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傳馨
陳心啟的蘭花人文情結(jié)
文/陳傳馨
2010年1月11日,全國自然科學頒獎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當大會宣布《中國植物志》榮獲200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時,掌聲雷動。一位溫文儒雅的學者走上主席臺,以副主編的身份從國家主席胡錦濤手中接過桂冠。這位學者正是閩籍中國科學院資深研究員、優(yōu)秀博士生導師、著名植物學家、蘭花研究的領軍人物陳心啟。
陳心啟,1930年出生于福州朱紫坊。這條名人世居的街巷,給少年的他以人文的熏陶。他從小聰慧好學,熱愛大自然。1953年畢業(yè)于福建農(nóng)學院林學系,分配在福建省林業(yè)廳林野調(diào)查隊工作。他在大學就讀林學時,就對樹種識別有極高天賦。1956年考取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攻讀研究生,師從著名的唐進教授。自此,他在植物王國中艱難探索,自由翱翔,游刃有余。而在植物界的萬千物種中,又獨鐘情于蘭,并與蘭花結(jié)下不解之緣。
蘭花,蘭科植物,品種多達2-3萬種。原生長在幽谷山野,崖縫懸崖,自古有空谷幽蘭之稱。陳心啟說:蘭花是“數(shù)片綠葉、一寸素心”,精準概括蘭花的外在形態(tài)和本質(zhì)特征。蘭葉堅且韌,柔且剛,臨風搖曳,儀態(tài)萬千;蘭花形色素淡素潔,香味清雅清幽,濃而不濁,韻味悠長。在群芳譜中,以香名世,被譽為“國香”、“王者香”、“香祖”和“第一香”,有崇高的稱譽。
蘭花以香名世,還以品以格傳人。人們在與蘭花的親密接觸中,蘭雖無牡丹豐容富貴之態(tài),桃李紅艷嬌媚之姿,但不妖不媚,素裹淡雅,質(zhì)樸高潔,在云淡風輕中,在月上梢頭時,呈現(xiàn)一種雅致清麗的高標韻致,令人心旌搖曳,不能忘卻。歷代詩家詠蘭詩作,比比皆是?!对娊?jīng)》中有:“溱與洧方渙渙兮,仕與女方秉藺兮”的記載,秉藺就是手執(zhí)蘭草。屈原在《離騷》中以“滋蘭九畹,樹蕙百畝”來比喻自己培育杰出人才,把高尚情操寓于蘭蕙之中。與孔子的“蘭生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表達了同樣的意境。南宋成書的《王氏蘭譜》中,曾把蘭花與歲寒三友的松、竹、梅作比較,認為“竹有節(jié)而嗇花,梅有花而嗇葉,松有葉而嗇香,惟蘭獨并而有之?!苯o予蘭花的品格,以極高的評價。陳心啟喜歡誦讀詠蘭詩作,尤喜歡唐彥謙寫的中國最早一首詠蘭詩:
清風搖翠環(huán),涼露滴蒼玉。
美人胡不紉,幽香藹空谷。
“清風”、“翠環(huán)”、“涼露”、“蒼玉”、“美人”、“幽香”、“空谷”,勾勒出了蘭花素淡、飄逸、潔凈的品格特征,也映射中國文人學士不事權貴、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這也是上至仕大夫階層、下至普通百姓喜歡蘭花的理由。
陳心啟還喜歡鄭思肖的蘭詩。鄭思肖自號所南翁,南宋滅亡時隱居蘇州,畫蘭明志,不仕元朝,堅貞不屈。在一幅蘭畫上寫道:“向來俯首問羲皇,汝是何人到此鄉(xiāng)。未有畫前開鼻孔,滿天浮動古馨香。”清初鄭板橋的蘭詩:“幾筆新篁幾筆蘭,芳條翠葉碧瑯玕。老夫本是瓊林客,只畫春風不畫寒。”一片春意盎然,生機勃發(fā),讀來令人怦然心動。宋劉克莊的《詠蘭》:“深林不語抱幽貞,賴有微風遞遠馨。開處何妨依蘚砌,折來未肯戀金瓶?!碧m花的甘守冷落,不慕富貴的品德,躍然紙上。
陳心啟一生研究蘭花,一生鐘情蘭花,一生癡迷蘭花。蘭的每一葉脈都給他以思考;蘭的每一瓣素心,都給人以慰惜。他種蘭、育蘭、愛蘭、頌蘭,他的辦公室墻上掛著蘭畫;案兒上擺著各式蘭花,散發(fā)著淡淡的清香。他以植物學家的細心和嚴謹,辨析不同類別蘭花的生物學特征,完成《中國蘭花全書》、《中國蘭花志》和《中國野生蘭花圖鑒》等13部著作,還在國內(nèi)外發(fā)表大量蘭花學術論文。他十次應邀到美、日、英、法等國作訪問學者、合作研究,或?qū)W術交流、專題報告,被聘為國際蘭花專家組成員,奠定了他在蘭花研究領域的地位。陳心啟又以一位中國傳統(tǒng)文人對自然和生命敬畏和慈悲心懷,從蘭花身上汲取精神養(yǎng)分,寫下許多頌蘭詩作。他的一首詠蘭詩曰:
數(shù)片綠葉,一片素心。
不見濃妝艷抹,唯有淡淡香馨。
棲息于廳堂庭院,或者書齋繡閣案兒上。
靜靜佇立,默默奉獻。
淡裝素裹,清清潔凈。
植根華夏大地,原自幽谷山嶺。
帶給人間自然氣息,兼有一片真心關愛情深。
飄逸灑脫,俏麗動人。
一縷心香,灑向世間,
悄悄告訴人們,春天已經(jīng)來臨。
蘭如其人,人蘭一體。“數(shù)片綠葉,一寸素心;靜靜佇立,默默奉獻”,既是蘭花品性品格的生動寫照,也是陳心啟在蘭花學術上辛勤耕耘的最好詮釋。
(作者單位:福建生態(tài)工程學校)
責任編輯/洪志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