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鴻彬
摘 要 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市場對于桉樹旋切單板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多?;诖耍瑢δ戏降蔫駱浼庸ば袉伟宓木C合利用進行探討,對南方桉樹木材的性質、背面裂縫率及旋切單板的厚度偏差進行檢測分析,并對旋切單板的適應性給予探索。結果表明,對于單板厚度的變動系數(shù)和背面裂縫率來說,尾葉桉遠遠低于尾巨桉,對于旋切厚度為1.7 mm的單板,尾葉桉的材質比較好。
關鍵詞 桉樹;木材性質;旋切單板;背面裂縫率;旋切單板厚度
中圖分類號:F426.88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03--02
桉樹的特點表現(xiàn)為豐產(chǎn)性、用途多、適應性強及生長速度快等,屬于世界上有名的速生樹種,在我國南方也有大面積種植,如尾葉桉、巨尾桉及尾巨桉等。在南方地區(qū),桉樹是主要的人工林發(fā)展區(qū),桉樹木材的用途比較多,如膠合板的生產(chǎn)、纖維板、造紙、刨花板等,但桉樹木材的生長應力比較高,內(nèi)裂和干燥皺縮比較容易產(chǎn)生,尺寸具有較差的穩(wěn)定性。在桉樹木材的加工過程中,木材容易出現(xiàn)變形和扭曲,切面比較光滑,致使桉樹木材的耐腐性和膠合性能比較差,桉樹的品種不同,旋切單板的質量也不一樣。
1 試驗木材及方法
1.1 試驗木材
本次研究中主要是對樹齡為3~5年生的尾巨桉的旋切加工予以簡單分析,其長度為2.6 m,原木經(jīng)級為7~18 cm,依據(jù)小徑原木及原木檢驗的相關標準,對其原木的基本數(shù)據(jù)進行測量。
1.2 試驗設備
本次試驗所用的設備為圓鋸機、無卡軸旋切機BQ1813、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DHG-9070A、精密電子天平BS110S及測量儀器等。
1.3 試驗方法
1.3.1 測試木材性質
參考依據(jù)為國家木材物理學性質試驗方法,使用萬能力學試驗機對木材的各個力學性質指標進行測定,在測試過程中,有30個有效樣本數(shù)。
1.3.2 旋切單板質量試驗
尾巨桉的單板厚度為1.7 mm,木材的單板條作為單板厚度的檢測試件,單板條的(厚)長度為127 mm,分別在單板條上截取20塊檢測試件,規(guī)格為長127 mm×寬63 mm,單板的含水率為30%左右。此時,使用適量的繪圖墨水涂在單板背面,待墨水干后,切開的主要依據(jù)為試件的橫纖維方向。對單板的裂縫特征進行觀察,選取30 mm內(nèi)的單板斷面,使用10倍的放大鏡對縫隙的條數(shù)和深度進行測定。求取各個縫隙深度和單板厚度的比值,裂隙率是指各個比值的平均值。用公式表示為:
單板裂隙率=L/S×100%
其中,L表示裂隙梢端至板邊的平均垂直距離,單位為mm;S表示單板厚度,單位為mm。單板厚度變動系數(shù)(V),用公式表示為:
其中,
,
表示單板厚度實測值的平均值,。
2 試驗結果
2.1 旋切單板質量
在膠合板的生產(chǎn)過程中,旋切是最關鍵的生產(chǎn)工序。單板制造質量對膠合板的質量具有決定性作用。對單板質量進行評價時,有兩個重要的評定指標:背面裂隙、單板厚度偏差。試驗結果表明:單板厚度越大,單板背面裂隙出現(xiàn)的幾率也越大。就單板背面裂隙率而言,尾葉桉低于尾巨桉,當厚度為(2.5)2.2 mm時,尾葉桉要比尾巨桉低5.5%;當厚度為(1.5)1.7mm時,尾葉桉比尾巨桉低18.9%,在旋切單板的質量方面,尾葉桉遠遠優(yōu)于尾巨桉,當旋切厚度為(1.5)1.7mm時,尾葉桉更具有利用價值。同時,單板厚度越大,單板厚度變動系數(shù)也越大。就單板厚度系數(shù)而言,尾葉桉低于尾巨桉,當厚度為(2.5)2.2時,尾葉桉要比尾巨桉低10.1%;當厚度為(1.5)1.7mm時,尾葉桉要比尾巨桉低5.1%。當旋切單板較厚時,尾葉桉質量優(yōu)于尾巨桉,如果旋切單板比較薄時,兩者質量沒有差異。
2.2 桉樹單板質量和木材材性兩者之間的關系
2.2.1 單板背面裂隙率和材性
尾葉桉的氣干密度為0.578 g/cm3,巨尾桉的氣干密度為0.647 g/cm3,木材密度屬于中等,用于旋切單板具有較強的適用性;與巨尾桉相比,尾葉桉的硬度和密度都比較低,用于旋切單板更適合一些。當處于室溫時,對于旋切桉樹木材,必須保證木材的含水率處于較高狀態(tài),有效避免破碎和開裂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保證旋切單板的質量。從干縮率的角度出發(fā),影響單板質量的是弦向干縮率,尾葉桉的弦向干縮率為4.4%,巨尾桉的弦向干縮率為5.6%,2種桉樹的差異干縮率為1.91%和2.07%,由此可見,無論是差異干縮率還是弦向干縮率,尾巨桉的大于尾葉桉,且尾巨桉還具有較高的背面裂隙率。弦面硬度:尾葉桉低于尾巨桉6.7%;徑面硬度:尾葉桉低于尾巨桉3.4%,因此,在旋切過程中,尾葉桉的阻力比較小。對于單板背面裂隙率來說,尾巨桉遠遠高于尾葉桉,單板質量比較差;
2.2.2 單板厚度變動系數(shù)和材性
由于木材的硬度和密度都比較大,出現(xiàn)變異的情況也比較大,因此,旋切單板厚度的變動系數(shù)也比較大,致使單板質量也比較差,木材邊與心的比例越大,木材出現(xiàn)端裂的幾率也就越大,從試驗中可以看出,尾巨桉木材邊與心的比例比較大,這說明,尾巨桉木材的結構比較粗,材質硬度比較大,與結構密實和材質較軟的木材相比,尾巨桉的裂隙深度比較大。
2.3 樹皮、木芯與廢碎板的損失及利用價值
樹皮材積的損失率處于22.81%~32.04%之間,并且通過對相關數(shù)據(jù)分析發(fā)現(xiàn),隨著原木經(jīng)級的增加,樹皮的損失率表現(xiàn)出先減少后增加的趨勢,但是其整體的增減幅度都是比較小的,損失率大致維持在(27.56±2.57)%。隨著原木經(jīng)級的增加,其木質部分會隨之增加,這時,樹皮與原木的尖削度也會表現(xiàn)出逐漸增大的趨勢,這使剝皮之后的樹皮的材積損失率的變化沒有太大差異,在加工設備與加工設備都確定的情況下,木芯的材積大小基本上是保持不變的,因此,在桉木旋切單板加工的過程中,木芯材積的大小與原木的經(jīng)級沒有太大的關系;但是廢碎板的材積比較小、數(shù)量比較多,并且形狀不規(guī)則,對其材積難以進行準確、直接的統(tǒng)計,在對廢碎板的材積統(tǒng)計的過程中,其材積損失率可以應用1-木芯損失率-單板綜合出材率-樹皮損失百分率來進行計算,對相關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其廢碎板的材積損失率處于3.66%~7.81%之間,并且隨著原木經(jīng)級的增大,廢碎板的材積碎石流表現(xiàn)出先減小后增加的趨勢,但是增提的增幅不大,當其原木的經(jīng)級處于10 mm左右時,其廢碎板的材積損失率降到最低值。樹皮、木芯與廢碎板的市場需求量也很大,樹皮可提供給工業(yè)用的鍋爐燒煤的替代品(市場價收購30~50元/t),木芯可作拖把用(市場價收購0.4元/根),廢碎板(白皮)可粉碎作中纖維板(市場價收購160元/t)。充分利用剩余物,使加工產(chǎn)品利益最大化。
2.4 不同的工藝條件對桉樹膠合板性能指標的影響
2.4.1 熱壓壓力
在熱壓操作中,使用膠黏劑對膠層和木材進行緊密結合,膠黏劑具有較強的滲透性,可以進入到管孔和木材細胞。不同的熱壓對板材性能的影響也不一樣。壓力越大,板材的壓縮率越大,而出材率越低,對生產(chǎn)成本及木材的性能指標進行衡量的主要參數(shù)就是出材率,當單位壓力為1.4 mPa時,合理性比較強。
2.4.2 熱壓溫度
對膠黏劑的固化問題,熱壓溫度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從試驗結果可以看出,熱壓溫度對膠合強度的影響作用比較明顯,溫度越高,膠合強度就會不斷下降。由此可見,熱壓溫度的高低對膠黏劑的固化速度具有決定性作用,如果熱壓溫度過高,致使膠黏劑的固化速度比較快,這樣在固化過程中,膠層容易出現(xiàn)老化和不均勻現(xiàn)象,當熱壓溫度為130 ℃時,具有最佳的固化效果。
2.4.3 熱壓時間
板材內(nèi)部排出水分與膠層固化的所用的時間為熱壓時間。如果熱壓時間過長,膠層就會出現(xiàn)過固化現(xiàn)象,致使木材性能降低,因此,為了保證單板質量,應該保證最佳的熱壓時間,為1.35 min/mm。
2.4.4 涂膠量
根據(jù)連續(xù)膠層形成,對涂膠量的大小進行判定。涂膠量越大,滲進木材的膠也就越多,進而形成的膠層具有連續(xù)性與均勻性。
3 結語
經(jīng)過試驗,對不同種類桉樹木材的材性檢測可知,在旋切單板的生產(chǎn)過程中,選線設施的旋切單板木材、單板厚度、旋切條件及膠合板的工藝參數(shù),不僅能夠保證單板背面裂隙率比較低,還能保證旋切單板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鮑甫成,江澤慧,劉盛全.人工林楊樹木材性質與單板和膠合板質量關系的研究[J].林業(yè)科學,2014(4).
[2]余養(yǎng)倫,任丁華,周月.尾葉桉單板膠合性能的初步研究[J].林產(chǎn)工業(yè),2014(9).
[3]黃如楚.桉樹木材加工利用研究現(xiàn)狀[J].桉樹科技,2013(6).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