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峰 , 甄 毓 劉材材, 秦 超, 馮 明, 王國善, 米鐵柱
(1.中國海洋大學 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山東 青島 266100; 2.海洋環(huán)境與生態(tài)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山東青島 266100; 3.國家海洋局 東海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 , 上海 200137; 4.東華大學 化學化工與生物工程學院, 上海201620; 5.上海英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200137; 6.中國海洋大學 海洋生命學院, 山東 青島 266100)
近年來, 面積超過1000 km2, 持續(xù)時間超過一個月的大規(guī)模赤潮時常在我國東海區(qū)域出現[1-3]。東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屬于甲藻綱(Dinophyceae)、原甲藻目(Prorocentrales)、原甲藻科(Prorocentraceae), 是引發(fā)東海赤潮暴發(fā)的優(yōu)勢藻種之一。在赤潮發(fā)生的早期,藻細胞密度相對較低且個體微小, 傳統光學顯微鏡觀察計數的方法主要用于對藻類的定性和分離, 但這種方法費時、費力、過程繁瑣, 操作要求高, 不適合對赤潮暴發(fā)時大批量海水樣品的檢測。
近十幾年來, 以抗體為基礎的免疫檢測方法逐漸發(fā)展成熟并應用于浮游藻類研究。Anderson等[4]制備了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的多克隆抗體, 利用免疫熒光技術研究該藻在美國東北海岸的分布。Nagasaki等、Vrieling等和 Adachi等陸續(xù)制備針對Gymnodinium nagasakiense[5]、Chattonella marina-[6]、Gyrodiniumcf.aureolum[7]和Alexandrium[8]甲藻的單克隆抗體, 實現了對相應海藻的定性鑒定和分類。Caron等[9]利用抗A.anophagefferens的特異性單克隆抗體, 建立了快速檢測該藻的酶聯免疫分析(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方法。Costas等[10]將針對微小亞歷山大藻(A.minutum)的多克隆抗體與磁性微粒結合, 利用免疫磁性微粒技術對天然海水樣品中的目的細胞進行分離。亓海剛等[11]建立了應用赤潮異彎藻(Heterosigma akashiwo)的特異性多克隆抗體檢測該藻的間接ELISA方法。向軍儉等[12]制備了針對赤潮異彎藻(H.akashiwo)、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卵圓褐胞藻(Chattonelia ovata)和具齒原甲藻(Prorocentnmz dentatum)的抗血清, 用間接ELISA檢測發(fā)現, 抗血清對各自藻體均有良好的特異性和親和力, 與異種赤潮藻之間交叉反應較弱, 表明單種藻免疫獲得的小鼠多克隆抗體可以特異性地與相應赤潮藻作用。這些研究表明, 抗體技術具有操作簡單、精確度高的優(yōu)點, 可以實現對赤潮藻的定性、定量分析, 對海洋環(huán)境監(jiān)控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 國內外并未出現關于應用多克隆、單克隆抗體和酶聯免疫檢測方法定量檢測東海原甲藻的報道。本研究首次采用針對東海原甲藻制備的單克隆和多克隆抗體, 利用雙抗體 ELISA方法對東海原甲藻進行快速定量檢測, 并且對實驗方案進行了優(yōu)化。
東海原甲藻(P.donghaiense)(分離于我國東海海域)、赤潮異彎藻(H.akashiwo)、柔弱角毛藻(Chaetoceros debilis)、纖細角毛藻 (C.gracilis)、裸甲藻(Gymnodiniumsp.)、米氏凱倫藻(Karenia mikimotoi)、血紅哈卡藻(Akashiwo sanguinea)、中肋骨條藻(Skeletonema costatum)均由中國海洋大學提供,培養(yǎng)基為f/2培養(yǎng)基, 普通日光燈為光源, 光照/黑暗周期12h/12h, 光照強度4 000 lx, 培養(yǎng)溫度20~25℃。
取適量東海原甲藻樣品(100~500 mL)用 0.45 μm濾膜過濾, 記錄體積。將得到的濾膜放入5 mL離心管, 加入2 mL磷酸鹽緩沖液(PBS), 超聲波破碎2 min,得到樣品溶液。將樣品溶液與等體積的弗氏完全佐劑充分乳化后作為免疫原備用。
1.3.1 多克隆抗體的制備
實驗用純種新西蘭白兔由中科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動物房提供并飼養(yǎng)。免疫前采血樣作陰性對照, 每2只同種實驗動物為一組, 共設兩組。選取皮下多點和肌肉注射方式對家兔進行免疫。間隔兩周加強免疫。三次免疫后耳動脈取血, ELISA檢測抗體效價。最后一次免疫兩周后頸動脈放血, 4 000 r/min離心5 min分離血清, 收集抗體保存于–20 ℃?zhèn)溆谩?/p>
1.3.2 單克隆抗體的制備
在1.3.1獲得的高效價多克隆抗體的基礎上, 參照文獻[13]的方法, 經過骨髓瘤細胞及飼養(yǎng)細胞的制備、細胞融合, 次黃嘌呤(H)、氨基蝶呤(A)、胸苷(T)和甘氨酸的完全培養(yǎng)液(HAT培養(yǎng)液)的選擇培養(yǎng),用間接ELISA方法特異性篩選細胞融合的陽性雜交瘤細胞, 接種到4只小鼠腹腔中, 進行抗體制備、純化得到高純度的單克隆抗體。
參照文獻[14]的方法, 確定酶標二抗、單克隆抗體以及多克隆抗體的最佳工作濃度, 封閉液用2%的牛血清蛋白溶液, 選擇37℃封閉2 h作為封閉時間。
雙抗體ELISA方法如下: 將單抗包被于96孔板,4℃包被過夜, 次日洗板; 加入封閉液, 37℃封閉2 h后洗板; 加入待測抗原, 37℃, 1.5 h后洗板; 加入多克隆抗體, 37℃, 1.5 h后洗板; 加入酶標二抗溫育45 min,添加TMB顯色液(北京博奧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和終止液后檢測A450值。
根據實驗所得的最佳實驗條件, 用制備的東海原甲藻的單克隆抗體、多克隆抗體和已知濃度藻細胞(密度分別為 32×103、16×103、8×103、4×103、2×103、0×103個/mL), 用雙抗體ELISA實驗方法進行測定。以藻細胞濃度為橫坐標,A450為縱坐標, 繪制標準曲線, 確定最小檢出限度。
海藻樣品分為兩組: 第一組純種樣品: 將只含有東海原甲藻的培養(yǎng)液稀釋至 104個/mL; 第二組混合樣品: 在多種藻(不含測試的目標藻)混合濃度為 104個/mL的培養(yǎng)液中加入要檢驗的目標藻, 使目標藻濃度約為104個/mL。按1.4確定的最佳工作濃度和步驟進行雙抗體 ELISA檢驗, 標準樣品設置三個平行樣, 選取曲線方程決定系數R2值大于0.995的作為檢測標準曲線。檢測樣品設置 10個平行樣,根據檢測得到的吸光度值計算得到細胞濃度, 與顯微鏡直接計數進行比較。
2013年7月至10月, 采集現場樣品(采樣站位如圖1)。圖中 A點是東海赤潮監(jiān)控海區(qū)采樣點(122°36′48″E, 30°49′04″N), 間隔兩周采樣一次。B點是嵊泗海水浴場(南長涂海水浴場)采樣點(122°27′55″E, 30°41′49″N), 每天采樣。樣品處理:取2 L左右樣品, 用0.45 μm的醋酸纖維膜過濾, 得到濾膜, 記錄體積。將得到的濾膜放入5 mL離心管中, 加入 2 mL 磷酸鹽緩沖液, 超聲波破碎 2 min,得到待檢測的樣品溶液, 4℃保存?zhèn)溆谩?/p>
圖1 現場樣品采樣站位Fig.1 Map of sampling station sites
將待測樣品進行雙抗體 ELISA檢驗, 方法和步驟同 1.4, 標準樣品設置三個平行樣, 根據檢測得到的吸光度值由標準曲線計算細胞濃度。另取一份樣品進行鏡檢, 兩組結果進行比較以驗證檢測結果。
圖2和圖3是東海原甲藻多克隆抗體和單克隆抗體的抗血清效價檢測結果。圖2中兔1、兔2血清中的多克隆抗體在稀釋倍數<23 000時, 吸光度值均大于 1.0, 具有很高效價。陰性對照 1和陰性對照2的吸光度值均小于 0.4, 與抗體的試驗結果存在明顯差異, 影響不顯著。所以, 可以得出由東海原甲藻制備的兔血清中多克隆抗體的效價是23 000。圖3中結果顯示, A、B、C、D四只小鼠在單克隆抗體稀釋倍數低于16 000時, 吸光度值大于1.0, 可以得出小鼠血清中單克隆抗體的效價是16 000。
圖2 東海原甲藻多克隆抗體效價Fig.2 Polyclonal antibody titers of P.donghaiense
圖3 東海原甲藻單克隆抗體效價Fig.3 Monoclonal antibody titer of P.donghaiense
酶標二抗的稀釋倍數為5 000倍時, 檢測得到的吸光度值為0.998, 最接近 1.0, 確定酶標二抗的最佳工作濃度為1∶5 000(表1)。當單抗?jié)舛葹?∶4 000, 多抗?jié)舛葹?∶2 000, 檢測得到的吸光度值為0.996, 最接近于1.0, 同時陰性檢測數值小于 0.1, 確定單抗和多抗的最佳工作濃度分別為1∶4 000和1∶2 000(表2)。
表1 不同濃度酶標二抗A450值Tab.1 The absorbance of secondary antibody labeled with different percentage of enzyme
表2 棋盤法比色結果Tab.2 Results of checkerboard method
將標準樣品進行雙抗體 ELISA檢測, 得到標準曲線方程為y=0.0521x+0.0536,R2=0.999, 大于0.995(圖4)。濃度稀釋到 1×103個/mL時, 檢測得到的吸光度值已經小于0.1, 和標準曲線濃度為0時的數值很接近, 所以此方法的最低檢出限為1×103個/mL。
圖4 雙抗體ELISA檢測標準曲線Fig.4 Standard curve of double antibodies sandwich ELISA
試驗證明, 本研究建立的雙抗體 ELISA檢測方法對單一藻種樣品的檢測結果與鏡檢得到的“真實”濃度基本一致, 相對誤差小于 30%(平均值在(1±30%)μ范圍內,μ為平均值)。經過t檢驗, sig 值小于 0.05, 沒有顯著性差異, 結果如表3, 達到了定量檢測準確度的指標要求。并且該方法在對混合藻種樣品的檢測中表現出良好的特異性(表4), 不會受其他藻種的影響, 表明該方法可以實現對東海原甲藻的快速定性、定量檢測。
表3 單一藻種樣品檢測結果Tab.3 The test results of pure strains
表4 在其他混合藻液中加入東海原甲藻的檢測結果Tab.4 The test results of P.donghaiense in other microalgae solutions
由于赤潮監(jiān)控海區(qū)數據變化范圍較大, 對抗體定量法計算和顯微鏡直接計數得到的數據進行對數處理后, 以顯微鏡觀測數值為x軸, 抗體定量檢測計數為y軸, 得到以下曲線(圖5、圖6)顯微鏡計數和抗體定量法檢測得到藻細胞濃度數據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相關系數分別為 0.998和 0.992, 具有良好的正相關關系。證明本實驗建立的酶聯免疫檢測技術可以和顯微鏡計數一樣, 較準確地檢測樣品中東海原甲藻的細胞濃度。
圖5 赤潮監(jiān)控海區(qū)東海原甲藻顯微鏡計數和抗體檢測計數結果Fig.5 Microscope counting and antibody detection counting results of P.donghaiense in Red Tide Monitoring Sea
圖6 嵊泗海水浴場東海原甲藻顯微鏡計數和抗體檢測計數結果Fig.6 Microscope counting and antibody detection counting results of P.donghaiense in ShengSi Beach
利用雙抗體ELISA對2013年5月至9月赤潮監(jiān)控海區(qū)東海原甲藻的密度進行檢測(圖7)。由圖可以看出顯微鏡檢測計數和抗體定量檢測計數得到的曲線基本一致。東海原甲藻暴發(fā)時間是5月底至6月初, 最高濃度為 1.1×104個/mL。7月底至 9月也會有一定增長, 最高濃度約為1×102個/mL, 但未達到赤潮暴發(fā)的程度(約為5×103個/mL)。
圖7 赤潮監(jiān)控海區(qū)2013年5月-9月東海原甲藻濃度變化曲線Fig.7 The concentration curve of P.donghaiense in Red Tide Monitoring Sea from May to September, 2013.
同樣利用該方法檢測嵊泗海水浴場7月至9月東海原甲藻細胞密度(圖8~圖10)。在 7月下旬、8月初、8月中旬和9月中旬東海原甲藻都保持了較高的細胞密度, 8月最高(約為40 個/mL), 遠小于赤潮監(jiān)控海區(qū)的細胞濃度, 并且暴發(fā)時間相對較晚。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 ①海水溫度的影響, 近海地區(qū)溫差變化大。②受潮汐作用的影響, 可將外海的浮游植物帶到近海, 導致近海地區(qū)藻細胞濃度增加, 且時間延后。
圖8 嵊泗海水浴場2013年7月東海原甲藻濃度變化曲線Fig.8 The concentration curve of P.donghaiense in Shengsi beach in July 2013
圖9 嵊泗海水浴場2013年8月東海原甲藻濃度變化曲線Fig.9 The concentration curve of P.donghaiense in Shengsi beach in August 2013
圖10 嵊泗海水浴場2013年9月東海原甲藻濃度變化曲線Fig.10 The concentration curve of P.donghaiense in Shengsi beach in September 2013
近年來, 赤潮的頻繁出現[15]對經濟及海洋生態(tài)系統造成了重大影響, 因此建立赤潮早期預報系統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 除了抗體定量檢測赤潮藻外,還有PCR技術和rRNA探針技術[16]。PCR技術需要高質量純化的 DNA, 目前試驗存在 DNA純化效率低及效率不穩(wěn)定的缺點, 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分析的準確性。Lin等[17]發(fā)現, 相對于PCR檢測技術, 免疫學檢測方法的靈敏性略低, 但對較高細胞密度的檢測結果更為穩(wěn)定, 不會受到樣品中其他藻類和懸浮物質的影響, 可以實現小樣本大批量的樣品檢測。Anderson 等[18]通過對比試驗發(fā)現, 相對于 rRNA探針技術, 抗體檢測方法操作要求低, 結果穩(wěn)定性高,不易受外界條件影響。因此, 在免疫學基礎上建立的針對東海原甲藻的雙抗體 ELISA檢測方法, 在理論和技術上都是可行的, 具有較大的發(fā)展?jié)摿? 為赤潮檢測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技術方法。
免疫學方法的優(yōu)勢在于不需要對自然海水樣品進行過多預處理就可以進行測定; 單抗的制備步驟相對簡單、成本也較低廉; 單克隆抗體技術的發(fā)展使制備高特異性、高度均一的抗體成為可能; 封閉抗體技術則使多克隆抗體的應用價值得到極大提高[19]。利用抗體免疫檢測方法對海藻細胞進行定性定量檢測的一個障礙就是需要特異性的抗體。本實驗成功制備了特異性的單克隆抗體和多克隆抗體。實驗過程中, 免疫動物沒有發(fā)生意外死亡情況, 在第四次免疫之后產生的抗體就表現出很高的親和力。本研究建立的雙抗體ELISA檢測方法標準曲線的相關系數為0.999, 線性關系良好, 檢測限為1×103個/mL。模擬樣品和現場實驗表明, 該方法可以對東海原甲藻進行定性、定量檢測并且不會受到海水中其他海藻和懸浮顆粒物的影響, 檢測結果與鏡檢結果相吻合, 檢測過程只需要幾個小時。
本研究建立的針對東海原甲藻的雙抗體 ELISA檢測方法可以實現對該藻的快速定量檢測, 但是海洋中的海藻種類繁多, 目前的特異性驗證對象只是針對常見藻種, 對于一些其他藻種的影響還有待進一步驗證; 靈敏度不是很高, 方法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本實驗室 Xin等[20]、亓海剛等[11]分別用競爭型ELISA方法和間接 ELISA方法實現了對裸甲藻(Gymnodiniumsp.)和赤潮異彎藻(H.akashiwo)的定量檢測; Fabienne等[21]利用特異性單克隆抗體, 建立了微小亞歷山大藻(Alexandrium minutum)全細胞快速檢測的 ELISA方法。與其相比, 本研究建立的雙抗體ELISA方法具有特異性好、不易受外界因素干擾、穩(wěn)定性好的優(yōu)點, 在一定程度上反應赤潮暴發(fā)的情況, 對中國近海赤潮暴發(fā)的實時監(jiān)控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可以據此研制出標準化的ELISA檢測試劑盒, 可使東海原甲藻的檢測更為簡便。
[1] 王金輝, 黃秀清.具齒原甲藻的生態(tài)特征及赤潮成因淺析[J].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03, 14(7): 1065-1069.
[2] 陳翰林, 呂頌輝, 張傳松, 等.2004 年東海原甲藻赤潮爆發(fā)的現場調查和分析[J].生態(tài)科學, 2006, 25(3):226-230.
[3] 龍華, 周燕, 余俊, 等.2001~2007年浙江海域赤潮分析[J].海洋環(huán)境科學, 2008, 27(增刊): 1-4.
[4] Anderson D M, Keafer B A, Kulis D M, et al.An immunofluorescent survey of the brown tide chrysophyte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along the northeast coast of the United States[J].Journal of Plankton Research,1993, 15(5): 563-580.
[5] Nagasaki K, Uchida A, Ishida Y.A monoclonal antibody which recognize the cell surface of red tide algaGymnodinium nagasakiense[J].Nippon Suisan Gakkaishi, 1991, 57(6): 1211-1214.
[6] Nagasaki K, Uchida A, Hiroishi S, et al.An epitope recognized by the monoclonal antibody MR-21 which is reactive with the cell surface ofChattonella marinatype II[J].Nippon Suisan Gakkaishi, 1991, 57(5):885-890.
[7] Vrieling E G, Peperzak L, Gieskes W W C, et al.Detection of the icthyotoxic dinoglagellateGyrodiniumcf.aureolumand morphologically relatedGymnodiniumspecies using monoclonal antibodies: a specific immunological tool[J].Mar.Ecol.Prog.Ser., 1994, 103:165-174.
[8] Adachi M, Sako Y, Ishida Y, et al.Cross-reactivity of five monoclonal antibodies to various isolates ofAlexandriumas determined by an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method[J].Nippon Suisan Gakkaishi, 1993,59: 1807.
[9] Caron D A, Dennett M R, Moran D M, et al.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 Monoclonal-Antibody Technique for Counting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 an Alga Causing Recurrent Brown Tides in the mid-Atlantic United States[J].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03, 69(9): 5492-5502.
[10] Costas E, Lopez-Rodas V.Enumeration and separation of the toxic dinoflagellateAlexandrium minutumfrom natural samples using immunological procedures with blocking antibodie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arine Biology and Ecology, 1996, 198(1): 81-87.
[11] 亓海剛, 米鐵柱, 辛澤毓, 等.赤潮異彎藻抗體的制備及酶聯免疫檢測方法的建立[J].海洋學報, 2006,28(5): 167-172.
[12] 向軍儉, 凌欽婕, 呂頌輝, 等.四種赤潮藻多克隆抗體的制備及特異性分析[J].暨南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與醫(yī)學版, 2005, 26(5): 700-704.
[13] 呂闖, 朱遠茂, 董秀梅, 等.牛副流感病毒3型NP單抗制備及固相阻斷 ELISA 的建立和應用[J].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2012.
[14] 盧燕, 何綺霞, 蔡樹云, 等.檢測可溶性 TREM-1的ELISA法的建立及初步應用[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2, 28(9): 821-824.
[15] 佟蒙蒙.我國赤潮的分型分級及赤潮災害評估體系[J].廣州: 暨南大學, 2006.
[16] Scholin C A, Marin R III, Miller P E, et al.DNA probes and a receptor binding assay for detection ofPseudo-nitzschia(Bacillariophyceae) species and domoic acid activity in cultured and natural samples[J].Journal of Phycology, 1999, 35: 1356-1367.
[17] Lin S J, Feinstein T N, Zhang H, et al.Development of an 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 for detectingPfiesteria piscicida[J].Harmful Algae, 2003, 2(3): 223-231.
[18] Anderson D M, Kulis D M, Keafer B A, et al.Detection of the toxic dinoflagellateAlexandrium fundyense(Dinophyceae) with oligonucleotide and antibody probes: variability in labeling intensity with physiological condition[J].Journal of Phycology.1999, 35: 870-883.
[19] Mendoza H, Lopez-Rodas V, Gonztiez-Gil S, et al.The use of polyclonal antisera and blocking of antibodies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marine dinoflagellates: speciesspecific and clone-specific antisera againstGymnodiniumandAlexandrium[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arine Biology and Ecology, 1995, 186(1): 103-115.
[20] Xin Z Y, Yu Z G, Wang T C, et al.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the toxic dinoflagellateGymnodiniumsp.with competitiv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cELISA) [J].Harmful Algae, 2005, 4(2):297-307.
[21] Fabienne Gas, Laetitia Pinto, Béatrice Baus, et al.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the surface ofAlexandrium minutumused in a whole-cell ELISA[J].Harmful Algae, 2009, 8(3): 538-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