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木釣萌
4月4日,上演了2015年的第一次月全食,下一次月全食將出現在今年的9月28日。說來也巧,一年之中居然有兩次月全食。更巧的是,2014年也有兩次月全食,分別發(fā)生在4月15日和10月8日,連續(xù)兩年發(fā)生4次月全食,這在天文學中被稱為“連環(huán)四月食”。
神奇的天象
“連環(huán)四月食”這種天文現象并不多見。要想遇到下一次“連環(huán)四月食”,得等到2032年。
很多人相信,“連環(huán)四月食”這一天文現象是來自上帝的信息。一些玄學家也聲稱,“連環(huán)四月食”出現時,歷史上都會發(fā)生重大事件,如1493~1494年,西班牙政權傾覆,猶太人被驅逐,哥倫布發(fā)現美洲新大陸;1949~1950年,以色列宣布建國;1967~1968年發(fā)生了“六日戰(zhàn)爭”;2014年4月15日那天是猶太教的逾越節(jié),第二次“血月”在2014年10月8日發(fā)生,那天碰巧又是猶太教的住棚節(jié)……
看來,玄學家的例子快不夠用了,什么事都拿來當成是“歷史上的重大事件”。話雖如此,還是有不少人相信,“連環(huán)四月食”是上天的某種暗示。加之月全食出現時,月亮變紅,人們稱其為“血月”,由此又加深了不少人內心的惶恐和不安。
徹底了解月全食的形成過程,弄清楚月亮為什么會變紅,是破除因“血月”“連環(huán)四月食”帶來的各種流言的最好方式。
月食分本影半影
月食就是當月球進入地球的陰影時,原本可被太陽照亮的部分,有一部分或全部不能被陽光照亮,使得地球上的觀察者無法看到普通月相的天文現象。月食分月全食、月偏食等。當月全食發(fā)生的時候,會出現“血月”。如圖1所示:
“血月”通常發(fā)生在月球進入地球本影區(qū)的時候,圖1中心的第一個小圓屬于地球的本影區(qū);外面最大的圓環(huán)則屬于地球的半影區(qū)。
本影區(qū)是被地球完全遮擋的地方。半影區(qū)則是地球部分地擋住了太陽的區(qū)域。
當月球整個進入地球本影區(qū)時,就會發(fā)生月全食;如果僅僅是部分進入本影區(qū),只會發(fā)生月偏食。月全食和月偏食都屬于本影月食。
有時候,月球沒有進入本影區(qū)而只進入半影區(qū),此時的月食被稱為半影月食。發(fā)生半影月食的時候,月亮不會殘缺,亮度也只是稍微變暗一點兒而已。一般來說,很多人難以察覺這種亮度上的變化,只有借助于望遠鏡,人們才能看出月亮所發(fā)生的變化。
關于月食,有不少有趣的故事。傳說16世紀初,哥倫布航海到了南美洲的牙買加,他們與當地的土著人發(fā)生了沖突。哥倫布和水手被困在一個角落里,斷水斷糧,情況十分危急。對天文學有所涉獵的哥倫布知道當天晚上要發(fā)生月全食,于是扮作上帝狀,向土著人大喊:“再不拿食物來,就不給你們月光!”到了晚上,月光果然沒有了。土著人見狀誠惶誠恐,趕緊送來食物和水,并與哥倫布化干戈為玉帛。
大氣層放水了
從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血月”發(fā)生在月球進入地球本影區(qū)的時候??墒?,問題來了:本影區(qū)是地球完全遮擋住太陽的區(qū)域,按理說,本影區(qū)應該沒有任何光,為啥月亮還會“血色浪漫”?
答案是:地球的大氣層“放水”了。
如果地球真的戴著一副“魔鏡”,這副“魔鏡”必然是那厚厚的大氣層。由于它的存在,很多奇觀競相上演,也使得地球與月球身處的環(huán)境有很大不同。就算在白天,月球上的天空也是黑色的,而地球上的天空是藍色的。這是因為,大氣分子四處反射陽光,所以地球上的整個天空都是亮堂堂的。而月球上沒有空氣,在不朝向太陽的天空里,沒有任何東西能把陽光反射到觀察者眼中,所以,月球上的天空是暗沉沉的黑色。
此外,月球上空的星星盡管也是明亮的,它們根本不會“眨眼”;但是,從地球上看星星,它們不僅是明亮的,還會“眨眼”——這也是大氣層在搞鬼。由于地球表面的大氣層不斷流動,并且分布很不均勻,所以星光穿過大氣層時會發(fā)生折射。也就是說,空氣中的任何一絲擾動都會帶來星光的偏折。當星光偏折到其他方向時,我們就會瞬間看不到星星,這樣一來,天上的星星看上去就像在眨眼。
不僅如此,在月球上,人們大概只能看到一個太陽,在地球上卻不是,比如,有報道稱,2013年6月18日,重慶天空出現兩個太陽奇景。對此,專家給出的解釋是,兩個太陽屬于“幻日”現象,是大氣層中的冰晶造成的。地球大氣層的這副“魔鏡”給我們帶來的這種奇觀比較少見,另一種現象卻天天上演,那就是日出。
清晨,旭日東升,我們激動地看著它,充滿詩意地感嘆:看哦,太陽在那里!
其實,太陽根本不在那里,它還在地平線以下呢。而這,也是大氣層搞的鬼。原因當然還是光線折射的緣故:陽光通過大氣層時,被大氣層偏折了方向,陽光拐了個彎兒,射向我們的眼睛,讓我們誤以為太陽已經爬出了地平線。
所以,就算地球完全遮擋住太陽、制造出一個本影區(qū),也還是不管用,無論怎么遮擋,也架不住大氣層“放水”。也就是說,任何時候,無論月球往哪兒躲,甚至就算是月全食發(fā)生的時候,月亮完全躲在了地球背后,它還是沒能逃出太陽的勢力范圍,大氣層的折射作用還是會使得月亮被陽光照到。
為什么是紅光
大氣層偏折了太陽光,以至于陽光拐了個彎兒,又照在了月球上,血色一片。但問題又來了,為啥偏偏出現的是紅光呢?
其實,這個問題跟“為什么早晚的太陽是紅色的”在本質上是一樣的。既然一樣,那不如先簡單說說,為什么早晚的太陽是紅色的。
太陽光是由7種顏色的光合成的,只要用一塊三棱鏡就可以把那7種顏色的光揪出來。
常言道:“龍生九子,各不相同。”這7種顏色的光子也大不相同,僅僅是它們的體型(波長)就大不一樣,紅橙黃綠藍靛紫,它們的身材一個比一個短小。
紅光子的個頭最大,早晨和傍晚,它們在穿過厚厚的大氣層時,多數都能繞過大氣分子,直達地球表面,所以早晚時的太陽是紅色的。而其他顏色的光子因為身材短小,與大氣分子相遇時,大部分被碰飛了,也許往左飛,也許往右飛,有的甚至往回飛,總之,除了紅光子和部分橙光子外,大部分其他顏色的光子很難一路前行,直達大家眼中。
那么,為什么中午的太陽不是紅色的呢?
圖4中,早晨和傍晚的陽光是斜射的,它們穿過的大氣層很厚。中午的時候,陽光直射,穿過大氣層的距離最短。這時,除了紅光外,其他顏色的光多多少少也能穿過,并到達人們眼中,這么多顏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中午的太陽看起來自然不再是紅色的。
知道了早晚的太陽為什么是紅色的,我們就能理解,月全食發(fā)生時,為什么月亮是血紅色的,而不是藍色或綠色的。
其實,從本質上來說,如果月球上有嫦娥,那么,發(fā)生月全食的時候,嫦娥只不過是站在距離我們38萬千米外的地方看日出而已。
“連環(huán)四月食”
了解了“血月”后,我們回過頭來再來看看“連環(huán)四月食”。有報道稱,“血月”在一年中會出現一兩次,但“連環(huán)四月食”就非常罕見,兩年內連續(xù)4個月都出現月全食的紀錄,每次相隔6個月,500年來只有3次,第四次就在2014年的4月15日、10月8日,以及今年的4月4日和9月28日。
對于天文學研究而言,“連環(huán)四月食”其實并沒有太大意義。不過是指連續(xù)兩年內出現4次月全食,中間沒有月偏食發(fā)生的現象,并不是連續(xù)4個月都出現月食。
就全球范圍而言,連續(xù)發(fā)生月食甚至是月全食的概率的確比較少。比如有些年份一年內最多有3次月食,而且全都是月全食,有些年份則一次月食都沒發(fā)生過。在17~19世紀這300年里就一次也沒有發(fā)生過,在21世紀則會有8次。
也就是說,雖然月食發(fā)生的概率很不均勻,但連環(huán)月食的出現并不罕見,并非網上所說的500年只有3次。在過去的2000年里,大約發(fā)生過4000次月食,其中一共有248次“連環(huán)四月食”,即大約6%的月食屬于“連環(huán)四月食”,這不算“非常罕見”。比如,1949年和1950年,1967年和1968年,1985年和1986年,2003年和2004年,2014年和2015年,都出現了“連環(huán)四月食”。這些數據也都可以查詢到。
【責任編輯】趙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