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仁平
寫“活”檢察長座談會的三點心得
■張仁平
采寫會議新聞,看似簡單,但要寫好會議報道,并不容易,那些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出彩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會議新聞,往往是作者用心思考、深入采訪、精心提煉主題而成。
細數筆者報道過的同題檢察會議新聞中,至少有二十多篇在 《檢察日報》一版頭條或一版顯著位置單獨刊發(fā),多篇讓人眼睛一亮的會議報道,受到報社值班領導點贊或直接在新聞稿上加 “短評、編后語”。積多年會議報道感悟,現(xiàn)有幾點心得與大家分享。
心得一:圍繞會議主題,研究會議內容,選準報道角度,把會議新聞寫成觀點新聞,實現(xiàn)會議工作報道針對性、指導性、思想性的統(tǒng)一。
在眾多的會議報道中,印象最深的是關于2009年8月召開的福建全省檢察長座談會的報道,這次會議的任務是貫徹全國檢察長座談會精神。報道此類地方性行業(yè)會議,一般說來,有經驗的記者,不會面面俱到地報道會議內容,總是選取一個新聞點去寫。如,有的報道所在省檢察機關辦案數字,有的寫辦案特點,有的宣傳會議部署的相關措施等。
但難點還是明擺著:各省檢察院在同一時期相繼召開貫徹最高檢工作部署的會議,在報道上難免雷同。正因為這種會議報道在形式和內容上大同小異,全國性行業(yè)機關報在處理此類地方來的新聞時,往往采取綜合各地來稿的辦法集裝處理。無疑,要想在同題會議報道中勝出一籌,確實是一件傷腦筋的事。
記得那天下班,在電梯里,我接到一外省駐站記者打來電話說,該省院正在開全省檢察長座談會,與筆者商討如何報道會議一事,深為如何寫好此次會議新聞苦惱。筆者建議他從報道數量、質量、效率、效果和安全辦案各個角度進行篩選,選出最具本省特色的工作進行采訪。但從通話中了解到,上述角度要么已被報道過,要么寫不出亮點來。
我沒有灰心,邊走邊問:“你們那里辦案情況怎么樣,是不是上升了?”
“上升就好寫了,但問題是下降了,總不能把立案下降拿去報道吧?!?/p>
我再問:“全省立案數下降,是不是每個地區(qū)都下降?”
“沒有,有兩三個地區(qū)立案數上升!”
我說,“好了,角度有了,標題就用:同是辦案,為何有升有降——某省檢察機關求解執(zhí)法水平整體上臺階。總結立案上升之道,分析辦案滑坡原因,借鑒先進經驗,取長補短,從而提升整體執(zhí)法水平和辦案質量,正是開會貫徹上級院會議精神的目的和意義所在”,我在電話里說,這樣寫,對全國檢察機關都有指導意義,還契合了2009年7月上旬全國檢察長座談會強調 “以執(zhí)法辦案為中心”的工作要求。
對方一聽,思路大開,拍手叫好,認為此法可行,甚有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回過頭來再說福建省檢察長座談會,會議結束時,《檢察日報》已對外省檢察長座談會的多篇來稿進行組合報道,此時,再寫福建辦案數字、做法,就會“重蹈覆轍”,難有新意特色可言。
當時,福建各設區(qū)市檢察機關辦案也不平衡,解讀辦案 “為何有升有降”,不失為一篇好的會議新聞點,但上述外省駐站記者已寫,筆者再難以下筆。就在筆者搜索枯腸之際,看到會議材料中有一句 “有案不辦就是失職”,靈光一現(xiàn),以 《有案不辦就是失職——福建大檢察官的執(zhí)法觀》為題進行報道,果然連過白班、夜班多重編審大關,此稿刊發(fā)在 《檢察日報》一版搶眼位置。這也是當年各省檢察長座談會,唯一單發(fā)的一篇會議報道。
關于這篇稿子,報社當天值班副總編輯在夜班手記中寫道:“各省開檢察長座談會的消息,已有多篇。但寫法都是一篇短消息。張仁平的會議消息打破了常規(guī)套路,寫得較好。他從會議檢察長講話中拎出一句話,‘有案不辦就是失職’,雖然常見,此處用來卻很合適,也很響亮。文章把辦案數與檢察長講的話結合起來寫,把一篇生硬的會議消息寫活了??磥頃h消息也是可以寫得好看的,此事值得研究?!?/p>
心得二:以全局視野、時代背景、階段任務為參照,確定會議報道主題,做到會上素材與會下采訪相結合、會議要求與會外行動相統(tǒng)一。
每個會議都有主題有任務,但未必都有報道的價值、成為新聞報道的主題。即使有可報道的主題新聞,若與別人雷同,也難以刊發(fā)。那么,選什么樣的新聞主題,讓會議報道更貼近工作實際、貼近群眾生活,更具可復制的價值,成為促進工作的推手?這是會議報道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
2006年8月底,筆者同樣參加福建全省檢察長座談會。與往年一樣,這次會議對下半年重點工作作出部署,同時,對檢察長落實會議任務提出多項具體要求。以什么視角來報道會議新聞?筆者聯(lián)想到,當年是全國基層檢察長換屆年,用這一大背景,來觀照福建基層檢察長在換屆之年的精神狀態(tài),這對全國檢察機關都具有普遍意義。果然,以此為新聞點寫成消息 《福建:基層檢察長換屆心不散》刊登在2006年9月1日 《檢察日報》一版頭條。
這篇會議消息,筆者共采訪了四位基層檢察長,請他們談如何對待換屆中個人的“進、退、留、轉”問題,他們以 “平常心對待進退留轉,以責任心履行神圣職責”的心態(tài)與行動,與時任福建省檢察院檢察長倪英達在會上對基層檢察長換屆提出的要求形成呼應。如果不走出會場,就會議文件材料寫新聞,勢必又走入領導“強調、指出、要求”會議新聞的慣用套路。
文章為合時而著??梢哉f,在全國基層檢察長換屆之年,這篇報道正當其時,新聞的價值、宣傳的意義在報社編輯配發(fā)的短評中可見:“換屆必將涉及許多干部的進退留轉,利益面前最能考驗一名黨員干部的黨性和操守。每一名領導干部都應該經受住換屆的考驗。福建基層檢察長換屆心不散,是一個共產黨人、一個領導干部、一個人民檢察官應具備的品質。相信我們的每一名檢察干部,在換屆面前都會交出一份黨和人民滿意的答卷。”
當然,這篇消息也有遺憾之處,沒有用數字反映前八個月全省辦案情況,如果增加一筆,從辦案折射換屆年檢察長辦案力度不減的精神狀態(tài),這篇會議消息則豐富更具說服力。
轉眼五年過去了,到了2011年,又是一個換屆年。當年9月,福建市縣兩級院檢察長換屆已陸續(xù)到位。9月中旬,最高檢印發(fā) 《“十二五”時期檢察工作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9月29日,福建省檢察院檢察長倪英達在貫徹 《綱要》電視電話會議講話中,談到如何當好基層檢察長時,36次用到 “落實”一詞,要求福建省各級檢察長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一個一個地實現(xiàn)既定目標。與五年前 《基層檢察長換屆心不散》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消息稿 《36個 “落實”寄語基層檢察長》刊發(fā)在 《檢察日報》一版版心位置。這篇文章的寫法上與上一篇有不同:一是特點突出。從領導講話稿找出關鍵詞“落實”,以此為主線貫穿全文;二是主題突出,直接點名如何當好基層檢察長;三是要點突出,沒有大段摘錄領導講話內容,只選錄講話要點,避免會議報道的程序性。
心得三:會議新聞要抓住會議特點或工作重點,可從一個點切入,把一個點寫深寫透,寫成經驗性的工作報道,但不宜面面俱到;同時插入故事或現(xiàn)場細節(jié),把會議新聞寫活。
請看一篇來自檢察長座談會的報道——
“我要見檢察長。”
“眼前這位就是我們的檢察長揭立華。”
“那好,我說……”涉案人黃明輝終于打破兩個小時的沉默,一口氣交代了自己在任福建省泰寧縣龍湖鎮(zhèn)鎮(zhèn)長期間受賄的事實。該案從立案、偵查終結到提起公訴,僅用了16天時間。
泰寧縣檢察院檢察長揭立華說,當案件偵查處在節(jié)骨眼上,特別是一些重大案件的偵查,檢察長直面嫌疑人往往給嫌疑人一種心理上的威懾,可以促進案件偵查取得進展。
記者近日在福建省檢察院采訪時了解到,1月至7月,該省檢察機關立案偵查貪污賄賂等職務犯罪案件291件,大案占49.6%,同比上升1.6%;查辦廳處級干部40人,內有廳級干部5人。
在總結今年以來查辦職務犯罪大案要案取得新進展的做法時,有一種觀點:檢察長敢于辦案是一條重要經驗。在辦案中,該省各級檢察長負總責,帶頭辦案、靠前指揮,對重大復雜疑難的職務犯罪案件,直接參與偵查方案的制訂及訊問嫌疑人。檢察長在自己辦案的同時,還堅決支持下屬辦案,營造了 “想辦案、敢辦案、善辦案、辦好案”的良好氛圍。
……
這是2005年8月20日,筆者參加福建省檢察長座談會寫的一篇會議新聞。這次會議主要是總結上半年工作情況,對下一階段工作進行部署,會議內容涉及檢察業(yè)務和隊伍建設多個方面,其中總結查辦職務犯罪大案要案新進展的經驗時,強調了檢察長要親自帶頭辦案。
在會議材料中,不可能講檢察長如何去辦一個案子,辦案故事來自會外采訪。為此筆者在休會間隙現(xiàn)場采訪了與會的一名基層檢察長,請他介紹親自辦案的經過,還采訪了反貪一線的干警,談談對檢察長親自辦案的看法和體會,據此寫成小通訊 《辦案一線總有檢察長身影》,刊登在 《檢察日報》一版頭條位置。
這是我第一次寫會議報道上頭條的稿件。報社值班編委在點評這篇會議報道時,認為其寫法上的可圈可點之處有三:“首先,全省檢察長會議內容很多,但記者只寫辦案經驗這一條,‘抓住一點不及其余’——只寫檢察長辦案,并把檢察長辦案形象化。其次,稿件把半年全省辦案數裝進去,從點到面,體現(xiàn)辦案實效,符合宣傳所要達到的效果。第三,這條介紹辦案經驗的信息來自會議,但從標題和內容都看不出是一篇會議新聞。稿件開頭的對話讓人置身在一個辦案場景,很有現(xiàn)場感。”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高貴武對此稿亦有好評,他評析說,文章開頭的對白 “以其先聲奪人之勢,在閱讀之初便給了讀者閃亮一擊,使其無法抗拒而又充滿期待地踏上了閱讀的歷程”。
總之,會議新聞是不容易寫好的一類新聞體裁。但會議又是行業(yè)記者采寫素材的重要來源,能否從會上獲取媒體需要的新聞,是檢驗一個行業(yè)記者是否合格的重要標志,非下苦功不可。
(作者系福建省檢察院宣傳處副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