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棠,謝 甦*,李麗紅,黃建軍,包 剛,李 珀
(1.貴州醫(yī)科大學,貴州 貴陽 550004;2.貴州醫(yī)科大學附院,貴州 貴陽 550004)
我國乳腺癌約占全身各種惡性腫瘤的10%,并呈逐年上升的趨勢[1]?;熓悄壳靶Ч詈玫娜橄侔┤碇委煼椒?,但其毒副作用影響患者生存質量和治療的正常進行[2]。因此,如何在有效劑量內提高化療的療效是現代醫(yī)學研究的方向。本文對乳腺癌患者術前化療期間使用薯蕷丸進行輔助治療,療效良好,報道如下。
選擇2014 年1 月~2015 年1 月乳腺外科確診為乳腺癌(Ⅱ、Ⅲ期)術前行4 個周期表柔比星聯合環(huán)磷酰胺(EC)方案化療,預期生存期>3 月、無嚴重肝腎功能損害、30 ~70 歲,知情同意的住院女性患者60 例,按隨機原則均分為中藥組和對照組。中藥組:31 ~70 歲,平均48.4 歲;Ⅱ期患者17 人,Ⅲ期患者10 人;病程0.5 ~24 個月,平均5.7 個月。對照組:31 ~65 歲,46.5 歲;Ⅱ期患者16 人,Ⅲ期12 人;病程0.5 ~24 個月,平均6.6 個月;兩組一般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60 例標本中脫落5 例,共收集到55例標本,中藥組27 例,對照組28 例。
兩組患者術前均行4 周期的EC 方案化療,化療中常規(guī)使用鹽酸托昂司瓊止吐,地塞米松止吐、抗過敏,白細胞(WBC)計數<2.0×109/L 時予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升WBC 治療[3]。中藥組患者在術前第3 次化療后的第1 天時開始服用薯蕷丸方顆粒劑(薯蕷20 g、甘草18 g、人參5 g、當歸10 g、阿膠6 g、桂枝6 g、干地黃10 g、神曲10 g、川芎6 g、麥門冬5 g、芍藥5 g、白術5 g、杏仁5 g、柴胡6 g、桔梗5 g、茯苓5 g、干姜3 g、白蘞3 g、防風5 g 及豆蔻6 g,由廣東省一方制藥有限公司提供)至第4 周期化療結束,共30 d。1 劑/d,以開水300 mL 沖化,150 mL/次,早晚空腹服用,30 d為一療程。對照組行常規(guī)化療。
觀察患者化療前后卡氏評分(KPS)以評定患者體能狀況,取患者化療前后病灶組織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細胞增殖核抗原(Ki-67)的表達。KPS 評分標準:提高,治療后評分較治療前評分增高>10分;降低,治療后評分較治療前評分降低>10 分;穩(wěn)定,治療后評分較治療前評分變化<10 分。Ki-67 陽性細胞數<14%記為Ki-67 表達陰性,陽性細胞數≥14%為Ki-67 表達陽性;ER 或PR 染色陽性細胞數≥1%為ER 或PR 表達陽性,陽性細胞數<1%記為ER 或PR 表達陰性[4]。
數據用SPSS 19.0 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以P <0.0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中藥組KPS 評分提高的病例數高于對照組,穩(wěn)定及降低數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治療后中藥組和對照組KPS 評分結果比較Tab.1 Comparison of KPS between TCM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治療前,中藥組和對照組Ki-67、PR 及ER 表達陽性病例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中藥組Ki-67 陽性病例數明顯降低且低于對照組化療后(P <0.05),而中藥組PR、ER和對照組PR、ER 陽性病例數在治療前后均無明顯變化(P >0.05);見表2。
乳腺癌的術前化療能夠使乳腺癌腫塊縮小,減少淋巴結陽性率,增加徹底切除腫瘤的機會,擴大保乳手術治療的范圍,增加保乳手術成功的可能性[5],但化療的毒副作用給患者的生存質量及治療承受力帶來影響。中醫(yī)藥能減輕放化療所帶來的毒副反應,提高惡性腫瘤的臨床療效[6],應用中醫(yī)藥及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惡性腫瘤已日益受到醫(yī)學界的重視。
表2 EC 治療前后中藥組和對照組Ki-67、PR 及ER 陽性病例數比較(n,%)Tab.2 Comparison of Ki-67,PR and ER between TCM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t the beginning and at end of the experiment
薯蕷丸出自張仲景的《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第六》,是治虛勞的代表方?,F代藥理研究認為,薯蕷丸方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降低疲勞、保肝、升高白細胞、抗癌、抗突變、促進腫瘤細胞調亡及減輕放化療的毒副作用的作用[7],可通過調整乳腺癌化療患者機體陰陽氣血平衡的扶正作用,在協助化療時既能降低化療毒性又能提高化療療效。
患者體能狀況主要用KPS 功能狀態(tài)評分來進行判定,得分越高,健康狀況越好,患者越能忍受治療帶給身體的副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化療后中藥組KPS 評分提高的病例數高于對照組,穩(wěn)定及無效低于對照組(P <0.05),說明薯蕷丸能明顯改善術前化療患者生存質量。Ki-67 抗原是一種與細胞增殖周期有關、參與DNA 合成的蛋白質,是目前最多被用以了解腫瘤細胞增殖情況的生物標記物,Ki-67 的陽性率反映了腫瘤細胞的增殖速率,是檢測腫瘤增殖活性最可靠的指標[8-9],本研究結果顯示,化療后中藥組Ki-6 陽性病例數低于對照組(P <0.05),說明化療期間服用薯蕷丸可更好的降低Ki-67 陽性表達,薯蕷丸對化療有較好的協同作用。乳腺癌是激素依賴性腫瘤,其生長依賴于雌激素及孕激素水平,受ER、PR 調控,乳腺癌的發(fā)生、發(fā)展和預后以及治療的效果與ER、PR 的表達情況密切相關[10]。黃建軍等[11]研究發(fā)現,ER、PR 在新輔助化療前后表達水平在評價乳腺癌化療療效的意義不大。本實驗研究結果發(fā)現ER、PR 在化療后中藥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說明薯蕷丸不能影響ER、PR 陽性表達,可能對乳腺癌化療后續(xù)的內分泌治療無影響。
綜上,薯蕷丸通過調整乳腺癌化療患者機體陰陽氣血平衡的扶正作用及方中藥物的抗癌作用,在協助化療時可降低化療毒性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降低Ki-67 表達,有利于乳癌患者的進一步治療及預后。
[1]朱建華,周洪園.乳腺惡性腫瘤298 例臨床病理分析[J].西部醫(yī)學,2006(1):316-317.
[2]陳彥.加味四君子湯對乳腺癌化療毒副作用的影響[J].中醫(yī)藥導報,2009(1):38.
[3]梁存河,王宇.乳腺外科查房釋疑[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1:171.
[4]蘇立夫.ER、PR、Ki-67、HER-2 在乳腺癌新輔助化療中表達變化及其對療效預測的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3.
[5]李少林,任國勝,陳曉晶,等.乳腺癌的基礎理論和臨床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432.
[6]高振華.中醫(yī)藥防治腫瘤化療毒副反應臨床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13(11):104-105.
[7]鄭筱祥,楊勇,葉劍鋒,等.東阿阿膠的升白作用及機制研究[J].中國現代藥學雜志,2005(2):102-105.
[8]郭亞飛,遲濤,袁中旭,等.E-cad 和Ki-67 的表達與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的關系[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4(20):6-7.
[9]傅曉艷.乳腺癌Ki-6 抗原表達與腋淋巴結轉移和組織學分級的關系[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05(1):17-19.
[10]陳紅秋,粟連秀,楊達平,等.ER、PR、CerbB-2 及P53在乳腺癌中的表達及意義[J].廣西醫(yī)學,2008(3):343-344.
[11]劉英,黃建軍.乳腺癌新輔助化療前后ER、PR、HER-2、EGFR、CK5/6 的表達及預測化療效果的意義[J].貴陽醫(yī)學院學報,2014(5):682-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