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島 肖敬禮
在面對大自然中一些古代影像瞬間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時,曾有人提出過“自然的石頭中可能含有磁性物質,如現(xiàn)代的錄像、錄音中所需的磁性物質。在一定的自然、天氣條件下,可能會出現(xiàn)錄制現(xiàn)象,記錄下了當時的情景聲音。當然,幾年后或幾十年、幾百年后,在類似的條件下,也會出現(xiàn)播放的可能,但具體機理尚不明確?!?/p>
這一自然現(xiàn)象長久以來一直是個謎。多年來,我一直在搜集相關實例和分析研究這一現(xiàn)象的發(fā)生機理及各方面構成要件。
收集的實例:
例證一:1983年10月的一天,下午14點至15點左右,湖北黃岡(大別山地區(qū))羅田縣大河岸鎮(zhèn)月山廟村附近一個夾河的山谷上的半空中,曾出現(xiàn)過長達一個多小時的大自然的影像重現(xiàn)。據(jù)目擊者回憶“空中,一個畫面逐漸清楚,然后又慢慢地模糊下去,如同在玻璃上哈了一口氣似的,等模糊的啥也看不到了,又慢慢清楚起來,但卻又是另一個畫面?!逼渲杏小俺情T打開”“黑色的大馬奔跑”“下雪的冬天,一個古代的婦女領著小孩從倒在地上的樹上跨過,后面還跟著兩條狗”等片段式的動態(tài)畫面,主要是黑白色的,而且并不是很清晰,需要仔細辨認才行。當時有一個位于附近山上的小學校,有幾十名師生共同目睹了這個現(xiàn)象,均可作證。
例證二:我國古籍《夢溪筆談》中所記載的:歐陽文忠曾出使河朔,過高唐縣,驛舍中夜有鬼神自空中過,車馬人畜之聲一一可辨,其說甚詳,此不具紀。問本處父老,云:“二十年前嘗晝過縣,亦歷歷見人物。”土人亦謂之“海市,”與登州所見大略相類也。
原意為:歐陽文忠曾經河朔去出使 ,路過高唐縣,在驛館的房屋中夜間聽到有鬼神從天空而經過,車馬人畜的聲,都一一可分辨出.他說的非常詳細,這里不詳細摘錄了。詢問本地的老人,說:“二十年前曾在白天路過這個縣,也清楚可以看見人與物?!碑?shù)厝艘卜Q這(種景象)為“海市”。同登州所看見的大致上相同。
例證三:荷蘭飛船事件:20世紀30年代,有一艘從歐洲駛往美國的輪船,在大西洋上突然碰上一艘16世紀的帆船,正揚著巨帆迎面駛來。眼看快碰撞了,船長立即命令水手改變航向。這艘帆船從船舷旁擦了過去。這時候,幾百名乘客們才清楚地看到,這是一艘古代的荷蘭帆船,船上站著一些穿戴古代服裝的人,正高舉著手像在呼救似的。隨后,瞬間消失……
我經過研究認為,上述的自然現(xiàn)象并非“海市蜃樓”和“海磁”現(xiàn)象,而是屬于大自然的影像記錄儲存和重現(xiàn)的現(xiàn)象。而且,大自然影像的記錄、儲存與播放比大自然聲音的記錄、儲存與播放更為罕見。我將這一奇異現(xiàn)象命名為“石磁幻景現(xiàn)象”。
石磁幻景現(xiàn)象并非只是一種含磁性物質的石頭所形成,而是由鈦磁鐵礦上覆蓋著石英礦層這一自然礦藏分布狀況所造成的。這兩種礦及伴隨物質含有豐富的金紅石、鈦顆粒、多元素稀土、晶化程度不同的各類石英水晶(石英石、螢石、含礦物雜質的水晶和寶石等),上述各類物質幾乎涵蓋了現(xiàn)代攝影儀器、投影儀器所需要的光電磁原料。
由于地殼運動所形成的自然構造巧合,在聲震引發(fā)的共振、特定重力場、特定的氣象條件及地熱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極其偶然的引發(fā)了石磁幻景現(xiàn)象。
石磁幻景現(xiàn)象,簡而言之,也就是由石英礦與鈦磁鐵礦共同營造出的自然虛幻景象。
本研究對該現(xiàn)象的發(fā)生機理和各方面構成要件進行全面探究,意在力爭通過人工措施使大自然所儲存的歷史影像能夠播放重現(xiàn)出來,讓世人看到大自然的神奇。從理論上講,這一設想若實現(xiàn),我們甚至可能看到恐龍的原始影像,只要那些含磁性物質的特殊異石群里的磁性物質沒有消失和周邊的自然環(huán)境沒有被破壞。
另外,在石磁幻景現(xiàn)象發(fā)生機理的的細節(jié)上,尚存在一些未知的天然合成物質。這些天然合成的多元素混合物質,是我們現(xiàn)在還沒有人工合成過的新物質,一旦尋找出來,必然會給航天、航海、光電子等領域帶來新材料的浪潮。
目前,國際科學界將自然幻景只分為“海市蜃樓”和“海磁”兩類現(xiàn)象,甚至將古代影像的呈現(xiàn)也歸為“海市蜃樓”現(xiàn)象,這是錯誤的。實際上,石磁幻景現(xiàn)象的發(fā)生機理與“海市蜃樓”和“海磁”有著本質上的巨大區(qū)別。
“海市蜃樓”和“海磁”現(xiàn)象都是現(xiàn)實中存在的實景的光線,被陽光折射至云層后而形成的幻景。
而“石磁幻景”現(xiàn)象則是古(舊)時的景象,在特定的各種環(huán)境條件下,由鈦磁鐵礦和石英礦及多種相關礦物質組成的群,將影像重現(xiàn)出來的。在即時的現(xiàn)實中,卻根本不存在這一實體景物。
從“海市蜃樓”和“海磁”現(xiàn)象發(fā)生機理上看,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把古代的景物影像給重現(xiàn)出來。
大自然中,能夠記錄儲存大自然的影像主要物質是鈦磁鐵礦和石英礦及伴隨物質多元素稀土等。
山體上,覆蓋在鈦磁鐵礦上的石英礦層里必有晶化程度不同的石英水晶密集處。這些聚集的石英水晶有一小塊或數(shù)塊裸露在外,而絕大部分石英水晶在層內形成了一個小空間。裸露在外的石英水晶某個向下傾斜的棱面經長期風吹雨沖被打磨得比較平整,形成了凹透鏡一般的石英面。石英水晶具有良好的聚焦功能,充當了類似于攝像機鏡頭的光學儀器,從而將遠處景物的反射光線聚焦到了內部的小空間里,經過幾層水晶面的吸收傳遞,光信號被傳至到了小空間底部。
因內部石英水晶被礦石擠壓有的會碎成不同的形狀碎片,這些碎落于底部的碎片形成了單晶或多晶硅片,它們會與底部的泥土中的多元素稀土粘連,表面會生成的氧化層,被“外加電源”通電后形成一個“自然電容體”。
那么,這個“外加電源”是怎么形成的呢?是由較大聲震或輕微地震引起,并達到了特定程度的共振,在一定范圍的空間里(如山谷)就產生了超聲波。
石英水晶層下粘連著鈦磁鐵礦,其中散落著大量的磁鐵砂和鈦顆粒,由于地殼變動和雨水沖刷還存有一些含有稀有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的多元素稀土。鈦顆粒與多元素稀土自然化合成了類似于人工合成的“BaTiO3”(鈦酸鋇)的鈦化合物。超聲波會令鈦化合物受壓而產生電流,電流在傳導過程中被具有擴大能量功能的石英水晶放大,使這一小空間的群體被通了電。在特定重力場等因素的作用下,光信號在上述“自然電容體”中發(fā)生了電耦合反應,將影像的光信號轉為了電信號。
有的鈦磁鐵礦石表面被氧化,與石體上的一些多元素稀土中金屬元素或非金屬元素混合氧化成了——鐵氧體物質(軟磁、距磁性混合物)。這些鐵氧體物質能夠把影像的電信號轉化為磁信號,并存儲在了鈦磁鐵礦石表面上。令這些鈦磁鐵礦石成為了如磁帶般的存儲影像磁性信號的載體。
經過了幾十年、幾百年……在較大聲震或輕微地震引起的共振達到特定程度的情況下,磁鐵礦石群中那一些類似鈦酸鋇的鈦化合物又受壓而產生電流,并被上層粘連的通電石英水晶放大。隨著共振的發(fā)生,也使存儲在磁鐵礦石上的影像磁信號在表面的通電鐵氧體物質中發(fā)生了磁場信號的變化,并隨著變化的磁場感應出相應的電流,空間分布的磁信號就還原成時間分布的電信號,被逆向傳導至石英礦底部那些晶化不同的石英水晶碎片上。而這些單晶或多晶硅片與多種元素稀土混合,又形成了類似電子元件的物質,為影像信號的光電磁的互化和傳導儲存提供了介質。
已先前通電了的石英水晶碎片將傳導過來的電信號,通過“電子—空穴反應”轉化為了光信號。通電石英水晶能產生每秒近八百萬次的震蕩,振蕩頻率精準有序。所以,這些影像的光信號被折射到了上部的其它石英水晶面上。光信號在布滿棱形石英水晶的小空間里反復分解、折射,最終聚焦成了圖像。
關鍵在于,這一小空間里又有能儲光的螢石存在。螢石能光激發(fā)而釋光(在光源撤去后繼續(xù)發(fā)出短暫的光),或熱激發(fā)而釋光(含磷螢石受熱后能在無光源的情況下把本身儲存的光能放射出來),在受到小空間外折射進來的充足日光或閃電光的激發(fā)下(或遇附近地熱資源的熱激發(fā)),出現(xiàn)了共同釋光現(xiàn)象從而形成了巨大的光源,將那些聚焦在石英水晶面上的圖像,通過小空間裸露在外的水晶另一個被雨水沖刷打磨的如凸透鏡般的棱面(或另一個出口),投影了出去。
而此時,外部陰濕天氣的濃厚水汽(陸地范圍的),或陽光強烈照射水面而蒸發(fā)出的大量水汽(水域范圍的),在半空中形成了大密度的水汽層,形成一道廣闊的“幕布”。被從石英水晶小空間里投影出來的圖像光線射在了這個“幕布”上,最終被顯示了出來。
加之,壓電石英水晶又有濾波性,所以保證了這一圖像的可辯性。
至于會有許多畫面連續(xù)出現(xiàn),這可能是由于共振使那些載有影像磁信號的鈦磁鐵礦石發(fā)生了微小機械式位移而造成的。也就是說,共振不但能使類似于“BaTiO3”(鈦酸鋇)的鈦化合物產生電流,同時也能起到令石英礦、鈦磁鐵礦內部物質產生震蕩、化合、摩擦或重組等諸多作用。
從我目前所搜集的幾個例證上看,那些被投影顯示出來的影像基本是黑白的,畫面也不是很清晰,這跟“海市蜃樓”和“海磁”所呈現(xiàn)出的影像特征是一樣的。當然,石磁幻景現(xiàn)象所呈現(xiàn)出來的影像也有彩色的可能,如:一些含有細小氣泡的石英晶體,會把折射進來的外光源分解成彩色,就很可能給透過晶體的影像光信號賦上彩色,但這種概率很小。
能儲光的螢石為圖像的向外投影提供了強光條件,但在“天開門”、“荷蘭飛船”事件中(白天),應該是屬于光激發(fā)釋光;而《夢溪筆談》里的“過高唐縣”的事件(夜晚),應該屬于熱激發(fā)釋光。
1、完成大自然的影像記錄與重現(xiàn)投影的現(xiàn)象的也可能是石英水晶群里面伴生著石榴石或寶石。當外部景物光線聚焦傳至內部后,被通電的石榴石或寶石將光線轉化為激光束恰巧射在某種未知的多元素稀土混合物的表面,被儲存下來。長期之后,當重現(xiàn)的特定要件偶然構成后,石榴石或寶石再次發(fā)出激光束從那個儲存面上拾回了儲存的信號,由于地殼運動使小空間物質發(fā)生了細小的位置變化,激光束又被位移了的水晶碎片折射到了其他石英水晶上,被轉為電信號并吸收。隨后,螢石受到熱激發(fā)或光激發(fā),將那些被吸收的影像電信號以光子形式而平穩(wěn)有序的釋放,經石英水晶棱體的反復折射、分解、聚焦成影像。在強力的釋光作用下,影像通過經裸露在外的水晶另一個棱面(或另一個向上的出口),被投影了出去,在大密度云層中顯示出來。
或許,晶化程度不同的石英水晶群,完全可以獨自進行影像信息的記錄、儲存和重放。但,介于科學家至今未能從水晶中成功地提取出儲存信息,這種可能性暫且忽略。
2、目擊者們所看到的并不是立體影像,那只是立體感較強的平面或弧面影像,這跟“海市蜃樓”“海磁”現(xiàn)象都不是立體影像的道理是相同的。一個較清晰的平面影像,如果沒有像幕布那般可分辨的四邊框,而是跟背景環(huán)境融合在一起了,人們受視野和注意力的限制會誤認為是立體影像。
3、因影像的記錄與重現(xiàn)是經過了兩個方位不同渠道,所以,所重現(xiàn)的影像都不在原位置上,都是異位的,只是異位的程度有大有小。
4、由于構成要件的差別,影像記錄與重現(xiàn)是不可能同時發(fā)生的。而且,由于存在著水晶、螢石必須儲備足夠的光能,且能受激發(fā)釋放出強大光源的這一要件,以及圖像被投影顯示出來所需的其它偶然條件,所以使自然影像重現(xiàn)的發(fā)生概率,比影像記錄、儲存發(fā)生的概率還要小。
5、至于,有的石磁幻景現(xiàn)象會伴隨著相應的同步聲音,個人認為,這種情況幾乎不太可能發(fā)生,應屬事件流傳過程中的夸張。
6、經“天開門事件”的目擊者之一天涯社區(qū)網友johntitor的證實,在該事件的發(fā)生地湖北黃岡羅田縣大河岸鎮(zhèn)近的那兩座山上確有鐵礦石,也確實出現(xiàn)過螢石和彩色水晶。
可以設想,如果能選擇確定已發(fā)生過石磁幻景現(xiàn)象的區(qū)域,如:“天開門事件”的發(fā)生地湖北黃岡羅田縣大河岸鎮(zhèn)月山廟村附近的那兩座夾河大山上等。然后,根據(jù)我的“有鈦磁鐵礦分布的地區(qū)不一定能發(fā)生石磁幻景現(xiàn)象,而只要發(fā)生過石磁幻景現(xiàn)象的地區(qū)必定會有鈦磁鐵礦”之推論,可以進行重力場和偏磁狀況的測定,以查出此區(qū)域鈦磁鐵礦石的聚集范圍。進而,探測石英礦的分布情況和地熱資源等狀況。
再在山壁上尋找和測定裸露在外的水晶點及其內部形成石英小空間,在確定位置上方和四周設置白色或淺藍色的大塊幕布。然后,利用這一山谷的回聲機制,人工施加穩(wěn)定的聲震,產生超聲波,使其內部含有的鈦化合物產生電流(可根據(jù)人工合成的碳酸鋇受壓產生電流的超聲波強度,來計算出施加聲震的強度),并可采取給石英層的水晶點注入強光,以激發(fā)螢石的釋光等措施,令其中所儲存的影像重現(xiàn)出來。這樣,是很有可能讓神奇的石磁幻景現(xiàn)象呈現(xiàn)在世人眼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