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海,馬 蓉,敬袁兵,古 勇
(1.四川省江油市大堰鄉(xiāng)農(nóng)業(yè)服務中心;四川 江油 621700;2.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 四川 成都 610100)
水稻制種收獲后秋萵筍免耕種植技術
劉明海1,馬 蓉1,敬袁兵2,古 勇2
(1.四川省江油市大堰鄉(xiāng)農(nóng)業(yè)服務中心;四川 江油 621700;2.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 四川 成都 610100)
針對雜交水稻制種收獲后稻田長期空閑的實際,通過選擇適宜品種、培育健壯萵筍苗、做好移栽田開溝排濕和化學除草、合理密植、加強生長期間的管理、加強病蟲害防治,集成了秋萵筍免耕種植技術,可以充分利用秋季光溫條件,實現(xiàn)增收增效。
秋萵筍;免耕;管理;密植;病蟲害防治
江油市大堰鄉(xiāng)較早成為雜交水稻制種基地,以中早熟的雜交水稻品種制種為主。早中熟組合的雜交水稻制種收獲期較早,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收獲后到下季種植小麥油菜還有很長的時間空閑。為了提高制種田的周年效益,我鄉(xiāng)農(nóng)業(yè)服務中心結(jié)合生產(chǎn)實際,指導農(nóng)戶在制種收獲后種植一季萵筍,以充分利用秋季的光溫條件,既豐富了菜籃子,又增產(chǎn)增收。
一般選擇科興尖葉萵筍、科興15號、種都碧劍、種都先鋒1號等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品種。
2.1 育苗時間
根據(jù)我鄉(xiāng)水稻制種收獲的時間來確定。一般來說,7月20日至8月5日前為育苗的最佳時期,苗齡控制在25d左右移栽。
2.2 用種量
按大田種植株數(shù)確定,種子用量為30~40g/667m2。
2.3 浸種催芽
2.3.1 浸種 種子浸種時間為5h左右,先用1000倍高錳酸鉀溶液消毒1min,立即清洗浸泡于清水,可預防病毒病?;蛘哂眯聫木锾岢龅木?15 ℃左右)或冷水浸種5~6h,用兩手搓洗,去掉黏液雜質(zhì),搓洗2~3次,撈出后稍晾干,裝入濕布袋備發(fā)芽。
2.3.2 催芽 萵筍種子的發(fā)芽最適溫度為15~18℃。而適宜的播種季節(jié)我地的溫度普遍高于28℃,為了確保種子正常發(fā)芽,需要進行低溫處理,通常采用吊深井低溫處理和冰箱低溫處理的方法。
2.3.2.1 吊深井低溫催芽法 將裝入濕布袋的種子,吊在井中(布袋離水面10~30 cm,不可浸泡在水中),溫度維持在15 ℃左右,每天取出用井水淘澆1~2次,1~2d出芽。
2.3.2.2 冰箱低溫處理催芽法 將裝入濕布袋的種子,放在冰箱或冷藏柜內(nèi),在-3 ℃~5 ℃溫度下冷凍24h,結(jié)成冰塊后,放置在陰涼通風處,冰塊徐徐消融。種子發(fā)芽也遲緩進行。當幼芽露白時,攤放在有散射光的陰冷通風處訓練,并留意噴水、保濕、防干。2~3d后,當胚芽現(xiàn)出淡綠色時,就可播種。經(jīng)過催芽、煉芽后,種子出苗整齊,抗逆性強。
2.4 苗床地
選用土質(zhì)肥沃,保水力強的地塊作苗床地,底肥以農(nóng)家肥為主,苗床寬1.5m,長15~20m,可播種30~40g,每2m長苗床用優(yōu)質(zhì)沼氣水或清糞水50kg左右潑施,應注意潑透。
2.5 播種及管理
播種時可用篩過的細土或細沙混合撒播,苗床保濕水應盡量用無污染的井水以防止死苗;苗床上應使用遮光率為80 %的遮陽網(wǎng),前3d中午可蓋兩層,平時遮陽網(wǎng)陰天晚上到上午9時以前不蓋,雨天必須蓋,15d后不再蓋遮陽網(wǎng),以達到煉苗的作用,整個苗期最好不追肥。苗齡達到18d左右用比久或低大胖等噴施,可以形成壯苗,且效果相當好,在移栽前可用殺毒礬或雷多米爾加農(nóng)用鏈霉素防治霜霉病、細菌性病害。
3.1 開溝排濕
水稻制種收割時稻樁應留低樁。開好排水溝,特別是中溝和背溝,溝深40cm以上,每條制種父本趕花行應開小溝,溝深20cm。
3.2 除草
移栽前用克無蹤除草,然后用50kg/667m2含硫酸鉀復合肥撒施后蓋上稻草,可保濕保肥防雜草。
4.1 底肥
移栽前施用50kg/667m2含硫酸鉀復合肥作底肥均勻撒施;15d后每畝再用50kg含硫酸鉀復合肥作追肥,追肥干施在每株萵筍距主根16.67cm處,要注意防止燒根。
4.2 移栽定植
苗齡25~30d,4~5片真葉時定植。苗齡過長,易造成未熟先抽薹。秋萵筍生長快、生長期短,可適當密植,一般株行距為30~35cm。移栽時用特制鐵刀操作,撬一個穴移栽1苗。用泥土壓實根部。
5.1 移栽期
移栽時遇響晴天,應隨栽隨蓋遮陽網(wǎng)2~5d,起到提高成活率和返青快的作用。定植后,應勤澆水,促進活棵。
5.2 生長期
活棵后應立即施速效氮肥促進生長。團棵后,進行第2次追肥,以速效氮肥為主,增加施用鉀肥。當莖部開始膨大時,用氮肥和鉀肥一起追肥。在萵筍膨大期可噴灑500~800mL/L的青鮮素或350mL/L的矮壯素,能防治較早抽薹,提高萵筍的產(chǎn)量和質(zhì)量。在收獲前15d左右停施追肥。此時,一般在追肥時增施硼肥,一般用量是20g/667m2。
6.1 開盤期病蟲害防治
移栽20d后萵筍進入開盤期,可用托布津、百菌清、農(nóng)用鏈霉素混合防治1次病害。
6.2 裂莖
裂莖是第一大類是生理性病害,主要是缺硼造成的,裂莖是一定要補充硼肥。
6.3 黑頂
黑頂是缺鈣造成的,除了底肥施用過磷酸鈣之外,在出筍期以后葉面噴施瑞培鈣20g/667m2,連噴2次即可。
6.4 病毒病
在萵筍定植后緩苗期約5~7d葉面噴施防病毒的藥劑,7~10d后再噴施1次,連噴2次。同時,在施用防病毒病藥劑的同時一定要加入鋅肥、或上瑞培鋅。
6.5 霜霉病
霜霉病是這一時期萵苣生產(chǎn)遇到的主要病害。霜霉病一定要提前噴施保護劑預防,定植后12~15d左右,可以用70 %炳森鋅(安泰生)12~15d噴施1次。發(fā)生霜霉病時,用氟吡菌胺+霜霉威(銀法利) 50mL/667m2對水15~30kg葉面噴施。
6.6 菌核病和灰霉病
這兩種病害的防治方法相同,萵筍的出筍期葉面噴施第一個用懸浮劑的撲海因、擬霉唑(果多鮮)進行防治。
6.7 黑腐病和軟腐病
提前葉面噴施硝基腐殖酸銅(萬家) 60g/667m2對水15~30kg葉面噴施。
6.8 蟲害
這一時期萵筍生產(chǎn)蟲害主要是蚜蟲,其他少量棉鈴蟲、菜青蟲、小菜蛾,可用虱螨脲(美除)殺蟲卵,用氟蟲雙酰胺(壟歌)來防治害蟲。
[1]胡云海、湯智、鄭樹海.秋萵筍栽培關鍵技術[J].長江蔬菜,1992,8:18-19.
[2]張明,錢婉琴. 秋萵筍種子催芽技術研究[J].中國蔬菜,1991,3:4-6.
[3]景文斌.秋萵筍栽培技術[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05,8:14.
[4]雍洪俊.夏秋萵筍栽培技術[J].四川農(nóng)業(yè)科技,2005,9:25.
[5]黃勝萬,陳德周,危能武.秋萵筍高產(chǎn)高效無公害栽培技術[J].長江蔬菜,2008,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