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守利
一代“情圣”李清照被視為婉約派的杰出代表,其詞作大多數(shù)表現(xiàn)哀愁幽怨的思想感情。據(jù)王學初校注的《李清照集》,其詞共存四十五首,其中直接提到“愁”字的就有十一首,其他作品也大多洋溢著濃郁的愁情,構成了作品的凄婉纏綿的感情基調(diào)。
作為婉約派之宗的清照詞在藝術上也自成一家。其獨特的藝術風格主要表現(xiàn)在:
在其愁情詞中,清照多次運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創(chuàng)造了多種多樣優(yōu)美動人的藝術境界。她的詞不止“善于言情”,還善于以女性特有的細膩敏銳筆觸,塑造抒情主人公多愁善感、纏綿凄婉的自我形象,尤善于“短幅中藏無數(shù)曲折”(《蓼園詞選》 ),于細節(jié)中藏無限深情、含蓄幽深、生動細致、層次縝密地傳達出自我感情。她既善于直接寫閨閣生活和閨閣愁情,又善于結合寫景詠物抒發(fā)美質(zhì)難久,物是人非的惆悵之情,極具個性化的意境和特征。
如《浣溪沙》這首詞,本是一篇抒寫閨怨之作,但全篇卻沒有出現(xiàn)一個“愁”字。閨人之愁,完全是滲透在景物描寫之中,通過畫面展現(xiàn)出來的。
小院閑窗春色深,重簾未卷影沉沉,倚樓無語理瑤琴。
遠岫出云催薄暮,細風輕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
表面看來,這首詞句句是寫景,有庭院清冷、重簾不卷的生活場景,有云山霧靄,雨打梨花的自然風光。在這樣的遠景與近景上推出了閨人無語理琴的形象,是整幅畫面的點睛之筆。她把一縷淡淡的愁情帶入了畫面,使每一景、每一物都籠罩著一層愁霧。這就使畫面升華出一種情景交融的意境,使人感到句句寫景,句句也在寫情。這種意境也同時擴展了讀者的聯(lián)想和想象空間,使我們仿佛身臨其境,窺見了詞人觀落花而念青春意逝的淚水,聽到了閨人聞風雨而更覺孤寂難耐的嘆息。清照的許多愁情詞就是這樣,運用融情入景、景中見情的手法,愁為詞骨,點綴了優(yōu)美的畫境,使整個場景具有了空靈飛動的靈氣,相鋪相成,密融整一,將胸中之愁通過美妙的意境逼真地表現(xiàn)出來。
她善于用極樸素、淺近、清新的語言,提煉日??谡Z,采用白描手法,來表現(xiàn)自己真摯的感情;善于調(diào)動各種修辭手法,諸如比興、比喻、擬人、夸張、用典,但又用得非常自然而不見錘煉的功夫,達到了“極煉而不煉,出色而本色”(《藝概·詞概》)的最佳效果,充滿了和諧之美。如《孤雁兒》寫丈夫死的凄楚:“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彭孫《金粟詞話》 評為“皆為淺俗之語,發(fā)清新之思,詞意并工,閨情絕調(diào)”。她還善于自鑄偉詞,如《如夢令》之“綠肥紅瘦”,還有《念奴嬌》之“寵柳嬌花”,都是前無古人的。和只知融化古人詩句以構成自己語言的詞人如賀鑄、周邦彥相比,她這種從生活中發(fā)掘出來的俊語,顯然要可貴得多了。
清照對詞的聲律要求甚嚴。她精于音律,填詞時更善于把握聲調(diào)韻律錯綜變化的不同節(jié)奏,以適應思想感情的起伏變化。如《聲聲慢》開頭連下十四個迭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有雙聲,有疊韻,時緩時急,節(jié)奏頓挫,流轉(zhuǎn)自如,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了詞人內(nèi)心感情的波瀾起伏,抑郁低徊。如此美妙絕倫的一串疊字,引起了后世詞壇的一片喝彩:“以一婦人,能創(chuàng)意出奇如此。”(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 )“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盤也?!?馮金伯《詞苑萃編》 引)“氣機流動,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可謂詞家疊字之法。”(陸鎣《問花樓詞話》)
清照不但精于疊字,還善于疊句。如《行香子》:“漸一番風、一番雨、一番涼?!薄吧貊畠呵纭Ⅵ畠河?、霎兒風?!笨瓷先ト舨唤?jīng)意,便自然和美,累累如貫珠。這些都表現(xiàn)了李清照深諳音律之妙,在聲韻格律的嚴格羈束之下,能隨心所欲地遣詞造句,如珠走盤而又不逾其沿,變化多端而能合乎法度,在當時高手如林的詞壇上,贏得了“公孫大娘舞劍手”(張端義《貴耳集》 )的極高贊譽。
總之,李清照用她一生,綜合“本色當行”的詞論,運用多種藝術手法,向人們娓娓傾訴著她無邊無際的愁情,使真摯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相結合,誕生了“易安體”這種別具特色的詞體。這此愁無計可消除的悲情,多層次的表現(xiàn)方式使其詞格外感人,具有豐厚的認識價值和審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