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英 汪小平 王艷菊
兒童由于自身免疫功能發(fā)育尚未成熟,且呼吸系統(tǒng)具有獨特解剖學表現(xiàn),進而導致肺炎的發(fā)病率極高[1]。同時,在氣道較為狹窄、氣道纖毛相對運動能力受限以及肺泡總量不足等情況的影響下局部炎癥會迅速擴散[2],致使小兒重癥肺炎極為常見。該疾病患兒中最為常見的臨床癥狀包括咳嗽、發(fā)熱、喘憋等,在病情進展過程氣道內所形成的分泌物經常會引發(fā)支氣管痙攣等嚴重癥狀[3],從而提高了繼發(fā)呼吸衰竭與心臟衰竭的風險程度。霧化吸入是當前臨床對重癥肺炎患兒常用的輔助治療方式[4],可迅速改善氣道痰液黏稠度,促進正常纖毛運動,緩解支氣管痙攣。氧驅動霧化主要利用氧氣流通作為載體,將攜帶藥物霧化后作用于氣道內[5]。但小兒在相關治療時往往均會表現(xiàn)出哭鬧等不依從表現(xiàn),使得護理干預的實施效果尤為重要。本研究旨在有效改善小兒重癥肺炎的臨床效果,針對部分患兒在應用氧驅動霧化吸入時聯(lián)合采用臨床護理路徑模式,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128 例重癥肺炎患兒均為深圳龍華新區(qū)人民醫(yī)院2012 年9 月至2014 年9 月所收治,全部病例均存在疾病相關癥狀,存在肺濕啰音僅肺部片狀陰影等表現(xiàn),符合WHO 制定的臨床診斷標準[6]。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干預組,每組64 例,對照組患兒中男39 例,女25 例;年齡1 ~58 個月,平均(26.72 ±5.64)個月;合并心衰23 例,中毒性腦病7 例;干預組患兒中男37 例,女27 例;年齡1 ~59 個月,平均(27.14 ±5.91)個月;合并心衰25 例,中毒性腦病5例。2 組小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霧化吸入方法:所有病例均接受化痰平喘、對癥支持與抗感染等治療措施,治療過程中均給予氧驅動霧化吸入。應用佛山南海奧利華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的一次性面罩霧化器,以中心供氧裝置有效連接霧化管。要求患兒取半臥位,安靜狀態(tài)下采用面罩,氧流量為5 ~6 L/min,應用藥物為15 mg 鹽酸氨溴索加2 ml 0.9%氯化鈉溶液,霧化吸入10 min,2 次/d,持續(xù)治療7 d。
1.2.2 護理方法
1.2.2.1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內容如下。①發(fā)熱干預:發(fā)熱較輕微的小兒開展擦浴等物理降溫措施,體溫≥38.5℃者依醫(yī)囑采用降溫藥物,并及時輸液補充機體液體,緩解癥狀加重。②氣道干預:小兒自身的排痰功能較為局限,進而在患病期間由于痰液阻滯經常繼發(fā)呼吸困難。針對患兒需定期開展體位轉換,經常給予扣背干預,其干預順序采用自上至下、周圍至中央的方式。存在吸痰象征患兒,積極吸除口腔內痰液,避免由于誤吸影響癥狀加重。同時,應用鼻導管給予供氧,保持5 L/min 以下的氧流量,待機體缺氧逐漸改善后將氧流量降低或直接停用,避免由于長期吸氧引發(fā)肺部水腫。③霧化吸入干預:霧化吸入治療時避免采用仰臥位,以緩解呼吸困難的發(fā)生。同時在實施過程中保證自小至大的吸入霧量,防止小兒氣道在短期內受到大量霧化顆粒的影響。治療過程中如存在癥狀加劇表現(xiàn),需停用霧化吸入并開展吸氧。
1.2.2.2 干預組:在氧驅動霧化吸入時采用臨床護理路徑模式。依據(jù)患兒的癥狀與體征表現(xiàn),建立護理路徑小組并相應制定護理路徑表。具體內容采用表格方式表現(xiàn),其縱軸根據(jù)臨床護理的時間進行劃分。見表1。
1.3 觀察指標 (1)護理前后行肺功能檢測,主要包括肺活量(VC)、第1 秒用力呼氣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FEV1/FVC。(2)記錄并比較2 組患兒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肺部體征的恢復時間,以及住院時間。(3)護理后針對各組別患兒與家長均開展疾病認知、治療依從性與護理滿意度的判定,治療依從性通過護理人員的臨床觀察進行主觀判斷,疾病認知問卷與護理滿意度問卷采用問卷調查方式。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8.0 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肺功能檢測結果比較 干預組患兒護理后VC為(2.17 ±0.49)L,F(xiàn)EV1 為(1.88 ±0.81)L,F(xiàn)VC 為(2.21 ±0.68)L,F(xiàn)EV1/FVC 為(94.28 ±4.96)%,明顯好于護理前,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2 組肺功能檢測結果比較 n =64, ± s
表2 2 組肺功能檢測結果比較 n =64, ± s
注:與護理前比較,* P <0.05;與對照組比較,#P <0.05
組別 VC(L) FEV1(L) FVC(L) FEV1/FVC(%)干預組護理前 1.71±0.41 1.51±0.65 1.72±0.41 80.83±3.74護理后 2.17±0.49* # 1.88±0.81* # 2.21±0.68* # 94.28±4.96* #對照組護理前 1.71±0.43 1.50±0.68 1.73±0.44 80.85±3.81護理后 1.92±0.45* 1.57±0.73 1.91±0.48* 85.28±4.11*
2.2 臨床改善時間比較 干預組患兒咳嗽緩解時間為(6.73 ±0.80)d,喘憋為(3.39 ±0.57)d,肺啰音緩解時間為(5.91 ±1.09)d,X 線胸片改善時間為(6.43±0.64)d,均顯著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 組臨床改善時間比較 n =64,d, ± s
表3 2 組臨床改善時間比較 n =64,d, ± s
注:與對照組比較,* P <0.05
組別 咳嗽 喘憋 肺啰音 X 胸片干預組 6.73 ±0.80* 3.39 ±0.57* 5.91 ±1.09* 6.43 ±0.64*8.07 ±1.27 4.65 ±0.81 7.38 ±1.33 7.29 ±1.39對照組
2.3 臨床調查結果比較 干預組患兒與家長的疾病認知率為93.8%,治療依從性為95.3%,護理滿意度為95.3%,均顯著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 組臨床調查結果比較 n =64,例(%)
3.1 氧驅動霧化吸入臨床分析 小兒肺炎主要由于肺部受到細菌等病原體侵害后而形成的呼吸道黏膜水腫[7],由于兒童自身的氣道管徑相對狹窄,其氣道纖毛運動能力相對低下[8],進而在病菌侵入后加重肺泡腔炎癥與肺泡壁水腫等程度,最終對肺部通氣與換氣形成嚴重阻礙,造成機體缺氧以及CO2潴留[9]。重癥肺炎患兒在長期缺氧狀態(tài)下極易對多種器官系統(tǒng)形成影響,誘發(fā)器官功能障礙后會顯著加重病癥的危險程度[10]。目前,兒科醫(yī)師經常采用霧化吸入治療方式[11],其將氧氣作為霧化吸入途徑,在高氧量流通過程中形成負壓對藥物形成撞擊作用,使霧化藥物自氣道與支氣管直至發(fā)揮至肺泡中,從而有效降低痰液黏稠度發(fā)揮祛痰平喘效用。
3.2 臨床護理路徑分析 傳統(tǒng)臨床護理中臨床護士主要以個人經驗來規(guī)劃護理路徑,不同醫(yī)院的護理開展步驟往往各不相同,該種干預方案往往缺乏一定的針對性與規(guī)劃性,經常發(fā)生意外事件[12]。臨床護理路徑是新興的護理模式,在護理小組建立后全面規(guī)范標準化干預流程,再依據(jù)護理路徑具體實施保證臨床服務治療的全面提升。該模式中病患自入院至出院均具有準確的指向要求,能夠保證多項操作的落實到位,進而提高服務完善性縮短住院時間。同時,其臨床流程表格中對的日常護理工作有明確規(guī)范,病患與家屬在詳細了解后也可提升自我認知能力,從而提升其主觀參與積極性,使得護理開展具備更良好的有效性。
3.3 本次研究結果分析 本研究主要針對重癥患兒在氧驅動霧化吸入治療的同時開展了臨床護理路徑模式,霧化吸入輔助治療旨在改善患兒的機體缺氧狀態(tài),促進化痰藥效的良好發(fā)揮。臨床護理路徑則通過將患兒不同時間護理重點內容進行整理歸納,保證護理開展的合理性與完善性。本組患兒的咳嗽癥狀緩解時間為(6.73 ±0.80)d,喘憋癥狀為(3.39 ±0.57)d,肺啰音體征緩解時間為(5.91 ±1.09)d,X 胸片征象改善時間為(6.43 ±0.64)d,均好于對照組患兒。證實上述臨床措施對患兒的病癥緩解更為迅速,可充分減輕患兒的痛苦程度。護理結束后,本組患兒VC 為(2.17±0.49)L,F(xiàn)EV1 為(1.88 ±0.81)L,F(xiàn)VC 為(2.21 ±0.68)L,F(xiàn)EV1/FVC 為(94.28 ±4.96)%,各項肺功能結果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相關臨床措施對小兒肺功能恢復也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同時,本組患兒與家屬對疾病的認知率為93.8%,治療依從性為95.3%,護理滿意度為95.3%,亦顯著高于對照組,也充分表現(xiàn)臨床護理路徑對病患認知、依從的良好改善作用,對護患關系改善具有顯著意義。
綜上所述,針對重癥肺炎患兒采用氧驅動霧化吸入聯(lián)合臨床護理路徑模式,可顯著提高其治療依從性,迅速改善臨床癥狀與體征,綜合提高肺功能狀態(tài)。
1 Carrillo A,Gonzalez-Diaz G,F(xiàn)etter M,et al.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and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Intensive Care Med,2012,38:458-466.
2 蒲開彬,黃英,舒暢,等.靜脈用丙種球蛋白輔助治療而兒童重癥腺病毒肺炎回顧性分析.臨床兒科雜志,2014,32:449-452.
3 顏云盈,邱寶強,李梅.兒童重癥肺炎病原菌分布特點及抗菌藥物耐藥趨勢分析.臨床兒科雜志,2014,32:297.
4 Borckink I,Essouri S,Laurent M,et al.Infants with sever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needed less ventilator time with nasal continuous airways pressure then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Acta Paediatr,2014,103:81-85.
5 王少娜,吳瓊.氣泵霧化吸入聯(lián)合震動排痰本凡治療嬰幼兒重癥肺炎的效果觀察及護理.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46-48.
6 林化,馬春林,王榮輝,等.血清前清蛋白、C 反應蛋白及載脂蛋白A1對重癥肺炎患者預后評估的價值.重慶醫(yī)學,2014,43:529-531.
7 Panigada S,Ullmann N,Gardella C,et al.Bilobar atelectasis as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Pediatr Int,2011,53:1100-1101.
8 Soofi S,Ahmed S,F(xiàn)ox MP,et al.Effectiveness of community case management of severe pneumonia with oral amoxicillin in children aged 2-59 months in Matiari district,rural Pakistan:a cluster-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Lancet,2012,379:729-737.
9 焦淑芳.經鼻持續(xù)氣道正壓通氣治療小兒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臨床療效及預后觀察.中國婦幼保健,2014,29:2117-2118.
10 舒俊華,黃娟,周小勤,等.嬰幼兒重癥肺炎治療前后潮氣呼吸肺功能的改變及意義.武漢大學學報,2014,35:395-397.
11 Anh DD,Kilgore PE,Kennedy WA,et al.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 meningitis among children in Hanoi,Vietnam:Epidemiologic patterns and estimates of H.Influenzae type B disease burden.Am J Trop Med Hyg,2006,74:509-515.
12 張友惠,易小青,曾蓉,等.數(shù)字化電子護理病例在路徑管理中的整體優(yōu)化.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