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劍梅,張 維
(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湖南長沙410081)
陸定一黨報新聞思想論要
龍劍梅,張 維
(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湖南長沙410081)
在長期的黨報辦報實踐中,陸定一總結了豐富的辦報經驗,并形成系統(tǒng)的辦報理論:必須堅持唯物主義新聞觀,新聞必須完全真實;依靠群眾辦報,根據社會實際確定報紙的篇幅和內容以滿足群眾需求;新聞工作者要在為人民服務的基礎上,堅守新聞真實性的職業(yè)責任,堅持嚴謹、認真、虛心、踏實的職業(yè)態(tài)度等。這些經驗與理論是對馬克思主義黨報實踐和理論的重要補充,為我國新聞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陸定一;黨報;新聞思想
陸定一(1906—1996)早年曾主編過《中國青年》《列寧青年》等黨的報刊,長征中擔任黨報《紅星報》主編,1942年8月開始擔任黨報延安《解放日報》總編輯,1945年以后至“文革”前夕,長期擔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陸定一在其長期擔任我黨新聞宣傳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和多年黨報辦報的新聞實踐中,發(fā)表了大量有關黨報新聞理論的文章和言論,也系統(tǒng)地總結了許多寶貴的經驗。這些經驗與理論是對馬克思主義黨報實踐和理論的重要補充,為我國新聞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本文以《陸定一文集》等文獻為主要依據,論述其黨報新聞思想。
陸定一在其黨報新聞思想中強調新聞必須完全真實,這也是其黨報新聞思想的核心內容。1943年9月1日延安《解放日報》發(fā)表了陸定一的一篇《我們對于新聞學的基本觀點》文章,在文章中陸定一系統(tǒng)地論述了新聞必須完全真實這一觀點。他科學地以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解釋新聞的本質并以此定義新聞,認為新聞的本源就是物質的東西,即新聞產生的事實,這些事實是基于人類在自然斗爭和社會斗爭中所發(fā)生的事實,而新聞是對這些事實的報道,事實是新聞的本質,新聞是對事實本質的反映,先有事實,而后才有新聞報道。作為唯物主義的新聞工作者,在新聞的采訪和編輯過程中,都必須尊重事實,把事實放在第一位,力求新聞是客觀事實的真實反映。因此,新聞的定義,就是新近發(fā)生的事實的報道。[1]322-323陸定一對新聞本源的正面闡述,尤其是在《解放日報》改版后,有利地推動了全黨新聞工作者改進對黨報新聞認識的步伐。
當然,要理解好新聞是新近發(fā)生的事實的報道這一定義,“一定要聯(lián)系當時的歷史、社會條件,并且從整段看,這樣才能全面正確地領悟其精神實質”。[2]陸定一在討論新聞本源時批判了資產階級新聞理論中的“性質說”(quality theory),與當時的黨報新聞理論和新聞思想所處的具體的社會歷史條件有很大的關系。首先,資產階級新聞理論中的“性質說”認為新聞就是某種“性質”本身,新聞的本源是某種抽象而虛無飄渺的東西,而不是具體存在的新聞事實,并且強調新聞如果脫離開了這種“性質”就不能稱其為新聞了。[1]323這正如戈公振先生在《中國報學史》一書中所介紹的那樣,“性質與具體的事實乃同一體”。[3]16其次,由于“當時有大批青年從蘇區(qū)外面來,他們在辯論新聞學,各執(zhí)一辭,總起來說,就是所謂‘性質論’。這種唯心主義的東西,花樣甚多。但原理很簡單”。[4]236這一現狀的存在,已經使得當時在根據地的許多新聞工作者特別是剛加入黨報新聞事業(yè)的年輕知識分子對新聞本源的認識被它所迷惑,導致他們片面地把新聞解釋為某種具有“文藝性”“趣味性”等性質的本身,而脫離新聞的具體實際和客觀事實。而通過對“新聞的本源”論述而得出新聞的定義,是陸定一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法對新聞本源所進行的深刻闡述,強有力地批判了當時資產階級新聞理論中所謂“性質說”,及時地為澄清當時關于新聞真實性本質的模糊觀點指明了方向。從此,黨報理念開始融化到編輯記者的血液中,“符合根據地情況的中國共產黨黨報理論”[5]開始確立,這在整個中國新聞事業(yè)特別是中國共產黨新聞事業(yè)的發(fā)展歷史上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陸定一這篇《我們對于新聞學的基本觀點》的文章還結合具體新聞實踐來認證和回答了“新聞如何真實”的問題,認為何時、何地、何事、何因、何人的新聞五要素并不是真實新聞的充分條件,新聞記者躬身采訪和實地報道也并不一定就可以得到真實的新聞,確保新聞的五要素和新聞記者的親身采訪是形式上的必要,但新聞不能只考慮滿足新聞的形式,“只有為人民服務的報紙,與人民有密切聯(lián)系的報紙,才能得到真實的新聞”。[1]327也就是說,“人民的新聞工作者必須深入民眾,向人民群眾學習和請教,從他們那里去了解事實,去探求事實的真相,才能真正得到真實的新聞”。[6]這些都說明了從事新聞事業(yè)特別是黨報新聞事業(yè)的新聞工作者在從事新聞工作時,除了要利用自己的專業(yè)技能外還需要深入到群眾中去發(fā)現真實的新聞,也突出了密切聯(lián)系群眾對發(fā)現真實新聞的必要性。陸定一這種作為《解放日報》改版后中國共產黨基本路線、方針的延伸的無產階級新聞觀,使得中國共產黨在黨報管理中的“群眾路線原則”[7]開始得以確立。
關于新聞必須真實的觀點,陸定一后來又陸陸續(xù)續(xù)發(fā)表了許多文章來豐富它。他在1946年1月1日發(fā)表的《人民的報紙》中提到,報紙的產生是為了要告知人民大眾真實的消息,并在性質上將報紙分成人民的報紙和新專制主義者的報紙兩種,認為人民的報紙告知人民真實消息,以啟發(fā)人民民主的思想為目的,能夠解放人民思想,促進國家和民族進步;而新專制主義者的報紙則以謠言等不實消息來誤導人民,以統(tǒng)治和奴役人民的思想為最終目標,腐蝕掉整個民族和國家的靈魂和活力。[1]340-341這也就說明了真實性不僅是人民的報紙的生命力,是黨報的生命線,也是所有報紙的生命,脫離了這一本源的報紙必將走向消亡。陸定一在1982年對《新聞戰(zhàn)線》記者談話和1985年元旦前夕接受記者紀希晨的采訪所表達的內容都突出了新聞必須完全真實的必要性,在與《新聞戰(zhàn)線》記者談話時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新聞工作是很有成績的。‘四人幫’造的謠言沒有了,夸夸其談的所謂‘大批判組’的文章沒有了,面貌為之一新。主要的缺點,是有些新聞發(fā)出去,人家就不相信。這樣的新聞,哪怕只有一件,就是大事情,就應該把它看得很重。我聽到過一次批評:大連有個模范人物,還沒結婚,新聞里面卻講人家家庭這么樣那么樣,人們有意見。本來是一件很好的新聞,就因為里面寫了些不實事求是的東西,人家就不相信了。所以,寫新聞一定要實事求是,就是要真實?!盵8]在接受記者紀希晨的采訪時,79歲高齡的陸定一仍然強調著他的新聞觀點,記者要敢說真話、仔細研究實際情況、具體分析問題來報道新聞,突出新聞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是所有無產階級新聞工作者必須遵循的根本原則。[9]從戰(zhàn)爭年代到文化大革命再到改革開放時期,雖然黨報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所實施的具體新聞實踐有所不同,也經歷了多次黨報的新聞改革,但陸定一對新聞事實的尊重和對新聞必須真實的維護始終沒有改變,可以說“‘力求真實,絲毫不茍’,是他從事無產階級新聞事業(yè)服膺終生的基本原則”。[10]
“共產黨報刊被認為是闡明馬克思主義、實現工人階級或戰(zhàn)斗的黨的政策的工具”。[11]133尤其是在戰(zhàn)爭時期,“打啞巴仗”必定要吃虧。[12]黨報作為黨的思想對外宣傳的主要陣地,不僅擔負著動員和組織民眾,樹立黨和黨報威信的艱巨任務,是“黨進行工人運動的武器”,[13]也是“黨領導根據地建設和抗日斗爭的有力武器”。[14]162作為長期擔任新聞宣傳部門主要負責人的陸定一,一直在探索黨報的辦報路徑,在怎樣辦好一份共產黨報紙、如何打造好這一武器,通過黨報宣傳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方面,有許多經驗。
一是堅持黨委對報紙的領導。陸定一認為報紙辦得好不好,干部有沒有,訓練干部搞不搞,搞得好不好,自我批評開展得好不好,這一類問題離開了黨委就沒有辦法搞好。所以,黨委領導是改進報紙的關鍵。當然,黨委也需要領導其他的報紙,如工會的報紙、人民團體的報紙等,只是黨委對自己機關報的領導是黨委的首要職責,必須時刻掌握著機關報的領導權力。[1]485而且要清楚黨報的核心本質就是擔負其宣傳黨的政策、綱領和思想的職責,報紙的每一個字句、每一條標題、每一則新聞,都應該是黨的政策、綱領和思想的體現。[1]405也就是說,黨委對報紙的領導不僅包括對黨報編輯成員的任免、黨報編輯方針的制定、黨報工作人員思想教育的開展以及對具體新聞內容的審查,以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報是站在同一立場上,也包括對其他非黨報的領導管理。而黨委對黨報的領導則是首要的,它是辦好黨報的前提條件,也是保證黨報宣傳性質的關鍵。
二是實行依靠群眾辦報的方針。關于這個觀點在上文談論“新聞如何真實”時簡單論述過,這里再具體來說明,陸定一說的依靠群眾辦報方針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應該將專業(yè)的新聞工作者的專業(yè)知識和非專業(yè)的新聞工作者的特有實踐經驗結合起來,[1]329因為專業(yè)的新聞工作者如果只有專業(yè)的新聞素質但缺少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也就寫不出完全真實的新聞,而發(fā)動組織和教育非專業(yè)的新聞工作者利用他們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和親身參與事實的優(yōu)勢,才能寫出對親身參與的事實有著透徹理解的新聞事實;第二,新聞工作者必須請教那個親身參加這個報道事實的當事人,通過他去檢驗新聞的真實性;第三,強調“我們辦黨報的人千萬要有群眾觀點,不要有‘報閥’觀點”。[1]329群眾的力量是偉大的,密切聯(lián)系群眾是中國共產黨的三大作風之一,黨報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宣傳工具必然需要始終貫徹執(zhí)行這一優(yōu)良作風。
三是充分肯定和發(fā)揮戰(zhàn)時黨報的重要武器作用。陸定一認為:“報紙是宣傳和組織的重要武器,在戰(zhàn)時更為重要。只要我們設想到,戰(zhàn)時的大眾如何迫切想知道戰(zhàn)爭消息,如何想從報紙的社論、論文和政府文告、政黨宣言中得到工作指導,如何想從報紙的報道中知道別處動員的成績、缺點和工作方法以為自己的借鑒,我們就可以想到戰(zhàn)時報紙的作用如何重要。在敵人進攻之下,傳達工作經驗,傳達勝利消息,這樣來堅定人心,消滅謠言,鼓舞士氣,推進工作。”[1]175因此必須確保戰(zhàn)時黨報的出版和發(fā)行,必要的時候還可以通過縮小篇幅、精簡內容及新增一些臨時報紙以持續(xù)實現黨報的重要武器作用。
四是要根據社會實際確定報紙的篇幅和內容等來滿足讀者的需求。特別是在戰(zhàn)爭狀態(tài)下,應該“縮小篇幅,一方面可以節(jié)省紙,另一方面便于運送”,[1]176內容上包括社論、國際國內消息、專論、地方消息和通訊、文藝作品都是要“針對當前緊急任務的”。[1]176這樣既能解決戰(zhàn)爭時期印刷材料短缺的問題又能保證人民群眾對戰(zhàn)況和黨的方針政策的了解需求得到滿足。陸定一在延安《解放日報》任總編輯時更是反對一天一篇沒有質量的社論,從而改變了一天一篇湊數和應付般的社論,實現了社論在質量上的極大提高,使社論變得有人喜歡看了,[15]這一改革也成為了以后黨報的傳統(tǒng)。
五是黨報可以發(fā)表社會新聞。陸定一指出黨報根據新聞所涉及內容的標準可以有選擇地刊登社會新聞,對于那些人民群眾關心的且關系到社會安定團結的社會事件和社會問題,黨報應該報道;而對于那些資產階級報紙大肆報道的低級趣味、黃色的社會新聞,應該抵制和杜絕出現在黨報上。[16]這樣就能使原本較嚴肅的黨報增添一些新鮮生動而又具有教育意義的新聞內容,也使一些社會問題得到更廣泛的關注。
六是主張地方辦報和區(qū)域報道。陸定一認為“在地方上,做到每縣有一個報紙;在軍隊中,每團有一個報紙”,[1]203應“注重描寫一個區(qū)的情形……這樣抓住一個地方的報道辦法,有其特殊作用。因為一個地方的經驗教訓,動員數目等等,可以作所有其他地方的參考和借鑒。能夠把一個地方的各個方面的工作都做出一定的結論,找出經驗和教訓,也就等于替各地方工作的人員解決了問題”,[1]178“這實際就是后來提倡的典型經驗報道”。[17]這種地方辦報和區(qū)域報道的做法,能夠更大程度地符合當地人民的實際情況和需要,也使得黨報的宣傳報道更具本地特色。
新聞工作作為一項特殊的職業(yè),地位尤其特殊。“上至總理部長,下至平民百姓,接觸方方面面的人物,走遍角角落落的地方。所以,人們把新聞工作者稱之‘無冕之王’。”[18]349針對新聞工作者特別是黨報新聞工作人員的特殊地位和新聞職業(yè)的特殊要求,陸定一在長期戰(zhàn)亂年代中經歷與這一特殊職業(yè)相關的豐富實踐后,提出了黨報新聞人的職業(yè)精神要求,豐富和發(fā)展了黨報的新聞倫理思想。
一是堅持唯物論的新聞觀,反對唯心論的新聞觀。陸定一認為從事黨報的新聞工作人員必須堅持唯物論的新聞觀,堅決反對唯心論的新聞觀。其實就是“要講究唯物辯證法”,[19]390分清楚唯物論與唯心論在指導新聞實踐時的根本區(qū)別在于是否以事實為出發(fā)點,努力做到尊重客觀事實,而且在實踐中做到真正的尊重事實。同時能夠站在階級革命立場上分析無產階級之所以能夠尊重事實是因為無產階級是最革命的階級,需要事實去啟發(fā)思想,沒有任何理由去害怕事實;而反動階級需要閉塞人民的思想,奴役人民,就不敢尊重事實,必定要讓事實歪曲成符合他們統(tǒng)治目的的謠言。[1]325-326在戰(zhàn)爭時期突出階級革命立場是政治的需要也是黨報新聞的“黨性原則”[20]的要求,黨報的新聞工作人員必須“正確處理新聞的政治性與真實性的關系”,[21]341只有在堅持無產階級的革命立場和尊重新聞事實相結合的新聞實踐中才能真正地建立起唯物論的新聞觀。
二是堅持為人民服務的職業(yè)理念。陸定一認為黨報的記者根據服務的對象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以為人民服務為目的的記者,時刻注意報道人民大眾所必須知道的消息,并把人民大眾的意見述之于報端,代表人民的聲音;而與之相反的另一種記者專門為專制主義者服務,歪曲客觀事實,誤導人民大眾的思想。[1]341黨報記者“不應用來服侍專制主義者,而應用來服務于人民,當人民的勤務員”。[1]341陸定一尤其強調了人民記者應該作為人民的公仆原因,因為記者不從事農業(yè)生產,所有生活資料都來源于人民,如果還不能為人民做出應有貢獻,那就是社會的寄生蟲。[1]330這都說明了黨報的記者是為人民服務、為滿足人民的需要而從事新聞工作的。
三是確保新聞真實性的職業(yè)責任。陸定一經常提醒黨報的新聞工作者要注意真實報道,1982年他與《新聞戰(zhàn)線》記者談話時還是強調真實性對于新聞報道的重要性,“新聞,我是天天看,看了幾十年了。看來看去,想來想去,我還是認為,新聞一定要真實”。[8]新聞必須真實報道是黨報記者應該遵守的最起碼的職業(yè)道德,也是黨報記者的生命之源。沒有真實性的新聞就是沒有生命的新聞,一個不寫真實新聞的記者也是沒有“生命”的記者。將客觀存在的事實反映在新聞報道上是記者的工作職責,不調查研究就隨意報道是極其不負責的,這樣的記者是毫無尊嚴可言的?!坝浾邔懙男侣?,應該使人相信。搞虛夸的人應該受到批評,是失職行為。不批評這些,怎能維護記者的尊嚴呢?”[9]堅持新聞真實性是黨報記者從事新聞工作的最起碼要求,也是對黨和人民事業(yè)高度負責的表現。以老老實實的態(tài)度去對待新聞中的事實,堅持真理,才能實現真正的宣傳效果,那些弄虛作假而做成的新聞只會使黨報記者和黨報的形象受到無法估量的損害。
四是樹立嚴謹、認真、虛心、踏實的職業(yè)態(tài)度。陸定一提出黨報記者要做人民的“學生”,虛心請教作為老師的人民大眾,聽取他們關于事實真相的講述,認真了解事實產生的來龍去脈,根據人民大眾提供的事實依據來檢查新聞的真實性。[1]328他指出黨報新聞工作者要時刻與人民群眾聯(lián)系起來,積極請教當事人并與之探討研究,仔細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得到一致認同才能報道,否則就要重新請教并改善報道內容,爭取做到使報道的事實是當事人具體實踐的提煉,而不是自我主觀的臆斷和想象的描述。[1]330具體就黨報的寫作內容上他也提出“要特別慎重,多多推敲研究,時時刻刻注意政策。稍一疏忽即會產生錯誤”。[1]405也就是說,黨報新聞工作者應該竭盡一切努力,以確保接受和發(fā)布的新聞內容絕對正確,在黨報內容寫作上不能歪曲和修改黨的政策方針,在一些重大方針政策的宣傳上更是必須一絲不茍,以維護黨的政策方針的嚴謹性。
陸定一關于黨報新聞工作者職業(yè)精神的要求,是根據當時社會的實際情況和自身的豐富實踐提煉、總結出來的,傾注了他大量的熱情和心血,使其蘊含了深厚的思想涵養(yǎng),至今仍有深刻的借鑒意義。
[1]陸定一.陸定一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2]張駿德.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新聞觀——重讀陸定一《我們對于新聞學的基本觀點》[J].新聞前哨,2003,(10).
[3]戈公振.中國報學史[M].北京:中國新聞出版社,1985.
[4]童兵,林涵.二十世紀中國新聞學與傳播學——理論新聞學卷[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
[5]陳力丹.新啟蒙與陸定一的《我們對于新聞學的基本觀點》[J].現代傳播,2004,(1).
[6]鄭保衛(wèi).論陸定一的新聞真實觀——紀念陸定一同志誕辰100周年[J].國際新聞界,2006,(11).
[7]鐘穎.再論陸定一《我們對于新聞學的基本觀點》[J].新聞知識,2004,(2).
[8]陸定一.新聞必須完全真實[J].新聞戰(zhàn)線,1982,(12).
[9]紀希晨.新聞記者應是政治家[J].新聞戰(zhàn)線,1985,(1).
[10]盛沛林.論陸定一對無產階級新聞學的杰出貢獻[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1997,(3).
[11][美]韋爾伯·斯拉姆.報刊的四種理論[M].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譯.北京:新華出版社,1980.
[12]王曉嵐,戴建兵.中國共產黨抗戰(zhàn)時期對外新聞宣傳研究[J].中共黨史研究,2003,(4).
[13]吳廷俊.試析馬克思恩格斯的黨報思想[J].華中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1-2).
[14]鄭保衛(wèi).中國共產黨新聞思想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15]陸定一.在新聞研究所舉辦的座談會上陸定一談延安解放日報改版[J].新聞戰(zhàn)線,1981,(4).
[16]王敬.陸定一同志的新聞實踐與新聞思想[J].新聞研究資料,1992,(1).
[17]王曉嵐.陸定一抗戰(zhàn)時期的新聞思想研究[J].北京黨史,2005,(5).
[18]李良榮.新聞學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
[19]徐培汀,裘正義.中國新聞傳播學說史[M].重慶:重慶出版社,1994.
[20]王敬.黨報史上第一次新聞改革——紀念延安《解放日報》改版50周年[J].新聞研究資料,1992,(2).
[21]吳廷俊.中國新聞史新修[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 李逢超)
On Lu Dingyi’s Journalistic Thoughts of Running the Party Newspaper
Long Jianmei,Zhang Wei
(JournalismandCommunicationCollege,HunanNormalUniversity,Changsha410081,China)
During the long practice of running the party newspaper, Lu Dingyi accumulated a lot of experience and formed a systematic theory about running a newspaper, which includes: first, we must adhere to the materialistic view of journalism and the truthfulness of news; second, the management of a newspaper should be around the needs of the masses, and gear the length and content of journalism to meet the needs of readers according to the social reality; third, journalists must be strict, serious, open-minded and stick to the news authenticity to fulfill their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and keep a pragmatic professional attitude to serve the people.
Lu Dingyi; party newspaper; journalistic thoughts
2014-11-17
龍劍梅,女,湖南漣源人,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文學博士。
G21
A
1672-0040(2015)01-006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