(tài)[J].生態(tài)學報, 2003,23(3):606-613.
[9] CASSIDA K A,MUIR J P,HUSSEY M A.Biofuel component concentrations and yields of switchgrass in south central US environments[J].Crop Science,2005,45(2):682-692.
[10] OBERNBERGER I,BIEDERMANN F,WALTER WIDMANN W,et al.Concentrations of inorganic elements in biomass fuels and recovery in the different ash fractions[J].Biomass Bioenerg,1997,12(3):211-224.
[11] STONE K C,HUNT P G,CANTRELL K B.The potential impacts of biomass feedstock production on water resource availability[J].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1,101:2014-2025.
[12] 高凱,謝中兵,徐蘇鐵,等.內蒙古錫林河流域羊草草原15種植物熱值特征[J].生態(tài)學報,2012,32(2):588-594.
[13] 昝啟杰,王伯蓀,王勇軍.深圳福田無瓣海桑-海桑林能量的研究[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3,14(2):170-174.
[14] 高凱,朱鐵霞,王其兵.內蒙古錫林河流域羊草草原主要建群植物熱值及灰分動態(tài)變化[J].生態(tài)學雜志,2012,31(3):557-560.
[15] 藏惠林.植物灰分組成的主組元分析[J].植物學通報,1984,2(4):31-34.
[16] 赫翠,李洪遠,姜超,等.北方半干旱區(qū)河流濕地優(yōu)勢植物的熱值[J].生態(tài)學雜志,2008,27(12):2094-2098.
[17] 劉世榮,王文章,王明啟.落葉松人工林生態(tài)系統凈初級生產力形成過程中的能量特征[J].植物生態(tài)學與地植物學學報,1992,16(3):209-219.
責任編輯 楊瑩瑩 責任校對 李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