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中華
【摘 要】情境式教學方法基于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教學場景,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小學品德課情境式教學方法能夠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品德課教學當中,提升小學生道德認知水平。本文主要從利用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利用實例表演創(chuàng)設情境等幾個方面探討了小學品德課情境式教學方法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品德 ? ?情境 ? ?教學方法
思想品德課是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形成正確的道德觀點與堅定的道德信念的一門學科。小學思想品德課的內容較為枯燥,小學生對于思想品德學習的投入度不夠也一直是困擾教師的一個問題。如何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品德課教學當中,主動思索,自主活動,讓學生在活動當中培養(yǎng)道德情操,感悟道理,是新課程理念對小學品德課所提出的新要求。而情境式教學方法則基于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教學場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能夠有效達到這一教學目標。小學品德課當中如何實施情境式教學方法,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利用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
小學思想品德教材內容通常以講故事作為內容的基本線索,利用具體生動的事例來向小學生講述道德理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幫助學生理解故事所蘊含的道理,引導學生提升道德認識,促進其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教師在教學當中,需要在熟記教材內容的基礎之上,將課本上的書面語言變?yōu)榭陬^語言,課堂當中通過動作與表情,使講述更為生動形象,促進學生更全面地理解故事的內涵。同時也需要加強渲染,使故事更富情趣,引發(fā)小學生的求知欲望,達到情境教學的目的。例如教學二年級《對不起》一課時,教師可以針對性地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讓學生思考“小熊踢足球踢到了小白兔身上,小白兔很害怕,這時候如果你是小熊你會怎么做呢?”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進入情境當中,就會積極思考,積極發(fā)言。
二、利用實例表演創(chuàng)設情境
小學生天性好動,理解能力較差,并且存在著個性差異,而小學思想品德課程中部分章節(jié)內容情境性與戲劇性較強。針對此情況,教師可以通過實例表演的方式,創(chuàng)設互動教學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通常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具體的表演形式有話劇、小品、相聲以及角色扮演等,學生自身通過表演進入情境,更有益于激發(fā)其道德情感,增強其道德認識。
例如在教學《我能管住自己》時,可以讓學生對課本上的幾個例子進行表演,將重點放在如何培養(yǎng)自己良好的行為習慣上,學生通過自身參與表演,在活動當中邊想邊做,能夠促進道德認識的加深,進一步激發(fā)道德情感。再如在教學《我們?yōu)樽嫦榷湴痢窌r,可以通過演講活動的開展,讓學生選定自己最尊敬的歷史人物,在課堂當中進行演講。如此一來,課堂氣氛能夠被充分地帶動起來,學生也能夠加深感悟。
三、結合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
多媒體教學最大的特征在于形象性、生動性與直觀性,而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因而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結合小學生的特征,營造有效的教學情境,為學生打造學習氛圍濃厚的課堂,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chǎn)生興趣、保持新奇感。具體可以通過影片、錄音、歌曲等媒介,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道德情境,讓他們在生動的教學氛圍當中感受道德理念。例如在教學《我的祖國》一課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課件,剪輯我國名勝古跡、錦繡河山的視頻,同時加入部分民族英雄為國爭光的內容,讓學生觀看。學生觀看后強烈地感受到祖國的幅員遼闊、地大物博,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教師可進一步通過名人事跡的講解,讓學生體會到我國民族英雄的偉大,認識到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作為中國人,一定要熱愛自己的祖國,長大后一定要為國爭光。
四、聯(lián)系生活熱點創(chuàng)設情境
品德與社會生活緊密聯(lián)系,教材內容與日常生活也密切相關。因而教學當中有必要結合社會生活,讓學生明白課本中的知識也能夠用來解決實際中的問題,從而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機會,讓學生結合自身感受來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加深對于道德的感悟。例如教學《心中的110》一課時,可以通過多媒體放映出近期一些發(fā)生在兒童身上的違法犯罪案件,例如綁架兒童等,給予學生心靈的震撼,讓學生意識到社會中危險的存在,記住面對危險的處理方法,強化學生認知。再如教學《科技帶給我們什么?》時,可以結合多媒體讓學生了解到如今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人們的生活已經(jīng)離不開科學技術,教師可以讓學生舉出生活當中應用到科技的實例,讓學生領悟到科學技術對于人類發(fā)展的影響,感受科技所帶來的舒適生活,從而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到?jīng)]有豐富的知識,以后是無法在社會當中立足的。
五、利用實踐活動開展情境教學
除了課本上知識的教學,教師也需要將課內與課外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抓住實踐活動的教育契機,利用實踐活動情境來提升教學效果。例如可以通過興趣小組課外活動、參觀單位、安排交流會等形式,讓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實踐活動當中,深入理解課本的內涵,體驗道德準則與思想品質。例如教學《春天來了》時,可以讓學生在學習課本內容的基礎之上,帶領學生走進春天,深入大自然去了解春天,可以開展春游等相關活動,讓學生在大自然當中感受春天的魅力,讓學生談談在哪里看到了“春天”,并結合自己的生活來描述春天是什么樣的?;诖?,教師可進一步引導學生發(fā)揚熱愛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良好品質。再如在教學《秋天的收獲》時,可以給學生較長的時間準備,讓孩子們平時加強觀察,做好“秋天”的記錄,搜集秋天的圖片,了解關于秋天的知識,讓孩子們的知識更為系統(tǒng)化,教師結合學生的搜集再進行總結,使學生的認識更為豐富。
六、結束語
總而言之,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法多種多樣。教師在教學實踐當中,可以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將學生在教學當中的自主參與、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落到實處,不斷強化學生的道德認知,從而實現(xiàn)小學品德課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李彩霞.小學思想品德課中的情境教學[J].考試周刊,2012(04).
[2]貢慧霞.試論小學品德課情境式教學方法的策略[J].新課程導學,2014(04).
[3]晁海軍.淺談小學品德課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J].新課程學習,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