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南通市中級法裁定沒收犯罪嫌疑人陳西受賄違法所得人民幣711.25萬元,上繳國庫。后其利害關(guān)系人不服,提出上訴。近日,江蘇省高級法院作出二審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據(jù)悉,這是江蘇省首例嫌疑人死亡后沒收受賄違法所得案件。
在以往,人死為大,一旦犯罪嫌疑人逃跑、死亡,即使犯罪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訴訟程序也就中止。一般來說,司法機關(guān)也就停止了追究,從而使犯罪分子的財產(chǎn)長期無法得到追繳,其家人還能夠繼續(xù)享用犯罪分子留下的豐厚“遺產(chǎn)”,這對受害人或受害集體來說都是極不公平的。
然而,這一判例,打破了他設(shè)計的“美夢”,讓其落得“人財兩空”、讓人譏笑的可恥下場。所以,這一案例,會讓更多的貪官不再越雷池半步。
官員貪腐,最終損害的是國家利益,貪官畏罪自殺,實際上是一種對抗司法的手段。一些腐敗案件涉及的往往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群體,很容易“拔出蘿卜帶出泥”。倘若某位自殺官員確實涉腐,卻因其生命終結(jié)而停止調(diào)查或追責(zé),這不僅是對貪腐行為的放縱,更是對法律尊嚴的踐踏。顯然,“人死案銷”早已不適合當前的反腐形勢,也有違于有關(guān)法律?!缎淌略V訟法》也明確規(guī)定,對于貪污賄賂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等重大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人民檢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追繳其違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財產(chǎn)的申請。本案中,法院裁定予以支持南通檢察機關(guān)申請沒收犯罪嫌疑人陳西受賄違法所得,可以說是對法律尊嚴的維護。
官員自殺不是調(diào)查終點,而是進一步深查細挖的起點。官員無論是何種方式自殺甚至“被自殺”,都應(yīng)該讓真相曬在陽光下。
(荊楚網(wǎng)2015.7.19 胡建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