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林,鄧先才,楊 洪
(1.四川省射洪縣潼射鎮(zhèn)農業(yè)服務中心,四川射洪629200;2.四川省射洪縣農業(yè)局,四川射洪629000)
稻草覆蓋栽培秋洋芋套作油菜技術
許 林1,鄧先才2,楊 洪2
(1.四川省射洪縣潼射鎮(zhèn)農業(yè)服務中心,四川射洪629200;2.四川省射洪縣農業(yè)局,四川射洪629000)
該技術主要利用秋洋芋與油菜兩者生長的時間差和空間差以及稻、油兩季接茬間的光熱能和土地資源,提高土地復種指數(shù),提高單產。稻草覆蓋栽培提高了秸稈綜合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減少了露天焚燒秸稈,保護了農村生態(tài)環(huán)境。實踐證明,該技術具有省工省時,水旱輪作,用養(yǎng)結合,調溫保濕,防病控草,改良土壤,保護環(huán)境等特點,是一項集秸稈還田、生態(tài)保護、節(jié)本增效于一體的農業(yè)綜合新技術,具有很高的推廣價值。
稻草覆蓋;秋洋芋;油菜;免耕栽培
露天焚燒秸稈和農田有機質含量近年降低是農業(yè)生產中兩個突出問題。露天焚燒秸稈產生的有害氣體和粉塵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只取不予的種植方式降低了土壤有機質含量。就地利用稻草覆蓋免耕栽培,為稻草變肥料尋找到“變廢為寶”出路的同時又能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是一種經濟有效的秸稈利用途徑。在油菜寬行中套種兩行秋洋芋,油菜、洋芋共生期僅2個多月,秋洋芋收獲時,寬行油菜剛能封行,不影響油菜的產量和品質,而且還田的洋芋莖稈成為油菜生長所需的有機肥。
通過在我縣玉太鄉(xiāng)尊圣村、瞿河鄉(xiāng)新華村連續(xù)多年試驗示范,稻草覆蓋栽培秋洋芋套作油菜技術可以實現(xiàn)“耕作模式、播種方式、施肥方式、收獲方式”四大轉變。耕作方式是“稻-油”變“稻-芋-油”,兩熟變三熟,洋芋“穴播”變“擺播”,施肥方式是多次施肥為一次施肥,收獲方式是一次收挖為多次按需要揀收。簡化了種植程序,降低了勞動強度,節(jié)約了生產成本,提高了洋芋的產量和質量(比一次性收挖的洋芋大小均勻)。
1.1 選用良種
選用薯塊膨大快、結薯早、生育期短、莖矮、抗病的脫毒薯品種,如川芋56、川芋5號、川芋39號等品種 ,以單個重25~40g的小整薯作種薯最好。油菜選用經審定的高產、優(yōu)質、適應性強的早中熟品種,如油研1707、中油雜11號等。
1.2 選擇田塊
選擇耕層深厚,土壤肥沃疏松,溝系配套,排灌良好而且富含有機質,稻樁高度15~20cm的稻田。水稻收后開溝排水排濕,播種前人工清除雜草。
1.3 套作規(guī)格
在水稻收后(9月上旬),按2m開廂,在距廂溝20cm、40cm、100cm、120cm、180cm各種一行秋洋芋,穴距22~25cm。播種馬鈴薯時,不用打窩,只需按照規(guī)定的窩行距,用手將種薯塊壓放在廂面表土上,使種薯與土壤緊密接觸即可。每窩放塊薯一個,即667m2播5000~6000窩。10月下旬在洋芋60cm寬行中,距洋芋15cm處移栽2行油菜苗,2行油菜之間的行距是30cm,每行油菜之間的窩距是26~30cm。套種油菜3300~4000株/667m2。
1.4 施足底肥
秋洋芋生育期較短,應一次性施足基肥。按667m2用腐熟的農家渣肥1500~2000kg,撒施在廂面上或蓋施在種薯上。土壤墑情差時,用腐熟人糞尿500~700kg/667m2澆灌,在種薯行間(離種薯5cm)施用15∶9∶10硫基型復合肥20~35kg/667m2。
1.5 播種蓋草
在9月上中旬播種,順著稻樁行間方向按前述規(guī)格開廂后在規(guī)定的位置擺播洋芋,然后立即用稻草整齊均勻覆蓋。采用與廂面呈垂直方向雙向覆蓋,667m2用稻草1250kg左右,不留空隙,輕輕拍實,厚度一般以10~12cm為宜。稻草過厚,不但出苗遲緩,而且莖基細長軟弱;稻草過薄,容易漏光而使綠薯率上升。稻草覆蓋結束后,用泥土將稻草壓若干個點,以防稻草被大風刮亂。
1.6 水分管理
一般情況,自然降水基本上能滿足馬鈴薯生長對水分的要求。如果薯苗受旱需水,就采用小水順廂溝灌,使水分慢慢浸入廂內后,及時排水落干,保持土壤濕潤狀態(tài),以促進薯苗正常生長、薯塊膨大,同時也有利于稻草的腐爛。
1.7 適時收獲
待莖葉黃熟時,就可以開始收獲。薯塊可以一次性收完,也可以分批次收獲。即將稻草撥開,先揀出大薯塊,再蓋上草,讓小薯塊繼續(xù)生長,這樣既能選擇最佳薯型及時上市,又能獲得高產量,提高經濟效益。
油菜育苗移栽規(guī)格同前述,其它管理措施同常規(guī)。
2.1 增加經濟效益
一是增加了產量和產值。經測產驗收,油菜平均單產達162kg/667m2,平均產值達486元/667m2,洋芋平均單產達904kg/667m2,平均產值達1979.20元/667m2。這一栽培模式比免耕油菜凈作模式增收1446.40元/667m2。二是省工節(jié)本。傳統(tǒng)油菜和洋芋栽培,有翻田、精耕、除草、多次施肥、采挖等工序,而實行免耕油菜套作免耕洋芋,這些工序大大減少,改翻田為免耕;洋芋改挖窩播種為擺放種子,改挖收為采拾,稻草覆蓋抑制了田間雜草的生長,不用再除草松土,不僅用工量大大減少,而且勞動強度降低,適宜于目前農村勞動力狀況。三是提高了產品的商品性能。免耕覆蓋稻草洋芋的結薯位置,是在稻田廂面表層土壤和覆蓋稻草之間,它解決了常規(guī)種植洋芋時薯塊受周圍土壤制約的弊病,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結薯環(huán)境,因而種植出的洋芋產量高、鮮薯帶泥少,外觀光滑無破損。
2.2 培肥地力,保護環(huán)境
稻草覆蓋還田,提高了土壤有機質含量,歸還了氮、磷、鉀元素,改善了土壤物理性狀,培肥了地力。該技術與測土配方施肥、作物高產栽培、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技術結合,改良了土壤結構,減少了化肥的施用量,降低了環(huán)境污染,形成農業(yè)生產良性循環(huán)。
3.1 規(guī)模較小,商品性較低
由于受農民接受程度、稻草數(shù)量、前茬水稻收獲時間和自然災害等因素影響,該技術推廣面積不大,未形成規(guī)模,種植效益未得到較好體現(xiàn)。
3.2 技術落實不到位,產量差異較大
一些農戶開溝深度不夠,溝系不配套,造成田間積水,影響油菜和洋芋生長;有的農戶覆蓋稻草的質量不高,導致青洋芋比例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