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惟真
淺析紐約時報的興盛之道
□劉惟真
紐約時報自創(chuàng)立以來一直是美國最受人尊敬的紙媒之一,在黃色新聞盛行的年代脫穎而出,被稱樹立了美國新聞界的標準。經(jīng)歷了對泰坦尼克號、肯尼迪遇刺案等事件的報道之后,紐約時報儼然成為了具有良好公信力和較大影響力的國際性大報。本文將通過回顧紐約時報的發(fā)展歷程以及其特殊的文化、經(jīng)濟背景來對它的興盛原因和風格進行分析。
紐約時報;品牌;責任論
紐約時報自從1851年創(chuàng)辦以來經(jīng)歷了時間的推移、歷史的洗禮,至今已有164年歷史。19世紀末阿道夫·奧克斯接手之后,紐約時報逐步發(fā)展,在黃色新聞盛行的年代脫穎而出,成為最受人尊敬的報紙之一。在電視、網(wǎng)絡媒體主導的今天,紐約時報依舊在新聞界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研究其發(fā)展歷程有著非常深遠的意義。
(一)信息與故事、理性與感性的交鋒
黃色新聞的煽情處理可以看成是在聲情并茂地講述一個故事,而紐約時報選擇的莊重報道則是在毫無表情地陳述信息。在黃色新聞泛濫的年代,紐約時報對事實的堅守可以算是一個創(chuàng)舉,是無感情的客觀性報道的典范。紐約時報之所以選擇報道信息,首先是因為報社內部的理念,其次也是因為受到受眾群體主要在上層社會的影響。一些當時較為流行的報紙認為生活在社會中下層的讀者群需要同情和憐憫,報道煽情的新聞可以給他們提供自憐自艾的機會,實際上這種看法是對公眾的不信任。在這一點上,紐約時報的認識比較中肯,認為民眾是有智慧的、有判別能力的,人們購買《新聞報》和《世界報》,是因為它們便宜而不是煽情。因此紐約時報延續(xù)了一直以來莊重的風格,注重在報道事件時給出信息,使讀者對它很有好感。
那么又是什么使時報廣泛地受到人們的尊敬呢?我認為是理性。理性的思索可能只能對一小部分人起作用,但是這一小部分人正是能做出改變的人,他們在社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對于另外的讀者來說,追捧紐約時報則是出于兩點原因。首先,紐約時報能夠吸引人理性思考的一面,引起人們的反思,雖然人們并不樂于反思,但對于理性的認知是共性。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人們都有跟風和炫耀的心理。由于紐約時報將讀者定位于富裕階層,因此讀紐約時報也被視為是身份高貴的象征。另外社會的上層人群必定掌握著更多信息,為了縮小信息鴻溝,脫離沉默的螺旋,中下層讀者從心理上會更希望接觸所謂“高級報紙”來獲取更多信息,把握知情權。
(二)從放任自由主義到社會責任論
美國獨特的文化原因使這個國家對自由有著強烈的熱愛。誠然,新聞自由是政治自由的基礎,是公民知情權的保障,然而黃色新聞浪潮使人們逐漸認識到放任式的自由并不是真正的自由。新聞界的傳播使命使之負有重大的社會責任,它的自由應該是可問責的自由,是負責任的自由。這種觀念推動了社會責任論的產(chǎn)生。社會責任建立在自由的基礎上,對自由進行了補充和界定,并不與自由主義相矛盾。新聞自由委員會曾指出,面對現(xiàn)狀,新聞界最應該保證自律。紐約時報在自律這一點上可以說是世界報業(yè)的模范代表。
自從創(chuàng)始以來,紐約時報就以其風格莊重著稱。經(jīng)過50余年的發(fā)展,基本形成了以給出信息、報道事實為中心,堅守新聞真實客觀性、不過分宣傳的定式。在自律這一點上,時報對自己可以說達到了苛求的程度。從時報每天第二版的“更正欄”就可以看出這一點。不同于其他的報紙,時報的“更正欄”每天都會直接指出前一天出現(xiàn)的錯誤并對其進行修正,足可見態(tài)度的嚴謹負責。在新聞的采訪和選擇上,時報也有著從不動搖的“鐵律”。時報的執(zhí)行總編輯羅森索曾說:“時報在不少情況下,對所知道的新聞予以割愛。這是因為時報遵守一定的原則?!边@里的原則,就是記者不能夠以偽詐或虛飾的手段來獲取新聞。雖然紐約時報一直追求獨家稿件,但是更將一直以來恪守的原則放在首位。記者和報紙批評家威爾·厄文曾在1911年評價紐約時報,認為它“對紐約生活和全世界現(xiàn)狀的描繪比其他任何一家報紙都要真實”。
(一)大事件的塑造
紐約時報的稿件一直延續(xù)著重在“給出信息”的傳統(tǒng),在對大事件進行報道時從來不惜筆墨和金錢,著力給出完整的、全面的、讀者需要的信息。在重大題材上,紐約時報求全求詳,追求材料的獨一無二。同時,時報也善于“預見”重大新聞,不僅僅關注眼下發(fā)生的事,更注重立足長遠,預知可能造成長期影響的新聞的走向。
以1912年泰坦尼克號沉船事件為例,當時的主編范·安達準確地推算出泰坦尼克號已經(jīng)沉沒,搶先預知了事件的發(fā)展動向,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之后紐約時報又搶占先機,在救援船只抵岸的第一時間進行采訪,成功地對該事件進行了全面的報道。進入21世紀以后的9·11事件也是值得一提的典例。紐約時報僅僅用了不足20個小時,對該事件進行了27版的專題報道,總共將近30萬字,并憑借其對9·11事件的報道,一舉奪得了當年的六項普利策新聞獎。
(二)新商機的挖掘
紐約時報從富裕階層起底,嚴謹、翔實、與眾不同的新聞報道使其逐漸形成了良好的新聞品牌,人們逐漸形成了“發(fā)生重大事件一定要看紐約時報,因為那里有最全面詳細的報道”的固定認知。在新時期,良好的聲譽為紐約時報帶來了很多新商機,而紐約時報也從不放棄這些機會。例如,通過刊載婚事新聞,來銷售冠有品牌標識的新聞照片等。
百年大報紐約時報的發(fā)展歷程在今天對我們依舊有很大借鑒價值。時報最初以富人為受眾目標,逐漸成長,通過其忠于新聞事實的信息式報道,逐漸擔當起負有社會責任的“第四權力”的角色,贏得了越來越多讀者的青睞。紐約時報是紙媒成功的典范,其發(fā)展之路值得我們現(xiàn)今的媒體參考學習。
(作者系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