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廣芝,趙鴻璋
(1.周口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南周口466000;2.河南省沈丘縣畜牧局,河南沈丘466300)
豬偽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豬偽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病豬是偽狂犬病病毒的自然宿主和儲存者。當前豬偽狂犬病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三個癥狀:一是母豬流產,其流產患病母豬本身沒有其他癥狀,早上還吃料,下午流產,第二天又恢復正常,主要是懷孕60 天以后的母豬,流產的母豬占總群體比例大概有5% 左右,二是哺乳仔豬,10日齡內,死淘率可高達15%或更高。主要表現為發(fā)燒、毛松、打堆、部分豬死亡前有神經癥狀;部分患病仔豬有嘔吐或拉稀;死亡之前,病豬倒地、流涎,而出生3~4 天的仔豬,出現整窩死亡,日齡稍大的仔豬,也會出現部分死亡。三是中大豬呼吸道問題嚴重,常出現突然死亡,鼻孔流血癥狀。中大豬臨床表現為呼吸道的問題,如咳嗽、喘氣等,常見并發(fā)傳染性胸膜肺炎,從而導致病豬急性死亡。自2010年以來,豬偽狂犬病的動態(tài)先由北到南,從西到東,由小規(guī)模(農戶)然后轉向規(guī)模豬場,部分地區(qū)的陰性豬場瞬間轉陽,呈逐漸上升趨勢,給養(yǎng)豬業(yè)造成極大的損失,本文針對豬偽狂犬病頻發(fā)的原因及防控作以探析。
1.1.1 種豬引進及購買精液存在的問題
目前有些種豬企業(yè)不能自律,明明知道自己的種豬存在問題,但為了自身利益,還是千方百計的去推銷自己的種豬,因引種引回病的案例也并非是個案,所以豬場在不得不引進種豬或購買公豬精液時,一定要對種豬企業(yè)的種豬進行詳細的考察和了解,有必要進行采血抽檢,否則,稍有不慎就會把帶毒的種豬引回來,成為豬偽狂犬病的傳播源。
1.1.2 豬場自身種豬帶毒傳播的問題
有些豬場,不注重疫病檢測,對自己的種豬群健康情況根本不清楚,如果豬群是偽狂犬病病毒的攜帶者,可以通過公豬精液和母豬懷孕垂直傳播給仔豬,因此,陽性種豬和帶毒母豬也是豬偽狂犬病持續(xù)流行的重要原因。
1.2.1“犬”、“貓”、“鼠”類動物已成為該病的傳播媒介
在一些專業(yè)戶甚至一些規(guī)模化豬場,老板對生物安全意識淡薄,養(yǎng)狗看門成了時尚,養(yǎng)貓捕鼠成了他們的得意杰作,外來人員車輛隨便進入豬場,在發(fā)生偽狂犬病的場家中,這類豬場占的比例最高。
1.2.2 人的意識問題
這方面主要表現在小規(guī)?;i場及養(yǎng)殖戶,對疫苗免疫沒有充分的認識,更談不不上對疫苗質量的選擇,認為免疫不免疫無所謂,有的免疫也是不按要求,結果造成豬群頻頻發(fā)病。
1.2.3 病死豬處理不當
病死豬、流產仔豬、胎衣亂扔亂放,有的豬場直接把病死豬和流產仔豬、胎衣喂狗,據報道河南豫西地區(qū)2012年春節(jié)前后,接近豬場的村莊及豬場里飼養(yǎng)的狗都出現莫名其妙的發(fā)病、死亡,追究原因都是因喂病死豬引發(fā)的。
1.2.4 大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
2011年以來,全國大面積的新生腹瀉加快了豬偽狂犬病的流行,豬場全群或者很長時間地發(fā)生腹瀉,造成糞便污染環(huán)境,糞便中若存在偽狂犬病毒,接觸到帶毒糞便的豬就會感染,因為抗體不能阻斷野毒的感染。豬場發(fā)生腹瀉時,有些人建議返飼,正確的返飼固然很好,但選用的病料中如果存在豬瘟、偽狂犬等病毒的話,就等直接把病毒喂給了母豬,這樣的散毒方法,風險相當大,可以毀掉整個豬場。
1.3.1 免疫程序不合理
前幾年好多豬場受到過偽狂犬的危害,所以選擇、應用疫苗都非常謹慎,由于疫苗質量和免疫密度配合合理,所以豬偽狂犬病被控制的不錯,曾經有一段時間風平浪靜。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豬場都掉以輕心了,加上現在生物制品廠家繁多,質量參差不齊,各廠家推廣力度加大,各廠家業(yè)務員頻繁地講解自己的偽狂犬疫苗怎么怎么好,使好多豬場改了以前的疫苗,特別是中小養(yǎng)豬場,更換疫苗廠家太頻繁,疫苗質量的下降,加上免疫密度不夠,保證不了種豬一年3~4 次的防疫,所以也很難產生很高且持續(xù)時間長的抗體來保護仔豬。
1.3.2 疫苗選擇方面的問題
目前有的豬場使用豬偽狂犬滅活疫苗,根據現在的情況,豬偽狂犬滅活疫苗已經失去了作用,使用滅活苗不能用區(qū)分免疫豬和野毒感染豬,有缺陷的偽狂犬疫苗是造成我國養(yǎng)豬業(yè)重大損失的罪魁禍首之一。
1.3.3 不重視抗體檢測
當前還有相當一部分豬場不重視抗體檢測,認識不到該病的危害。偽狂犬病毒為皰疹病毒,感染后終身帶毒,散毒污染環(huán)境。傳染源沒有清除,豬群感染越來越多,最后暴發(fā)出來?,F在還有種豬場不定期檢測偽狂犬野毒,自主凈化,結果是賣出去的種豬先天帶毒。
華中農大何啟蓋教授2012年在山東、河南等省份分離到9 株豬偽狂犬病毒,基因檢測表明,所分離毒株與Bartha(疫苗株)比較,毒力相關的基因RRI 和免疫原性gB 基因都出現了連續(xù)堿基的缺失,由于免疫原性基因和獨立基因的變化,使原有疫苗免疫保護力下降,疫苗免疫保護時間縮短,是一些做過疫苗免疫的規(guī)模豬場發(fā)病的原因之一。那為什么毒力會出現變異?這與陽性豬場帶毒豬,長期大劑量免疫,免疫過于頻繁,因免疫壓力造成毒株變異有關。
傳染病是引起豬免疫抑制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來圓環(huán)病毒病、繁殖障礙與呼吸道綜合征、豬瘟、豬支原體肺炎、胸膜肺炎等疾病流行,使動物體對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增強,對多種疫苗免疫力反應會下降,甚至導致免疫失敗。有些病毒直接侵襲豬的淋巴器官和免疫細胞,誘導某些細胞因子的釋放,激活抑制性細胞,從而影響免疫效果,加強免疫后抗體仍參差不齊,保護率達不到要求。
目前對本病無特效藥治療,主要以預防為主。對偽狂犬病的控制除按常規(guī)的隔離、消毒、控制人員流動外,主要以應用疫苗免疫接種作為防治本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對該病防治極有幫助的是基因缺失疫苗,這類疫苗可以防止此病的嚴重暴發(fā)并減少病毒的增殖,因此可減少對其他豬的威脅。同時,接種這類疫苗的豬和受野毒感染的豬,可借助血清學試驗進行鑒別,做到及時淘汰感染豬并根除豬群中的病毒從而防止再次感染。
由于偽狂犬病的傳播途徑很多,因此控制此病的生物安全措施必須十分全面而徹底。一般都需要采用綜合性生物措施。①嚴格執(zhí)行各項生物安全措施,最大限度的控制傳染源的傳入和切斷其他傳染途徑。如定期滅鼠、滅蟲等;嚴禁飼養(yǎng)其他動物,驅趕鳥類和其他野生動物;定期清掃與消毒,保持豬舍和環(huán)境的衛(wèi)生;糞尿無害化處理等。②控制人流和物流。禁止外來人員與車輛進入豬場;指定人員進入生產區(qū)經過淋浴后更換工作服、鞋、帽,然后定向進入豬舍,不準串舍。物品一律經過消毒后才能進入生產區(qū)使用,生產區(qū)內的運料專用車和運豬專用車只能在生產區(qū)使用等。
豬場盡可能自繁自養(yǎng),如需要引種,一定要從偽狂犬病陰性或野毒感染陰性種豬場引入,并嚴格隔離檢疫2 個月,采取血樣進行檢測,PR抗體或野毒感染抗體為陰性者可與本場豬群混群飼養(yǎng),以后與本場豬群一樣每半年做1 次血清學檢測。對檢測出的野毒感染抗體陽性豬要隔離飼養(yǎng),注射疫苗后作育肥豬處理,不能做種用。
豬偽狂犬基因缺失疫苗是預防和控制該病唯一有效措施,其方案:①正常免疫程序:仔豬7~8 周齡首免,一個月后加強免疫一次;后備種豬配種前2~3 周首免,然后2 周再加強免疫一次;種公豬,每年三次,間隔4 個月;種母豬,產前20~28 天或一年免疫三次。②針對偽狂犬病毒污染的豬場:仔豬出生時滴鼻免疫一次,7~8周齡二免,一個月后加強免疫一次;后備種豬配種前2~3 周首免,2 周后再加強免疫一次;種公豬每年免疫四次,間隔3 個月;種母豬產前20~28 天和配種前各免疫一次或一年免疫四次。
對發(fā)病豬場,要采取果斷措施。①立即封鎖發(fā)病豬舍并撲殺發(fā)病仔豬,全場種豬(母豬和公豬)普免1 次,視情況在3~4 周加強免疫1次。對哺乳期的仔豬進行滴鼻免疫,疫苗用蒸餾水或生理鹽水稀釋。進行滴鼻免疫過后的仔豬,分別在10 周齡和14 周齡各注射免疫1 次。為防止交叉感染,加強消毒并管制人員與器械進出發(fā)病豬舍。②控制并發(fā)或繼發(fā)感染:本病常與傳染性胸膜肺炎、多殺性巴氏桿菌、副豬嗜血桿菌、鏈球菌等細菌并發(fā)或繼發(fā)感染,需要應用有效的抗生素進行控制。一是若產房及保育豬與副豬嗜血桿菌、鏈球菌或葡球菌混合感染,可在2日齡(配合剪牙)、7~10日齡(配合閹割去勢)及斷奶時注射長效頭孢喹諾;二是若中大豬與傳染性胸膜肺炎、多殺性巴氏桿菌混合發(fā)生呼吸道疾病綜合征,全群小中大豬每噸料添加20%替米考星400 克+70%阿莫西林300 克+包被蒽諾沙星200 克,連用7 天③隔離、淘汰發(fā)病豬:本病帶毒豬具有持久排毒的特點,因此對于本病康復的豬,需要做好隔離飼養(yǎng),沒有價值的盡早淘汰,同時對尸體、死胎、流產物和其他污染物、排泄物銷毀做無害化處理,并加強衛(wèi)生消毒,以減少環(huán)境載毒量。
豬群中控制和凈化豬偽狂犬病主要有4 種方案:①淘汰—擴群;②后代隔離;③檢測和淘汰;④管理與免疫。選擇何種方式則根據以下因素進行判斷,首先,該病流行程度;第二,是否有盡快要求消除該病的需要;第三,費用問題;第四,再次感染豬偽狂犬病的可能性。
2.5.1 淘汰—擴群方法:撲殺→消毒→空置30 天不進豬;時間:選擇在溫暖月份;優(yōu)點:成功率大;缺點:費用高;適用情況:在感染嚴重、同時又有其他疾病、品系的遺傳價值不大、豬場全封閉、經濟實力強時使用。
2.5.2 后代隔離方法:乳仔豬10~21 天斷奶,轉入“清潔區(qū)”,距離越遠越好;優(yōu)點:阻斷多種傳染因子的傳播,降低抗生素和疫苗的需要,明顯提高生產成績;缺點:對管理不利;注意:母豬舍應無毒。
2.5.3 檢測和淘汰方法:即反復多次對全場豬群逐只進行偽狂犬野毒抗體檢測,淘汰偽狂犬野毒抗體陽性豬只,再引進偽狂犬野毒抗體陰性種豬擴群。該方法對管理影響小,實施方便,但是對偽狂犬野毒陽性率比較高的豬場不適用,需多次檢驗,檢驗費用比較高。
2.5.4 管理與免疫:與檢測和淘汰的方法相似,其不同在于不是在一定時間內進行全群的檢測和淘汰,而是在淘汰血清學陽性的種豬時,用血清學陰性的種豬按正常的換代計劃進行換代。因此,所需時間長,當最后所測豬群中所有豬只均為陰性時,則可認為該場無豬偽狂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