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士奇
中國的蝴蝶文化
文/韓士奇
蝴蝶,花的靈魂,大自然的舞蹈家,生命美麗而短暫,唐人李商隱曾用“莊生曉夢迷蝴蝶”佳句,表達了人們對蝴蝶的喜愛。如今,在城市花園、農(nóng)村田野,人們往往可以看到雙雙對對的蝴蝶,以其輕盈的舞姿,上下翻飛于花叢之中或小溪之旁,其色彩斑瀾的翅膀,在陽光映照下,折射出無比美麗的神韻,將人們帶到蝴蝶世界詩一般的意境之中。
蝴蝶是大自然的杰作,它那窈窕的體態(tài),艷麗多彩的翅膀,給人帶來無窮的美的享受,被譽為“會飛的花朵”,是具有很高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的昆蟲;它也可制成蝴蝶標本,拼貼成蝶翅畫等精美工藝品,是科研、文化和娛樂的具有重要價值的自然資源。蝴蝶屬于昆蟲綱鱗翅目中的錘角亞目,分為粉蝶、鳳蝶、閃蝶、環(huán)蝶、絹蝶、珍蝶、喙蝶、灰蝶、袖蝶、弄蝶、眼蝶等18個科目約16000多種。作為世界蝴蝶基因庫的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蝴蝶種類達6000多種。中國是世界著名蝴蝶產(chǎn)地,有12個科目1300余種,如西部高山地區(qū)的大豹蛺蝶、箭紋環(huán)蝶,南方亞熱帶山林中的金斑喙鳳蝶、藍鳳蝶、花紋斑蝶等,都是世界珍稀品種,其中金斑喙鳳蝶已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蝶種。中國臺灣省是名不虛傳的“蝴蝶王國”,那兒有11科400多種蝴蝶,珍貴品種有金鳳蝶、青斑鳳蝶等,其中高雄美嶺鎮(zhèn)的景色秀麗的山谷,有數(shù)百萬只蝴蝶,人們稱之“蝴蝶谷”,每年吸引不少游人。
蝴蝶美在一對翅膀上,是任何昆蟲都無法比擬的。原來,蝴蝶翅膀一般為四片,都覆蓋有細小的彩色鱗片,就像屋頂上的瓦片一樣整齊排列,表面上還有五顏六色的顆粒色素,在陽光折射下呈現(xiàn)千變?nèi)f化的色彩。因而蝴蝶有紅的、黃的、白的、黑的,更有雜色者,栩栩飛行百花之間,令人迷戀。
蝴蝶有著高超的偽裝本領(lǐng)。你瞧,那棲息在花朵上的彩蝶,很像一片花瓣。有些停伏在枝頭上的蝴蝶,在身旁枯枝黃葉襯托之下,幾乎難以分辨。各種蝴蝶正是巧妙利用翅膀上種種色彩圖案不一的紋飾進行偽裝,從而得保護自身不受天敵鳥類的侵害。
蝴蝶只吃花蜜和水,它們在采集食物時,一般有固定的飛行路線,稱為“蝶道”。通常,它們沿著陽光和樹蔭交會處飛行,隨著風吹樹影而忽左忽右,以避開鳥類天敵。誠然,大多數(shù)蝴蝶“紅顏薄命”,數(shù)月后就“玉殞香消”了,然而它們卻有驚人的飛翔能力,它們常集體長途旅行,能飛越數(shù)千公里。
蝴蝶作為一種中國獨特文化由來已久,先秦的莊子《內(nèi)篇·齊物論》有語:“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周然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分矣?!边@是講人在夢境,不知覺而化為蝴蝶,人與蝶合二為一,物我兩忘,后世也因此稱夢為“蝴蝶夢”,這大概是有文字記載以來借用蝴蝶作文章的中國蝴蝶文化的發(fā)端吧。從此,色彩斑瀾的蝴蝶便翩翩飛入文學、音樂、繪畫、攝影作品的意象世界,僅歷代詩歌詠及蝴蝶多達數(shù)千首。唐人杜甫寫有千古傳誦佳句:“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唐人王建有詩詠道:“蝴蝶,蝴蝶,飛上金枝玉葉,君前對舞春風,百葉桃花樹紅”,寥寥數(shù)語,勾勒出蝴蝶的動態(tài),把春景寫活了。唐人王駕《雨晴》詩云:“蜂蝶飛來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清人周準《蝴蝶詞》云:“萬花谷里逐芳塵,自愛翩躚粉澤新”,描寫蝴蝶留連飛舞,富有詩意。據(jù)記載:“唐東京二月為撲蝶會”,后人有注云:“撲蝴蝶,疑是舞曲”,看來,民間早有蝴蝶文化活動了。
蝴蝶比翼雙飛,自古被用來比擬忠貞不渝的愛情。如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的《梁山伯與祝英臺》故事中的梁山伯與祝英臺死后化蝶的結(jié)局,催人淚下,使蝴蝶這一形象更蘊含美意。在民間,蝴蝶雙飛的剪紙年畫等,成了夫妻好合、情意深長的象征。蝴蝶又代表著吉祥、平和,和牡丹配在一起,暗喻耄耋之年,表示長壽百歲。
我國20世紀初期出現(xiàn)過“鴛鴦蝴蝶”的文學流派,它以纏綿愛情故事迎合市民的審美心理,形成擁有大量讀者的消遣文學,因而“鴛鴦蝴蝶”文學創(chuàng)作影響不小。有蝴蝶紛飛,文學藝術(shù)作品會更美,在當今社會,蝴蝶成了詩歌、繪畫、音樂、攝影、郵票贊頌不衰的主題,如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兩只蝴蝶》唱道:“親愛的你跟我飛,穿過叢林去看小溪水。親愛的來跳個舞,愛的春天不會有天黑。我和你纏纏綿綿翩翩飛,飛越這紅塵永相隨……”。
(作者單位:南靖縣報道組)
責任編輯/洪志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