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春紅+張雷
摘 要:為了達到世居高原運動員 “高原訓練” 的目的,云南競走隊在原有訓練海拔高度上有所突破進行了高高原(HiHi)訓練的嘗試。HiHi是根據(jù)世居高原運動員長期居住和訓練環(huán)境,選定有效的更高海拔高度,在持續(xù)低氧暴露環(huán)境下進行2-3周的強化訓練,有效突破運動員原有的生理適應,開發(fā)和利用了其良好的心肺功能的方法。
關(guān)鍵詞:云南;競走;高高原訓練
前言:云南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為高原訓練、高-高、高-低海拔交替訓練提供了絕好的自然條件,使其成為田徑、自行車、游泳、球類、皮劃艇等體能主導類項目高原訓練的理想場地。因此,云南競走隊不斷摸索新的訓練方法——世居高原運動員高高原(HiHi)訓練模式,探討更高海拔高度選擇、路線確定、周期長短和運動負荷等因素對世居高原競走運動員的運動能力、身體機能的影響。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以世居高原的云南省競走隊7名健將級運動員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1) 文獻資料法。收集關(guān)于高原訓練、競走訓練方面的文獻;收集云南競走隊多次更高海拔的訓練計劃。(2 )專家咨詢法。 了解高原訓練的影響因素、存在問題及發(fā)展建議等。(3)實驗法。跟蹤、測試、分析7名云南競走運動員,進行遞增高原訓練的實驗研究。
二、結(jié)果與分析
(一)HiHi訓練機理。長年居住、訓練在昆明高原上的競走運動員,長期受缺氧刺激產(chǎn)生了代償性反應,從而心血管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的機能都較低海拔地區(qū)人群強,但在承受與平原運動員相同的運動負荷時,難以起到有效的低氧應激。因此,世居高原運動員要想達到“高原訓練”的目的,就必須在原有的訓練和居住海拔高度上有所突破。云南競走隊經(jīng)過多年的不同海拔訓練的嘗試突破高高原交替訓練(LLTH)的界限,尋找一種與平原運動員進行高原訓練有相同效果的訓練方法——HiHi訓練。
HiHi與LLTH訓練和傳統(tǒng)高原訓練相比加大了低氧與訓練對機體的刺激強度,使機體各個系統(tǒng)特別是使心肺系統(tǒng)產(chǎn)生更深刻的代償性反應,從而使低氧訓練效果更加明顯,提高抗缺氧能力。同時,在更高海拔期間的適應期、強度訓練期和調(diào)整期的劃分上沒有傳統(tǒng)高原訓練那么明確,主要以疲勞基本恢復為依據(jù)。
(二)世居云南競走隊HiHi訓練路線確定。平原運動員進行高原訓練的高度多在1500-2700m,而世居高原運動員更高海拔地區(qū)的高原訓練的最佳高度要因其長期居住的海拔高度和運動員水平等因素確定。云南競走隊的7名健將級運動員具備較高的運動水平,并長期在海拔1910m的呈貢訓練基地訓練,有能力到較高的海拔高度進行短期強化訓練。經(jīng)過多方論證,云南競走隊把HiHi訓練的地點定為與昆明海拔相差1400m的香格里拉。
表1 云南競走隊HiHi訓練路線的情況一覽表
每次的訓練路線、時間和訓練負荷,均依據(jù)訓練計劃和運動員狀態(tài)等情況確定,主要分為2種類型:1.為了提高運動員的身體機能和運動能力,競走隊的訓練路線多采用海拔高度的逐漸上升和下漸,這樣安排有利于運動員對高原環(huán)境的逐步適應,調(diào)動機體對缺氧的應激反應,提高心肺功能,兼顧發(fā)展耐力的所需;2.為了組織運動員大賽之前的競技狀態(tài),競走隊多采用直接上香格里拉進行訓練,然后到麗江、大理或直接下到呈貢基地進行大強度訓練,提高運動員的抗缺氧能力和速度耐力,提高平原比賽能力。
(三)HiHi訓練方案的實施。(1)昆明準備期。更高海拔訓練對運動員身體機能要求較高,因此準備期和訓練期的有機結(jié)合將決定HiHi的成功與否。同時,競走是一個對技術(shù)有特殊要求的競賽項目,有良好的體能做保障才能使運動員的運動能力和技術(shù)水平同時得到提高。在上香格里拉前云南競走隊進行了11天的準備期訓練,安排了兩次強度訓練課,主要以有氧耐力訓練為主,并針對高原訓練力量素質(zhì)容易下降的特殊情況,加強了以力量訓練為主的身體素質(zhì)練習。(2)HiHi訓練期。云南省競走隊訓練前期的準備訓練較充分,并且具備了10余次HiHi訓練經(jīng)歷,因此到香格里拉僅進行了2天短暫的調(diào)整。為了保障運動員高質(zhì)量的完成訓練內(nèi)容和疲勞的充分恢復,本次高原的大運動量訓練課為4次,包括香格里拉2次和麗江2次。第1次安排了長距離、中強度訓練課,達到了昆明訓練強度的90%。經(jīng)過2天的調(diào)整訓練,運動員疲勞基本恢復,身體機能的各項指標均正常,4月5日安排了第2次中距離、大強度訓練課,達到了昆明訓練強度的95%。香格里拉的2次大強度訓練課有效的提高運動員的抗缺氧能力和抗疲勞能力。
表2 備戰(zhàn)“好運北京”世界競走挑戰(zhàn)賽高高原訓練主要強度課安排一覽表
(3)昆明和平原調(diào)整期。經(jīng)過了12天的HiHi訓練,云南競走隊于4月13日回到了昆明呈貢體育訓練基地進行了3天調(diào)整期。HiHi訓練對運動員的體能消耗比較大,主要進行了15日的一次短距離中強度訓練課,調(diào)整運動員的競技狀態(tài),以恢復訓練和速度、技術(shù)練習為主。(4)比賽結(jié)果。本次比賽云南競走隊取得了50公里項目的第2、3、4名,獲得了2個奧運會參賽名額和1個替補名額,完成了預期目標。但從運動員的成績看,并沒有達到運動員的最好競技水平。主要原因是針對本次比賽的訓練安排以有氧耐力和專項耐力為主,速度訓練內(nèi)容比例小,并且在昆明的調(diào)整期較短等因素有關(guān)。
三、結(jié)論
(1)長期居住在昆明高原上的競走運動員,對居住和訓練的環(huán)境已經(jīng)適應,可以到海拔3300m的香格里拉訓練,以尋求更強烈的刺激,提高運動員身體機能和運動能力,達到“高原訓練”的目的。(2 )50公里競走是超大負荷的運動項目,尤其在HiHi期間運動員承受低氧和運動負荷雙重刺激能量消耗很大。因此,世居高原競走運動員上更高海拔的訓練應遵循循序漸進原則,本研究運動員多次進行大理(2100m)——麗江(2400m)——香格里拉(3300m)拉鏈,使運動員逐漸適應,逐步提高負荷強度,并注重訓練手段多樣化,避免出現(xiàn)疲勞。(3)與傳統(tǒng)高原訓練相比HiHi的高原訓練周期僅為2周左右,在適應期、強度訓練期和調(diào)整期的劃分上沒有傳統(tǒng)高原訓練明確。而且,下到世居高原和平原的2個調(diào)整期直接影響到高高原訓練效果和比賽成績,但其不確定因素較多,是研究的重點。(4)不同海拔的HiHi訓練組合方式很多,具體到某種方式適用運動員機能水平提高、競技狀態(tài)調(diào)整、運動能力提高等還需進一步實驗研究。
參考文獻:
[1] 張彥博.高原疾病[M].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84.
[2] 胡楊,王瑞元,邱俊強.高原訓練研究與應用[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