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生年月日考
楊德春
(邯鄲學(xué)院 中文系,河北 邯鄲 056005)
摘要:孔子生年問題是完全有條件研究清楚的。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一方面系由實歲與虛歲轉(zhuǎn)換所致誤,另一方面系由周正與夏正轉(zhuǎn)換所致誤。孔子生于夏歷八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七日皆不可信。一言以蔽之,孔子當(dāng)生于魯襄公二十一年夏歷十二月二十三日。
關(guān)鍵詞:孔子;實歲;虛歲;夏歷;周正
收稿日期:2014-11-10
作者簡介:楊德春,男,邯鄲學(xué)院中文系副教授,文學(xué)博士,主要從事先秦兩漢文學(xué)與文獻(xiàn)研究。
中圖分類號:K225.04
引論
孔教若以孔子紀(jì)年,則孔子之生年必須研究清楚??鬃訛槿f世師表,若以孔子生日為講師之節(jié)日,則孔子之生年月日也必須研究清楚。孔子作為文化名人,若要紀(jì)念孔子,其生年月日也必須研究清楚。除開此種實際之需求不談,就是作為一個純粹之學(xué)術(shù)問題,孔子之生年月日也應(yīng)該而且必須研究清楚,否則,與此相關(guān)的其它學(xué)術(shù)問題便無從談起。
錢穆《先秦諸子系年考辨》云:“韓非有言:‘鄭人有相與爭年者,一人曰,吾與堯同年,其一人曰,吾與黃帝之兄同年,訟此而不決,以后息者為勝耳?!锻鈨φf左上》。若孔子生年,殆亦將以后息者為勝。余茲姑取后說,近人俞樾、劉師培從前說,最近崔適《史記探源》從后說。至于詳考確論,不徒不可能,抑且無所用。今謂孔子生前一年或后一年,此僅屬孔子私人之年壽,與世運(yùn)之升降,史跡之轉(zhuǎn)換,人物之進(jìn)退,學(xué)術(shù)之流變,無足重輕如毫發(fā)。而后人于此,月之日之,考論不厭其詳。而他學(xué)者,如老莊,如楊墨,則人之有無,世之先后,年之夭壽,茫不加察,晦淪終古,是烏足當(dāng)知人論世之實哉?今所考論,一以確有援據(jù)而有關(guān)大體者為斷。至于細(xì)節(jié),則略勿致辨,以避勞而且拙之譏?!盵1]2然筆者認(rèn)為,首先,確考孔子之生年月日不僅有用,而且作為一個純粹之學(xué)術(shù)問題也是值得研究的;其次,孔子作為所謂圣人,其相關(guān)材料是豐富的,此絕非老莊楊墨之所能比,孔子生年問題是完全有條件研究清楚的,不應(yīng)如此悲觀以至于以鄭人爭年為喻。
梁玉繩《史記志疑》卷二十五:“附案:《左氏春秋》不書孔子之生,《公》、《穀》俱書于襄公二十一年,然《公羊》書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于是年之末,《穀梁》書庚子孔子生于十月之后,微有不同,而《史》獨稱二十二年生。從《公》、《穀》者,《索隱》、《外紀(jì)》、《黃氏日鈔》及宋濂《孔子生卒歲月辨》之類也,從《史》者杜注《左傳》、《拾遺記》、《續(xù)博物志》、《古史》、《大記》、《路史》、朱子《論語序說》、《通鑒前編》、余姚黃氏宗羲《南雷文約》之類也?!盵2]1112孔廣牧《先圣生卒年月考》羅列兩派人名即本于此,錢穆《孔子生年考》羅列兩派人名本于孔廣牧《先圣生卒年月考》,實亦本于此。僅僅羅列兩派人名是無益于孔子生年月日問題之解決的,對于此兩派之觀點必須考鏡源流,方可辨彰孔子生年月日問題。
孔子生年之爭一方面由
實歲與虛歲轉(zhuǎn)換所產(chǎn)生
《史記·孔子世家》:“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盵3]1905《索隱》:“《公羊傳》‘襄公二十一年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今以為二十二年,蓋以周正十一月屬明年,故誤也。后序孔子卒,云七十二歲,每少一歲也。”[3]1906《史記索隱》之作者司馬貞所見之《史記·孔子世家》后序孔子卒云七十二歲、且所記之孔子年歲每少一歲,而今本《史記·孔子世家》后序孔子卒云七十三歲,且所記之孔子年歲有少一歲者,亦有未少一歲者,可見,今本《史記·孔子世家》在司馬貞之后仍有人進(jìn)行修補(bǔ)。司馬貞所見之《史記·孔子世家》以為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至哀公十六年孔子卒云七十二歲,其所記之孔子享年為實歲或周歲,且所記之孔子年歲每少一歲,則其所記之孔子年歲也必為實歲而非虛歲,如此則由襄公二十一年起算之未少一歲之孔子享年七十三歲也必為實歲而非虛歲。由此可見,孔子年壽之爭實質(zhì)上是周歲與虛歲之轉(zhuǎn)換而產(chǎn)生之問題。春秋時期尚有周歲、虛歲混用之例,入漢以后虛歲漸漸成為通行之慣例,遂出現(xiàn)周歲與虛歲之轉(zhuǎn)換而產(chǎn)生之問題。
《史記·孔子世家》:“魯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蓋年三十矣?!盵3]1910用入漢以后漸漸通行之虛歲來算,以《史記·孔子世家》所記孔子生于襄公二十二年起算,魯昭公之二十年,孔子正三十歲矣。蓋者,大約之意?!妒酚洝た鬃邮兰摇访黠@不是用后世通行之虛歲算孔子年歲,孔子此年實歲二十九周歲,故《史記·孔子世家》用一“蓋”字表示孔子大約三十歲。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年四十二,魯昭公卒于乾侯,定公立?!盵3]1912此年為定公元年,用入漢以后漸漸通行之虛歲來算,以《史記·孔子世家》所記孔子生于襄公二十二年起算,此年孔子年歲當(dāng)為四十三歲,而《史記·孔子世家》明確記載孔子年四十二,則其所記之孔子年歲必為實歲或周歲而非虛歲。《史記索隱》之作者司馬貞所見之《史記·孔子世家》后序孔子卒云七十二歲、且所記之孔子年歲每少一歲,而今本《史記·孔子世家》后序孔子卒云七十三歲,且所記之孔子年歲有少一歲者,亦有未少一歲者,此即少一歲之一例證??梢?,今本《史記·孔子世家》在司馬貞之后仍有人進(jìn)行修補(bǔ),此條材料為司馬貞之后有人修補(bǔ)《史記·孔子世家》所疏漏者。
《史記·孔子世家》:“定公九年,陽虎不勝,奔于齊。是時孔子年五十?!盵3]1914用入漢以后通行之虛歲來算,以《史記·孔子世家》所記孔子生于襄公二十二年起算,定公九年孔子年歲當(dāng)為五十一歲,而《史記·孔子世家》明確記載是時孔子年五十,則《史記·孔子世家》所記之孔子年歲必為實歲或周歲而非虛歲?!妒酚浰麟[》之作者司馬貞所見之《史記·孔子世家》后序孔子卒云七十二歲、且所記之孔子年歲每少一歲,而今本《史記·孔子世家》后序孔子卒云七十三歲,且所記之孔子年歲有少一歲者,亦有未少一歲者,此即少一歲之又一例證??梢姡癖尽妒酚洝た鬃邮兰摇吩谒抉R貞之后仍有人進(jìn)行修補(bǔ),此條材料亦為司馬貞之后有人修補(bǔ)《史記·孔子世家》所疏漏者。
《史記·孔子世家》:“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攝相事,有喜色。”[3]1917“是歲魯哀公三年,而孔子年六十矣。”[3]1927“是歲也,孔子年六十三,而魯哀公六年也?!盵3]1933“孔子年七十三,以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3]1945《史記·孔子世家》以上四條所記孔子年歲以魯襄公二十二年為起算點,皆為虛歲,孔子年七十三與司馬貞《史記索隱》所記之“后序孔子卒,云七十二歲”矛盾,前三條所記孔子年歲也未如司馬貞所言每少一歲??梢姡癖尽妒酚洝た鬃邮兰摇吩谒抉R貞之后仍有人進(jìn)行修補(bǔ),此三條材料之孔子年歲為司馬貞之后有人修補(bǔ)《史記·孔子世家》所形成者。
崔適《史記探源》:“案:各本五十一之‘一’字脫,今依上下文補(bǔ)。是篇凡言孔子之年者十,皆足與生年相印證,后儒或以《公》、《穀》二傳‘孔子生’句在襄公二十一年,疑《史記》之二十二為誤,豈有十處皆誤之理?第知以生年校生年,不知以昭、定、哀之世言孔子之年者校生年,何其愚也!”[4]147崔適《史記探源》擅改《史記》文字,將不合其意之五十擅改為五十一,那么,“孔子年四十二,魯昭公卒于乾侯,定公立”[3]1912作何解釋?七十三作何解釋?“蓋”字又作何解釋?
日本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引俞樾曰:“至生年為襄二十一則兩傳皆同,襄三十一年《左傳正義》引二十一年賈逵注:經(jīng)云:此年仲尼生。哀十六年夏四月己丑卒,七十三年。又引昭二十四年服虔載賈逵語云:是歲孟僖子卒,屬其子使事仲尼,仲尼是年三十五,計自襄二十一至昭二十四,正三十五歲。是孔子以襄二十一年生,賈、服舊說皆同,自襄二十一至哀十六,共七十四年,而賈逵云年七十三者,猶絳縣老人生于文十一年,至襄三十年,亦是七十四年,而傳稱七十三年也。杜預(yù)不達(dá)此義,乃從《史記》作襄二十二年生,朱子《論語序說》亦云:襄二十二年十有一月庚子生,胥失之矣。今定孔子于襄二十一年十月庚子生,是月庚辰朔,則庚子二十一日也,周十月,夏八月,為今八月二十一日?!盵5]1144
司馬遷與《史記》之修補(bǔ)者也與杜預(yù)犯了同樣的錯誤,即他們在參考今本《左傳》主體部分之原本時,對于其中之七十三年產(chǎn)生了誤解,其本為實歲,以此上推孔子生年,便為魯襄公二十一年而孔子生,而司馬遷與《史記》之修補(bǔ)者皆誤以此七十三年為虛歲,轉(zhuǎn)換為實歲即為七十二歲,以此上推孔子生年,便為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但此七十二歲系實歲,司馬貞尚知此,司馬貞《史記索隱》之后,有妄人不知此七十二歲系實歲,而妄改為通行之虛歲七十三歲,《史記·孔子世家》所載之其它孔子年歲也妄改為通行之虛歲,其中又有多處疏漏。筆者經(jīng)考證認(rèn)為,孔子當(dāng)生于魯襄公二十一年,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系由實歲與虛歲轉(zhuǎn)換所致誤。
孔子生年之爭另一方面
由周正與夏正轉(zhuǎn)換所產(chǎn)生
《史記·孔子世家》:“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盵3]1905《索隱》:“《公羊傳》‘襄公二十一年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今以為二十二年,蓋以周正十一月屬明年,故誤也。後序孔子卒,云七十二歲,每少一歲也。”[3]1906
毛奇齡《古今無慶生日文》:“司馬《索隱》曰:《公羊》作二十一年,而此饒一年者,以周正十一月屬之明年,故誤也。此猶可怪者,從來三正推法,只以后月屬前月,并無以前月屬后月者。周正十一月第能為夏正九月,未聞又能倒而為夏正之正月者,真笑話也。”[6]
梁玉繩《史記志疑》卷二十五:“《隸釋》、邊韶《老子銘》以孔子生于周靈王二十年,亦從《公》、《穀》。若《索隱》言《史》誤以周正十一月屬明年,大謬矣。從來三正推法,只以后月屬前月,并無以前月屬后月。周正十一月第能為夏正九月,未聞倒而為夏正之正月者?!盵2]1112梁玉繩之說顯系抄自毛奇齡。毛奇齡、梁玉繩之說仍然有失察之處,現(xiàn)假設(shè)毛奇齡、梁玉繩未有以前月屬后月而倒推三正之說為正確,那么,司馬遷是太史令,掌文史星歷,當(dāng)然不會以前月屬后月而倒推三正。但《史記》成書之情況甚為復(fù)雜,繼司馬遷之后,《史記》經(jīng)眾手修補(bǔ),歷時既久,傳寫之竄亂舛誤,在所難免。故不能排除妄人以前月屬后月而倒推三正,以周正十一月屬明年而造成孔子生于魯襄公二十二年之誤。
更為重要的是毛奇齡、梁玉繩未有以前月屬后月而倒推三正之說不符合中國歷史的實際情況,當(dāng)然也就是錯誤的。宋濂《孔子生卒歲月辨》:“曰:洪興祖謂周之十月即夏之八月者,然乎?曰:非也。三代雖異建,而月則未嘗改也。殷嘗建丑矣,《書》則曰惟元祀十有二月,殷嘗建亥矣,史則曰元年冬十月。舉前后以例之,則周制可之??鬃幼鳌洞呵铩沸邢闹畷r,為萬世法,不過截子丑二月于前歲之終耳,月固不之改也。否則春入于夏,夏入于秋,錯亂而不成歲矣?!盵7]153
春秋穀梁學(xué)與春秋公羊?qū)W都主張新王受命要改正朔,孔子以《春秋》當(dāng)新王,必改正朔。自古以來定正朔均屬政治生活中極為重要之事,一方面,定正朔是順天承運(yùn),《論語·堯曰》所謂 “天之歷數(shù)在爾躬”[8]265。另一方面,人民之生產(chǎn)與生活離不開正朔,正朔關(guān)乎國計民生,影響極大??鬃由钪畷r代,周王仍為天下共主,各諸侯國皆行周之正朔,以建子之月為歲首,以夏歷十一月為正月。故周之史書自當(dāng)以周正記事,各諸侯國之史書亦當(dāng)以周正記事。然孔子作《春秋》,以《春秋》當(dāng)新王,新王當(dāng)然不能用舊王之正,即孔子作《春秋》或孔子修《春秋》自然不能用周之正朔,必須另立新正朔,夏之正朔利于農(nóng)時,孔子述而不作,遂以夏之建寅之正改周之建子之正??鬃訜o王位,充其量僅為素王,不能頒行夏之正朔,只能在《春秋》中借周之正而行夏之時,即若孔子修《春秋》直接用夏之時,因當(dāng)時各諸侯國皆行周之正朔,以建子之月為歲首,則必不為時人所理解,孔子在《春秋》中既要行夏之時,又要顧及時人之理解,不至于驚世駭俗,則必須借周之正而行夏之時,宋儒胡安國用“夏時冠周月”來表達(dá)《春秋》借周之正而行夏之時,庶幾近之。《春秋》隱公七年、莊公六年、莊公十二年、莊公十八年、莊公二十四年、莊公二十八年、僖公九年、僖公十二年、僖公十九年、文公十年、成公十一年、襄公四年、襄公六年、襄公十二年、昭公十八年、昭公二十一年、昭公二十八年、定公十年、哀公四年均書“王三月”。周王三月即是新王正月,王是借舊王當(dāng)新王,或曰以舊王當(dāng)新王,《春秋》用書“王三月”之方法來暗示改周時行夏時之意。故何休明言:“三月,夏之正月也?!盵9]35
《春秋公羊傳》莊公六年:“六年,春,王三月,王人子突救衛(wèi)?!盵9]126《春秋穀梁傳》莊公六年:“六年,春,王三月,王人子突救衛(wèi)?!盵10]69《左傳》莊公六年:“六年,春,王正月,王人子突救衛(wèi)?!盵11]227以《左傳》莊公六年所記王正月來看,《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莊公六年所記王三月實際上是周正正月。何休所謂“三月,夏之正月也”[9]35是可信的,如此則孔子作《春秋》或孔子修《春秋》借周之正而行夏之時也應(yīng)當(dāng)是可信的,宋儒胡安國用“夏時冠周月”來表達(dá)《春秋》借周之正而行夏之時也應(yīng)當(dāng)是可信的。
毛奇齡《古今無慶生日文》:“《穀梁》不記十一月,似乎有見,但于十月后間記曹伯來朝,公會商任兩條,盡十月之事,而后及孔生,則仍在十一月內(nèi),與《公羊》同?!盵6]
羅泌《路史》卷四十三《余論六·孔子生日》云:“《穀梁傳》則系于十月之后,蓋十二月二十二日之庚子也。”[12]
崔適《史記探源》:“且《公》、《穀》全體釋經(jīng),此言何以入傳?當(dāng)由二家經(jīng)師附記于旁,后乃誤入正文耳。其始附于二十二年‘公會諸侯于沙隨’之下,一本誤脫,而誤補(bǔ)于二十一年‘公會諸侯于商任’ 之下。上文相似,易于致誤。一本誤則各本皆誤,一傳誤則二傳并誤。正當(dāng)引《史記》以糾二傳,豈應(yīng)信《公》、《穀》以難《世家》耶?惟《世家》無月日,當(dāng)取二傳補(bǔ)之?!豆騻鳌纷鳌幸辉赂樱鬃由?。 《釋文》曰:‘傳文上有十月庚辰朔,此亦十月也。一本作十一月庚子,又本無此句?!福骸斗Y梁傳》亦無此句,有者特三本之一,且證以‘十月庚辰朔’,則庚子不在十一月。凡有‘十一月’句,衍也。”[4]147-148
羅泌《路史》卷四十三《余論六·孔子生日》云:“《五行書》論孔子以庚戌年二月二十三日庚子甲申時生。按:庚戌乃魯襄公二十二年,是歲周靈王之二十一年,而長歷其年二月二十三日實為庚子。以哀公之十六年壬戌歲四月己丑卒,乃敬王之四十三年,享七十有三齡?!盵12]《五行書》所記孔子以庚戌年二月二十三日庚子生是由于誤以己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庚子生之十二月為周正十二月而屬明年所致。由此類推,十一月亦可以為周正十一月而屬明年。司馬貞《史記索隱》:“《公羊傳》‘襄公二十一年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今以為二十二年,蓋以周正十一月屬明年,故誤也。”[3]1906司馬貞之論是有根據(jù)的,也是正確的。己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庚子為夏歷,孔子生日即此??鬃赢?dāng)生于魯襄公二十一年,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系由周正與夏正轉(zhuǎn)換所致誤。
《春秋左傳正義》襄三十一年引二十一年賈逵注:“經(jīng)云:此言仲尼生。哀十六年夏四月己丑卒,七十三年?!盵13]2016又引昭二十四年服虔載賈逵語云:“是歲孟僖子卒,屬其子使事仲尼,仲尼時年三十五?!盵13]2016定以孔子為襄二十一年生也,計自襄二十一年至昭二十四年,正三十五歲,是孔子以襄二十一年生,賈逵、服虔舊說皆同。另外,賈逵所注《左傳》之《春秋經(jīng)》魯襄公二十一年記載有仲尼生,與今本《左傳》之《春秋經(jīng)》未載孔子生不同。
孔子生于夏歷八月二十一日或
二十七日皆不可信
梁玉繩《史記志疑》卷二十五:“二十一年是己酉,二十二年是庚戌,當(dāng)從《史記》為的。其徵有三:襄二十一年日食,必非生圣人之歲,一也?!豆?、《穀》皆口授,《公羊》著于漢景之時,《穀梁》顯于漢宣之代,歷世既久,寧得無訛,二也?!盵2]1112梁玉繩所謂之第二條理由完全是強(qiáng)詞奪理,若依梁玉繩之高論,司馬遷武帝時成《太史公書》,藏之深山,副在京師,至宣帝時其外孫楊惲始對外宣布,傳抄流布,文字竄誤不可勝數(shù),又經(jīng)多人修補(bǔ),歷世既久,寧得無訛,其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之說斷不可信。此其一也?!豆贰ⅰ斗Y》皆口授之說不確,《穀梁》于先秦之時即有古文文本*參見楊德春:《〈春秋穀梁傳〉的產(chǎn)生與成書先于〈春秋公羊傳〉》,《遼東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1年第3期,第119-124頁 ;楊德春:《〈春秋穀梁傳〉在先秦時代即有古文文本流傳》,《南通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1年第4期,第55-59頁。?!洞呵锓Y梁傳》襄公二十一年:“(冬,十月,)庚子,孔子生?!盵10]264《春秋公羊傳》襄公二十一年:“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盵9]449徐彥疏引《釋文》云:“一本作‘十一月庚子’,又本無此句?!盵9]449由此可知,《春秋公羊傳》原無此句,因其意在排突《春秋穀梁傳》而高自位置,抄襲《春秋穀梁傳》而變異之,未料竟畫蛇添足。司馬遷從董仲舒習(xí)《春秋公羊傳》之學(xué),據(jù)十一月庚子而變異之,竟然流毒千古。此其二也。
宋濂《孔子生卒歲月辨》:“濂應(yīng)之曰:公羊、穀梁二氏,傳經(jīng)之家也。傳經(jīng)之家,當(dāng)有講師,以次相授,且去孔子時,又為甚近,其言必有據(jù)依。司馬遷固良史,則后于穀梁、公羊者也,吾則無征乎爾??鬃铀辏岙?dāng)從公羊氏、穀梁氏。然以春秋長歷考之,二十一年己酉十一月無庚子,庚子乃在十月之二十一日??鬃铀?,吾當(dāng)從穀梁氏?!盵7]152-153
崔適《史記探源》:“惟二十一年十月庚子為二十一日,二十二年十月庚子為二十七日,《長歷》是月甲戌朔也,周正十月,夏正八月。今以八月二十七日為孔子生日,得之矣?!盵4]148
毛奇齡《古今無慶生日文》:“《穀梁》不記十一月,似乎有見,但于十月后間記曹伯來朝,公會商任兩條,盡十月之事,而后及孔生,則仍在十一月內(nèi),與《公羊》同?!盵6]
《春秋公羊傳》僖公十六年:“是月者何?僅逮是月也。何以不日?晦日也?;迍t何以不言晦?《春秋》不書晦也?!盵9]233-234《春秋穀梁傳》僖公十六年:“是月也,決不日而月也。”[13]2398是月也,即月末也。決不日而月也,即斷不書日而書月也,也即《春秋》不書晦也?;奕罩该吭碌淖詈笠惶欤丛履?。公會諸侯于商任以至月末,《春秋》不書晦,故公會諸侯于商任不日。
羅泌《路史》卷四十三《余論六·孔子生日》云:“《穀梁傳》則系于十月之后,蓋十二月二十二日之庚子也”;“《五行書》論孔子以庚戌年二月二十三日庚子甲申時生。按:庚戌乃魯襄公二十二年,是歲周靈王之二十一年,而長歷其年二月二十三日實為庚子。以哀公之十六年壬戌歲四月己丑卒,乃敬王之四十三年,享七十有三齡”。[12]《五行書》所記孔子以庚戌年二月二十三日庚子生是由于誤以己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庚子生之十二月為周正十二月而屬明年所致。由此類推,十一月亦可以為周正十一月而屬明年。司馬貞《史記索隱》:“《公羊傳》‘襄公二十一年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今以為二十二年,蓋以周正十一月屬明年,故誤也?!盵3]1906司馬貞之論是有根據(jù)的,也是正確的。
崔適《史記探源》:“且《公》、《穀》全體釋經(jīng),此言何以入傳?當(dāng)由二家經(jīng)師附記于旁,后乃誤入正文耳。其始附于二十二年‘公會諸侯于沙隨’之下,一本誤脫,而誤補(bǔ)于二十一年‘公會諸侯于商任’ 之下。上文相似,易于致誤。一本誤則各本皆誤,一傳誤則二傳并誤。正當(dāng)引《史記》以糾二傳,豈應(yīng)信《公》、《穀》以難《世家》耶?惟《世家》無月日,當(dāng)取二傳補(bǔ)之。《公羊傳》作‘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 《釋文》曰:‘傳文上有十月庚辰朔,此亦十月也。一本作十一月庚子,又本無此句?!福骸斗Y梁傳》亦無此句,有者特三本之一,且證以‘十月庚辰朔’,則庚子不在十一月。凡有‘十一月’句,衍也。”[4]147-148
《史記·孔子世家》:“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禱于尼丘得孔子?!盵3]1905
《史記索隱》:“《家語》云‘梁紇娶魯之施氏,生九女。其妾生孟皮,孟皮病足,乃求婚于顏氏徵在,從父命為婚’。其文甚明。今此云‘野合’者,蓋謂梁紇老而徵在少,非當(dāng)壯室初笄之禮,故云野合,謂不合禮儀。故《論語》云‘野哉由也’,又‘先進(jìn)于禮樂,野人也’,皆言野者是不合禮耳?!盵3]1906
《史記正義》:“男八月生齒,八歲毀齒,二八十六陽道通,八八六十四陽道絕。女七月生齒,七歲毀齒,二七十四陰道通,七七四十九陰道絕。婚姻過此者,皆為野合。故《家語》云‘梁紇娶魯施氏女,生九女,乃求婚于顏氏,顏氏有三女,小女徵在’。據(jù)此,婚過六十四矣?!盵3]1906
梁玉繩《史記志疑》卷二十五:“案:古婚禮頗重,一禮未備,即謂之奔,謂之野合,故自行媒、納采、納徵、問名、卜吉、而后告廟。顏氏從父命為婚,豈有六禮不備者?!短垂琛芳啊端麟[》、《正義》以婚姻過期為野合,亦無所懼。蓋因紇偕顏禱于尼山而為之說耳。野合二字,殊不雅訓(xùn),至若《博物志》所引異說,則更妄誕極矣?!盵2]1111-1112
崔適《史記探源》:“案:此文疑本作‘紇與顏氏女禱于尼邱,野合而生孔子于尼邱’。掃地為祭天之壇而禱之,猶《詩》所謂‘以弗無子’也;遂感而生孔子,猶《詩》所謂‘履帝武敏歆’也。故曰‘野合’。《高祖本紀(jì)》:‘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chǎn)高祖。’即《詩》齊、魯、韓、《春秋》公羊?qū)W家所謂圣人皆‘感天’而生,此所謂‘野合’而生也。……太史公以受命帝王尊孔子故云爾?!端麟[》謂‘梁紇老而徵在少,非當(dāng)比室初笄之禮,故云野合?!苏f謬甚。老夫得其女妻,未聞謂之野合也。且詩人稱述文王,歸美太任,《世家》表揚(yáng)孔子,譏其父母可乎?”[4]146-147
由梁玉繩、崔適之論可見,《史記索隱》、《史記正義》對于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之解釋均為無稽之談,不足為據(jù)。崔適疑《孔子世家》原文當(dāng)作“紇與顏氏女禱于尼邱,野合而生孔子于尼邱”,此說固然有一定道理,然亦未必是。今所見之《孔子世家》先言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后以禱于尼丘得孔子作補(bǔ)充說明,亦未嘗不可。筆者認(rèn)為,至為重要者當(dāng)以野合與禱于尼丘二者互為參照,不可孤立觀之,如此則野合必在野外之尼丘,崔適所謂“掃地為祭天之壇而禱之”,其言未為無據(jù)。野合實即野外茍合,此論不可移易。春秋穀梁、公羊之學(xué)以孔子當(dāng)新王,太史公從董仲舒習(xí)公羊之學(xué),太史公記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又補(bǔ)充禱于尼丘得孔子,無非是言孔子感天而生,實乃以受命帝王尊孔子,乃公羊之學(xué)在歷史學(xué)上之反映,但也無意中暴露了孔子實乃紇與顏氏女野外茍合所生。因野合之意為野外茍合,后儒遂以野合不雅訓(xùn),為孔子粉飾掩飾之,然皆為無稽之談。
自余以前之考孔子生年月日者,皆就生年月日以論生年月日,未嘗跳出此藩籬,故其成就亦固不足觀。自洪興祖以下多言孔子生于夏歷八月二十一日,又有言孔子生于夏歷八月二十七日,若其果然如此,則以十月懷胎計,紇與顏氏女茍合之時日,亦即顏氏女懷孔子之時日,當(dāng)在夏歷十月二十一日,此時冰天雪地、天寒地凍,根本不具備野外茍合之條件。今以紇與顏氏女野外茍合而生孔子考之,孔子生于夏歷八月二十一日與孔子生于夏歷八月二十七日皆不可信。
《史記·孔子世家》:“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3]1905《史記索隱》:“圩音烏。頂音鼎。圩頂言頂上窳也,故孔子頂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傍高也?!盵3]1906根據(jù)現(xiàn)代醫(yī)學(xué)考之,孔子之生而首上圩頂實為鹵門未長成所致,即孔子之生而首上圩頂實為早產(chǎn)之典型癥狀,以早產(chǎn)逾一月則實難成活考之,孔子早產(chǎn)之時間當(dāng)在半個月左右。以此再考紇與顏氏女茍合之時日,若生于夏歷八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七日,以十月懷胎計,紇與顏氏女茍合之時日,亦即顏氏女懷孔子之時日,當(dāng)在夏歷十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七日,計入早產(chǎn)半個月,則已入夏歷十一月上旬,此時冰天雪地、天寒地凍,根本不具備野外茍合之條件,孔子生于夏歷八月二十一日與孔子生于夏歷八月二十七日皆根本不能成立。
結(jié)論
羅泌《路史》卷四十三《余論六·孔子生日》云:“《穀梁傳》則系于十月之后,蓋十二月二十二日之庚子也”;“《五行書》論孔子以庚戌年二月二十三日庚子甲申時生。按:庚戌乃魯襄公二十二年,是歲周靈王之二十一年,而長歷其年二月二十三日實為庚子。以哀公之十六年壬戌歲四月己丑卒,乃敬王之四十三年,享七十有三齡”。[12]《五行書》所記孔子以庚戌年二月二十三日庚子生是由于誤以己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庚子生之十二月為周正十二月而屬明年所致。由此類推,十一月亦可以為周正十一月而屬明年。司馬貞《史記索隱》:“《公羊傳》‘襄公二十一年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今以為二十二年,蓋以周正十一月屬明年,故誤也。”[3]1906司馬貞之論是有根據(jù)的,也是正確的。己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庚子為夏歷,孔子生日即此。
《春秋穀梁傳》襄公二十一年:“(冬,十月,)庚子,孔子生?!盵10]264當(dāng)是指夏歷十二月,庚子當(dāng)為十二月二十三日之庚子也??鬃赢?dāng)生于魯襄公二十一年夏歷十二月二十三日。由此上推實際妊娠所需的大約十個月,叔梁紇與顏氏女野外茍合之時日當(dāng)在夏歷二月二十三日;計入早產(chǎn)半個月左右,則叔梁紇與顏氏女野外茍合之時日當(dāng)在夏歷三月上旬。《周禮·地官·媒氏》:“中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14]362-364陽春三月,春暖花開,萬物復(fù)蘇,有所謂三月會,男女載歌載舞,自由尋找情人或約會情人,野合不禁,若無故而不用令者,則罰之。如此既順應(yīng)了氣候狀況和萬物復(fù)蘇的狀況與人類自身繁衍的狀況相統(tǒng)一,也只有在如此的氣候和人文環(huán)境下叔梁紇與顏氏女野外茍合才有氣候、人文和生理的可能,也才合情合理,不至于有失圣人之體面。
一言以蔽之,孔子當(dāng)生于魯襄公二十一年夏歷十二月二十三日。
參考文獻(xiàn):
[1]錢穆.先秦諸子系年[M].北京:中華書局,1985.
[2]梁玉繩.史記志疑[M].北京:中華書局,1981.
[3]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
[4]崔適.史記探源[M].北京:中華書局,1986.
[5]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附校補(b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6]毛奇齡.西河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
[7]程敏政.明文衡[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8]邢昺.論語注疏[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
[9]徐彥.春秋公羊傳注疏[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
[10]楊士勛.春秋穀梁傳注疏[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
[11]孔穎達(dá).春秋左傳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
[12]羅泌.路史[M]//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
[13]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0.
[14]賈公彥.周禮注疏[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
(責(zé)任編輯:周繼紅)
An Examination on the Birthday of Confucius
YANG Dechun
(The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Handan College, Handan 056005, Hebei )
Abstract:The problem of Confucius birthday could certainly be solved. The false opinion that Confucius was born in the 22ndyear of Duke Lu Xianggong was caused on the one hand by the transformation between the nominal age and real age, and on the other handby the switch between Zhou Calendar and Xia Calendar. Neither of the viewpoints as Confucius was born on August 21st or on 27thcouldbe trusted. And Confucius was actually born on December 23rd, the 21styear of Duke Lu Xianggong according to Xia Calendar.
Key words: Confucius; real age; nominal age; Lunar Calendar; Zhou Calendar
Abstract:The problem of Confucius birthday could certainly be solved. The false opinion that Confucius was born in the 22ndyear of Duke Lu Xianggong was caused on the one hand by the transformation between the nominal age and real age, and on the other handby the switch between Zhou Calendar and Xia Calendar. Neither of the viewpoints as Confucius was born on August 21st or on 27thcouldbe trusted. And Confucius was actually born on December 23rd, the 21styear of Duke Lu Xianggong according to Xia Calendar.
Key words: Confucius; real age; nominal age; Lunar Calendar; Zhou Calend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