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諾族 以螞蟻和蜘蛛為美味

      2015-04-07 16:13:56大勐龍
      環(huán)球人文地理·評論版 2015年2期
      關(guān)鍵詞:基諾族基諾孔明

      大勐龍

      基諾族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后確認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確認時間為1979年),全世界只有20000人。新中國成立時,1800多人的基諾族仍處于原始社會末期向階級社會過渡的農(nóng)村公社階段,1999年末,經(jīng)國家人口普查,基諾族已達到28000多人,他們聚居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州景洪市的基諾山及其周邊地區(qū)。

      基諾族有自己的語言,屬于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族支,無本民族文字。相信萬物有靈,崇拜祖先,尊奉諸葛孔明。他們自稱是孔明的后裔,又稱是尊敬舅舅的民族。傳說在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代,孔明南征到了這里,一部分落伍的士兵在此定居下來,以后自己取了個名字叫“丟落”(意為孔明把他們丟了),后叫“攸樂”,成為當今基諾族的先民?;Z族住的竹樓,形如“孔明帽”,十分別致?;Z山上種有大量的砂仁、普洱茶樹,以中國普洱茶六大茶山之一而聞名于世?;Z族有著獨特的生活習俗,每年2月6日-2月8日是隆重的“特懋克”節(jié)。腌酸菜、臭菜、酸螞蟻蛋、炒竹蟲是基諾族人別有特色的風味菜。

      刻木記事:“刀耕火種”旱稻玉米,槍響之后平分獵物

      茶葉豐收、生產(chǎn)小牛、種多少旱稻、種多少玉米,基諾人都在古樹上刻符號記錄,一顆古樹上,眾多符號交叉,人人都能看懂。

      歷史上,基諾族村寨分布在深山密林中,與世隔絕,他們中的老人、年輕人及小孩都沒有文化,當一戶村民的茶葉豐收后,年邁的老人便在一顆古樹上,用村寨人熟悉的計數(shù)方式刻下符號。同樣,哪頭耕牛生產(chǎn)了小牛,老人也會在樹上刻下另一種記錄符號。奇怪的是,盡管一顆古樹上幾種符號互相交叉,基諾族人一看就能說出每種符號記錄的什么事情,人人都不會搞錯。

      基諾人還沿襲那種“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原始江湖,他們上山打獵,只要槍聲一響,村民們都會聚集到槍響的地方,不管打到什么動物,都會見者有份。

      獲得獵物之后,一般是當著3個以上村民的面進行分配,只要是村寨里的基諾族人,都可以得到馬鹿肉、或者野羊肉、或者一只野雞的雞爪。瓜分肉食,同樣要在樹上刻劃符號作記錄,村民領(lǐng)走一個,獵民就在樹上刻一個符號。如果有村民請求代領(lǐng),獵民便會要求代領(lǐng)者親自刻一個符號,以示代領(lǐng)證據(jù)。

      在河里捕魚,不管誰先發(fā)現(xiàn)網(wǎng)里的魚,都得平均分配。一般有這樣的美事,村民們都會守在現(xiàn)場,想要多分?沒門兒!漁民會公平地按人頭在漁船上刻下分配記錄。這些密密麻麻的符號,不知是村民的名字,是分魚的數(shù)量,還是記錄捕魚的時間,但基諾族人會知道。

      基諾族除了會種茶和簡單的制茶工藝,就是“刀耕火種”,種苞谷和種旱稻?!暗陡鸱N”就是砍倒一片叢林樹木后,放一把大火,燒掉枯萎的草木,在長長的竹竿上綁上一個類似鐵鏟的工具,往紅土上一撬,撬出一個小洞,撒上幾粒谷種,用草木灰往上一蓋,就算施肥了。然后在一棵大樹上,刻上種了多少包谷,種了多少旱稻的符號。

      至今,基諾族人依然傳承著“刻木記事”的生活方式,尤其是村寨里上了年紀的老人。播種季節(jié),他們要在樹上刻符號記錄今年種了多少糧食;豐收季節(jié),他們也要記錄收獲了多少;家庭收支也作了詳細記錄;甚至在除夕之夜,有的老人還在樹上刻符號記錄下他們的祈愿、回憶和展望……

      產(chǎn)茶進貢皇室:

      傳說普洱茶為諸葛亮手杖長城

      村寨長老每年帶領(lǐng)村民用公雞鮮血祭祀“茶神樹”;基諾人習慣挎一個大土布包攜飯采茶;他們家家會做涼拌茶、竹筒熬茶、芭蕉葉包燒茶。

      地勢西高東低的基諾山,屬于淺顯的丘陵地帶,夏季濕熱多雨、冬季溫暖無霜雪,屬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適宜農(nóng)業(yè)耕種。從明朝洪武年間,基諾山產(chǎn)的普洱茶就開始進貢皇室。山坡山,數(shù)百年的老茶樹夾雜在巨大的樟樹、榕樹、龍竹林間,完全與茂密的原始熱帶雨林融為一體。

      關(guān)于普洱茶六大茶山的基諾茶樹王,無數(shù)傳說給這座大山披上了神秘袈裟——有史料方志記載,普洱茶最初由古代濮人栽植,基諾人即由濮人演化而來。他們的祖先在先秦以前的漫長歲月里,由黃河中下游遷移到瀾滄江兩岸,種茶和制茶的技術(shù)也隨之傳承下來。

      說法更多的是,基諾茶樹王生長在三國以前,供土著人食用。相傳,孔明當年征戰(zhàn)到這里,占領(lǐng)一座高峰布置駐防,撤兵時把一部分兵士丟落在此,為使他們生活有依靠,孔明將手杖插入地下說,以后他們的生活就靠它了??酌髯吆螅歉终乳L出枝條,發(fā)出新芽,成為了茶樹,孔明丟落的兵士就多了一條生路。

      到了漢代,這里的茶葉便作為商品開始出售。隨著商品的發(fā)展,在唐宋時期就形成了茶葉商品基地。明洪武年間分布在西雙版納的“六大茶山”被官吏劃為一個單獨行政區(qū)。清朝中葉,茶葉市場急劇擴大,大量的外來移民涌入,茶樹面積擴大,茶葉遠銷四川、西藏、港澳地區(qū)和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地,六大茶山所產(chǎn)的普洱茶蜚聲中外。

      六大茶山一直流傳著各種與孔明有關(guān)的傳說,基諾山人把孔明奉為茶神,一些年代久遠的古茶樹就被視為茶神樹。

      按照基諾族的傳統(tǒng)習俗,每年開摘春茶前,都要由村寨長老帶領(lǐng)村民舉行祭祀“茶神樹”的儀式。跟隨祭祀隊伍上山,山路兩側(cè)是成片的古茶樹,終于到了一顆“茶神樹”處。那是一顆直徑有40公分、高4米的老茶樹,樹齡在500年以上,周圍還簇擁著幾顆300-400年的老茶樹。村民們默默地圍著茶神樹,長老敲破幾個雞蛋,將蛋清和蛋黃淋在樹干上,再將一只公雞的嘴巴割開,把鮮血淋在樹干上,長老嘴里大喊大叫:“茶神樹呀,我們給你送雞蛋來了,你盡情享受吧,請多多發(fā)出青芽,趕走病蟲害,保佑我們的茶葉豐收,生活富足,幸福美好!”

      祭祀完畢,村民們就爬到茶樹上采摘青芽,基諾族的男女都習慣挎一個大大的土布包,這個土布包的妙處在于,它既可攜帶飯食,又可以裝茶葉,挎著土布包爬到茶樹上采茶,一點不礙事。一會兒,土布包就裝滿了新茶葉。

      基諾族不僅種茶采茶的歷史悠久,涼拌茶、竹筒熬茶、芭蕉葉包燒茶等獨特的茶文化更令人稱道。涼拌茶就是把新采摘下的春尖,放下鹽巴、辣椒等佐料,當涼菜吃,苦涼回甜。芭蕉葉包燒茶就是把古茶樹的老茶葉采摘,包起來在火上燒,再取出茶葉沖泡開水,味道濃醇,為茶葉上品。endprint

      白裙、白尖頂帽:

      記錄在服飾上的民族史

      基諾人沿襲基諾族創(chuàng)世始祖阿嫫腰北的穿戴,常穿白裙戴白尖頂帽;尖頂則是為了紀念孔明;基諾神話傳說,阿嫫腰北用9根巨繩把天空吊起,再用9根巨柱支撐,造出太陽、月亮、星星、高山、平原……

      基諾族人沒有文字,他們依靠服飾傳承歷史和文化。相傳,基諾族的創(chuàng)世始祖阿嫫腰北從水里浮出時,頭戴白色尖頂帽,身穿一條素白衣裙。于是,他們按照阿嫫腰北的裝束,縫制了白色衣裙和白色尖頂帽。

      在基諾族人衣裙的花邊圖案上,可以“讀”出她們的文化意識。例如,她們把服飾圖案的“人”行圖案放在代表“地”的圖案之下,表示“地下的人”即“祖先”和“祖靈”,繡在衣服上的她們,表示繼祖承宗。在基諾族的傳說中國,認為男人有9個靈魂,女人有7個靈魂,所以,在服裝的圖案中,鑲9條布邊,就代表男性祖先,鑲7條布邊是紀念女性祖先。

      基諾族的女子喜歡穿短裙衣裙、黑色綁腿,無領(lǐng)對開上衣。在短袖衣裙的上面,鑲有白布,衣袖用紅、藍、黃、白等7色布配制或刺繡。以紅色鑲邊,襯有一塊白布,上面鑲有花朵等圖案;衣服里有一個上呈方形下呈缺角菱形的兜肚式緊身,其色為鮮艷的條飾花紋,下面繡著飛鳥圖案。

      基諾族男人戴的帽子很有特點,是一種尖頂帽,像少縫了一邊的口袋罩在頭上,頂上豎著一個尖角,下面有白色披巾,有的還在帽子下用白珠、絨線和羽毛做穗子,據(jù)說是沿用孔明戴的帽子。在基諾族中,流傳著許多神話傳說,其中以創(chuàng)世傳說《阿嫫腰北》和洪水神話《瑪黑瑪妞》的故事流傳最廣。兩個神話和傳說相互關(guān)聯(lián),講述了基諾族認同的女神誕生、宇宙萬物的產(chǎn)生、基諾族的繁衍過程。創(chuàng)世傳說《阿嫫腰北》故事比較精彩:很久以前,宇宙是一片茫茫大水。一天,水中突然出現(xiàn)一個龐然大物,漂浮很長一段時間,突然裂開,從里面走出一個力大無比的巨人,她就是阿嫫腰北(阿嫫即母親;腰即大地;北即翻造,全句譯為“造大地的母親”)。

      阿嫫腰北出來后,把龐然大物一分為二,造出了天空和大地。他用9根巨繩把天空吊了起來,再用9根巨柱支撐起來,把天地固定以后,接著造出了太陽、月亮、星星、高山、峽谷、江河、平原。

      為了使大地充滿生機,她又造出了樹木、鮮花、小草、動物和人類。這些動、植物造出來后,像人類一樣說話,但相互都想征服對方,造成大地一片混亂。阿嫫腰北便造出了7個太陽,要曬死動、植物,一些動物躲了起來,阿嫫腰北便發(fā)動洪水淹死它們。在世間萬物中,阿嫫腰北唯獨鐘愛人類,為了留下人類,她把一對剛出生的孿生兄弟瑪黑和瑪妞放在一個皮鼓里,裝上食物,然后她呼風喚雨,傾盆大雨下了7天7夜,山洪暴發(fā),把大地萬物淹死了,留下了人類。

      創(chuàng)世神話故事《瑪黑瑪妞》接著講述:山洪大水不知淹沒了多少天,當瑪黑瑪妞在皮鼓里把食物吃完,山洪大水也退去了。兄妹倆走出皮鼓,但兄妹腹中饑餓,遇到一位“阿匹”(老奶奶),阿匹就是造物主阿嫫腰北。她給了兄妹倆9顆葫蘆籽,讓他們分3窩種下,最后只長出了兩顆,只有一顆開花結(jié)果兄妹倆靠吃葫蘆瓜為生。

      后來,這個葫蘆數(shù)熟落后,裂為了3塊,第一塊滾下山,長出了花草樹木;第二塊滾下山,變成了各種水生、陸生的動物;第三塊里面飛出了各種鳥禽,雞鴨也跟著出來?,敽诂旀らL大后,為繁衍后代,他們成了親并生育了6個兒女,3男3女,長大后又相互婚配,形成了基諾族烏優(yōu)(老大)、阿哈(老二)、阿西(老三)3個胞族。

      怪異年夜飯:

      酸螞蟻烹成蛋湯,山蜘蛛包燒成美味

      基諾族人過“特懋克”節(jié)紀念鐵器誕生;基諾族的年飯豐富多彩,原始森林的動植物是他們最好的每位資源。基諾族禁忌很多,特別禁止女人整吃雞蛋。

      基諾族人的生活豐富多彩,一年四季節(jié)日不斷,主要有“特懋克”節(jié)、新米節(jié)、叫谷魂節(jié)、上新房節(jié)等。其中,特懋克節(jié)食基諾族最隆重、最盛大的節(jié)日。這個節(jié)日,原沒有固定節(jié)期,一般是在農(nóng)歷臘月舉行。1988年西雙版納州人大常委會根據(jù)基諾族人民的意愿,將這個節(jié)日定為基諾族的年節(jié),于每年2月6日至8日統(tǒng)一舉行。

      “特懋克”,是句基諾語,它的本意是“打大鐵”。早年的特懋克節(jié),是打鐵節(jié),是基諾族人民為紀念鐵器的創(chuàng)制及使用而舉行的節(jié)慶。每年臘月間,各個基諾族村寨,自擇吉日,宰牛、殺豬隆重慶祝。民間傳說,在基諾族還沒有使用鐵器的時候,有個婦女長期懷胎但不生產(chǎn)。胎兒一直懷了9年零9個月才呱呱墜地。那嬰兒一離開母體,便變成一個右手持錘,左手握鉗的粗壯漢子,在屋內(nèi)安爐,著手打鐵。從此,基諾族群眾使用上了鐵刀,鐵斧,有了鐵質(zhì)工具。人們?yōu)榱思o念這個歷史性的變化,便于每年農(nóng)歷臘月間過一次稱為“特懋克”的打鐵節(jié),使這個節(jié)日從古代傳到如今。

      “特懋克”節(jié)雖然是基諾族全民性的節(jié)日,但節(jié)日活動都以村寨為單位進行,舉行時間由各寨的長老“卓巴”決定。但過節(jié)的程序和活動內(nèi)容則大同小異。多數(shù)村寨都要湊錢買牛,舉行一次剽牛活動和給鐵匠送竹鼠。在卓巴家跳大鼓舞等集體活動。不舉行剽牛活動的村寨,往往在卓巴家宰牛、在達齋家宰豬,共同吃年飯,然后跳大鼓舞。

      在我們看來,基諾族的年夜飯也夠怪異的:原始森林里的動植物是他們最好的美味資源。其中,酸螞蟻蛋湯就是一道具有基諾族風味特色的菜肴。他們采來螞蟻包,去掉成熟螞蟻,把螞蟻蛋搗碎,用竹筒裝上適量的水,煮沸后,放一些去腥的山菜,再放上辣椒和鹽,幾分鐘后就熟了。酸螞蟻蛋湯特點的菜嫩、蛋飽、味鮮、營養(yǎng)豐富。

      基諾族的包燒山蜘蛛,更是一絕。山蜘蛛體呈長圓形,灰黑色,背上有花斑,附在樹枝上結(jié)網(wǎng),以小昆蟲為食,含有很高的蛋白質(zhì)。他們捉來山蜘蛛后,去掉蜘蛛絲和頭腳,放到竹筒里與鹽巴、生姜、辣椒、野八角、蒜等佐料舂成肉漿,再用芭蕉葉包起來放在火炭上烘烤,芭蕉葉烤黃了,即可食用。其味香辣可口,營養(yǎng)豐富,美味無窮。基諾族人的菜肴保持原菜本味,香、鮮、辣、可口不油膩?;Z族人善于飲酒,也善于釀酒,他們以苞谷、谷子作原料,用山林中的多種植物制成酵母,釀成的酒香醇可口,悠遠綿長。

      在生活中,基諾族人的禁忌特別多。比如女人一生中雞蛋不能整吃?;Z族人認為,要把雞蛋豎起來切成兩半,否則兒女多災多病,甚至夭折。拼在一起的果子不能吃,否則孩子的腳趾會長在一起,或是畸形;打獵時不能打猴,否則孩子不漂亮;不能打烏鴉和啼叫不動的鳥,否則孩子的聲音不好聽;妻子在懷孕期間,丈夫不能參加喪事、不繃鼓、不斗刀把、不打蛇、不摘果子等,否則孕婦會難產(chǎn);產(chǎn)婦的第一餐食物要挑選最好看的雞、鼠類和鳥類,吃了這些好看的動物,孩子長大后就漂亮……endprint

      猜你喜歡
      基諾族基諾孔明
      基諾族太陽圖騰分析和海報設計實踐
      秀江南(2023年11期)2024-01-02 13:04:07
      吳孔明院士在晉指導植保工作
      我愛孔明鎖
      做一回基諾人
      華人時刊(2019年13期)2019-11-26 00:54:44
      基諾族確認40年來的親歷與思考
      少數(shù)民族音樂—基諾族
      琴童(2018年4期)2018-05-19 10:21:46
      基諾山“森林交換”的環(huán)境史研究
      西南學林(2016年2期)2016-11-08 12:16:28
      大鼓敲響基諾山
      民族音樂(2016年2期)2016-07-05 11:36:33
      也說『個個孔明諸葛亮』
      對聯(lián)(2011年20期)2011-09-19 06:24:52
      周瑜與諸葛亮對詩
      保德县| 皮山县| 山东省| 澄迈县| 宁蒗| 和林格尔县| 宾阳县| 肇东市| 平阴县| 勃利县| 九江市| 商丘市| 察哈| 会宁县| 阆中市| 天全县| 天柱县| 贺州市| 酉阳| 孟村| 寻乌县| 庆安县| 包头市| 陇西县| 巴青县| 封开县| 汉源县| 辽宁省| 商南县| 红河县| 竹溪县| 荥阳市| 萍乡市| 托里县| 成都市| 华安县| 临夏市| 保康县| 柘荣县| 嘉义市| 璧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