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覓哲
(咸陽師范學院國際交流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漢語國際推廣中合作教學模式的思考
——以韓國江原道地區(qū)普通高中為例
習覓哲
(咸陽師范學院國際交流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增強,漢語國際推廣事業(yè)也如火如荼,教學理念、教學模式也在不斷改革,以適應海外漢語教學的需要。合作教學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chǎn)生的,以韓國江原道地區(qū)普通高中漢語教學模式為例,重點闡述新形勢下海外漢語合作教學的必要性、存在的問題以及尚待完善的方面,以期對這種教學模式提供一些借鑒,使?jié)h語國際推廣事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
漢語國際推廣;合作教學;模式
合作教學(co-teaching)又稱團隊教學(team teaching)和協(xié)同教學(cooperative teaching)。隨著漢語國際推廣的步伐加快,海外漢語教學的規(guī)模逐漸擴大,從孔子學院到孔子課堂,到海外的中小學和民間培訓機構,“漢語熱”逐漸升溫,教學模式也逐漸多樣化。其中,合作教學是一些地區(qū)采取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也就是一位中國老師和一位當?shù)貪h語老師合作完成整個教學任務的模式。漢語在韓國是僅次于英語的第二大外語,借鑒英語的教學模式,韓國的漢語教學模式很多都是采用合作教學。合作教學的模式通常又以當?shù)乩蠋煘橹鳎饨汤蠋煘檩o;外教老師為主,當?shù)乩蠋煘檩o;交替教學(平行教學)等幾種形式。在韓國,主要采取第一種教學模式。
(一)有利于消除學生焦慮心理,增強學習動力,提高學習效果
焦慮是語言學習中的一種不可避免的心理現(xiàn)象,焦慮對語言學習的影響可以產(chǎn)生兩種結果,一種是促進語言學習的動力,一種是阻礙語言學習接受。過度焦慮就會產(chǎn)生后一種情況。海外漢語教學,由于缺少語言環(huán)境,學生對漢語了解的途徑主要是課堂上老師的講授,而學生面對完全陌生的語言,陌生的老師,缺少媒介語的情況下要比在目的語環(huán)境產(chǎn)生的焦慮感更強。這種情況下,由中外教師合作教學就能夠消除學生由于完全陌生而產(chǎn)生的過度焦慮,同時又能感受到目的語本真的發(fā)音和文化,而產(chǎn)生學習的動力。根據(jù)合作學習理論,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如何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要了解學生的情況,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方法,學習興趣是什么。合作教學的理論就是建立在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之上的。通過中國漢語老師和本土漢語老師的合作教學,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有效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二)有利于培養(yǎng)本土漢語教師綜合教學能力
據(jù)調(diào)查,在韓國,本土漢語教師大部分都是本國中文專業(yè)畢業(yè)的,很少有對外漢語專業(yè)或在中國呆較長時間學習漢語的經(jīng)歷,所以在對本專業(yè)的前沿理論和教學方法掌握的不夠,對中國文化了解的不夠深入、全面。合作教學中的一方,中國漢語教師恰好彌補了當?shù)貪h語教師這方面的不足,國家漢辦每年往國外輸送大量對外漢語志愿者,這些志愿者大部分都是對外漢語專業(yè)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有扎實的專業(yè)基礎知識,靈活的教學方法,對中國文化有全面深入的掌握和體會。在合作教學過程中,當?shù)貪h語教師自然而然會受到熏陶,在漢語的發(fā)音、表達、教學方法等方面都能得到提高,對中國文化價值也會有更好的了解。有助于培養(yǎng)本土漢語教師的教學能力,是培養(yǎng)本土化教師的一個重要途徑,是漢語國際推廣中師資隊伍建設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舉措。
(三)有利于中國漢語教師順利開展?jié)h語教學,適應環(huán)境,克服語言障礙
中方漢語教師在海外從事漢語教學最大的問題就是語言障礙。合作教學有助于漢語教學的順利開展,當?shù)貪h語老師熟悉漢語與本國語在語言文化等方面的異同,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校和當?shù)亟逃块T的規(guī)章制度,在教學中,當?shù)貪h語老師是中國漢語老師和學生之間交流的橋梁,是中國老師了解熟悉當?shù)卣Z言國情文化的主要窗口,也是他們工作上的搭檔,生活中的伙伴,也是漢語教師順利進行漢語教學的保障。
(一)漢語教師之間角色定位不清產(chǎn)生的問題
根據(jù)對國外漢語教師的訪談及親身體驗,在海外漢語合作教學中,中外雙方教師角色定位不清,分工不明,導致教學過程中一系列問題的出現(xiàn)是很凸顯的一個問題。以所在的學校為例,韓國漢語教師除了擔當一定的教學任務外,還有很繁重的行政工作或班主任工作要做。因此,他們在教學上投入的時間就相對較少。由于課前沒有很好的溝通,定位自己的角色,而在課堂上就容易出現(xiàn)兩極分化的局面,一種是中國漢語老師完全充當復讀機的作用,另一種是中國漢語老師主導課堂,兩種模式都失去了合作的意義。使另一方?jīng)]有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教學效果自然就不是很理想。單一的中國漢語老師授課,學生對某些語言點、知識點的理解不是很透徹,容易產(chǎn)生畏難情緒,對學習漢語的熱情會逐漸退去。而單一的韓國漢語老師授課,本來就缺少目的與環(huán)境,如果外教老師沒有參與進來,學生不能感受到標準純正的漢語發(fā)音,感受全面深入的中國文化,同樣也會逐漸失去學習漢語的興趣和信心。
(二)漢語教師之間教學理念不同產(chǎn)生的問題
教學理念是教師對教學活動持有的基本態(tài)度和觀念。由于中外教師所受的教育體系不同,教育觀念自然也就有差異。在海外漢語合作教學中,中方漢語教師秉持教授漢語,傳播漢文化的理念。因此,在整個授課過程中,都是圍繞著漢語言文化的中心,讓學生盡可能地感受中國文化和語言的魅力,充分利用課堂時間,積極組織課堂活動。根據(jù)克拉申的輸入假說理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學生的知識可接受程度為“i+1”,但是,當?shù)貪h語教師認為漢語課只是興趣課,因而,教學進度緩慢,內(nèi)容范圍窄且少,課堂組織形式單一,這些都是由于老師對漢語教學理念的差異而導致的。
(三)漢語教師之間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不同而產(chǎn)生的問題
教學模式是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每個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都在自覺不自覺地按照一定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海外漢語教學中,由于語言優(yōu)勢及教學方便性,大多數(shù)本地漢語老師都會采取語法翻譯法為指導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合作教學過程基本為:外教老師領讀生詞——當?shù)乩蠋熃忉?、翻譯生詞——外教老師領讀課文——學生嘗試翻譯——當?shù)乩蠋煼治?、糾正、翻譯句子,指出重點詞句的正確翻譯。語言點的講解基本上是用學生母語教授的過程,練習部分根據(jù)教材設計為聽、說、讀、寫四個部分,依次按部就班。語法翻譯法對學生快速理解課文和語言點是有幫助的,但是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卻不理想,一學期下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是停留在“你好”“謝謝”“再見”的水平,甚至有的同學見面連這些都表達不了。在這樣的合作教學過程中,外教老師的作用就是“復讀機”,學生由于在這樣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中,也會逐漸對學習漢語失去興趣。
(四)學生學習習慣不同而導致的問題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根據(jù)合作學習理論,學生應該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通過合作競爭完成學習活動,實現(xiàn)任務目標,收獲知識。但是,在海外合作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動力并不高,究其原因,除了教學內(nèi)容不能吸引他們外,還跟他們的學習習慣有關。據(jù)在兩所學校的隨機調(diào)查顯示,韓國高中學生普遍睡眠不足,95%的同學都是十二點以后睡覺,30%~40%的同學一兩點才睡。因此,第二天上課精力明顯不足,上課打瞌睡,或注意力不集中,無心聽講,對學習興趣不高等現(xiàn)象很普遍。另外,學生比較自由,上課化妝、睡覺、上廁所等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這在美、泰、韓等國家的課堂上很常見。因此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時間比較短暫,容易被周圍的人、事打擾,漢語課堂教學模式和方法應結合當?shù)氐慕虒W國情來設計。
(一)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心理學將人際關系定義為人與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聯(lián)系。海外漢語合作教學要順利開展,就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首先,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不管是外教還是本土老師,都應該善于和學生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使教學能夠有的放矢,得到學生的信任、認可和愛戴,這是合作教學取得成功的首要條件。其次,建立良好的師師關系,中國漢語老師和當?shù)貪h語老師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合作教學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第三,建立良好的生生關系,學生之間要有合作意識,在學習過程中,合作教學的基礎是合作學習,通過小組、團隊協(xié)作,實現(xiàn)教學目標,使學生在“用中學”“做中學”,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主體性。
(二)將合作行為貫穿教學始終
目前,很多教師對“合作教學”理解為僅僅是課堂上的合作、配合,協(xié)同教學過程。這種理解過于狹隘,合作教學應該貫穿教學始終。首先,課前準備。雙方教師應積極溝通,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明確教學目標,教學方法,以及應準備的材料,設計教學活動,這整個過程都需要兩位老師合作完成。這樣雙方在教學實施階段才能配合得默契,對教學環(huán)節(jié)熟悉,教學過程中也能游刃有余。其次,重視教學實施階段,是合作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明確各自的角色分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需要,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有以下幾種合作形式:課文部分,外教老師主講,當?shù)乩蠋煘檩o;語法部分,當?shù)乩蠋熤髦v,外教老師為輔;活動部分,兩個老師同時參與,當?shù)乩蠋熤v清游戲規(guī)則或練習內(nèi)容,兩個老師示范或由外教老師組織。根據(jù)內(nèi)容,每節(jié)課設計不同的活動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發(fā)揮每個老師的作用,使合作教學取得好的效果。第三,課后總結,反饋階段。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合作教學尚處在摸索階段,只有不斷的總結、反饋,才能使合作教學更加完善,更好的推廣漢語。在合作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足和問題,也需要雙方教師一起協(xié)同總結,對學生的評估方式、內(nèi)容、教學方法的改進、教學內(nèi)容的延伸等都需要雙方協(xié)商,互相幫助來完成。
(三)教學模式多樣化,發(fā)揮學生學習能動性
目前,海外漢語合作教學的模式主要是語法翻譯法,這也是外語教學界的普遍問題。漢語合作教學應該打破這種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所以占主導地位,究其原因,還是在合作教學中,主要是以本土漢語教師為主,而本土漢語教師大多數(shù)沒有接受過第二語言教學理論及方法的系統(tǒng)學習,加之有母語優(yōu)勢所在,就會理所當然的選擇這種教學模式。海外漢語合作教學應該實現(xiàn)教學模式的多樣化,將交際教學法,情景教學法,任務教學和合作教學理念引入課堂,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需要,選取合適的教學模式,這才是合作教學的發(fā)展趨勢。
合作教學運用于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尚處于起步價段,我們應看到它的發(fā)展空間。同時,認識到目前存在的問題,結合海外漢語教學實際情況,摸索、總結出一套有效的、長遠的合作教學模式,才能使學習者及本土漢語教師漢語水平不斷提高,使?jié)h語國際推廣事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
[1]劉殉.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0.
[2]李珠,姜麗萍.怎樣教外國人漢語[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8.
[3]陳蘇丹.合作性學習手段與大學英語教學[D].外語與外語教學,1997,(5).
[4]艾治瓊,張愛琳,何武.大學英語合作式教學法實踐與探索[J].天津市職工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學院學報2005,(3).
[5]楊挺,覃學健.基于合作教學的師范生實習支教模式改革的思考[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
〔責任編輯:宋洪德〕
G424
A
1002-2341(2015)05-0154-03
2015-08-18
咸陽師范學院科研基金項目“基于認知隱喻理論的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研究”,項目編號:10XSYK122
習覓哲(1982-),女,陜西乾縣人,講師,主要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現(xiàn)代漢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