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西州民族中學 符太愛
文學作品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湖南省湘西州民族中學 符太愛
一些文學作品語言生動,富有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是對地理活動的生動再現(xiàn),是極好的教學輔助手段。中學地理教學中如果能恰當運用文學作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地理概念與規(guī)律,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形成豐富而有趣的課堂。
文學作品 中學地理教學 應用探究
1.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充分挖掘學生學習的潛能,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和研究,還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許多文學作品蘊含了豐富的地理知識和原理,能夠將復雜的地理知識淺顯地呈現(xiàn)出來,如果將這些文學作品運用好,可以使學生能夠輕松地理解知識點并充滿激情地學習。
2.有助于地理學科能力的培養(yǎng)。21世紀越來越講究創(chuàng)新,更加注重個人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獨特的想法,而創(chuàng)意又恰恰容易在學科交叉的地方產生,所以,將兩者結合起來,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3.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概念,提高把握地理規(guī)律與地理原理的能力。許多文學作品沒有直言地理學中的概念與規(guī)律,但是這些文學作品是在一定的地理環(huán)境中創(chuàng)作的,隱含著許多地理信息。中學地理教學中運用這些文學作品,可以更生動地運用地理規(guī)律和地理原理解釋這些地理現(xiàn)象,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概念,把握地理基本規(guī)律和基本原理。
4.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地理思維方式與其他學科不同,如閱讀同樣的作品,地理閱讀主要強調時空觀念、地理背景分析及地理內涵等,而文學更關心作品的內容、形式與風格,強調其欣賞價值與審美價值。因此,如果運用文學作品,就應該選取能恰當體現(xiàn)地理知識的部分,有的部分可以直接講解,而有的部分可以將原文應用到課堂中,讓學生進行分辨、分析、比較、歸納,這個過程就是學生進行再學習的過程。對于學生來說,地理知識的學習,不僅僅是記憶一些地理名稱、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形成地理思維,用科學的地理觀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才是地理教育的最終目標。
5.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理解、表達能力。文學作品能為學生的社會性互動提供機會,加強寫作技能。通過高質量文學作品的運用,基于文學的閱讀、寫作、思考和傾聽活動,地理學在課堂上充滿了生機。美國中學教師認為,除了文學作品,沒有更好的方法讓學生思考、分析和討論。
1.客觀性原則。客觀性是引用文學作品用于教學的首要要求。因為文學作品往往摻雜了作者的主觀感情,經過文學處理后缺乏一定的科學性與嚴謹性。如果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沒有仔細而細心的論證挑選,直接大段選取,這樣的做法是對學生不負責。教師必須在上課之前將知識與文學作品之間找到恰當的契合點,不在于多而在于合適,那么,學生學習到的知識才是經得起推敲的。
2.目標性原則。新課程標準理念下地理教學目標包括:“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大教學目標。這就要求我們在地理教學中選取的文學作品要緊扣教學目標,能讓一堂課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文學作品中的地理知識經過了作者的文學處理,選取一定的作品,有利于學生進行查找與分析,再進行質疑,這樣的學習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能力。
3.精選性原則。教學手段的目的是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如果教師不能分清主次,沒有認識到文學作品的運用最終目的是為了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只憑自己的喜好,過多引用文學作品,那么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掌握時間必會被擠壓。因此,文學作品只能作為一種補充,要精且保質保量。
4.適當性原則。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其心理特征、學習能力、思維發(fā)展都是不同的,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就要考慮這個問題,本著為學生負責的態(tài)度,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從地理要求出發(fā)。初中地理重在講“地”,以識記地理基礎知識為主,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教師要選取一些內容淺顯的形象作品。高中地理重在分析“理” ,以理解為主。教師需要引用一些能反映地理規(guī)律與地理原理的作品,文字也盡量淺顯易懂,這樣才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5.激趣原則。老師授課的內容豐富精彩不枯燥,學生學起來就會津津有味,這樣更容易學到知識。所以,如何增強課堂趣味應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方面。地理教師可以為了吸引學生興趣,將一些虛構的故事引入地理教學的過程中。當然,必須明確告訴學生哪些不是地理事實,并且要特別進行強調,因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分辨能力不強,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進行分辨,鍛煉其思辨能力。
總之,文學作品能有效增加課程資源,但要用之有度、有效,只有注意引用,才能使之發(fā)揮應有的效果。
文學作品畢竟不是純粹的地理知識,只是作家經過藝術創(chuàng)造的地理信息,教師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找出地理知識,能夠將淺顯的表面知識和地理教學結合起來。新課程標準指導下,適時且適量的引用文學作品,充分認識文學作品在地理教學中的重要性。教師在實際授課的過程中要善于找到學科之間的契合點,恰當地將學科知識與文學知識結合起來,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多角度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讓地理課堂更加生動、有活力,激起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
[1]鄔小學,王中華.美國地理教學中文學作品的運用及其啟示[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4.0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稿)[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04
[3]時康康.詩歌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河南大學,2013
ISSN2095-6711/Z01-2015-11-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