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雙超 程麗娟 萬富貴
慢性乙型肝炎是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一種常見傳染病,目前我國約有慢性肝炎患者有2 300 萬,盡管采用了各種治療手段,但很多問題無根本性突破。扶正舒肝顆粒的處方來源于我院肝病科多年應用的協(xié)定方,具有扶正祛邪,舒肝解毒,散瘀止痛的功能,主治慢性乙型肝炎屬久病正氣不足,肝郁血瘀,癥見頭暈乏力,脅肋脹痛,舌質(zhì)淡或暗,脈弦。經(jīng)在我院臨床應用觀察表明,本品能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并且觀察到大部分患者HBV-DNA 病毒數(shù)量顯著下降,其中三例乙肝病毒復制患者病毒轉(zhuǎn)陰。
1.1 實驗材料 赤芍藥300 g、葉下珠300 g、苦參300 g、丹參300 g、炙黃芪300 g、靈芝200 g、甘草100 g共制成顆粒1 000 g。
1.2 方法 利用多功能提取器水煮醇沉的方法提取分離,采用正交試驗確定最佳提取工藝參數(shù),薄層色譜法鑒別苦參,HPLC 法測定芍藥苷含量。
2.1.1 加水煎煮時提取參數(shù)的確定:由于本處方中藥材的活性成分水溶性較好,能夠用水提醇沉法進行提取分離[1]。經(jīng)預試驗考察水煮時間、次數(shù)及加水量三因素,按處方量藥材,置多功能提取器內(nèi),照正交表安排試驗。將煎煮液合并、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約1.1(50 ~60℃),加入70%量的乙醇,靜置過夜,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后濃縮至相對密度約1.3(50 ~60℃)的稠膏,烘干,稱重。按藥典2010 年版白芍藥材中芍藥苷的含量測定方法,測定干膏中芍藥苷(C23H28O11)的含量,將干膏中芍藥苷(C23H28O11)的含量乘以干膏總量得提取芍藥苷的總量,再除以計劃顆粒量1 000得到每克顆粒中芍藥苷的含量,并對此數(shù)據(jù)進行考核。
2.1.2 水煮因素水平表 見表1。
表1 因素水平表
2.1.3 正交試驗:根據(jù)因素水平,選擇L9(34)表,去掉第3 列安排試驗,以干膏重量和芍藥苷含量為考核指標。以干膏量為考核指標時,A、B、C 三因素均能影響,其出膏量以A2B3C3 為最佳組合。仔細分析因素B 時,分別發(fā)現(xiàn)煮2 次和3 次只隔2.0,平均每次只相差0.67(g),可知在此條件下,水煮2 次和水煮3 次幾差別微小。以芍藥苷含量為考核指標時,最佳組合為A3B2C3,同A2 和A3 差別不大,(6.832 -6.577)/3 =0.085(mg)。綜合以上三個因素的試驗結(jié)果,從確保制劑質(zhì)量和節(jié)約資源綜合分析,確定最佳工藝條件為A2B2C3,即第1 次1.5 h 第2 次1 h,共煮2 次,每次用水為12 倍量。見表2。
表2 L9(34)正交試驗安排及數(shù)據(jù)表
2.1.4 中試研究:為驗證工藝的可行性,以處方量的10 倍中試了三批。見表3。
表3 中試研究
2.1.5 根據(jù)以上試驗結(jié)果確定制備工藝為 按處方稱取經(jīng)檢驗合格的藥材飲片,置多功能提取器內(nèi),加水(12 倍藥材重量),第1 次煎煮1.5 h,第2 次煎煮1 h。將煎液合并、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約1.1(50 ~60℃),加70%量的乙醇,靜置過夜,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1.3(50 ~60℃)的稠膏。將稠膏:糊精:甜菊甙(2∶10∶0.12)混勻,以75%乙醇為濕潤劑和粘合劑,制粒,干燥,整粒,包裝。
2.2.1 性狀:本品為棕黃色或黃褐色的顆粒;氣微香,味甜、微苦。
2.2.2 檢查:應符合中國藥典2010 年版一部附錄IC顆粒劑項下各項有關(guān)規(guī)定。
2.2.3 鑒別:取本品10 g,研細,加氯仿20 ml 與氨水5 ml,超聲處理25 min,過濾后將濾液蒸干,用1 ml 氯仿溶解殘渣,作為供試液。按供試液的方法,制備無苦參的陰性對照液。另取氧化苦參堿標準品,用乙醇溶解制成0.5 mg/ml 的溶液作為標準對照液。吸取供試液、標準對照、液陰性對照液各2 μl,分別點于同一用2%NaOH 溶液制備的硅膠G 薄層板上,以正丁醇:乙酸乙酯:氨水(4∶5∶1)展開,晾干后噴稀碘化鉍鉀溶液。供試液色譜中,在與標準對照液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陰性對照無干擾[2,3]。見圖1。
2.2.4 含量測定[4,5]: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 年版中國藥典一部附錄VI)
2.2.4.1 儀器與試劑:LC-10TvpLC-10T 高效液相色譜儀,Clarify 色譜工作站,F(xiàn)S-1200N 型超聲處理器(1200W,20KHZ;上海生析超聲儀器有限公司);ZORBAX Eclipse XDB-C18 色譜柱,柱效以芍藥苷計均不小于4 000;乙腈試劑為色譜純,二次重蒸餾水,其余試劑均為分析純。芍藥苷(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批號為130736-201327)。
2.2.4.2 色譜條件與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乙腈:水(13∶87)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30 nm;理論板數(shù)按芍藥苷計算應不低于4 000。
圖1 苦參薄層色譜鑒別
2.2.4.3 供試液制備:取適量的扶正舒肝顆粒,研細,精密稱定0.2 g,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稀乙醇25 ml,密塞,稱定重量,超聲處理(1 200 W,20 kHz)25 min,用稀乙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放冷后,離心,將上清液用微孔濾膜過濾,即得。
2.2.4.4 陰性對照液制備:按供試液制備方法,制備無赤芍藥材的陰性對照液。
2.2.4.5 標準對照液制備:精密稱取用P2O5減壓干燥12 h 后的芍藥苷標準品適量,以稀乙醇制成10 μg/ml的溶液。
2.2.4.6 測定法:分別精密吸取供試液、標準對照液、陰性對照液各20 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見圖2。
圖2 芍藥苷標準曲線圖
2.2.5 線性關(guān)系考察 精密稱定芍藥苷標準品適量加稀乙醇溶解制成50.150 μg/ml 對照液,并精密吸取1、4、8、13、16、20 μl 分別進樣,按色譜條件測定,以峰面積對進樣濃度進行線性回歸,得回歸方程為:Y =741389.9X+369.3(r =0.9997)。結(jié)果表明:芍藥苷在0.050 ~1.002 μg 的范圍內(nèi)線性關(guān)系良好。見表4、圖3。
表4 線性關(guān)系考察
圖3 樣品HPLC 圖譜
2.2.6 精密度試驗:精密吸取對照液16 μl,按色譜條件連續(xù)進樣5 次,結(jié)果表明該方法的精密度良好,相對標準偏差為0.08%。見表5。
表5 精密度試驗
2.2.7 穩(wěn)定性試驗:將同一批樣品(批號140208)溶液室溫避光保存,每隔2 h 測定1 次峰面積。結(jié)果表明:樣品溶液在24 h 穩(wěn)定性良好,相對標準偏差為0.24%。見表6。
表6 穩(wěn)定性試驗
2.2.8 重現(xiàn)性試驗:取同一批樣品(批號140208)5份,進行含量測定。結(jié)果表明本方法的重現(xiàn)性較好,相對標準偏差為0.44%。見表7。
表7 重現(xiàn)性試驗
2.2.9 加樣回收試驗:按含量測定法,先測定樣品中芍藥苷含量,然后在樣品中定量加入芍藥苷,再測定芍藥苷總量,計算回收率,結(jié)果平均回收率為98.89%,相對標準偏差為1.36%。見表8。
表8 加樣回收試驗
在本制劑處方中苦參為臣藥,主要含有生物堿類、黃酮類,其他還含有皂苷類、醌類等。在質(zhì)量標準研究中,采用苦參對照藥材作為對照,經(jīng)過多批樣品的試驗表明:采用苦參對照藥材作為對照來鑒別樣品中苦參的方法穩(wěn)定可靠,且苦參陰性樣品無干擾,故在質(zhì)量標準中采用苦參對照藥材作為對照;另外,經(jīng)過試驗表明:采用氯仿提取苦參的效果較好,陰性樣品無干擾,重現(xiàn)性考察較好。在開始的研究中,以正丁醇-無水乙醇-氨水(5∶2∶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后,噴稀碘化鉍鉀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標準對照品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斑點,但是Rf 值太大,后將展開劑改為正丁醇-乙酸乙酯-氨水(4∶5∶1),結(jié)果比較理想。
1 王芳,鄭琰,談靜,等.調(diào)肝止痛膠囊提取工藝研究.中藥與臨床,2013,4:14-17.
2 劉效栓,李喜香,張小華,等.傷科潔膚液質(zhì)量標準研究.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104-107.
3 周俊,吳曉敏,付宜和.止痢寧片質(zhì)量標準研究.中國藥師,2013,16:1789-1791.
4 章劍軍.HPLC 法測定盆炎凈洗劑中芍藥苷的含量.海峽藥學,2014,26:66-68.
5 陶子甜,劉豐林,楊娜.降糖通絡(luò)片的質(zhì)量標準研究.中醫(yī)研究,2013,26: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