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莉
(忻州師范學院 外語系,山西 忻州034000)
Jef.Verschueren 1987年首先提出“順應理論”并在1999年出版的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中發(fā)展和完善了該理論。順應論是一種語用綜觀論,認為語言的使用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地選擇語言以達到順應的過程。其中的順應性是指語言的使用者能夠從可供選擇的項目中做靈活的選擇,從而符合語境的需要。語言的使用者之所以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能夠做出合適的選擇就是因為語言具有三種特性:變異性(variability)、商討性(negotiability)和順應性(adaptability)。順應性是語言的主要特征,它從語言結構順應、語境關系順應、動態(tài)順應以及順應過程的意識程度(salience)四個方面去闡釋語言。國內順應理論大多數(shù)被應用在翻譯領域,在英語寫作方面應用的較少,而且研究多傾向于英語寫作教學,從順應理論指導寫作方面的較少,定性研究居多定量研究較少。
本文運用順應理論進行實證研究,從順應理論的視角去分析學生寫作中出現(xiàn)錯誤的類型,探究錯誤的原因,并且提出相應的策略,以期為專業(yè)英語寫作教學提供新方法和思路。
研究選取忻州師范學院英語專業(yè)126名大一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在老師的要求下,126名英語專業(yè)的大一新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內容相同的文章,沒有學生被提前告知寫作內容,這樣才能真正體現(xiàn)他們的寫作水平。每名同學寫三篇內容相同的英語習作,共計378篇作為研究材料。
研究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運用語料分析法對英語專業(yè)一年級新生進行寫作測試,126名英語專業(yè)的大一新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內容相同的378篇作文(每人3篇)。收集學生習作,在其他兩位老師的協(xié)助下,對378篇習作進行批改,并對學生習作中的錯誤進行歸類統(tǒng)計。
此研究主要解決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英語業(yè)大一學生在英語寫作中存在哪些錯誤?第二,從順應論的角度分析造成英語專業(yè)大一學生習作及采取那些策略避免錯誤的發(fā)生并提高專業(yè)英語寫作水平?
通過對大一新生378篇習作分析,筆者發(fā)現(xiàn)18%的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無法順應語境,其中11%的學生表現(xiàn)在語篇連貫方面,而7% 的學生表現(xiàn)在虛擬語氣的使用方面;筆者發(fā)現(xiàn)82%的學生無法正確的順應語言結構,其中60%的學生表現(xiàn)在詞匯方面,15%的學生表現(xiàn)在連接詞的使用方面,還有7%的學生表現(xiàn)在虛擬語氣的主謂一致的使用方面。
表1 學生英語習作錯誤類型分析
在寫作中,語境的順應就是指交際雙方,即作者和讀者之間雙方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之間的順應。寫作中所謂的物理世界就是作者和讀者所處的地理位置,交際的時間。社交世界是對作者和讀者交際起約束作用的社會場所,規(guī)范及文化因素。心理世界包括作者想要向讀者所傳達的信息,個人的情感及認知方面的內容。
1語篇連貫方面的錯誤
根據(jù)順應理論的要求,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要靈活選擇語言項目從而符合語境要求,要想達到語境順應就要語篇連貫。語篇連貫是指一個段落中的句子合乎語法和邏輯的要求而有機的組織在一起構成一個整體。語篇連貫側重于句子的組織方面,可以通過句子表達思想和組織順序的邏輯手段來實現(xiàn);也可以通過合并簡單句、代詞的指代、重復、過渡詞的使用、時態(tài)一致等語法手段獲得。實踐表明英語專業(yè)大一學生寫出來的句子不能很好的達到語篇連貫的效果,從而無法順應語境。下面的例子來自于英語專業(yè)大一學生的習作:
例(1)With leaving my hometown,I had begun my college life.It is very exciting and sad.This is my first time to live in a new place.But,I will have more freedom.It is very important.
在例(1)中,語境順應的物理世界這句話涉及的物理世界主要是中國和英國兩個國度,這是語言選擇的前提。社交世界主要是漢語是側重于意合,因此表示一個轉折用“但是”即可,而英語則注重形合。有能與逗號連用的連接副詞“However,”和連接詞but選擇區(qū)分。而且在語言組織上,英語語篇的連貫通過合并簡單句、代詞的指代、重復、過渡詞的使用、時態(tài)一致等語法手段獲得。心理世界主要是表達我離開家鄉(xiāng)去上學的感受,但所用的“with”無法表明,重復指代使這種感受的表達較零散。這樣引導才能使學生用合理的順序去組織句子,使其符合語篇連貫,達到順應語境的要求。原句可以改為例(2)。
例(2)After leaving my hometown,I had begun my college life,Which is very exciting and sad.This is my first time to live in a new place.However,I will have more freedom,which is very important.
2虛擬語氣的錯誤
例(3)But for rain,We would have a pleasant journey.But we didn’t.
這句話涉及的物理世界主要是指中國和英國;社交世界主要是在中國文化里,漢語中沒有虛擬語氣,漢語中這種對于愿望的表達,過去事情的遺憾直接在語境中通過語言表達出來即可,而英語則需要通過變換謂語動詞這種形式來達到對于現(xiàn)在、過去、將來的虛擬;心理世界作者想要表達“要不是下雨的話,我們的旅途一定會非常愉快”表達與過去相反的事實。為了順應英語語言結構的特點,教師可以去啟發(fā)學生使其寫出順應語境的句子。因此將原句改為例(4)。
例(4)But for rain,We would have a pleasant journey.But we didn’t.
在寫作中,語言結構的順應是指在寫作的過程中所選擇的詞匯,短語,句式,及語段及所采用的語法規(guī)則一定要符合英語的表達特點。
例(5)Do exercises is good for college atudents to build their body.
例(6)Studying can help me broaden my sight,make me a useful person.
例(7)In the school,the classmates was very zealous.
例(5)中學生直接用動詞充當了句子的主語。在英語語言中,主語必須是名詞性質的詞代詞或者是不定式。學生沒有順應英語的這種表達特點,而是受了漢語表達的影響。因此寫出了這樣的句子。除此之外學生在例(6)中使用了兩個謂語動詞,而且句中沒有任何連接詞就將兩個句子放在一起,使句子殘缺,這不符合英語的句式結構。如果有兩個謂語動詞,那么通過連接詞或者是從句、分詞結構的形式來組織句子。這是英語句子結構組織的特點。由于學生沒有掌握句子結構,因此也無法達到順應。例(7)中沒有順應句子結構中主謂一致的原則。由于漢語的動詞沒有形式的變化,也不會隨著人稱的變化而改變,因此對母語為漢語的學習者而言,他們總是把漢語的這種特點遷移到英語上,造成了謂語動詞無法順應人稱變化的錯誤。應該讓學生們克服母語負遷移,在順應理論的指導下,使學生寫出順應語法規(guī)則的句子。如例(8)、例(9)、例(10)。
例(8)Doing exercises/ To do exercises is good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build their body.
例 (9)Studying can help me broaden my sight,and make me a useful person.
例(10)In the school,the classmates was very zealous.
基于上述學生在習作中存在的問題,在順應理論的指導下,提出以下策略。
針對學生文章缺乏連貫性的問題,在順應理論的指導下,設計相應的寫作方式,比如“仿寫”。找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并且語意連貫性體現(xiàn)明顯的文章讓學生去改寫,保留與自己的實際情況相符的內容,修改不符的內容。通過這樣的練習使學生能夠較地掌握句子的連貫。根據(jù)順應理論的要求,寫作的過程就是選擇語言的過程。語言的運用離不開語境,學生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僅僅掌握了一定的學習規(guī)則,卻不全面系統(tǒng),因此沒有能考慮到為了順應下文的語境而選擇合適的語法結構,導致出現(xiàn)了語用錯誤。因此要讓學生們在語境中學習詞匯的用法。比如過渡詞的使用。設計相應的語境練習讓學生學習過渡詞的用法,寫出順應語境的語篇。
由于學生在英語寫作過程中不能選擇合適的英語詞匯形態(tài)、句法結構和語法規(guī)則,因而不能順應正確的語言結構,實現(xiàn)順利交際的目的。學生們在寫作中經常回避使用一些復雜的語法結構,比如虛擬語氣。由于英漢兩種語言的差異,在漢語的思維里,虛擬的表達是通過語境來實現(xiàn)的,而不是通過動詞的變形。在詞性方面,漢語的詞性在形式上難以區(qū)分。由于漢語和英語的思維方式、語言習慣差異,導致學生在寫作時沒有順應正確的英語語言結構。總之,在順應理論的指導下,在寫作的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更加深刻的了解英語和漢語的這兩種語言的差異。避免母語負遷移的影響,寫出更加地道的作文。
將順應理論滲透到英語寫作教學中,增強學生們的順應意識。在教學的過程中告知學生在英語寫作中有意識地注意語言的選擇,強調詞匯選擇的重要性,以及為學生能夠選擇出符合語境,語法規(guī)則的詞匯和表達提供指導。
[1]Corder S.P.Error Analysis and inter languag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
[2]Jef.Verschueren.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Beijing:Language Foreign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9.
[3]James.C.Error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Exploring Analysis[M].Beijing Language Foreign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4]陳偉紅.大學英語寫作母語負遷移現(xiàn)象的順應分析[J].泉州師范學院,2012,30(5):111-117.
[5]戴煒棟,束定芳.對比分析、錯誤分析和中介語研究中的若干問題[J].外語界,1994,(5):1-7.
[6]蔣澄生,廖定中.語用學需要“順應”潮流——順應論的幾個關鍵概念述評[J].廣東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5(1):68-71.
[7]馬秀蘭.順應理論對英語寫作學的啟示[J].教研探索,2010.
[8]張益君.基于錯誤分析的英語寫作語塊教學策略探析[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3,34(5):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