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市特殊教育中心學校 池相會
融合教育淺析
浙江省寧波市特殊教育中心學校 池相會
本文主要闡述融合教育的概念、發(fā)展歷程,實行融合教育的意義、任務和對現(xiàn)代教師教育的挑戰(zhàn)。融合教育是特殊教育發(fā)展史上的一次飛躍,它表明當代特殊教育已經從長期以來的福利型向權益型、大眾型的方向轉變。對普通教育而言,融合教育可能會作為一種新的范式引發(fā)人們對目前“應試教育”和“英才教育”的進一步反思,對現(xiàn)代教師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管理方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等教師教育問題提出了新的要求。
融合教育 教師教育
什么是融合教育?融合教育是1994年6月10日在西班牙薩拉曼卡召開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會》上提出的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過程。它容納所有學生,反對歧視排斥,促進積極參與,注重集體合作,滿足不同需求,是一種沒有排斥、沒有歧視、沒有分類的教育。
融合教育的根本是讓殘疾學生融入社會。融合教育充分體現(xiàn)了人權觀、平等觀、民主觀、價值觀、教學觀,體現(xiàn)了全社會對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人格、受教育權的充分尊重,應該說為特殊教育學生帶來了福音。在融合教育中我們想要得到什么呢?
1.提高社會對特殊學生的接納程度。
2.促使特殊學生體驗結交朋友的愉悅,主動模仿,學習基本的社交常識,樹立與人交往的自信。
3.融合教育的開展使正常學生擁有更豐富的生活,促使他們時刻注意自己各方面的表現(xiàn),為特殊學生樹立學習的典范。
我們在融合教育的活動中過于強調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忽略了學生全面能力的發(fā)展。因此,教師不能只看短期的融合效果,要看長遠的社會影響力、號召力。每個學生都代表了一個家庭,每個家庭都是一種文化,如果每一種家庭文化熏陶下的孩子都能接受特殊學生,我們的融合教育就是成功的。
以前條件允許的家庭會把學生送到康復中心和培智學校,還有一些偏遠地方的家長選擇把學生關在家里。這樣對學生是不公平的,他們是屬于這個社會的,家長不能單憑自己的意愿就把他們隔離在社會之外。
所以,教師一要提高自身能力,二要通過融合教育的方式使更多人知道有這樣的一群人生活在我們身邊,他們需要大家的關心和幫助,更需要大家接納他們。特殊學生也同許多同齡人一樣是祖國的花朵。融合教育開展后,特殊學生可以得到更多的關心、關愛、幫助。當正常學生看見特殊學生不再害怕,不再圍觀,不再嘲諷的時候,他們個人和家庭一定會對這樣的特殊學生更加寬容。
我國推行融合教育首先面臨的是教育觀念的挑戰(zhàn)。盡管融合教育已開展了近十年,但至今仍有許多人不贊同或雖贊同卻不愿實施,這是一個觀念的轉變問題。
要推行融合教育,首先要按照安全、實用、充分、高效、衛(wèi)生等原則改造我們的校園環(huán)境。要對建筑物外環(huán)境進行改造,包括校門、操場、通道等。要求學校在這些區(qū)域設置無障礙通道,如坡道、盲道,方便輪椅族學生和盲生自由行動。還要對建筑物內的環(huán)境,如走廊、教室、樓梯、電梯、衛(wèi)生間、閱覽室、食堂、禮堂等教學空間環(huán)境進行改造。
例如,不設門檻,加寬大門,方便輪椅進出;在門廳、走廊、衛(wèi)生間、教室等重要場所地面上裝置引導盲生的觸感標志。在教室內加裝上下課燈光標志,引導聾生根據燈光信號安排作息時間。目前為止,我國普通學校完全做到的依然很少,很多設施只是擺設,可利用率不高。所以,在今后一段時間內,改造校園環(huán)境依然面臨嚴峻挑戰(zhàn)。
另外,促進學校的接納程度。影響學校教學的重要因素除了有形的物理環(huán)境外,人文環(huán)境的優(yōu)劣對學生產生的潛在影響也不容忽視。
影響學生心理環(huán)境建設的因素很多,既有人的因素,也有課程、教學及設施等因素。但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師、同伴的接納度。在教師的實際教學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排斥現(xiàn)象,只要兒童的肢體或“智力”有一點問題,就會在入學時遇到麻煩,有的當即就被排斥在校外。
要做到對問題學生做到良好接納,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主動接納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營造寬容、溫馨、和諧、愉快的班級氛圍。
課上,引導普通學生理解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尊重他們的學習體驗和學習速度。
課下,教師主動關心特殊教育學生,盡量滿足他們的獨特教育需要,保護他們的自尊,不讓他們因殘疾、障礙受到歧視。
其次,普通學生是與特殊教育學生接觸時間最長、頻率最高的群體。他們對特殊教育學生的態(tài)度直接影響特殊教育學生的情緒和班級氛圍。教師可在特殊教育學生入學前向全班同學介紹特殊教育學生的基本情況,教導普通學生如何與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相處,讓普通學生從心里接納特殊教育學生。
特殊教育學生在知覺、注意力、思維、記憶、語言、情緒、學習能力和社會適應等方面不同于普通學生,并且不同于彼此的特點和需求。
在種種條件和需求的現(xiàn)實狀況下,融合教育對教師的專業(yè)化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名專業(yè)背景優(yōu)異卻沒有融合教育素養(yǎng)的教師,不能很好地理解并滿足特殊教育學生的需要。因此,推行融合教育,教師培養(yǎng)將是一個長期的艱巨任務。
總體來說,我國推行融合教育任重道遠,面臨嚴峻挑戰(zhàn)。
我國經濟社會日新月異,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在未來,每一個學生都將受惠于融合教育,凸顯出一個民族的素質及海納百川的胸懷。
[1]張霞萍.融合保教對兒童發(fā)展的作用[J].幼兒教育期刊,2003
[2]毛連塭,許素彬.情緒與行為異常學生的融合教育[J].特殊教育季刊,2014
[3]雷江華.學前特殊兒童教育[J].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4]陳英云.學生的個別差異與特殊教育[J].特殊兒童與師資研究,1994
[5]陳英云.智力落后兒童教育的研究[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
ISSN2095-6711/Z01-2015-08-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