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容青 圖/王夏田
山水梨城庫爾勒
——深陷,似水明亮
文/容青 圖/王夏田
水一般明亮的庫爾勒城市
City
①東歸英雄紀念塔
3月18日的22:43,鄉(xiāng)下的學校,寒風裹挾著房屋,路旁是稀疏的灌木叢,墻體布滿縫隙。我的書桌是一張老課桌,桌面已開始脫皮,但上面仍有清晰可辨的字跡:“別因河深不渡河,別因困難不進取。”我反復在腦海里書寫這句話,并梳理二十多年的生活經(jīng)驗,直到再一次確認我所踏足的這個地方。
這是新疆的一座小城。
為見它,我坐了50多個小時的火車和8個小時的長途汽車。至今,我都能記得第一次見到它的情景。天色昏暗,314國道兩旁是坦坦蕩蕩的戈壁,后面路越走越窄,嶙峋的戈壁山纏繞著前方的路,在天空中突兀地畫出不規(guī)則形,讓坐在大巴車里的人倍感壓迫。
幾個小時后,視野漸漸開闊起來。當長途汽車從戈壁山中逃出來時,我們看到前方突然出現(xiàn)了一汪湖水,明媚平靜。有人在釣魚,還有人在游泳。同行的人說,夏天來這兒燒烤,幸福感爆棚。邊走邊看,空曠的街道,有序的交通,忙碌的人群,鱗次櫛比的高層建筑赫然眼前。后來當我回憶起自己的這段經(jīng)歷,我在想,如果不是那條令人敬畏的沙漠公路,我一定不會對這座城市的現(xiàn)代化魅力肅然起敬。我會以為它只是一個像蘇州、無錫、揚州、寧波一樣的普通城市,車水馬龍,紅塵滾滾,山水相連,生氣嫣潤。
可它不是,新疆的地理環(huán)境和交通條件,決定了它從出生起就是孤獨而非凡的。
在南疆的沙漠里,建造一座這樣的城市,需要多少大自然的恩饋,又需要多少代人的努力??墒钦l又愿意去了解呢?河流清澈,山影倒映,天鵝駐足,甜梨醉人,這一切都在意料之外,可又似乎在情理之中。
小城有小城自己的奇妙??墒前。廊硕疾恢?,小城多寂寞。
小城有一個很風情的名字——庫爾勒。這座城市是華夏第一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首府。維吾爾族姑娘跟我們解釋,庫爾勒是維吾爾語,意為眺望。
哦,眺望。它的名字叫做眺望。
這兩個字似乎能輕易觸動人內(nèi)心最柔軟的地方。眺望是生活的哲學。用其為一個城市命名,不知是哪位先人的智慧。生于沙漠,卻保持眺望的姿態(tài),不身陷流沙,不止于荊棘,無論腳下這片土地如何肥沃,還是如何貧苦,眺望,眺望,眺望……
在庫爾勒以北,居住著土爾扈特部與和碩特部蒙古族,他們在綠草如茵的巴音布魯克大草原上游牧生活。在庫爾勒以南,舉世無雙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日夜流動,羅布泊下埋藏著人們念念不忘的夢中樓蘭。在城中,孔雀河穿城而過,這條博斯騰湖孕育的河流,在新疆絕對算是一個奇跡。
據(jù)說這條河流原本叫做昆其河,在維語中意為皮匠河,因皮匠常在河中洗皮革而得名。清朝年間,隨左宗棠前往新疆平叛的湘軍中有一位秀才,將昆其河譯為孔雀河。此后,這條河便有了自己的漢語名字。
我來庫爾勒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孔雀河游船。同行的馬姐和王峰老師是典型的70后,他們在庫爾勒出生、長大。時代使然,城里的每盞燈,每條路,都有他們這代人努力的痕跡。聽他們介紹著庫爾勒的歷史,我對孔雀河的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船行駛得很慢,兩岸高樓林立,燈光璀璨,不禁讓我遙想幾百年前,是否也有人如同今天的我,在孔雀河上悠然自得,不知人間此去經(jīng)年。船停岸了,同行的人紛紛離去,船長也要下班了。夜色輝煌,孔雀河還是那么安靜,一言不發(fā),悄然無聲。
來庫爾勒的第二件事,就是找書看。
沒事兒的時候我喜歡坐著環(huán)城公交去書店逛逛。庫爾勒沒多少書店,即便是新建的圖書館也藏書甚少。后來我跑去巴州圖書館,交押金,存包,交押金,辦證,然后才能進館。我是奔著州志和縣志來的,結(jié)果沒想到被鎖了起來。館里的一個小姑娘睡眼惺忪跟我說,負責人去樓上開會了,你周一再來吧。我轉(zhuǎn)身到了主館,工作人員給了我一張代書板。我握著這張代書板,像臣子手持笏板,不知怎的有些尷尬。
書很多,書架之間僅容一個人只身通過,稍顯擁擠。我拾起一本小說,讀了讀,館里燈光有些昏暗,便走了出來。看著巴州圖書館對面的商業(yè)街,還有滿城新建的公路,簇擁的高樓,夜晚的霓虹,裝飾華麗的購物廣場,使得這所書店更是相形見絀。
“現(xiàn)代化”正試圖讓每一個城市都變得一樣。即便是庫爾勒這樣身居沙漠的邊塞小城。
可在現(xiàn)代化的路上,這座美麗小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②城市紀念碑
我上大學的時候,隔壁寢室有一個蒙古族女孩叫傲登?圖雅。我問她你的名字有什么含義。她說傲登是星星,圖雅是霞光,合起來就是星光的意思。
她說著很標準的普通話,說自己是新疆庫爾勒人。
她身上有蒙古族那種很特別的氣質(zhì),額頭稍有點寬,皮膚很好,眼睛炯炯有神,個頭不高,但是笑容開朗,眉毛彎彎。大學畢業(yè)后她去博湖縣做了一名新聞主播,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她喜歡在朋友圈曬曬自己的工作照,偶爾幫朋友的淘寶店吆喝幾聲,附著的圖片上是帶有蒙古圖騰的T恤和飾品。她是新疆衛(wèi)拉特蒙古土爾扈特部的后裔,但她的爺爺從巴音布魯克大草原來到庫爾勒工作,她的父親也在庫爾勒出生。
那個時候我還不知道庫爾勒是新疆的一個地方,也不知道庫爾勒是什么樣子,更不會預料到四年后我會來到庫爾勒支教。當時只是一味好奇:“新疆為什么有蒙古族?”她笑著說:“怎么就不能有呢?”后來我去了庫爾勒,才知道她沒有把話說完。新疆當然要有蒙古族,沒有蒙古族,新疆的歷史就要縮水一半。
從小到大,歷史書上總愛介紹民族英雄渥巴錫的故事,旁邊一定要配一幅插圖。圖中渥巴錫騎著高頭大馬,英氣勃勃,看起來是個血氣方剛的青年。他領(lǐng)著17萬土爾扈特部人從遙遠的伏爾加河啟程,披星戴月回到新疆,回到這個蒙古人曾經(jīng)付出血與淚的榮耀之地。這艱辛的一路,浸滿蒙古族的鮮血與痛苦,17萬人的隊伍回歸后只剩6萬。難以想象,有多少英勇的蒙古魂,孤獨地留在了中亞的土地上。
一個民族有多隱忍,就有多堅強。
東歸的人們,住在了新疆最富饒美麗的地方。一望無垠的巴音布魯克大草原,綠草如茵的冬夏牧場,洶涌澎湃的開都河——這片天山腳下的天堂草原,讓東歸的游子仿佛回到了母親的懷抱。他們徜徉在白云和草原中間,騎馬放牧,逍遙自在。
那是距離庫爾勒300多公里的地方,而沿著開都河一路向南,河水涌入博斯騰湖,孔雀河便從此流出,貫穿庫爾勒整座城市。而天鵝們,也在冬季到來之時紛紛飛回故土。冬季的孔雀河,便是一部分天鵝度冬的天堂。在市中心的河流中段,人工破冰后的河面上,天鵝們和大大小小的綠頭鴨嬉戲,河岸時不時有大人帶著孩子來給天鵝喂食,場面其樂融融。一座城市,被天鵝這種高貴的物種眷顧,是何等榮幸。
許多庫爾勒人常年生活在這里,每逢過年過節(jié)就要回老家看看。在我支教的地方——庫爾勒市第二中學,有許多來自外地的年輕教師,他們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留給了庫爾勒,在這里工作生活,組建家庭,養(yǎng)育子女,用前半生的學識和努力澆灌這片熱土,又用之后的智慧和財富令這片土地永葆生機。他們和天鵝一樣,是這座城市最寶貴的記憶。
①城市角落尋常人家的生活
②隨處可見的烤羊肉包子
我對新疆從一開始就充滿了預謀,對美食的預謀。
在未去之前,我總會時不時地想象一下新疆的美食。它們的色澤和氣味,都是催促我盡快奔赴遠方的信號。后來,我真的來了。熱浪翻滾的夏日,哈密瓜和香梨的香氣清甜誘人,這甜蜜的香味飄蕩在大街小巷的上空,浸潤了整座城市。
人們把庫爾勒叫做“梨城”,大抵是因為這里的香梨實在是太好吃的緣故吧。別看這香梨?zhèn)€子小小,貌不驚人,但只要輕輕地咬一口,你就會被這甜蜜的口感所征服——呀,這梨的果皮特別薄,果肉脆白,果汁四溢,整個口腔都甜涼宜人。我吃了20多年的水果,加在一起的甜蜜竟抵不過這一口香梨。
人挑食物,食物也挑人。你吃了這庫爾勒的香梨,從此對梨的喜愛就被它霸占了去。
這是它賦予你的鄉(xiāng)愁,讓你舍不得,憶不得。
我一直認為遠行最好的境界就是每到一個城市,都如入無人之境。剛到庫爾勒的時候,我就像一個剛步入青春期的少女,對一切好吃的食物都抱有無盡的探索欲。和學校的老師一起去吃烤羊肉串和馕坑肉,紅艷艷白花花的羊肉,放到鐵架上馕坑里,被柴火木炭炙得滋滋響,烤熟后放進嘴里,輕輕一咬,肉汁侵襲舌尖,無數(shù)個味蕾仿佛無數(shù)個待放的花苞,在美食入口的剎那,全部在嘴里綻放了。
我以前聽別人說:“青春就應該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風風火火闖天下,當然也會有熱戀和失戀,也會有傻笑和干架,也會有強忍著的不甘心的眼淚……但是主旨永遠是夢想,不切實際的,好高騖遠的,卻能讓我們一往無前的?!?/p>
如今,在庫爾勒,我的感受是如此真切而幸福?;蛟S,這就是屬于我的青春吧!
③大巴扎
坐在我對面,正大口吃肉的老師是甘肅人,大學畢業(yè)后,他放棄了上研究生的機會,來到新疆,做了一名普通的高中老師。每逢過年,他都要坐上回家的火車,庫爾勒、烏魯木齊、吐魯番、哈密、鄯善、嘉峪關(guān),是他回家路上的標簽。大年剛過,他就要坐上返校的火車,奔赴庫爾勒,迎接新學期。如此年復一年,庫爾勒的美食據(jù)點,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成了我們這群新人吃飯時的智能導航。
跟他一樣的還有很多人,比如我的美女同事。她在陜西度過了自己的小學、中學乃至大學生涯,終于在本科畢業(yè)考研未果之際,腦子一熱就跟當年的淘金者一樣,風風火火來到新疆。阿克蘇拜城、塔城地區(qū)都曾留下她的足跡。后來,她來到庫爾勒,把所有的熱情投到了學生身上。她身體不是很好,整個人瘦瘦的,記得有一次,她上完課說自己很難受,整個人暈暈乎乎的。我陪她去了趟醫(yī)務室,醫(yī)生說血壓太低,又太過勞累,要多注意休息。
她正好是我喜歡的那種人。十年少女狀,一顆猛士心。
①賣馕的大嬸
②庫爾勒大叔
③城市味道——馕
我出生在黃土高原,在東北的白山黑水間度過了自己的大學生活,又一路向西來到新疆。無論是生我的故鄉(xiāng),曾踏足的遠方,還是腳下這片熱土,都有我最好的記憶,最美的青春,最難忘的鄉(xiāng)愁。那些曾包容、照顧過我的土地,都將進入我的回憶中,成為我人生歷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庫爾勒,聚集著許許多多這樣的年輕人。他們甘于遠離家鄉(xiāng),甘于和庫爾勒一同成長。而我最喜歡的電臺DJ寧靜,就是這樣一個與庫爾勒一同成長的新疆姑娘。
作為一個電臺DJ,她經(jīng)常介紹一些民謠歌手,如吳俊德、痛仰、塔斯肯和馬條等。我也常聽小舟與旅行者的那首《流浪者》,他仿佛天生粗獷深的交織,是無家可歸,是抱著魂、擁著月的空蕩絕寂,是時刻面臨死亡的困境。這真的是一個神奇的地方。讓一個人,甚至一個民族魂牽夢繞,讓流浪靜止,讓鄉(xiāng)愁無處可逃。
安德烈?紀德在《人間食糧》中說過這么一段話:“我生活在妙不可言的等待中,等待隨便那種未來。我深知,就像疑問面對早已等在那里的答案一樣,面對每種快樂而產(chǎn)生要享樂的渴望,總要先于真正的享樂。我的樂趣就在于每眼水泉都引我口渴;同樣,在無水的沙漠里焦渴難忍的時候,我還是愿意受烈日的暴曬,以便增加我的焦渴。傍晚到了神奇的綠洲,那種清爽之感,又因盼望了一整天而格外不同。在浩瀚的沙漠中,烈日炎炎,溫度極高,空氣微微震顫,我仿佛昏昏欲睡,但又感到無意入睡的生命在搏動,在遠處雖然抖瑟衰竭,而在我腳下卻充滿了愛?!?/p>
因為有了人,便有了城。
若是沒有人,再繁華的城市也形同沙漠。
歷史的風暴曾經(jīng)卷走那座神秘之城——樓蘭,然而時間和自然是慷慨的,羅布泊之北,天山山脈綿延,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山河眷顧,庫爾勒這座小城成了沙漠之上的塞外明珠。
山水相間,它實在被辜負得太久。歷史曾一次次踏過這里,卻從不駐足。如今是它最好的時候,青春蓬勃,充滿生機,成了這顆星球上為數(shù)不多的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xiāng)愁的邊塞小城。
深陷沙漠,似水明亮。但愿歲月更迭,孔雀河靜靜流淌,天鵝冬夏往復,人民廣場歌聲嘹亮,庫爾勒天朗云白,四季陽光溫煦,歲月靜好。(責任編輯/杜妮 設計/趙清)
④大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