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882(2015) 05-0099-03
① [收稿日期]2015-07-28
[作者簡介]田萌萌(1989—),女,遼寧凌源人,河北師范大學大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學。
承德避暑山莊為清代皇家園林,清帝每年消夏避暑和木蘭秋狝都會率領(lǐng)大批王公重臣前來此地。大臣們則以扈從詩的形式記錄途中見聞、描繪山莊生活。清初詩人查慎行,在職翰林編修期間曾三次隨康熙帝到避暑山莊,甚至北至東北地區(qū),期間創(chuàng)作的數(shù)百首扈從詩,不僅再現(xiàn)了奇?zhèn)サ娜怙L光、展現(xiàn)皇家園林生活、表達詩人扈從情感,也成為清初邊塞詩的重要部分,對清初邊塞詩的復(fù)興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
查慎行(1650—1727),浙江海寧人。原名嗣璉,字夏重。后改今名,并字悔余,號他山,又號查田,晚號初白。慎行一生坎坷,至中年舉鄉(xiāng)試。圣祖東巡,以大學士陳廷敬薦,詔詣行在賦詩。又詔隨入都,直南書房。康熙四十二年(1703),時年53歲,賜進士出身,選庶吉士,授翰林編修。《嘯亭續(xù)錄》載:
查初白慎行繼以蘇、陸之調(diào)著名當時。其詩句亦頗俊逸峭勁,視西崖、義門諸公自為翹楚……嘗隨駕木蘭,褒衣襜服行山谷間,仁皇帝望而笑曰:“行者必查某也?!逼滹L度如此。晚年家居,以弟嗣庭獄……憲皇帝閱其詩曰:“查某每飯不忘君,杜甫流也。”因免其罪焉。 [1]
慎行因其弟嗣庭得罪,闔門就逮。世宗(雍正)識其端謹,特許歸田。查慎行一生著作頗豐,有《初白庵詩評》、《敬業(yè)堂集》、《周易玩辭集解》、《東坡年譜》、《補注東坡編年詩》、《易說》、《入海記》等書。其尤擅詩文,《清史稿》載:“慎行……於經(jīng)邃于易。性喜作詩,游覽所至,輒有吟詠,名聞禁中?!?[2]可見其詩名之高。
查慎行曾三次隨康熙帝出古北口,入邊塞到避暑山莊,或消夏避暑或木蘭秋狝或北地巡游。第一次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五月至十二月。第二次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五月至康熙四十五年(1706)四月,歷時近一年。第三次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五月至九月。三次隨駕巡邊過程中,查慎行創(chuàng)作扈從詩數(shù)百首,為康熙扈從文臣中創(chuàng)作之最 [3]。承德避暑山莊地處熱河,雖非邊塞,但在一部分文人心中越過長城即為邊塞,這是千百年來文學創(chuàng)作中詩人心理的慣性和積淀。查慎行三次扈從巡游,曾六次往還古北口。古北口位于密云和熱河分界線,是進入熱河的主要關(guān)口。地勢雄偉,其東西分為蟠龍山和臥虎山,兩崖壁立,中有路,僅容一車。下有澗,巨石磊塊凡四十五里,異常險峻。 [4]查慎行生長于南方,塞外地區(qū)異于南方的景色、氣候所造成的感官沖擊必定加深慎行對“邊塞”的感悟。從查慎行的扈從詩來看,其已潛意識中將出關(guān)后的地區(qū)視為邊塞。關(guān)于邊塞詩,閻福玲師認為,狹義的邊塞詩指一種以歷代的邊塞防衛(wèi)為前提和背景,表現(xiàn)邊塞各類題材內(nèi)容的詩歌。 [5]黃剛先生亦曾指出:“清前期東北邊塞詩,大致由兩部分組成,一為東巡邊塞的帝王及其扈從文士之詩,二為流放遣戍東北的文人所作?!?[6]所以,查慎行的扈從詩也可視為清初邊塞詩。三次的扈從經(jīng)歷,不僅豐富了查慎行的詩歌題材,更是以獨特的手法和風格使清初邊塞詩呈現(xiàn)出鮮明的特點。
二
據(jù)《敬業(yè)堂集》、《欽定熱河志》、《承德府志》,整理、統(tǒng)計得查慎行扈從詩267首,其《敬業(yè)堂集》中《隨輦集》、《考牧集》、《甘雨集》分別為三次扈游所作之詩,依次為114首、104首、43首,另6首為《欽定熱河志》、《承德府志》中所收錄。其詩以古近體五七言詩為主,七言居多,多紀行、恭紀之作,其中恭紀詩達80余首。詩歌內(nèi)容主要集中于風物景色和塞外生活兩方面:
(一)風物景色的描繪
熱河地區(qū)以其塞外特有的廣闊雄奇、奇珍異物而別于江南,《承德府志》云:“塞外土泉肥甘,百卉佳植,其谷宜黍菽……凡瓜蔬果贏、桑麻絲枲、山林才木之饒,亦復(fù)靡所不出,至殊種異產(chǎn),則又非第如元周伯琦所稱……” [7]792此等特色風物及塞外奇景、山莊之美都被查慎行記錄在其扈從詩中。查慎行對此地的風物的紀實描繪與保存,不僅有重要的史實價值,也在于以奇特風物謳歌圣明天子的太平盛世。
首先,特色風物?!顿x夜光木》寫塞外一種會發(fā)光的“奇木”,此奇木在《欽定熱河志》中載:“生塞外山中,枯木根入土,千歲煜有光晶,移至暗室中,毫發(fā)皆見。以素甆貯水投之,澄澈通明,略無障翳。” [8]可見之奇。慎行詩云:“積水生神木,俄登幾案旁。四時無改火,五夜必騰光。近暎藜輝淡,遙分桂魄凉。頓教虛室白,臨巻勝螢?zāi)?。?[9]824慎行稱其為神木,運用夸張手法寫其光亮之強,并與螢?zāi)易鞅??!度夂贰ⅰ度镫p穗嘉谷恭紀》等均屬此類詩作。
其次,塞外奇景。熱河地區(qū)有雙塔山,山巒奇秀,兩顆巨大巖柱南北排開,比肩而立,形似寶塔,峰頂各有一座磚塔,因此得名。查慎行《雙塔峰歌》稱“青天一碧懸雙篷,仙舟出沒波濤洪。行隨徑轉(zhuǎn)日在東,并作高柱孤?嵷?!?[9]832生動地寫出了雙塔山的形象。其《行過青石梁》:“古藤攀石度,絕壁過云通?!?[9]824寫青石梁的險峭惟妙惟肖。慎行之詩,不僅寫其怪石險途,亦有寫丹山碧水之作,如《塞外山》、《七夕喀喇火屯雨后作》等。避暑山莊為皇家園林,清帝在此消夏避暑,慎行扈從于此,對山莊有較多謳歌、贊美之詩,如《山莊雜詠》:“朝凉夕爽絕氛霾,畫里山莊處處佳?!?[9]905生動地展現(xiàn)了山莊的氣候宜人以及美輪美奐。又如《熱河紀事六首》之一:“離宮辟一隅,花繁知溜暖。谷稔喜田腴,耨耯民依切。” [7]1202在寫山莊趣味盎然的閑適生活的同時,亦寫山莊美景。
(二)塞外生活的展現(xiàn)
查慎行的三次扈從巡游,時間最短也在四個月,豐富多彩的塞外生活,在其詩歌中均有記錄。觀其扈從詩,有紀行、應(yīng)制、恭紀、宴飲、酬唱、圍獵、感懷等,既見皇帝之勤政愛民、君臣關(guān)系融洽、狩獵盛況,也表現(xiàn)了在外扈游的思鄉(xiāng)情切。
第一,紀行、應(yīng)制、恭紀之作。觀其《隨輦集》,紀行之作按時間順序貫穿于整個詩集之中,如《五月二十五日隨駕發(fā)暢春苑晚至湯山馬上口占四首》、《二十七日隨駕發(fā)湯山》、《六月初四日扈駕出古北口》、《十六日五更隨駕發(fā)鞍子嶺行至三道梁天始明》、《十八日駕幸釣臺召臣等隨行賜膳釣魚恭紀七言絕句八首》等從詩題中即可看出,其紀行詩時間細密,在紀行同時,寫景、紀事,既勾勒出整個扈從巡游的路線,又見其對皇帝、大好河山的謳歌、贊頌。應(yīng)制、恭紀詩占其扈從詩大部分,如《恭和御制立秋喜霽》、《詠金絲桃應(yīng)皇太子令》、《奉和御制穹覽寺七言絕句敬次上韻二首》等,此類詩雖多謳歌、諛頌、騁才之作,但仍可窺見扈行中一斑,以詩代事,君臣關(guān)系和諧、融洽。
第二,宴飲酬唱賦詩。扈行圣駕,宴飲等活動必不可少,慎行之《立秋后一日召游行宮后苑賜宴恭紀十二首》便以唯美的筆觸寫行宮美景,同時寫宴會盛況,如“一片樓臺先入望,蓬瀛遙在水中央?!睂懮角f樓臺;“坡坨幾曲接礬頭,漸入仙源徑漸幽?!睂懡z竹之音;“松鶴陰從積翠生,泉蘿煙月一時清。”寫御題匾名;“華貂環(huán)座盡公侯,特許詞臣與宴游。” [9]893寫宴會盛景,極見華麗而不奢靡?!队岱鼍旁S賞菊分韻得時字》等則是賞花等活動賦詩。扈行途中,文臣間亦有相互唱和,如《烏城立秋和同年佟淵若韻》 [9]892,雖不見原詩,但從“和韻”可知為唱和之作。《送楊遠卿之任武昌》前半部分寫對友人的不舍,后半部分則是對友人到任生活的建議及祝愿:“才多政簡無不可,列戟凝香但安坐。閑攜賓從上南樓,倘有新詩應(yīng)憶我?!?[9]850此外,《賀張志尹前輩生子》等均屬酬唱之作。
第三,圍獵盛況。除消夏避暑外,清帝每年到熱河地區(qū)還要進行木蘭秋狝,其圍獵盛況、氣勢壯大、雄姿英發(fā),恢宏之勢都在慎行扈從詩中可見,如《二十八日駐蹕伊遜河源上親射石熊以熊掌頒賜臣等恭紀長歌》以七言古詩寫皇帝射熊之過程,以黑熊兇猛反襯皇帝勇武;又如《初六日隨東宮射獵賜全鹿野雉恭紀十首》其一:“林深谷邃轉(zhuǎn)坡坨,黃葉聲中掣電過。一箭攔回飛走路,隨身數(shù)騎尚嫌多?!?[9]843可見圍獵場面之壯觀。
第四,感懷之思。扈從隨游時間之長者近乎一年,其間經(jīng)歷中秋、重陽等節(jié)日,扈游在外,不免生發(fā)佳節(jié)感懷之思。如《十六夜撒勒巴爾吉對月》,秋日過半,酒醒無眠,借月抒懷,空感寂寥。又《重陽節(jié)后十日入古北口》:“踏遍云中雪外山,敝裘重脫柳重攀。寒花過節(jié)如迎客,朔雁先期已度關(guān)。官馬散隨黃犢臥,戍兵秋較老農(nóng)閑。勞生屬有驅(qū)馳分,默數(shù)三年六往還。” [9]928此詩寫于第三次扈行歸途,三年六往還,詩中充滿滄桑之感之余,亦以“寒花過節(jié)”、“朔雁度關(guān)”等詞表達隱隱歸思。
扈行詩因其所作場合特殊,又多數(shù)與帝王相關(guān),且以備御覽之需,對詩的技巧要求則更高,既要騁其詩才,又要措辭嚴謹。綜觀查慎行扈從詩,數(shù)量可觀、主題繁博,內(nèi)容涉及各個方面,雖多為紀行、恭紀之作,又不顯空疏,可謂成就較高。從某個角度來說,其以繁富的內(nèi)容豐富了清初邊塞詩主題。
三
查慎行之詩成就較高,曾一度為清初詩壇領(lǐng)袖。清初詩人多學唐詩,而慎行宗法宋詩,喜蘇軾,兼習陸游,其詩歌藝術(shù)技巧獨特,在力求創(chuàng)新的基礎(chǔ)上工筆白描,摒棄藻飾;以議論為詩,極富哲理又重理趣,且重考證。對其詩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曰:
黃宗羲比其詩于陸游。士禎則謂“奇創(chuàng)之才,慎行遜游。綿至之思,游遜慎行”。又稱其五七言古體有陳師道、元好問之風。今觀慎行近體,實出劍南,但游善寫景,慎行善抒情;游善隸事,慎行善運意,故長短互形,士禎所評良允。至於后山古體,悉出苦思,而不以變化為長。遺山古體,具有健氣,而不以靈敏見巧,與慎行殊不相似。核其淵源,大抵得諸蘇軾為多。觀其積一生之力,補注蘇詩,其得力之處可見矣?!盟稳酥L而不染其弊,數(shù)十年來,固當為慎行屈一指也。 [10]
可見,慎行曾師學黃宗羲,得宋詩、蘇軾之長。而查慎行的扈從詩,如前文所述不僅從題材上豐富了清初邊塞詩,更是以獨特的手法豐富了清初邊塞詩的藝術(shù)技巧。
首先,巧妙地將“對月抒懷”的傳統(tǒng)與邊塞樂府曲辭《關(guān)山月》創(chuàng)作范式相結(jié)合。自漢唐以來,詩人多以樂府曲辭《關(guān)山月》為詩,借邊塞之月以月賦情,或望月懷人或見月思鄉(xiāng)。而處于塞外地區(qū)的查慎行,并未引用此詩體,而是繼自唐以來“對月感懷” [11]的傳統(tǒng)來寫邊塞之月,抒感懷之情。其《十六夜撒勒巴爾吉對月》:“十分月到今宵滿,一半秋從昨日過。路轉(zhuǎn)西山鳴鼓角,天垂障塞繞星河。不愁織女機絲濕,自笑姮娥白發(fā)多。殘醉易醒宮漏永,青綾無寐欲如何?” [9]838雖未延用樂府曲辭《關(guān)山月》來寫邊塞之月,其創(chuàng)作范式卻與唐以來的《關(guān)山月》創(chuàng)作范式類同,即“以月為背景的見月思鄉(xiāng)與望月懷人?!逼洳煌谀铣摹蛾P(guān)山月》詠月之作,即從關(guān)山月色寫起,全詩以月為焦點,以月圓與月缺落腳于征人、思婦的情感。而是沿用唐以來的《關(guān)山月》模式,并未全詩寫月,只以月為抒情背景,使月退居為抒情色調(diào),在此氛圍中抒發(fā)情感。 [12]本詩首聯(lián)寫月,以月作為抒情背景,渲染抒情氛圍。頷聯(lián)視角由月與天轉(zhuǎn)到月色籠罩下的景物,奠定了感情基調(diào),頷聯(lián)化用杜甫與辛棄疾詩句,感慨時光逝去,青春易老,尾聯(lián)以“殘醉易醒”、“清綾無寐”倍增蕭瑟、寥落之感。正是唐以來《關(guān)山月》的創(chuàng)作范式,只筆渲染月色,而后在月色下抒情,并未采用賦體式的鋪排法來全詩寫月。其《中秋夜薩勒巴里對月》:“一片中秋月,重經(jīng)古塞看。宮壺傾法醖,客夢警新寒。似雪侵髯白,疑霜拂帳前。故園諸弟在,悵望隔團圞。” [9]896同樣如此。其沿用對月感懷傳統(tǒng),但又全詩并未圍繞月來寫,將《關(guān)山月》創(chuàng)作模式與“對月感懷”傳統(tǒng)詩相結(jié)合,且詩中多對比,如“十分月”與“一半秋”相對,“殘醉易醒”與“宮漏永”相對,以“自身情狀”與“悵望與故園諸弟團聚”相對,又善于化入前人詩句,更見其詩才。
其次,相同事件同一景物多次賦詩,選用不同邊塞意象、不同藝術(shù)手段避免重復(fù)問題。
三次扈從巡游,六次往還古北口。查慎行扈從詩中則有四首關(guān)于古北口之作。其中寫于第一次扈游為《六月初四日扈駕出古北口》、《入古北口》,第二次為《重出古北口》,第三次為《重陽節(jié)后十日入古北口》。同樣出入古北口,兩次作詩卻完全不同,如《六月初四日扈駕出古北口》:
太行蜿蜒二千里,七十二坳連首尾。東趨遼碣西冷陘,留干一門屹中壘。巨靈擘石如擘云,云根俯插黃花軍。煙氛突過掃無跡,風雨欲來天半聞。出關(guān)彌望神州壤,六飛清暑頻來往。高墉已斷山不斷,無數(shù)芙蓉列仙掌。川回岡轉(zhuǎn)輦路長,涼亭舊驛今村莊。禽魚共識天顏喜,草木中含御氣香?!1揎嬹R長城外。 [9]821
與《重出古北口》:“煙火千家散舊屯,饋漿野老候關(guān)門。自言世得耕耘力,黃犢年來又有孫?!?[9]889前者為首次出古北口,對于扈駕巡游此等殊榮,詩人滿懷熱情,歌頌圣駕,且眼前古北口險峻的地勢讓人震撼,所以詩人采用羅列眼前奇景的藝術(shù)形式,急于將所見所想一一表現(xiàn)在詩里。后者重出古北口,詩人則放棄寫景轉(zhuǎn)而寫事,選擇平淡白描事件的藝術(shù)形式。不同的藝術(shù)形式導(dǎo)致不同的藝術(shù)手法,前者則借景抒情,以樂寫樂,禽魚,草木都因圣駕到來而“喜”、“香”,既對皇帝歌頌,也表達作者的喜悅之情。后者白描,在平淡的事件中,言有盡而意有指,以野老的生活,暗指太平盛世,更見其對圣主的歌頌。又《入古北口》:“金支影轉(zhuǎn)翠微間,萬馬驕嘶并入關(guān)。雉堞連云軍角壯,虎牙憑險戍旗閑。西風漸老河邊柳,積雪回看塞外山。正是秋清好時節(jié),六龍行狩扈南還?!?[9]846與《重陽節(jié)后十日入古北口》:“踏遍云中雪外山,敝裘重脫柳重攀。寒花過節(jié)如迎客,朔雁先期已度關(guān)。官馬散隨黃犢臥,戍兵秋較老農(nóng)閑。勞生屬有驅(qū)馳分,默數(shù)三年六往還?!鼻罢邽榈谝淮戊栌螝w來,百余日扈游而歸,自然心生滿足、驕傲之感,詩人則選用“金支”、“萬馬”、“戍旗”、“積雪”、“塞外山”等邊塞意象展現(xiàn)扈游隊伍的氣勢壯大。后者為第三次扈游歸來,六次進出古北口,感慨良多,詩人則選取“寒花”、“朔雁”、“官馬”、“戍兵”等蒼涼、蕭條意象來展現(xiàn)蒼桑之感。同一事件,同一意象,慎行多次賦詩,卻選用不同藝術(shù)手段、不同邊塞意象巧妙地避免重復(fù),以成不同邊塞之詩。
查慎行扈從詩,以其精湛的詩藝,巧妙的技巧為邊塞詩增添濃重的一筆,對清前期邊塞詩發(fā)展有重要作用。
四
查慎行詩名較高,在清初康熙詩壇中,曾一度成為詩壇領(lǐng)袖。在職翰林編修其間,三次追隨康熙帝扈行,多次扈游生活使其創(chuàng)作大量的扈從詩,內(nèi)容涉及扈從生活各個方面,如:特色風物,塞外奇景,塞外生活,紀行、宴飲、圍獵、酬唱、感懷等,雖多紀行、恭紀之作,華麗之余卻不顯空疏,詩藝精湛,藝術(shù)手段巧妙。其將“對月抒懷”的傳統(tǒng)與邊塞樂府曲辭《關(guān)山月》創(chuàng)作范式相結(jié)合;對相同事件同一景物多次賦詩,選用不同邊塞意象、不同藝術(shù)手段避免重復(fù)。作為清初邊塞詩的一部分,査慎行的扈從詩既以繁富的內(nèi)容豐富了清初邊塞詩主題,又以獨特的手法豐富了清初邊塞詩的藝術(shù)技巧,推動了清代邊塞詩的復(fù)興,在清代邊塞詩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