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杭
暑假去書店,我在“不屑”地撇過一堆堆“低幼”讀物之后,偶然翻開了《綠葉讓我們記住》這本書,一眼就掃到了《我可不怕十三歲》這篇小說的名字。對,就是它了,十三歲的我把這本書捧回了家。
在這篇小說中,主人公“我”對所有自己不了解的事物都感到新鮮好奇,有的甚至干脆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比如主人公刨根問底地問“外國人究竟為什么害怕十三”,認為電視劇中有的鏡頭太假等等。其實,我覺得這些都是最正常不過的想法,是合情合理的質(zhì)疑,哪個十三歲的孩子沒想過這些問題呢?相反,如果不想的話,才是幼稚,不懂得思考,沒長大呢!問題在于當(dāng)“我”提出問題的時候,老師、家長,以及“我”所碰上的其他大人,不是不給我正面回答,就是說他們也弄不清。這倒還罷了,他們竟常常責(zé)怪我不該提出那樣的問題來……瞧瞧,錯不在“我”,是不是?
還有就是“我”雖然想法比較奇特,但總是能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有一天,當(dāng)楊老師說要“愛護公物”的時候,“我”問:“學(xué)校里的一切公物都得愛護嗎?”“學(xué)校后門那兒垃圾堆里的垃圾我們也得愛護嗎?”楊老師感到很難堪,非常生氣,讓“我”去校長室。但“我”并沒有因此不去大掃除,而是比其他同學(xué)干得更好、更積極,主動去做一些臟活,從而受到楊老師的表揚。其實,你我都曾或多或少地想到過類似于這樣的問題,只是“我”把這些大家不敢說的話大膽地說了出來。
有一次,楊老師生病要住院治療,彭老師來代課。第二天,彭老師講《雙城記》是在巴黎巴士底獄里拍的,但是“我”說巴士底獄早都被拆了,所以彭老師講錯了。彭老師很狼狽,讓“我”出去?!拔摇睆街弊叱鰧W(xué)校,在街上亂逛,用自己僅剩的錢為正在住院的楊老師買了一盆文竹,還幫助清掃商場的師傅掃地。其實,這說明“我”是一個敢于堅持真理的人,只是不該從課堂上出走。而且,“我”之所以會指出彭老師的錯誤,是因為“我”發(fā)現(xiàn)“他備課沒有楊老師認真,他那些逗趣的話其實全不是什么知識,正經(jīng)該傳授的知識他卻講得含含糊糊,而且有時候還把知識講錯”。通過這段描寫,可以看出,“我”認真聽講,而且很細心,能觀察到老師的不足,能聽出老師講課中的錯誤。加之當(dāng)“我”被趕出學(xué)校的時候,“我”沒有自暴自棄,反而“決定要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我”去看望了生病的老師,還幫別人勞動,這不正說明了“我”是一個善良、感恩、樂于助人的好孩子嗎?也許錯誤的是那位彭老師吧?不認真?zhèn)湔n,還容忍不了學(xué)生指出他的錯誤!
這篇小說將十三歲少年的心理、性格和情感等種種細微變化翻箱倒柜般寫了出來。比如:“大人不許我問的問題,我偏要問;大人不讓我知道的事情,我偏要知道;大人不準(zhǔn)我干的事,我偏要干?!薄安恢趺锤愕?,我改不了和大人抬杠的勁頭。你說東,我偏要說西。你讓我往南,我偏要往北。最要命的是,我明明知道大人讓我往南是有道理的,我也偏要先往北拱一段,然后再悄悄地朝南拐?!边@里面的“悄悄地”用得妙極了,形象地把我們這么大的孩子愛面子的心理描寫得淋漓盡致。
讀罷,我掩卷沉思,這篇小說是在寫我嗎?我雖沒有小說中的主人公“我”那么瘋狂,但我從文字中仿佛讀到了自己。為什么這個年齡不能讀這個,不能干那個,這是我常思考的問題;小時候,我對父母和老師像對神一樣崇拜,可如今,我小心地對權(quán)威發(fā)起了挑戰(zhàn);我的心靈離父母漸行漸遠,每一次他們試圖走近我的心時,都發(fā)現(xiàn)我的門口有重兵把守,荷槍實彈,毫不通融;而且我似乎也對父母說過這樣的話:“你讓我這樣,我這樣就對了?!薄?/p>
我很佩服劉心武先生,他寫出了十三歲少年的成長和迷茫,這是一種難以盡述的微妙感覺。然而,我要為“我”正名,我不覺得“我”很叛逆,相反,“我”勇敢、幽默、善良、感恩、樂于助人、熱愛勞動,也很有思想,只是有點調(diào)皮、愛抬杠、愛胡鬧、說話不講究方法,有時有點沖動罷了。這樣的“我”,不是“壞”學(xué)生,不令人討厭,只是有點難纏罷了。“我”并不是消極地對抗,而是正在積極地認識并試圖抵達生活的真相?!拔摇笔顷柟獾?、真誠的,并且充滿了正能量。
小說中的“我”,不就是千千萬萬個十三歲的你、我、他嗎?
(指導(dǎo)老師:傅芳覺)
在眾多書寫成長、表達閱讀感受的作文中,本文是獨樹一幟的。這不僅僅表現(xiàn)在文章描寫自我的真實上,更在于其中顯現(xiàn)了作者的個性光芒和思考精神。《我可不怕十三歲》中的“我”對新鮮事物的好奇,想法的獨特,個性的真實,深深地觸動了作者,所以他才會有這樣的思考:“這篇小說是在寫我嗎?”這種讀書籍,品細節(jié),思人生,得觀點的做法,實在是需要很多很多個十三歲的“我”去學(xué)習(xí)和效仿。
或許,度過了人生中唯一的十三歲,你的人生會有意想不到的轉(zhuǎn)折和收獲。我們要做的,就是書寫一個真實的“我”。同時,愿每一個可愛的、正經(jīng)歷此年歲的你,都能在小說中,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自我,堅持自我,修正自我。未來的人生,定會璀璨奪目。(肖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