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目心
2014年雙子座流星雨觀測結果簡報
□ 木目心
一年一度的雙子座流星雨(下文簡稱“雙子雨”)是年末的天象大戲,每年都會引發(fā)一輪天文觀測熱潮。2014年的預報極大在北京時間(下同)12月14日20點左右,當天是農(nóng)歷廿三,下弦月午夜前后升起,所以最適合的觀測時間應該是14日的前半夜。對北京地區(qū)而言,20點輻射點已經(jīng)有一定的高度,而月亮還沒升起,應該能看到不錯的效果。不過,著名的“流星雨的墨菲定律”此時似乎要顯示它的力量,定律中有一條:經(jīng)過一陣不尋常的晴天以后,峰值的那天晚上就會多云。北京14日前后連續(xù)多天都是大晴天,唯獨14日當天晚上陰天(圖1)!這一殘酷的現(xiàn)實簡直讓北京乃至整個華北的愛好者傷透了心。
既然13日晚是大晴天,又是個周六,而雙子雨的峰值一向比較寬,所以我和星緣山風隊的小伙伴們決定13日出發(fā)先觀測一晚上。這樣就算14日確實陰天,也不會太過遺憾。
圖1 2014年雙子座流星雨期間北京地區(qū)天氣預報。剛好在14日晚上出現(xiàn)把雙子雨預報極大遮住的那團云被我們戲稱為“雙子云”。
12月13日晚,我和小伙伴們來到北京的遠郊進行觀測。天氣非常好(當然也非常冷),天黑后,輻射點還不是很高時,大家在架設備、做準備的過程中,就時不時看到有群內(nèi)流星劃過。我架設備比較晚,9點多才架好開拍,然后在旁邊放了個折疊床躺上去進行目視欣賞,不過沒有做標準觀測(以下簡稱“標觀”),一方面當然是偷懶,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我知道北京會有許多其他更年輕更有活力的愛好者進行標觀。我目視了大概一個多小時,感覺流量雖然不算太大,但也絕不算小,平均兩三分鐘就能看到一顆流星。流星的出現(xiàn)并不是均勻的,有時會好幾分鐘沒有流星,有時又會兩三顆相繼出現(xiàn)。
到夜半時分,月亮升起,我也實在冷得受不了,就收工回到農(nóng)家,把設備扔農(nóng)家二樓平臺上繼續(xù)拍,而我自己則先休息,計劃等到第二天凌晨5點左右,輻射點很高了,同時距離預報極大時間也更接近了,再目視欣賞一小時。14日凌晨5點,鬧鐘準時把我叫醒,我按計劃又欣賞了一小時。不過,這一小時里的流星數(shù)量感覺沒有午夜前那一個多小時的數(shù)量多??紤]到月光的強烈影響,倒也不能因此就說流量有所下降。
當晚,我也收獲了兩張不錯的照片。我使用佳能6D+24mm f/1.4鏡頭捕捉流星,一開始拍攝輻射點,曝光參數(shù)為ISO6400,f/1.8,8秒。后來月升了,天空逐漸變亮,我把光圈收到f/2.2,再收到f/2.8,累積拍攝了2小時45分鐘左右,抓到群內(nèi)流星47顆。這47顆流星經(jīng)過比較繁雜的后期處理,最終疊加在一開始拍攝的一張地景照片上,便得到了圖2,充分展示了今年雙子雨的壯美,也明確地標示出了雙子雨的輻射點。關于這種流星雨照片的后期處理方法,可以參閱圖書《跟我一起去追星——星空攝影指南》中的“后期處理”部分。
然后,我把鏡頭轉(zhuǎn)向南方,拍攝南邊低空——那邊遙遠的群山做地景很漂亮,曝光參數(shù)仍然是ISO6400,f/2.8,8秒。在2小時時間里,我又累積拍到了29顆群內(nèi)流星,并疊加合成出了圖3。在南邊地平線附近,因為遠離輻射點,流星在這里都接近平行地向斜下方落,看起來真的很像下雨。所以,相比圖2,圖3這種構圖更能體現(xiàn)“星隕如雨”的感覺。
圖2 向輻射點方向拍攝的2014年雙子座流星雨。
圖3 向南邊低空拍攝的2014年雙子座流星雨,很有下雨的感覺。
圖4 50mm鏡頭拍攝的2014年雙子座流星雨。(作者:張治)
圖5 2014年雙子雨實測流量分析圖(來自IMO網(wǎng)站)。橫坐標為世界時,再加8小時是北京時間,Dec即12月??v坐標為ZHR。
圖4是我的一位叫張治的朋友13日晚在北京懷柔湯河口拍攝的雙子雨照片,使用佳能6D+50mm f/1.2鏡頭,曝光參數(shù)為ISO1600,8秒,f/1.2。50mm鏡頭雖然視角沒有24mm廣,但一些比較短的流星卻能更好地記錄下來,后期在浩如煙海的連拍照片中找流星時這些短流星也不容易被遺漏,所以仍然可以很好地用于流星雨的記錄。
14日晚上,天氣果然如預報的那樣,傍晚開始轉(zhuǎn)陰。不過,有一位在日本的朋友報告說,他那邊天氣好,但在預報極大時間看到的流星很少,沒有前一天晚上的多。
難道極大提前了?
我們的分析數(shù)據(jù)來自IMO(國際流星組織)官方網(wǎng)站。截止到此文撰寫時,IMO的網(wǎng)站共接到來自世界各地觀測者報告的群內(nèi)流星4575顆,涵蓋了463個小的時間段。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IMO的系統(tǒng)自動計算出了今年雙子雨的流量情況(圖5)。綜合從12月11日一直到17日的數(shù)據(jù),得到的最大ZHR為163,出現(xiàn)在北京時間約14日24點。而在大多數(shù)中國愛好者觀測的13日晚到14日凌晨,流量也比較大,其中從13日20點到14日凌晨2點,ZHR幾乎都在100以上,最高達到了130左右。真正在預報極大的14日20點,ZHR卻不到100。另外,14日的8點~13點還有一個ZHR接近150的峰值,應該是主要由歐洲的愛好者觀測到的。
所以,今年的雙子雨形成了很有趣的三重峰值,而在預報極大附近反而是相對低谷的時候!這充分說明了流星雨預報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即便是雙子雨這種預報了這么多年的比較穩(wěn)定的大流星雨也仍然會出現(xiàn)這種明顯的偏差。這也再次說明,遇到大流星雨,尤其是雙子雨這種峰值比較寬的流星雨時,即使預報極大沒有落在適合你觀測的時段,你仍然可以在其他時間守候,說不定就有意外的驚喜。
我很欣慰地看到,截止到本文撰寫時,這次雙子雨,有43位中國大陸地區(qū)的觀測者給IMO提交了標觀報表,占了全球總提交報表人數(shù)——97人的將近一半!還記得三四年前,我國提交雙子雨標觀報告的人數(shù)一般也就十多人或者二十多人。由此可見,近年來我國天文愛好者們的整體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我希望有更多的愛好者能夠加入到目視標準觀測的行列中來,既能獲取科學數(shù)據(jù),又能給自己留一份難得的回憶!
(責任編輯 張恩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