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偉 本刊記者/劉 然
冬天里的一把火
■常偉本刊記者/劉然
不少地方,尤其是北方地區(qū),冬天開展遠教工作的最大障礙就是活動場所的取暖問題。如取暖不到位,錯過了開展基層遠教培訓的最佳時機,無論是對受教者還是對施教者來說都是莫大的損失。前不久,記者在黑龍江省穆棱市采訪時,了解到當?shù)亟鉀Q冬季取暖問題的一些經驗做法,深感可資借鑒。
為什么冬季取暖問題會長期困擾北方地區(qū)的基層遠教站點呢?究其根本還是因為一個“錢”字。一方面是村集體可支配資金有限,另一方面是能源價格持續(xù)上漲,供求雙方在“錢”上產生的矛盾,使很多村集體只能望“熱”卻步。
穆棱市以往采用兩種方式解決活動場所的冬季供暖問題:一種是依靠傳統(tǒng)散熱器;另一種是采用電加熱設備。近些年,傳統(tǒng)供暖成本越來越高,一個活動場所每年就需要近萬元,每次使用還需注水放水也非常麻煩。電加熱設備就更不必說了,費用一點不少,取暖效果還不好。八面通鎮(zhèn)山東村以前就是使用電熱風取暖,熱量只能輻射周邊四五平方米的空間,學習開展不了,人都給凍跑了。其實,穆棱市廣大黨員群眾的學習熱情還是蠻高的,尤其是在冬季農閑季節(jié)更為迫切。因此,能否找到更經濟實惠的供熱方式就成了遠程教育工作能否開展好的關鍵。
為了尋找新的供熱方式,穆棱市遠程辦做了大量的走訪和調研工作,并發(fā)動各村都積極想辦法。2014年年末,有幾個村級站點先后取得了“突破”,其中既有洋路子,也有土辦法,用電影《地道戰(zhàn)》里的名言說,就是“各村有各村的高招兒”。
首先是西河村使用的電熱膜供熱法。這種辦法起源于韓國,是以電力為能源,通過紅外線輻射進行傳熱的新型供暖方式。優(yōu)點是取暖效果好,而且可以在18℃到28℃之間隨意控制室內溫度。缺點是安裝和使用成本還是有點高。西河村總共鋪裝了140多平方米電熱膜,每平方米的材料費是140元。村支書薛錫民特意做了個測試:每100平方米一天要消耗60度電,按當?shù)仉娰M收取標準每度電0.93元計算,整個冬天需要大約7000多元電費。
其次是山東村采用的土風爐取暖法。它的原理是通過給空氣加熱,再利用鼓風機將熱空氣引入室內以達到取暖的目的。這種土設備優(yōu)點很多,不僅成本低,而且效果好。記者走進山東村遠教活動室時,村民正在很認真地觀看黑頭羊養(yǎng)殖課件,室內溫度達到了25℃,有很多人都把厚重的棉衣脫下來搭在椅背上。記者到風爐房看了一下,這種土風爐的爐體是用鋼板焊接而成,上熱很快,使用方法也簡單。村支書朱臣民介紹說:“早上八點集中學習,只須提前20分鐘引上火,再往爐子里壓兩鍬煤,培訓開始前室內溫度就能達到24℃,一直能持續(xù)到培訓結束。這爐子可給我們解決了大問題。”
最后是共和村采用的電風爐取暖法。這種電風爐實際上就是土風爐的升級版,工作原理與土風爐沒有什么區(qū)別。不同的是,這種有廠家有品牌的電風爐比自制的土風爐更美觀、更經濟、更實用。由于能批量生產,因此降低了造價。一臺自制土風爐造價約需5000元,而共和村的電風爐從購買到安裝總共才用了3600元。這種電風爐還有一個很大的優(yōu)勢,就是“不挑食”,什么玉米秸、樹枝丫,都可以當熱源用,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
為了將這些經驗迅速推廣出去,使廣大基層遠教站點徹底擺脫“冬季困局”,穆棱市遠程辦利用召開村兩委班子選舉動員會的間隙,第一時間向各村負責人介紹了村級活動場所解決供暖問題的新方式新辦法。鑒于電風爐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續(xù)性更為突出,遠程辦讓共和村負責人以圖文并茂的形式詳細介紹了電風爐的安裝和使用情況,并要求還未解決供暖問題的村在一周內確定自己的解決方案。
穆棱市遠程辦在這個冬天點燃的這把火也溫暖了周邊縣區(qū)。牡丹江市遠程辦的領導專門到共和村做了相關調研,并在第一時間將他們的經驗做法推薦給了其他縣區(qū),這也引發(fā)了其他縣區(qū)極大的興趣,紛紛來穆棱取經,爭相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