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 浩, 王 濤, 李曉軍, 張 勇
(山東省果樹研究所,山東泰安 271000)
?
不同殺菌劑對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翟 浩, 王 濤, 李曉軍*, 張 勇
(山東省果樹研究所,山東泰安 271000)
通過田間小區(qū)試驗比較多菌靈、甲基硫菌靈、丙森鋅、咪鮮胺、吡唑醚菌酯、嘧菌酯、戊唑醇、苯醚甲環(huán)唑、溴菌腈、啶酰菌胺10種藥劑對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結果表明,在試驗條件下,25%吡唑醚菌酯EC 1 500倍稀釋液、250 g/L嘧菌酯SC 1 000倍稀釋液具有穩(wěn)定的防治效果;45%咪鮮胺SC 1 500倍稀釋液對葡萄炭疽病也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較長,但會使葡萄嫩梢產生扇葉等藥害現象。
葡萄炭疽病; 藥劑; 防治效果
葡萄炭疽病[Glomerellacingulata(Stonem.) Spauld. et Schrenk]是引起成熟期葡萄果實腐爛的重要病害之一,受害初期果粒上產生褐色圓形小斑點,后逐漸擴大,稍凹陷,表面產生輪紋狀排列小黑點,嚴重時病斑擴展至半個果粒,導致果粒腐爛[1]。該病在葡萄的整個生長期均可發(fā)生,多雨潮濕的季節(jié)極有利于炭疽病的發(fā)生流行,給葡萄生產帶來極大的危害,其防治也是生產上的重點。在葡萄炭疽病的綜合防治中,藥劑防治仍占主導地位[2-6]。筆者針對近年來國內外殺菌劑種類的變化,選擇10種不同類型殺菌劑,比較了其對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旨在為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提供參考。
1.1 供試藥劑
試驗藥劑及生產廠家見表1。
1.2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安莊鎮(zhèn)張安村優(yōu)質高效葡萄園進行。供試品種為“巨峰”,單籬架栽培結構,樹齡8年,樹高為1.6~1.7 m,行株距為1.0 m×0.5 m,葡萄長勢均勻,每年均有炭疽病發(fā)生,土質疏松肥沃,肥水管理條件一致。
1.3 試驗設計
10種藥劑根據廠家推薦濃度范圍各設1個處理濃度(表1),同時設清水對照,共11個處理,每7~9株樹為一個小區(qū),隨機區(qū)組排列,4次重復。各處理于2015年7月26日試驗田發(fā)現葡萄炭疽病時進行第1次噴藥,8月4日、8月14日分別進行第2、3次噴藥,每小區(qū)噴施3 L藥液,藥劑采用及時雨2007T-01型背負式電動噴霧器均勻噴施于葉片和果穗上,以葉片和果穗均勻著藥,稍有藥滴下淌為準。
表1 供試藥劑及生產廠家
1.4 調查方法
于第3次施藥后7、14 d各調查一次病果率。每小區(qū)固定調查10個果穗,分別調查總果數、病果數,計算病果率和防治效果。利用DPS軟件的DMRT法對數據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
發(fā)病率=發(fā)病粒數/調查總粒數×100%
防治效果=(空白對照區(qū)發(fā)病率-藥劑處理區(qū)發(fā)病率)/空白對照區(qū)發(fā)病率×100%
由表2可知,不同殺菌劑對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差異較大,250 g/L嘧菌酯WG 1 500倍稀釋液、25%吡唑醚菌酯EC 1 500倍稀釋液和45%咪鮮胺SC 1 500倍稀釋液對葡萄炭疽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較長。第3次施藥后7 d防效分別為100%、97.89%和97.05%,第3次施藥后14 d的防效分別為93.56%、97.15%和93.52%。430 mg/L戊唑醇SC 3 000倍稀釋液、70%丙森鋅WP 500倍稀釋液、10%苯醚甲環(huán)唑WG 1 000倍稀釋液和50%啶酰菌胺WP 1 000倍稀釋液對葡萄炭疽病的速效性較高,但持效性較短,第3次施藥后7 d防效分別為100%、97.04%、92.74%和83.92%,但第3次施藥后14 d的防效分別降為79.67%、85.40%、78.15%和66.81%。25%溴菌清EC 500倍稀釋液、70%甲基硫菌靈EC 600倍稀釋液和50%多菌靈WP 500倍稀釋液對葡萄炭疽病的防效較差,第3次施藥后7 d防效分別為76.31%、53.43%和19.49%,第3次施藥后14 d的防效分別降為28.26%、33.11%和12.74%。
另外,在試驗中發(fā)現45%咪鮮胺SC 1 500倍稀釋液對葡萄嫩葉有藥害影響,在葡萄嫩梢上出現扇葉現象。其他9種藥劑對葡萄的生長均無不良影響。
表2 不同殺菌劑對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注:同列數據后不同大、小寫字母表示不同處理間分別在0.01、0.05水平差異顯著。
試驗結果表明,10種試驗試劑對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存在顯著差異。其中,250 g/L嘧菌酯SC和25%吡唑醚菌酯EC是防治葡萄炭疽病的理想藥劑,具有防效好、持效期長等特點,該2種藥劑均為滲透性和內吸治療性殺菌劑,應于葡萄炭疽病發(fā)病初期使用,施藥間隔期為7~14 d;45%咪鮮胺SC對葡萄炭疽病的防效也較好,持效期長,但對葡萄嫩梢有藥害現象;430 mg/L戊唑醇SC、70%丙森鋅WP、10%苯醚甲環(huán)唑WG和50%啶酰菌胺WP對葡萄炭疽病的速效性較好,但持效期較短,可與內吸治療性殺菌劑搭配使用;25%溴菌清EC、70%甲基硫菌靈EC和50%多菌靈WP對葡萄炭疽病的防效較差。
綜合分析認為:對葡萄炭疽病進行防治,25%吡唑醚菌酯EC 1 500倍稀釋液、250 g/L嘧菌酯SC 1 000倍稀釋液均具有較穩(wěn)定的防效。
[1] QUIMIO T H,QUIMIO A J.Notes on Philippine grape and guava anthrancnose[J].Plant disease reporter,1975,59(3):221-224.
[2] 楊敬輝,陳宏州,肖婷,等.14種殺菌劑對葡萄炭疽病菌的毒力測定[J].江蘇農業(yè)科學,2014,42(12):163-166.
[3] 蘇奎麗,王忠躍,李興紅,等.葡萄炭疽病防治藥劑篩選試驗[J].中國果樹,2010(5):39-43.
[4] 太一梅,劉萍,朱斌,等.葡萄炭疽病田間防治藥效試驗[J].中國果樹,2005(3):31-33.
[5] 林羽,潘國棟,胡方南.幾種藥劑對葡萄病害的防效試驗初報[J].中國南方果樹,2013,42(1):86-88.
[6] 繆玉剛,遲照芳,楊福麗.不同藥劑防治葡萄果實病害藥效評價[J].煙臺果樹,2011,113(1):14-15.
Control Effect of Different Kinds of Fungicides against Grape Bitter Rot
ZHAI Hao,WANG Tao,LI Xiao-jun*et al
(Shandong Institute of Pomology,Tai’an,Shandong 271000)
The experiment compared 10 types of fungicides of control effects against grape bitter rot by field plot experiment. The result showed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is study,25% pyraclostrobin EC (1∶1 500),and 250 g/L azoxystrobin SC (1∶1 000) had the stable control effect. 45% prochloraz EC (1∶1 500) also had the better control effect and long-lasting effect,but this fungicide could easily lead to the phytotoxicity such as blades on the shoots of grape.
Grape bitter rot; Fungicides; Control effect
翟浩(1985- ),男,山東陽谷人,助理研究員,碩士,從事果樹安全生產研究。*通訊作者,研究員,從事果樹安全生產研究。
2015-11-13
S 436.631.1+5
A
0517-6611(2015)35-190-01