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霞
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qū)崗上學區(qū)中學
初中英語課實施活動教學法的體會
王志霞
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qū)崗上學區(qū)中學
時代的發(fā)展,英語教育的地位日益突出;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實施,要求英語教師必須學習新的理論,摸索新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本文從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出發(fā),分析了小組活動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分組形式、操作方法和教學意義;也從另一個側(cè)面,分析了小組活動教學法對英語教師的要求以及教師在小組活動中的指導作用。
初中英語課;小組活動教學法
英語教師要完成英語教學的任務,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使每位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都能得到發(fā)展,這就要求我們英語教師必須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本人長期工作在初中英語教學的第一線,從實際的摸索中,我發(fā)現(xiàn)小組活動教學法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參與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采用小組活動學習法,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全班學生都參與到教師的教學中來,打破了以往以教師為主宰的課堂教學模式。小組成員間相互交流的方式使學生有機會表現(xiàn)他們的能力,并且互相啟發(fā),產(chǎn)生思維的碰撞,生成更多的探索愿望,形成自信、自強精神。同時,同伴們的知識和經(jīng)驗可以使學生逐漸破除以自我為中心的態(tài)度,養(yǎng)成聽取他人意見的習慣,這對于獨生子女占絕大比例的我國初中教育現(xiàn)狀尤為重要。小組活動學習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采用不同的活動形式,常見的有下列幾種:
種方法適用于學習簡單的對話。例如:在學習討論 seasons時,兩人一組操練如下:
A:Whichseasondoyoulikebest?;B:It'saneasyquestion. IthinkIlikesummerbest.;A:Whydoyouthinkso?;B:BecauseIcangoswimminginsummer.Ienjoyswimmingvery much.;A:…… ;B:……
此種方法適用于講解時態(tài)等帶有語法性的知識。例如:
A:WhatdidyoudolastSunday?;B:Ihelpedmymotherdo somewashing.;A(toC):WhatdidBdolastSunday?;C:He helpedhismotherdosomewashing.
此種方法適用于學習課文。學生六至八人一組,就一段文章展開討論,可以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討論答案,也可以讓學生自問自答。教師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他們充分練習,他們可以互換角色,每個人都有問和答的機會。因為語言交際是雙向的,這種方式避免了某些學生只問不答或只答不問的弊端。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 Book2Unit10“Yesterday”InConcert這篇文章前,學生就可以六至八人一組討論如下問題:
A:Howdoyoulikemusic?;B:Isthereabandyoulikevery much?Ifthereisone,pleasenameitinEnglishorChinese.;C:HowmuchdoyouknowabouttheSwedishrockmusic?
采用該種學習方法可以使組與組之間形成競爭,既增強了學生間的競爭意識,又活躍了課堂氣氛。因為該組人員眾多(就我目前的學校每組是14人左右),我在分組前要求每組選舉一位Leader,Leader負責召集組員討論問題,整理組員發(fā)言稿,對組內(nèi)學習結果進行初步校正,Leader還要負責小組活動時該組的秩序。此種小組學習形式中的Leader可以是固定不變的,也可以是過一段時間換一位。例如:為了擴大學生的英語詞匯量,我經(jīng)常要求每組的 Leader帶領組員進行詞語接龍比賽:Group1:weather,w-e-a-t-h-e-r,weather,天氣;Group2:rice,ri-c-e,rice,米飯;Group3:egg,e-g-g,egg,雞蛋;Group4:grow,gr-o-w,grow,種植;Group1:…
采用此種學習方法可以使男女生之間形成一種競爭心理,以此激勵部分落后學生積極向上,有所進步。大家都知道,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發(fā)育階段,性別意識開始加強,男生女生都有一種在異性面前想要表現(xiàn)的欲望。如果教師能把學生的這種好表現(xiàn)好出風頭的勁頭引導到學習上來,必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上面分組情況一樣,我要求男女生兩組各選舉一位Leader負責該組的學習情況。英語教師只有一人,而學生有幾十個,又是一批正處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所以有時候教師也會面臨性別的尷尬。Leader的存在就可以避免這種課堂教學中的“突發(fā)事件”。
例如:上英語課時,老師發(fā)現(xiàn)王力(男生)不在,老師即興發(fā)揮,要求學生討論王力到哪里去了,目的是為了鍛煉學生的英語口語。
MissLi:WhereisWangLi?Student;A:Maybeheisinthe teachers'office.Student;B:Maybeheisathome.Student;C:Maybeheisplayingontheplayground.Student;D:Iknow.Heis inthetoiletandpissing.(結果全班同學哄堂大笑)
MissLi:SangQi(桑琪是男生中Leader),gotothetoiletand havealook.;SangQi:(回來)Heisn'tthere.
事實證明,分組活動學習形式,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尊重了個體差異,同時更加體現(xiàn)了語言的交際功能。海姆斯(Hymes,1972)就曾提出:學習語言不只要發(fā)展語言功能,還要發(fā)展交際能力。(即:Whentospeak,whennot,andastowhatto talkaboutwithwhom,when,where,inwhatmanner.)小組成員之間操練句型、對話、討論問題,在創(chuàng)設的英語語境中,學生的口語得到了足夠的鍛煉機會,口語水平有了明顯的進步。另外這種小組活動形式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我,從而避免了“死角”、“閑角”的出現(xiàn)。在進行小組練習時,學生不會膽怯,不會有任何的思想顧慮,暢所欲言;在經(jīng)過了小組成員充分準備之后,學生再站起來回答問題時,錯誤率較小,既節(jié)省了時間,加大了課堂密度,又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培養(yǎng)了學生大膽開口及大方自然的儀表風度。
在實施活動教學法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尤其要鼓勵學生在個體獲得英語知識體驗的基礎上,完成以小組或團體的集體任務為出發(fā)點,進一步鍛煉學生個體的語用能力。同時發(fā)揮集體的力量,并從中共享信息和經(jīng)驗。通過加強這種集體學習和探究學習,使所有成員有計劃、有步驟地完成同一個任務,一次達到分工協(xié)作、共同學習研究,不斷獲得學習成果的目的。而這種建立在優(yōu)勢互補前提下的合作性學習,才能最終使學生實現(xiàn)可持續(xù)性的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