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娉娉
山西平定方言聲韻演變
□賈娉娉
平定方言屬于晉語中區(qū)方言的陽泉片,前人對之研究較少,目前系統(tǒng)的調(diào)查和研究也比較匱乏。本文以筆者的母語山西平定方言為研究對象,在全面系統(tǒng)的語音調(diào)查的基礎(chǔ)上,總結(jié)出平定方言聲韻方面的一些特點(diǎn),為進(jìn)一步了解晉語乃至整個北方方言的發(fā)展變化提供一些材料。
方言 平定 聲母 韻母
平定縣位于山西省東部,太行山西麓,介于東經(jīng)113°26′—114°03′與北緯37°37′—38°04′之間,東鄰河北省井陘縣,南毗山西省昔陽縣,西連壽陽縣,北接郊區(qū)和盂縣。根據(jù)201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qū)劃簡冊》①,全縣轄冠山鎮(zhèn)、冶西鎮(zhèn)、鎖簧鎮(zhèn)、張莊鎮(zhèn)、柏井鎮(zhèn)、娘子關(guān)鎮(zhèn)、東回鎮(zhèn)、巨城鎮(zhèn)等八鎮(zhèn),石門口鄉(xiāng)、岔口鄉(xiāng)二鄉(xiāng),總面積1350平方公里,人口32萬。
根據(jù)《中國語言地圖集》(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澳大利亞人文科學(xué)院,1987),平定縣方言屬于晉語大包片。侯精一《現(xiàn)代晉語的研究》②一書將平定方言歸入并州片平遼小片或山西中區(qū)方言的陽泉片。
對晉語的研究是近30年才興起的,西漢揚(yáng)雄《方言》曾記載了秦晉方言的一些詞匯,明清文士對晉方言詞語和讀音的記載也寥寥無幾,不成系統(tǒng)。直到20世紀(jì),高本漢才利用在山西大學(xué)堂工作間隙對太原、興縣、太古、文水、大同、鳳臺(今晉城)、歸化(今呼和浩特)七個晉語方言點(diǎn)進(jìn)行了語言調(diào)查。20世紀(jì)50年代末,在全國推普運(yùn)動的大背景下,開展方言普查,田希誠先生執(zhí)筆完成了《山西方言概況》語音部分的初稿,80年代后期重新油印刊刻。李榮先生根據(jù)有入聲的標(biāo)準(zhǔn),把“山西省及毗連地區(qū)”從北方話中分立出來,稱作“晉語”。之后近30年的時間里,對晉方言的研究日益興盛,收獲頗豐。80年代以后,山西方言研究進(jìn)入了高潮期,最著名的是由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侯精一和山西社會科學(xué)院溫端政共同主持的“山西省方言通志”項目,被列為語言學(xué)學(xué)科1986~1990國家重點(diǎn)研究項目,成果為《山西方言調(diào)查研究報告》。但除了一些方言志外,研究平定方言的論文極少,目前僅有山東大學(xué)吳文杰2008年完成的碩士畢業(yè)論文《平定方言研究》。對其臨近的陽泉方言的研究文章也很少,主要有4篇:李彩霞《陽泉方言語氣詞的時體功能》、曹瑞芳《陽泉方言的動詞詞綴“打”》、曹瑞芳《山西陽泉方言的兒化》、曹瑞芳《山西陽泉方言入聲舒化的初步分析》。這些論文多是針對個別語言點(diǎn)進(jìn)行分析,缺乏整體性和系統(tǒng)性,平定方言的研究相對于山西其他方言而言還很滯后。
筆者在2014年1月中旬對平定方言進(jìn)行了語音調(diào)查。近年來,由于城鎮(zhèn)化的加速和普通話的推廣,縣城青少年已經(jīng)基本上使用普通話,年級略長者所使用的語言也受普通話影響嚴(yán)重,故筆者選擇記錄石門口鄉(xiāng)方言。該鄉(xiāng)是離平定縣城最近的總體上使用方言的鄉(xiāng)鎮(zhèn)。發(fā)音合作人兩位:賈元柱(1967年出生,農(nóng)民,初中文化程度)、李維民(1963年出生,鄉(xiāng)村醫(yī)生,初中文化程度)。在系統(tǒng)的語音調(diào)查基礎(chǔ)上,筆者以《廣韻》音系、普通話,以及周邊方言為參照,全面介紹并討論平定縣的聲韻演變情況,并側(cè)重討論與常例不符的情況。
平定方言聲母包括零聲母在內(nèi),共25個,具體如下:
з硬約緣元
說明:
聲母的特點(diǎn)和演變情況如下:
(一)中古全濁塞音塞擦音的演變
中古全濁塞音塞擦音有“並、定、從、澄、崇、船、群”等7個。其中,並母字歸入幫、滂兩母,定母字歸入端透兩母,從母字歸入精清兩母并隨之分化演變,部分澄、崇、船母字歸入知徹、莊初、章昌并隨之演變,部分群母字歸入見溪兩母并隨之演變(澄、崇、船、群,除了向?qū)?yīng)清聲母演變外,還有其他情況,下文討論)。在向相應(yīng)清塞音、塞擦音清有可能是濁聲母清化時,相應(yīng)清聲母也向濁聲母靠攏而送氣的結(jié)果。
(二)精組一三等字與知莊章四組的合流與分化
精知莊章四組字和平定方言聲母對應(yīng)關(guān)系如下表:
精組一三等字和知莊章四組字聲母在平定方言中合流并共同演變?yōu)閮山M。與普通話相比,平定方言讀舌尖后音的字較少,除古知章二組開口三等字讀[t?、t?h、?]外,]。個別字由于文讀受普通話的影響而有例外,如橙(梗開二)。莊組字大部分讀平舌音。較為特殊的是山攝開口二等字,平定方言中通攝同等同開合口的小韻一般合流演變,但是山開二的山黠韻莊組字聲母為舌尖前音,而刪轄韻莊組字則為舌尖后音。再就是假攝合口二等“傻”字例外,讀
中古精組字在平定方言中的演變情況與今北京話基本一致,一等字和止攝三等開口字與大部分三等合口字讀其他三等字和全部四等字讀。但不同之處是,山攝合口三等字(入聲字除外)保留古音。如:全泉。山攝開口三等字聲母大多變成舌面中音,但也有個別口語中常用的字保留古變化是精組與知莊章合流后共同變化的例證。
(四)疑影及疑影云以的合流與分化
中古疑母字在疑影兩母合流及共同演變有整齊的規(guī)律:
1.一等開口字、二等開口蟹攝與梗攝入聲字,均有舌根鼻音[?]聲母?!拔摇薄鞍场倍植糠值貐^(qū)受普通話影響,已讀零聲母,但個別地區(qū)仍保留[?]聲母或變?yōu)樯嗉獗且簦踤],疑母果攝合口一等字“訛”有舌根鼻音,讀[??33]?;蛘哒f除“二”“而”等卷舌韻母外,所有今北京話中開口呼的字均有舌根鼻音聲母[?]。中古疑母為舌根鼻音,影母為零聲母,可見這些影母字的聲母是與疑母合流后演變出來的。
2.疑影兩母二、三、四等開口字(蟹攝二等除外)、果遇兩攝一等合口字、遇山通攝三等合口字、山攝合口四等字均為零聲母。
3.蟹山臻宕通攝合口一等字、假蟹山攝合口二等字、止山宕攝合口三等字,均讀唇齒擦音[v]。
云以二母在平定話中基本合流,開口三等字及遇山臻梗通攝合口三等字讀零聲母。止宕蟹攝合口三等字讀唇齒濁擦音
與北京話比較得出的規(guī)律是疑影二母所有今北京話中開口呼的字均有舌根鼻音聲母[?]。疑、影、云、以四母今北京話合口呼字除[u][uo]兩個音節(jié)外,均讀唇齒擦音[v],其韻母類似開口呼。今北京話齊齒呼和撮口呼字,以及[u][uo]兩個音節(jié)讀零聲母。
(五)濁擦音的消失與出現(xiàn)
中古濁擦音聲母有“邪、禪、日、匣、云、以”6個,后來從明母合口三等字中分立出了微母。但平定方言現(xiàn)存的濁擦音聲母只有3個,分別是[v][z][?],這三個聲母與中古濁擦音有一定的淵源,但關(guān)系已然不大。
中古舌尖濁擦音邪母字完全清化并根據(jù)一定條件分化為[s][?]。禪母也清化分成[tsh、s、t?、t?h、?],唯一保留濁聲母的字是止攝支韻合口三等的“瑞”字,讀[zuei21]。匣母也同樣按一定條件清化為舌根擦音和舌面擦音。
云以二母的演變情況上一節(jié)已作討論,部分合口字讀濁擦音[v],但這并不是濁輔音聲母演變的結(jié)果,而是同疑影二母一起,合口零聲母字中介音[u]濁化形成的。
平定方言中的[v]聲母除了上述來源外,便是微母合口三等字,但其中遇攝字,因為元音[u]單獨(dú)形成一個音節(jié),故而讀零聲母。
平定方言中[z][?]兩個聲母主要來源于中古日母字,分化條件是合口三等字除“肉”字外均平舌音讀[z],開口三等子出“入”字外均讀卷舌音[?]?!岸⒍钡葍夯艄?jié)為零聲母,
當(dāng)然,“扔”字例外,聲母為邊音[1],讀作[1??31]。
平定方言中韻母有40個,例如:
說明:[?]韻母與[t?、t?h、?]相拼時,均要兒化。[ɑo、iɑo]韻母動程較短,由單元音[?、i?]受北京話影響發(fā)展而來,老年人還讀[?、i?],但中青年人已讀[ɑo、iɑo]。
通過與普通話和廣韻音系橫向與縱向的比較,平定方言呈現(xiàn)出以下特點(diǎn):
(一)單元音韻母向復(fù)合韻母過渡。
平定方言韻母呈現(xiàn)出由單元音韻母向復(fù)合韻母過渡的趨勢。今北京話[ai][an]韻母,平定話讀[e]和鼻化韻母[?~],而年輕人受北京話影響已多讀[?~n]。北京話[ɑu]韻母,平定話中一些老年人讀[?],而普遍讀音為[ɑo]。這樣的變化在強(qiáng)大的“推普運(yùn)動”下是大勢所趨。
(二)雙唇鼻音和舌尖鼻音韻尾消失
與中古韻母相比,平定方言雙唇鼻音和舌尖鼻音韻尾均已消失。山咸兩攝合流,韻尾脫落,韻腹鼻音化為[?~];宕江兩攝合流,韻基為[ɑ?];深臻曾梗通五攝合流,韻尾均為[?],如根庚[k??31]、金晶[t?i?31]、倫龍[1o?33]、運(yùn)用[io?21]等。
(三)開合口分別明確。
中古分開合口十一攝,而平定方言中均分開合口。
開口字中,效、流、山咸、宕江、深臻曾梗通等攝一等字與除見系外的二等字、知章二組的三、四等字聲母相同,其他二等字與三、四等字聲母相同。
以下以舒聲字為例:(四)四等的流變
注:1.宕攝攝見系二等字與非知莊組三等字韻母為[iɑ?],江攝為[uɑ?]。2.梗攝見系二等字,見組韻母為[??],曉組、影組為[i?]。
所有合口三等幫系字韻母同開口一等字。果攝一、三等不同。
假攝二等知、莊組字韻母同開口字。
遇、山咸攝一等和三等幫系、精知莊章組字韻母相同都為合口呼,三等非精、知、莊、章組字韻母為撮口呼。臻曾梗通、宕江攝與之類似。
止蟹兩攝合流,一二等韻母不同,三四等同一二等。以下以舒聲字為例:
注:[uɑ、uei、uɑ?、o?]等韻母若為零聲母字,則[u]變?yōu)椋踲],[o?]變?yōu)椋踲??]。
入聲韻中,咸山、宕江攝韻母合流。咸山攝開口一等字今讀開口呼,四等字為齊齒呼;開口二等幫知莊組字與一等同讀開口呼,其余與四等同讀齊齒呼;開口三等知莊章組字同一等,其余同四等。咸山攝合口二等字讀合口呼,四等字讀撮口呼;合口一三等幫組字讀開口呼,知莊章日組字讀齊齒呼,其余讀撮口呼。
宕攝開口一等字幫母字和見系字讀開口呼,其余同合口一等字讀合口呼。開口三等字除知莊章外讀撮口呼,合口三等字的韻讀規(guī)律同咸山攝。江攝幫組字讀開口呼,知莊章組字讀合口呼,其余讀撮口呼。
深臻曾梗通攝合流共同演變:開口一等見系字讀開口呼,其他字讀齊齒呼;開口三四等字知莊章組字讀開口呼,非知莊章組字讀齊齒呼。合口一三等字幫組讀開口呼,一等非幫組字與三等知莊章組字讀合口呼,其他三等字讀撮口呼。
注釋: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qū)劃簡冊·2012》,中國地圖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
②侯精一《現(xiàn)代晉語研究》,商務(wù)印書館,1999年8月第1版。
[1]曹瑞芳.山西陽泉方言的兒化[J].語文研究,2006,(2).
[2]曹瑞芳.山西陽泉方言入聲舒化的初步分析[J].語文研究,1996,(3).
[3]曹瑞芳.陽泉方言的動詞詞綴“打”[J].語言研究,2004,(4).
[4]侯精一.晉語入聲韻母的區(qū)別性特征與晉語的分立[J].中國語文,1999,(2).
[5]侯精一.現(xiàn)代晉語的研究[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9.
[6]李榮.切韻音系[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1956.
[7]喬全生.晉方言語法研究[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0.
[8]唐作藩.音韻學(xué)教程(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2.
[9]田希誠.山西方言古二等字的韻母略說[J].語文研究,1993,(4).
[10]王力.漢語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80.
[11]溫端政,侯精一主編.山西方言調(diào)查報告[M].太原:山西高校聯(lián)合出版社,1993.
[12]溫端政.晉語區(qū)的形成和晉語入聲的特點(diǎn)[J].山西師大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1997,(4).
[13]吳文杰.平定方言研究[D].山東大學(xué)碩士學(xué)位論文,2008.
(賈娉娉 江蘇南京 南京大學(xué)文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